[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課程:親近善知識(五)

時間: 2017/07/04 ()19:00~21:30

班長:駱政廉

副班長:陳贊鴻、謝一秀、杜王平福、黃立理              

課程錄音:

 

課程摘要:

前行

密集嘛

三稱本師

開經偈

大乘皈依發心

 

二、正行

1. 讚頌:  綠葉飄   https://youtu.be/q3M-xxsmvQo         

   真如 詞曲 

綠葉飄 綠葉飄 紅花笑 紅花笑  蜜蜂唱來蝴蝶鬧 蝴蝶鬧 

楊柳岸 翠樹搖 青青水裡 魚歡跳 魚歡跳 天空寫滿了純真 

大地舒唱著慈心  誰的恩德 誰的恩德

使我們充滿歡樂歡樂  師父的恩德 師父的恩德 

我們的生命充滿了歡樂 我們的生命充滿了歡樂 

天空寫滿了純真 大地舒唱著慈心 

誰的恩德 誰的恩德

使我們充滿歡樂歡樂  師父的恩德 師父的恩德 

我們的生命充滿了歡樂 我們的生命充滿了歡樂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 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

充滿了歡樂 充滿了歡樂  充滿了歡樂 充滿了歡樂

 

杜王副班長:今天選這首讚頌,跟我們今天上課的內容有相關,知道為什麼嗎?現在上的章節:善知識,延續這幾週的重點,如何看善知識的十德相,其中「悲愍者,謂宣說法等起清淨,不顧利養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說,今天的課程有很大的重點都放在悲愍心,什麼是善知識的「悲愍」? 說法時要利他,從一開始心裡的動機就是要利益他人,而且始終心理的狀態都是一樣的,等時而起都要利他,這就是清淨的、由慈悲策發出想為利益他人而說法的心。

 

2.  影片: 葛山教授的最後一堂課   https://youtu.be/9-AfT7_NywU

上一堂課我們講師父的十德相,葛山教授要當一輩子的老師,師父也一直提醒我們,願意生生世世陪著我們,不是只有這一輩子的老師,一直到他把你拉上岸,解脫的時候。這個葛山教授教的是解剖學的課程,了解一個人身體的真相,師父教我們的是解脫學的課程,了解一個人生命的真相,有很相似的隱含在裡面,最重要是看到老師的德相,想到師父也是跟他一樣,充滿了悲心。

悲愍心有什麼好處呢?因為有悲愍心,就能感覺到眾生的苦,在這種情況之下,心裡面就一定能把持住佛法的根本,心能安住,就不會動搖,行事自然能產生出智慧,今天杜王師兄也談到師父的一個公案:也讓大家對善知識的德相有更深刻的印象:

偷車公案:里仁有一台冷凍車被竊,不久接到電話有人告知車子在他們手上,如果想要拿回車子,就付錢贖車。在等候師父指示的期間,對方再度來電,師兄婉轉的告知對方:「我們是佛教單位,此事已經向師父請示,師父正在幫你們想辦法,希望讓你們的損失少一點。」由對方的語氣中可聽出他覺得這簡直莫名其妙,什麼叫做我的損失少一點? 過了一會兒,對方又來電,對方誤以為我們遲遲不付款贖車,是因為不信任他的緣故,由於他一再來電,師兄感覺對方似乎有些著急,但也只能要求對方等候師父的指示。

請問師父在想甚麼?

對方偷車,已經造了偷盜業,如今來索贖金,又將造一個勒索的惡業,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先付他贖金,否則就會促成他罪上加罪的惡業,為了要幫助他,首先一定要讓他「先」把車子送還給我們,我們「再」付錢 (先後順序很重要),至於錢的問題,既然對方想要錢,就表示他有此需要,我們就布施給他吧! (師父一切都是以悲心做為抉擇的依據)

這樣就結束了嗎?

車已取回,雖然付了一些錢,但那是為了幫助他別造更多惡業,師父也認為對方願意一再配合我們的要求,也算是有善根,所以要師兄引導對方認識團體,並鼓勵他到台北學苑法味餐廳用餐,但不要去認他,以免他害怕。師父也指示僧團為竊車集團回向,讓他們的善根早日被啟發。(師父一切都以利益對方的角度為出發點,不只是為現世,也考慮到他的無限生命)

 

3.  聽師父音檔   手抄稿P216L5P220L6

悲愍者,謂宣說法等起清淨,不顧利養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說,

 

杜王班長:這一段師父提到悲愍部分,一開始提到悲愍,看師父悲愍的心,「等起」等時而起,沒有間斷隨時隨地,用悲愍心對待一切眾生,一開始的時候師父說什麼是悲愍?在說法的時候等時而起的心,行相是什麼?師父強調的是清淨,怎麼樣才是清淨的心?是有判別標準,心假設跟法相應的,法是跟悲心相應的,就是清淨的。什麼時候是不清淨?跟煩惱相應,什麼是煩惱?貪、瞋、痴,一般人對名聞利養這些恭敬,講法時通常不會這麼在意,但是不知不覺在說法時,會說一些綺語,綺語就是沒有意義的話,閒話、八卦的話,那也是貪相的一種,就是在貪求別人的羨慕跟恭敬,那也是貪相的隱含在裡面,心裡已經不清淨了。還有當善知識被人稱讚法講的非常好,但他心中沒有任何喜悅,因為他看到眾生的苦還在,善知識的喜悅是來自眾生的苦減少了,師父看到學廣論的人多了,他就高興。

 

一秀班長:復習上週班長講到「黎摩子,任說幾許法,我未曾受讚一善哉,以無眾生非苦惱故。」班長舉例離家多年的孩子回來,那個很鮮明,這個時候所關心的是,他吃飽沒;這邊講悲愍心就是這種心,因為我知道他在外面受很多苦,我知道那個苦,因為我經歷這個苦,看到他的苦感同身受,我只想幫他除苦,我不會要名聞利養,這邊比較重要的是,悲心真的在你的心裡,穩定性會比較強,一直想要幫助別人,你的心就會安住在這裡,不會跑掉。

 

4.討論: 過去或現在, 在幫助別人或做義工時曾經產生哪些煩惱? 如何調伏?

 

立理班長:剛才一秀副班長,杜王副班長講悲愍這件事,我相信我們過去都有這個經驗,是在醫院或在我們團體裡面當義工,我相信一開始都是有的,我們講等起,一開始的發心,我只是想幫助別人,但我能否堅持到最後一刻,我始終緣在如一秀副班長所講的,緣在一念心,想悲愍人家的心,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是有的,那我想這個題目,可以回想一下自已在做義工時,我開始好熱情去做,但為什麼這中間的過程,可能被誤解了或者說我們明明花自已的時間,還不滿意,然後等等…很多的困擾,在座各位或許有些在我們團體還沒當過義工,或許沒有經驗,這題討論題各位同學放心,我請義工起來發言一下,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是否有義工如果你有機會想護持,或有時不在我們這裡當義工,我以前在幫助別人做好事被人誤解應該有吧!有這樣經驗。

 

丞莛師姐:我第一次當義工是在鳳山寺,所被指派的工作是不堪負荷的,這時起很大的煩惱,然後又是第一次當義工,那時真的很煩惱,後來有請求師兄幫忙,這是第一次,回來有跟資深的師兄姐討論分享這個心得,所以有被關懷,就留下來繼續當義工,自已去找到方法,否則就不會出現在這裡。

 

立理班長:我有一個問題要問你:當接這個工作身體有點不堪負荷時,當時的想法是…,我們還是回朔那時候,今天為何要來做義工?當初想要淨罪集資,想要幫忙,因為我有想到為了隔天的法會,會有很多學員要來,所以就去搬壇城材料,但有數百人就要擺數百人的餐椅,我們是企業界人士,可預期在2個小時內,是無法完成的,所以我們當下要達成任務,也要開心做義工的目的,所以先找方法。丞莛師姐這裡講到一個關鍵,我的內心時時刻刻去檢視我的發心,為何要做這件事情,那做這件事情照這樣下去,第一我在預定時間內無法完成,到時候可能境界會更大,第二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想想如何要處理這件事。

 

承莛師姐:我當初也不想因為這件事而陣亡,後來當義工時就會觀察自己的當下一念,有師父開示的法來調伏自己的心。

 

立理班長:班長一直在說,我們學佛要做什麼?學佛就是要用在生活上,當義工不是一個工作是一個任務,當義工是一種修行,班長以前有講過境、行、果,境就是境界的境,行就是行為的行,果就是結果的果,碰到境界時我用怎樣的行,這個行就是心,我的心怎麼樣去面對它。當我面對境界時,這個心怎麼面對,轉個念結果就不一樣。

如果我們執著,我們的心會讓我們陷在混亂裡面,不知道怎麼決定怎麼樣做?使得不管怎麼做都無法圓滿的,境行果就是這樣。

 

贊鴻班長:境行果就是面對事情的時候,去做這件事情的初衷是否一致,譬如說:我們做善行的時候,要幫這個,要幫那個,這時候心裡面起的心都是好的,但是當所要做不如我的意,與當初想要快快樂樂來做義工的心態,其時不知不覺的就跑掉了,這個是我們在團裡面這幾年來,  學習最受用的地方。如果有興趣當義工,有句話要記得,有師兄說我們團體義工有個特色,這個特色就是『矮個子去擦天花板,高個子去擦地板』,各位說說這是什麼團體,怎麼這麽奇怪的團體。但你注意觀察就是這樣,例如:讓台積電的副總去大寮切菜,我們師兄也堅持去,他會讓你在團體的運作,讓你發現你的弱點,可能是你做事情上的弱點,可能是你心裡上的弱點,可能是你不容碰觸的,你喜歡某方面,你不喜歡某方面,然後就在這樣的義工團體下,面對境界你還有改善的空間,我後來的學習是發現這樣的心得,原來做義工不是找舒舒服服,快快樂樂的事情去做,如果要這樣做,我們都有很多選項,但駱班長跟我們講:佛法的目的,是讓我們找到內心,我絕對還不夠,還可以成長,還可以加強,我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我講的比較容易,如果是我的話,煩惱的不得了,在我們團體的義工與外面世間的義工是不一樣的,做義工的目的是讓我們成長,找到自己最弱的那一點,去調伏那就賺翻了。

 

一秀班長:一位師兄分享,說要去當義工,一開始覺得我很發心,犧牲很大,那時應該是大專營,什麼時候到那裡,跟誰報到,那天就穿西裝,因為他覺得說一定是找他去當顧問,去到報到單位,負責的人說:洗碗,當下不知道要不要蹲下去,可是就在他把西裝脫下來,對到內心那一剎那,就突然有了清涼,做義工是在對治我們原來的不習慣,如果我們什麼都會,就不用一起來學習,不用去改,改的過程就是要與習慣背道而馳。

 

立理班長:剛剛兩位副班長的分享,個人有小小的心得,在當義工的過程中,隨時每一次對到境界時,就回去看,這見事情與我要利益大眾的,有衝突嗎?有嗎?沒有就繼續做,繼續做過程中,這中間說:矮個子擦天花板,高個子擦地板,這都是我們平常沒機會學到,這種過程中得到的都是多的,是我們自己賺到,每一件事情的抉擇,就好像我們這個段落在講的悲愍心,班長講過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中,悲心是我們的基礎,我一定是有了悲心,才會想到去利益別人,走大乘這條路,這就是一個基礎,每件事情用智慧抉擇,利益眾生,跟我當初的發心是否一致,有,就繼續做,做的過程所有的境界,只要我心一轉,全部都是我的資糧。

 

5.  廣論 P26 LL4 -P27 LL7

廣論消文平台: (白話消文) 

具精勤者,謂於利他勇悍剛決。遠離厭患者,數數宣說而無疲倦,謂能勘忍宣說苦勞。博朵瓦云:「三學,及通達實性,並悲憫心,五是主要。我阿闍黎嚮尊滾,既無多聞復不耐勞,雖酬謝語亦不善說,具前五德故,誰居其前悉能獲益。嚀敦,全無善說,雖說施願,唯作是念今此大眾皆未解此,餘無所知,然有前五,故誰近能益。」

第三是具精勤。就是在利他時具有勇悍精進與果斷決定。第四是遠離厭患。就是在說法時能重覆地宣說而不疲倦厭煩,且能忍受不停宣說佛法的勞苦。博朵瓦說:「在善知識所應具備的十德相中,戒、定、慧三學,通達實性和悲愍心這五種為最重要。我的老師嚮尊滾,既不多聞又不耐勞苦,就連應酬話也不善說,可是他具備了前面五種主要的德相,所以任何人在他座前聽法都能獲得好處。另外一位師長嚀敦,也全然不善辭令,甚至對施主說些祝願的話也不善巧,就算說了大眾也無法了解,但是他也具備這五種德相,所以只要親近他就能獲益。」

 

立理班長:這一段主要是具精勤者,對我們的善知識來講,像我們團體的法師,男眾較有機會接近法師,法師的數數宣說,甚至是除了跑行程之外,中間的空檔還要連線,與某一義工團對共學時做些補充,做些指導,我們團體的法師們都具備這樣的德相,祖師大德就說,戒、定、慧這三件事、加通達實性、悲愍心,這五件事情,十德相裡面,如果沒辦法十個都具備,至少這五樣是非常非常重要,各位可以看到悲愍心,又再次的在這裡被提到。

 

 

如是若於諸所學處,不樂修行,唯讚學處所有美譽或其功德以謀自活者,則不堪任為善知識。宛如有人讚美栴檀,謀自活命,有諸欲求妙栴檀者,而問彼曰:汝有檀耶?答曰:實無。此全無義唯虛言故。

因此,若是對於戒、定、慧等等學處,並不好樂修行,只是讚美學處的種種殊勝功德,藉以求得自身的名聞利養,這種人沒有資格當別人的善知識,就好比有人讚美栴檀香的妙用,是為了自己謀求生活,等到真的有人要找妙栴檀時,問他:「你有栴檀嗎?」他卻回答說:「沒有。」那麼前面的讚美全都是毫無意義的空話。

 

立理班長:這一段講到的是,對於所有學處,學處:是我們所有要學的內容,不樂修行,就是喜歡講,這個好,這個好,譬如說:當義工好,又可以累積資糧,又可以學到很多的法,問她有沒有當義工,沒有,因為我很忙,這個我沒有辦法,有點類似這樣的味道,就好像有人讚美旃檀,問他有沒有,其實沒有。真正的善知識,不是嘴巴說說,是做給你看,就像父母教育小孩一樣,要以身做則。

 

 

P27L1P28L1三摩地王經~為下邊際

《三摩地王經》云:「末世諸苾芻,多是無律儀,希欲求多聞,唯讚美尸羅,然不求尸羅。」於定慧解脫三種,亦如是說。次云:「如一類士夫,稱揚栴檀德,謂栴檀如此,香相極可愛。次有諸餘人,問如所稱讚,栴檀少有耶?諸士夫此問,答彼士夫云:我是稱讚香,以求自活命,非我有其香。如是末世出,諸不勤瑜伽,以讚戒活命,彼等無尸羅。」所餘三種亦如是說故。

《三摩地王經》說:「末法時期的出家人,大多不守戒律,一心只求多聞,而且口頭上很會讚美戒律,實際上卻沒有真正持戒。」除了戒以外,對於禪定、智慧、解脫這三種的修行也是如此。又說:「就像有一種人,專門讚揚栴檀的殊勝妙香,說栴檀有多可貴,而且香味極為好聞。若有人問說,你所稱讚的栴檀能否拿一些給我啊?他卻回答:我只是靠稱讚栴檀香謀生,並不是真的有這種栴檀香。這和末法時代,出現許多不精勤實修,只是以讚嘆戒功德以求自己名聞利養而不認真持戒的出家眾一樣。」不僅持戒不紮實,禪定、智慧、解脫這三種修習也是相同情況。

 

立理班長:三摩地王經》裡一段話,跟上面的是一樣,現在是末法時代,大部分不講求律儀這件事情,簡單講就是戒,細的部分以後再說。香這麼好,就如同戒定慧,持戒這麼好,有這麼多好處,你會去做嗎?不會,就是自己覺得,像現在電視上有很多名嘴,什麼都講什麼都知道,但是這些東西他都有體會嗎?有去研究嗎?也很難說。

分享國榮師兄的公案,同行的悲心。悲心有了,佛法自然來,因為有了悲心,在抉擇的時候,會有智慧的基礎,怎麼做比較好,怎麼看比較好,怎麼處理才能夠最符合走大乘的概念,要有悲心,利益大眾。

 

 

6.  討論: 你的生命中有沒有碰到,讓你印象深刻,生命因此改變的老師?

一秀班長:同學的問題,會的我回答,不會的留給駱班長。先開始下面的課程,我們現在上什麼?善知識十德相:調伏、寂靜、近寂靜、德增上、言教富、達實性、善巧說、悲愍、精勤、離厭,今天一開始杜王班長就帶著我們看這個悲愍,這十個裡面大家仔細想一想,所有的都互相是一個,譬如說:這個老師德增上的話,基本上一定具備戒定慧的基礎,他們基本應該是每一個都貫穿的,但中間有個很重要,為什麼今天講悲愍,他所有呈現的體性是悲心,才會不段的宣說,或教我們,剛開始這下半堂課,我們來動一動討論一下,問一下大家:生命有碰到過,好像跟十德相相近,或生命中有真正讓你生命有改變的,或印象中的好老師。討論一下,例如:馬老師您一定有許多學生記得您!回想一下,就會更明白,我們今天怎麼會再在這裡?一定是你找到想學習的對象,或者想學習的方向。例如:我體育很差,每次都要補考,我的體育老師都讓我做體操,給體育分數。

世彬師兄:前面提到國榮師兄,是我妹婿,今天能夠在這裡算結緣,他給我的影響是很大的,他告訴我來讀廣論,我們倆很堅持的上課,一路走來,我是一家小公司的小老闆,沒有人鞭策我要做什麼?做決策沒有人會告訴我不對,只有我同修會告訴我不對,像上次的毒雨公案,我發覺我們很多不清楚的人,一直存活在不清楚當中,如果解脫這種不清楚,讓自己更清醒,過得更快樂,跟同修共同分享,共同切磋成長。所有的果都有因嘛!希望漫長的歲月可以學很久。

淑雯師姐:分享小時候的陰影,也因為這樣讓我在長大後,為人師表時,隨時注意不要讓學生在幼小的心靈受到刺激跟傷害,甚至從那樣的事情裡面,在碰到事情時,我會從另外的角度思考,所以那個老師應該是我的善知識。

一秀班長:這樣是非常不簡單的,可以轉過來,所以每件事情,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怎麼選擇就決定我們未來的方向跟角度。

梅華班長:分享家族內的晚輩,一個小男生,從小看他長大,他不是很聰明,可是很真誠,有個小毛病就是講話會結結巴巴,口齒不是很流利,小孩上學後,升學壓力很大,表達又有困難,到五年級換班導師,老師很喜歡他,看到這小孩是很認真的小孩,很真誠很肯學,雖然講話咬字不是很清楚,又會結巴,結果老師對他滿鼓勵的,在一次學校舉辦演講比賽,老師說你去參加好不好?這小孩回家問媽媽,媽媽擔心他受挫,但老師說:你要給你的孩子機會,他是很肯學的孩子,讓他去練,比賽結果得小小名次,中上一點點。這小孩從這件事情之後,對自己很有信心,他知道他要努力,只要努力就會進步,所以這小孩上了國中以後,就完全不一樣。返過來看善知識,老師一定非常關心學生,愛心是超過一般老師的,看到學生好的特質,給他鼓勵、給他信心,小孩的生命就改變了,所以善知識真的非重要。

一秀班長:我們在講言教富,老師是要知道每個人不同的需求,去帶著他的。這時我忍不住與大家分享:我小時候到滿大還不會講話,所以我爸媽覺得我可能是啞巴,常常跑到我後面丟東西確定,因啞跟聾是有關係的,看我有沒有反應,欸!發現我會回頭還好,所以一樣,小時候我沒有結巴,但不太善說,就是有位老師說妳文章寫的不錯,妳一定可以講的,就幫我報名,就上去,可上去就得名,就真的一樣很有自信,老師把我丟上去,原來我上去講話是可以的,將這件事情講清楚的,我就願意講了,這是很重要的。

賈魯強師兄:講到老師就想起小學二年級的女老師,但總共教我一年,我最後學歷是博士畢業,當過教授,看起來學歷很高,但小學成績很爛,品性很差,做一些不該做的行為,有ㄧ次老師在課堂上講,能來讀書都是很聰明的,她覺得你年紀還小,不知道道理,你是有機會改正的,我很感謝那位老師,給我改過自新的機會。

一秀班長:魯強講的很精彩,所以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十德相並沒有離我們那麼遠,所以我們在看十德相的時候,第一個判別善知識,另外一個要把他放在心裡,這樣子的時候你會發現,周遭可能都是你可以學習的對像,因為它可能不是全部,但都可以學習的,中間總有幾個是相近的,另外一個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有說自利跟攝他,但是如果它沒有把前面六個自利的部分,放起來的話,是無從攝他的,所以左右是相關連的。

師父公案:講到戒上次班長講,戒定慧的目的,就是要達到慧,戒是開始,是自我調伏,我們常說:師父自己持戒是最嚴謹的一位,但是戒這麼嚴謹中,在師父身上發現那種智慧,戒少了智慧就不夠圓滿,戒裡面有止作持犯,戒告訴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不該做不去做的是止持,該做是去做是作持,相反的, 不該做去做是止犯,該做是不去做是作犯

師父在持戒中,把悲愍串在一起的,持戒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戒是很有人情味的。

贊鴻班長:剛剛休息有同學討論,前面的公案:【失車記】,為什麼不把偷車賊繩之以法?今天偷不成,下次偷另一輛,製造社會糾紛,這是我們非常容易起的念頭,也是對的,是一般人對的想法。我們今天上的課是善知識的十德相,我們要學習的是,有人不是這樣做,那有人不是這樣做,就會問說,那到底這樣做比較好,還是我跟他這樣做比較好?我們看手抄稿P216L5悲愍者,我跟各位說,很多的答案都在廣論裡面,我們要多聽多看,第二行這個所謂的老師,他能夠善巧的把法義送到所化心中,「所化」就是他所要教的那個人身上,到目前為止,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是把正確的方法,用各式各樣你能接受、感動的方法,送到你的心裡,這就是我們的善知識,各位在讀廣論時,可以多做琢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對這位老師念念不忘,他原來就在做這件事情,過去我們不了解廣論之前,只知道這老師對我很好,怎麼個好法?這個就要慢慢去體會,為什麼要體會這個?因為有一天各位都要變成班長,都要變成別人的老師,也許你現在,在工作崗位上,就是別人的老師,那你就要開始學習,曾經有人說,做一個好的老師要,『能將法義巧便送入所化心中』,所以我在開會時,講話我就要開始檢查我自己,我講的話是不是真的送到他心中。智慧是我們要學習的,智慧來自那裡?用什麼方法利他?什麼叫利他?就是將法義善巧的送入他的心中,能夠做到這樣子,回過頭來我們可以講,有一天我如果是個善知識,我自己要學習,怎樣把自己變成這樣的人,這樣能夠教化的對象,因為你的善巧,你的法義放入他心中,他永遠記著你,這是我們學習的目標。

一秀班長:今天我們講十德相,主要還是講悲愍,悲愍的重點在利他,真心看到別人的苦,感同身受,如果悲心安住在自己心裡,心是很穩定,最重要是你利他,時時想幫助別人的時候,你一定會有無上的智慧,當你把十德相放在心裡的時候,你就會在師長的身上,找到對應學習的點,未來要成佛的是我,未來希望我也跟他一樣,最仲重要的是,隨時放在心上,會發現周遭很多人,都是具備可以當你的老師。提醒大家:其實回向是所有學習功德的放大器,這是經典裡面說的,所以回向真的很重要,就像回向文一樣,回向最高的無上菩提,回向所有的有情利他回向現時究竟,我現在努力的這一分,我心中真的希望學習沒有障礙,是我希求的。

三、 結行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2017.07.04 簡短課摘
 
今天班長首次請假,感覺起來是我們幹部、義工和同學們一起完成的一堂課! 在不同段落,總共有三位義工、三位同學上台分享,真的很感恩各位,讓大家有機會一起學習!

 

延續這幾週的重點,如何看善知識的十德相,其中「悲愍者,謂宣說法等起清淨,不顧利養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說」,今天的課程有很大的重點都放在悲愍心,什麼是善知識的「悲愍」? 說法時要利他,從一開始心裡的動機就是要利益他人,而且始終心理的狀態都是一樣的,等時而起都要利他,這就是清淨的、由慈悲策發出想為利益他人而說法的心。

 

悲愍心有什麼好處呢?因為有悲愍心,就能感覺到眾生的苦,在這種情況之下,心裡面就一定能把持住佛法的根本,心能安住,就不會動搖,行事自然能產生出智慧,今天杜王師兄也談到師父的一個公案,也讓大家對善知識的德相有更深刻的印象:

里仁有一台冷凍車被竊,不久接到電話有人告知車子在他們手上,如果想要拿回車子,就付錢贖車。在等候師父指示的期間,對方再度來電,師兄婉轉的告知對方:「我們是佛教單位,此事已經向師父請示,師父正在幫你們想辦法,希望讓你們的損失少一點。」由對方的語氣中可聽出他覺得這簡直莫名其妙,什麼叫做我的損失少一點? 過了一會兒,對方又來電,對方誤以為我們遲遲不付款贖車,是因為不信任他的緣故,由於他一再來電,師兄感覺對方似乎有些著急,但也只能要求對方等候師父的指示。

請問師父在想甚麼?

對方偷車,已經造了偷盜業,如今來索贖金,又將造一個勒索的惡業,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先付他贖金,否則就會促成他罪上加罪的惡業,為了要幫助他,首先一定要讓他「先」把車子送還給我們,我們「再」付錢 (先後順序很重要),至於錢的問題,既然對方想要錢,就表示他有此需要,我們就布施給他吧! (師父一切都是以悲心做為抉擇的依據)

這樣就結束了嗎?

車已取回,雖然付了一些錢,但那是為了幫助他別造更多惡業,師父也認為對方願意一再配合我們的要求,也算是有善根,所以要師兄引導對方認識團體,並鼓勵他到台北學苑法味餐廳用餐,但不要去認他,以免他害怕。師父也指示,請大家共同為竊車集團回向,讓他們的善根早日被啟發。(師父一切都以利益對方的角度為出發點,不只是為現世,也考慮到他的無限生命) 

有同學問,如果我們放他一馬,但對方食髓知味,豈不是更害了他?

贊鴻師兄提出一個觀點供大家參考,重點可能不是要不要把他送到警局,而是,以利益他的角度,那一種選擇對他最好,師父就會這麼去做,他有善根,就給他機會,改過自新; 如果將他送往警局,是利益他的最好選擇,說不定師父也會這麼做,總之,如何利益他人的智慧,都是以悲愍為最後依歸。

 

有同學分享,在他年少的時代,很頑皮,常做弊、不學好,當時老師明知是他惹事,卻不當場戳破他,反而給他機會改過自新,也利時間帶領他背九九乘法,讓他親自體驗學習的力量與成就感; 另外也有同學分享,一個口吃的孩子,是如何因為老師的鼓勵,勇敢地參加演講比賽,獲得信心而翻轉了他的人生。所以一位具德的師長,就是能透過次第善巧引導「將法義巧便送入所化心中」,把道理很巧妙地能夠灌輸到聽的人的心目當中去的善知識。

 

今天的簡短課摘,我想透過這幾個公案,帶領大家體會,如果你在面對這些對象、事情時,你心裡是怎麼想? 怎麼做抉擇? 師父跟我們不一樣,他是用悲心攝持的智慧,決定下腳的每一步,所得到的結果呢? 我想大家有目共睹,無須贅言。

 

今天是我們大家一起互動,完成了這堂課,也希望透過這些公案,能幫助大家多體會善知識的德相,找到生命中可以帶領我們學習的典範。班長下週就回來了! 敬請期待。

 

祝大家學習愉快 學法無礙~

 

立理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