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課程:親近善知識(十四)

時間: 2017/09/05 ()19:00~21:30

班長:駱政廉
副班長:陳贊鴻、謝一秀、杜王平福、黃立理、徐梅華 

課程錄音:

 

 

課程聽帶範圍:

http://p2.i234.me/1599d/20170820d.htm

http://p2.i234.me/1599d/20170822d.htm

 

 

課程摘要:

   一、  前行

讚頌:禮拜佛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vMXWYw95w

望著你的臉 望著你的眼 

合起我的掌 伏下我的膝

佛陀啊 佛陀啊 讓我禮拜你

佛陀啊 佛陀啊 讓我禮拜你

望著你的臉 望著你的眼 

合起我的掌 伏下我的膝

頂禮你 頂禮你 大慈悲的佛陀啊

頂禮你 頂禮你 親愛的佛陀啊

望著你的臉 望著你的眼 

多少的神奇故事在把你傳頌

今日的我 小小的我

站在你的面前 站在你的面前

佛陀啊 佛陀啊 讓我看你的臉

讓我望你的眼 讓我拜你吧

 

梅華副班長:為什麼要恭敬禮拜佛陀? 「恭敬」是去除慢心的表現,也是所有學習的開始! 要恭敬誰? 恭敬教導我們的師長、恭敬佛菩薩,在佛陀面前誠心誠意的謙卑低下的禮拜佛陀,跟佛陀學習,就如同讚頌所說:….今日的我 小小的我 站在你的面前 站在你的面前 佛陀啊 佛陀啊 讓我看你的臉 讓我望你的眼 讓我拜你吧

 

 

二、  正行

1.      溫故知新 (廣論 P31LL2 – P32L3 敦巴請問大依怙云:藏地多有修行者 ….謂信三寶,業果,四諦。然此中者,謂信尊重)

梅華副班長:種敦巴尊者問阿底峽尊者說,說我們西藏這裡也有很多修行的人,但沒辦法得到殊勝的成就,是為什麼呀?阿底峽尊者在印度是整個佛教的頂巖,掌管108所寺廟,當時大家無比崇敬的阿底峽尊者,來到西藏傳法,藏地的修行人,對阿底峽尊者卻起凡庸想,少有恭敬、希求學習的心。所以阿底尊者就講了一句重要的話「信心信信」,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三寶、業果、四諦,相信自己的師長。「信」非常重要,沒有信,對師長生不起恭敬,但我們必須了解,對師長的信心有多少,成就功德

就有多少,所以對師長的信心,是非常關鍵的。

 

2.      《雜寶藏經》: 女居士至誠得道公案 手抄: #3 P47 LL7-P49 LL3

討論: 從女居士至誠得道公案,你得到甚麼啓示?

同學: 從禪宗頓悟的公案理解來看,要得道絕對是經歷一個很長的過程,從女居士的角度來看,一心一意殊勝供養,肯定是過去長時間養成的好等流,心心念念就是想從法師那邊的得到教授,一直得不到就一直自我反省,是哪裡做錯了,才得不到法師的教授,女居士念念沉靜,反觀自心,執著不見了,煩惱也沒了。但老比丘為什麼能得道呢? 需要班長進一步說明。

杜王副班長: 女居士得道看似一個結果,其實是一個過程,雖然老比丘甚麼話都沒說,但這過程中,她不斷她有強烈的希求心,長期的虔誠供養,都是最後能到達目標的重要關鍵。而老比丘為何也能證悟,是因為看到了自己內心的行相 (其實這並不容易!) 而至心懺悔,終也能證悟,但這都不是突然發生的結果,都是ㄧ個過程。

玉茹副班長: 請大家觀察一下這位老比丘,他一直推辭,表示他知道自己不足,他一直都有人供養,這也絕對不是一世兩世能累積的福德,這絕對有相當的修行,才能得到這樣的果報。自己不懂,不敢亂說,最後自己內心又無比的懺悔,這也都是生生世世累積出來的好習氣。

駱班長: 有人問到,得道是甚麼狀態? 應該是「言語斷道,心行處滅」的境界,法師們常說,得道者只有得道者知道,得道時是甚麼狀態! 這位女居士在過程中,不斷反思的過程中,其實也一直在思惟佛法,直到時機成熟而得道。

這個公案,要帶給大家的重要概念是:

l  一個人要得道,要有正知見,比較自心與佛法的差異,認真學習。

l  女居士每件事都在增上希求佛法,不斷反省自己,希求正法,這也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師父也看到我們凡夫,法不入心的行相,說我們現在要想警惕反省,這個程度還做不到,為什麼?我們心裡現在煩惱非常重、非常粗猛,有的時候,是,聽見了很好,有的時候話都聽不進,是為什麼?就是我們內心當中的粗猛的煩惱孩很熾盛,這是我們真正應該認識的,努力斷除的。

 

3.       信為能入 ( 信為欲依 ,欲為勤依 )

  智為能度

 

駱班長: 有「信」為根本,心就會一直想去要,再多困難,還是會想要。就如同我們來學廣論,有「信」嗎? 「我聽聽就好 ! 我還在評估啦!」這是不是我們的心相? 當我們真正從學習廣論中,得到好處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想要,才會認真努力。但要怎麼樣才能真正得到好處呢? 就是要將佛法運用到生活之中,解決我們生命的難題,但我們的障礙通常在於,不知要如何把佛法轉換用在生活上的困難,這也是我們要努力學習的地方。

如此一來,當「信」的基礎越強,就會越想要,學習的力道就會越強,翻閱經論的機會越來越多,聖者說翻閱經論跟呼吸一樣,怎麼可能一刻不呼吸,不翻閱經論,不把法用在身心上呢?

 

【影片欣賞】藏族阿瑪 https://youtu.be/q0jly76mj1w

這位阿瑪,相信甚麼? 要利益他人,不讓冰雪讓人車難行,發生意外,基於這種助人的信念,再艱辛,佛菩薩都會來幫忙。阿瑪一直都熱情招待路人,這也是布施的示現; 託路人帶500元給城市裡的兒子,這是媽媽的心意,也是相信自己想利益孩子的心,一定可以成辦。這是ㄧ種「相信」。

 

4.  此復弟子於尊重所,應如何觀? . 應當思惟,尋求師過所有過患,多起斷心而滅除之。廣論 P32L3 – P32LL4

l  弟子對師長應該怎麼想?

不論是大乘、小乘、密續,都提到,你對佛怎麼想、怎麼做,你對老師就該如此行,如此做

l  我為什麼要把老師看成佛呢?

經論上說,只要能把老師看成佛,你就起恭敬心,只會看他的好處,不敢看他的過失,能看師長的功德就得成就,看過失就得不到任何好處

l  看別人過失有甚麼好處?

真的沒任何好處? 當我們看到別人錯,我們是起甚麼心? 這件事很關鍵。我們對一切人都不應起尋過心,尤其是對自己的師長,要「修」觀德心,這件事未甚麼要修,因為觀心無常,這不是我們生命經驗中習慣的事,所以要修。

l  為什麼要看他的好處?

從師長的功德處修信心,因為只看好處,才能學習,得成就。

 

討論 1: 老公很懶,我如何對他,觀功念恩?

碧芳師姐分享:駱班長雖然在家很懶,一開始常抱怨,但她吼來慢慢觀察,除了家事之外,駱師兄卻是個極為認真負責的人,長期以來認真備課,利益了更多的人,她在家做家事護持他,這也是利益他人的善業,想到此,反而要感謝駱班長。

 

討論 2: 員工不負責任,我如何對他,觀功念恩?

仔細想想,員工是誰找進來的人? 是不是我沒有觀察清楚,忽略他的長處,用了他的短處,是我自己沒有了解如何教導他,想想確實是我自己的問題,沒有真正處理好這個人與他的工作,這時我反而要感謝這位同仁,讓我看到自己在管理能力上有很多缺失。

佛不會看他人的過失,因為不管好壞,佛陀想到的都是如何利益這個人,只會觀功、憐憫,不會看他人的過失,所以不管怎麼說,他人都是對我有功,沒有過失。

 

三、  結行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2017.09.05 簡短課摘 

 

1.  阿底峽尊者在印度為108所寺廟的頂嚴, 擁有每間寺廟的鑰匙. 以這樣的至高無上教證功德, 雖曾被藏王四次祈請,才到西藏, 但還是有藏人對他做凡庸想, 可見凡夫要想依師學法, 是必須要長時努力學習才會的.

2.  討論女居士因虔誠而得悟道時, 可以觀察, 這位女居士之前的恭敬學習,長時準備以及遇境後, 如何一方面深信三寶, 一方面不失求法的猛烈欲心, 此時老比丘有沒有講法已經不是關鍵, 自己不斷反省, 增上希求正法,一旦因緣成熟自然證得. 此時, 就如同禪宗祖師所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3.  反觀老比丘, 他雖然說法不善巧, 但全無遮過心,一再拒絕女居士的祈請開釋. 也沒有以妄語欺騙敷衍女居士. 另外,從他之前就能不斷接到供養祈請, 顯然, 前世是有修行, 所以今生福報很足. 再加上最後以猛力慚愧, 發心懺悔, 也一樣證悟. 這兩位都是我們可以學習, 思惟如何修信的好榜樣.

4.  信為能入信為欲依 欲為勤依 智為能度. 因此, 要相信自己, 堅信三寶四締, 業果, 就能引發強烈希求學習的心. 也才能策勵自己勇悍向上精進.

5.  佛的語功德, 能發一聲就可以讓眾生皆領悟證得. 就像看到一部好電影時, 每個觀眾會因為各自背景不同, 當下體會領悟也不同一般.

6.  我們雖然上課時當下領悟一些佛法, 但是因為自己的習性煩惱, 觀心無常, 所以很容易過境就忘, 這就是迷障. 對治的方法,就要時時翻閱經論, 熟悉善知識教授, 並了解其中隱含了甚麼要我學的東西.

7.  前面公案中, 不要誤以為長跪求法就可以得道. 重要的是, 學法的人要讓佛法入心. 所以說「心存善念, 必有善行, 善念善行, 天必佑之」.

8.  藏族阿媽的故事,說明信仰產生的力量可以為眾生在酷寒結冰公路上赤手撒土而全不計較. 因為她要效學佛陀不忍眾生苦的精神. 這樣的堅定信仰, 加上誠心布施,所以, 她的心力強到任何人都無法欺騙那雙完全信任你的眼神. 這可說明為何她的兒子頓珠, 能夠連續三次都可以從陌生人手中收到錢.

9.  現在普遍錯誤的父母觀念, 是要警告小孩子, 不要信任陌生人. 其實, 這只會帶給孩子錯誤見解.未來長大, 他會需要孤獨的去面對困境問題. 反之,能夠教他要相信他人,也教他如何保護自己, 這才是對小孩最正確的觀念教導.

10. 我們可以時時反問自己; 專看別人的過失,究竟對自己有甚麼好處? 了解自己的煩惱, 其實是起因於不知道如何幫助對方,因此才會苦惱. 能這樣對周邊的任何人觀功念恩,就看不到他人的任何過錯, 甚至會去思惟, 我因此而能夠得到學習機會, 所以他是對我有恩的人. 觀功念恩, 首先練習念父母恩, 念師長恩, 久而久之自然能習慣於觀其他人的功德, 不見他的過失.

11. 佛看任何人,都希望對方能離苦得樂,心中存著所有人不是對我有恩, 就是需要我幫忙. 反觀我們凡夫眾生, 看到別人好就起羨慕忌妒心. 看到別人不好, 就指指點點喜歡專說別人的過失. 這就是為什麼, 我們還在現世痛苦, 而佛陀能得的圓滿成就. 從利他心與自私自利心得到的結果,差別如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