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1 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186, 187講 課摘 by 文隆師兄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4647-130186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4648-130187 讚頌「文殊讚雲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aMuKX3NUI 長夜所修大悲水 熄滅貪著自樂心火聚 如實觀見甚深性 遍斷分別執著戲論網 荷利他擔無厭倦 所作觀視為立眾生故 於此本尊天中天 以信樂風吹拂讚語花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一開始看起來是很佔便宜,但是久了會吃大虧,因為周圍的人都知道你是這樣的,沒人喜歡這樣的人!這時就會很孤單、很不快樂。 *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一開始看起來是很佔便宜,但是久了會吃大虧」為何如此?「因為周圍的人都知道你是這樣的,沒人喜歡這樣的人!這時就會很孤單、很不快樂。」 *
為何不喜歡這樣的人?有人喜歡這樣的人?想一下為什麼比較好 *
因為大家都想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
每個人都有我執,我愛執,是煩惱的特徵,「緣我高舉,執我常斷」,這是輪迴中凡夫的特性 *
有人妨礙我,所以不會喜歡。想一想為何如此?透過思考,業力才會變化 *
用業果思考,當把自己自己擺第一,把別人放在後頭,以後也會被如此對待,因為業力有好的循環也有不好的循環,不好的輪迴會越陷越深 *
上師對僧團開示說,痛苦時,第一件事要先關心別人,因為放下對自己的執著,放下執著的因,如此在痛苦時,苦樂執著可以放下,痛苦才會減輕 *
當別人不領會你時,把別人放高,去關心別人,會消減困境的因 *
師父教誡法師「予人越多而己越得」,是解決痛苦的方式 *
上師、師父修菩提心,捨自為他,自低眾生高,利益眾生,也因而,我們頂戴師長、佛菩薩 *
學習佛法要隨喜,因其中心是智慧,讓我們不會在苦因裡打轉 不要讓自己輕易進入失望或絕望的消極心態,事情總是有辦法解決的!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痛苦上,趕快行動!讓我們一起來努力解決!久了之後,會轉變成另一種習慣,成為一個非常積極進取而且幸福的人。 *
「不要讓自己輕易進入失望或絕望的消極心態」自己是否不容易進入失望或絕望?對自己如此判斷的理由很重要。 *
有覺得天生如此?如是如此,很危險。因為以後發生困境時,可能比一般人更難過 *
失望、絕望的成因是:面對困境,覺得不能改變,或想改變卻改變不了 *
困境能否改變?佛法說一定可以,因為無自性,觀待緣起 *
我們覺得境界因他方成立,不能改變,所以失望 *
覺得自己很樂觀,也是自性執。執著自己很樂觀,不容易失望,因覺得自性如此,當面對困境時,也會覺得其有自性 *
每個人過去生有善有惡,都會感善惡果,所以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痛苦上,趕快行動。因為無自性,不要執著,趕快行動 *
一切困境均是業力所感,業力改,困境也會改,所以要趕快行動;如果覺得改不了,會沒有行動力 *
「讓我們一起來努力解決!」意思是上師會幫我們一起解決 *
業果見兩個重要部份:一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二是具力業門的威力。種一粒芝蔴可得須彌山 *
困境時要依靠上師、三寶:其為最強具力業門 *
皈依最後:廣論P116LL6「是故歸依,是於佛教,能入大門。若有歸依,非唯虛言,則是依止最殊勝力。內外障緣不能違害。功德差別,易生難退,倍轉增長。」 *
有皈依比無皈依前者較後者多無量倍:具力業門的力量 *
「久了之後,會轉變成另一種習慣,成為一個非常積極進取而且幸福的人」有業果甚至空正見才是「積極進取而且幸福的人」 *
以為自性積極進取,不是真正積極進取,因碰到困境會動彈不得。必須有業果見,才能積極進取並進行改變 *
思路很重要 * 如果覺得「天生就是」..... 這很可怕,因為也會覺得困境「天生」
希望新生020「無窮大的回報」
如果知道發心的利益,誰還願意費那麼大的辛苦,只賺一點點回報?所謂發心的利益,就是你布施別人一粒米,乘以無窮大;你點一盞燈,乘以無窮大;你禮佛一拜,乘以無窮大......,全是這種一本萬利,而且穩賺不虧的事情,那誰還願意不重視發心? *
「如果知道發心的利益,誰還願意費那麼大的辛苦,只賺一點點回報?」不懂發心,只能賺一點點 *
「所謂發心的利益,就是你布施別人一粒米,乘以無窮大;你點一盞燈,乘以無窮大;你禮佛一拜,乘以無窮大......,全是這種一本萬利,而且穩賺不虧的事情,那誰還願意不重視發心? 」很簡要說明發心勝利 *
布施一粒米,有發心,將來果報無窮大,點燈、禮佛都相同 * 貧女供燈,以菩提心供一盞燈供佛,一整晚都沒熄,因為點燈者有發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2%A7%E5%A5%B3%E6%96%BD%E7%87%88 *
大禮拜是最好的運動,在大禮拜汗流浹背時,發心,可以無窮大 *
了凡四訓,袁了凡一念想為縣城人民減稅,尚未上報朝廷,如此即累積一萬善,因為一念包含了所有縣城的人,利益到好幾萬人,這也是發心利益。菩提心則是要利益一切眾生 *
要把發心練成習慣,沒有菩提心,也要練習造作菩提心 *
真實菩提心要依道次第,即使造作,和真實有差,但和沒造作還是差很多,所以發心內涵很重要 第186講 Q:所有經典都說總攝扼要,都是第一,哪個才是第一、扼要? A: *
不是都是,但說得沒錯。按照教理,對真正利根者,佛每個字都是最圓滿的教法 *
佛的境界裡,每一毛孔都涵攝全部佛陀身語意功德,最微小者即涵攝全部,所以對利根者可以成立都是第一、扼要 *
但對一般根性者,共通來講,其結論不同。因為我們沒有這種能力,因此對經論要有合理開展、解釋 *
廣論對我們的根性,涵攝十方諸佛佛語扼要 *
扼要:用印象要深一點的方式說明。師父未圓寂前,春節包餃子,師父到每桌包餃子,師父包的最快、最好。此時師父最常說:每件事都有訣竅,掌握了訣竅,凡事就不難趨入 *
儒家內涵,最深邃是易經,最不易懂。而四書中的中庸是易經扼要濃縮本,也不易理解。法師先前跟儒家老師學習,聽得如雲裡霧裡,無法體會。其後,師父有一次講海倫凱勒「我的信仰」時也有提到中庸「中庸的內涵是佛法緣起性空的內涵」 *
法師對師父此段扼要開示感覺很深、很震憾,之後再對照過往筆記,以前聽雲裡霧裡,因為師父一句話,而明白很多 *
宗大師傳有一記載,宗大師可以親見文殊菩薩,而對此,宗大師有其嚴格檢查過程。大師會請問師長並得師長印證,進而以顯密內涵請教文殊菩薩,看是否符順經論。 *
文殊菩薩對宗大師說「以我說的話為鑰匙,可以開啟諸大經論之門」當時尚難體會,後來聽師父說「中庸的內涵是佛法緣起性空的內涵」,再看其他儒學,想不清楚者變得清晰。「扼要」可以起如此作用,如鑰匙,把佛法經典大門打開。 *
對扼要要有希求,不要覺得自己是CEO作決策提綱挈領,也會,其實有很大差別 Q:發心,要清淨動機學習。發心時提醒自己,是否多少摻雜名聞利養?不清淨的話會有阻礙?對此,有什麼方法調整? A: *
大家的現狀,有雜染,有名利染著 *
師父說過一個概念,「灰色地帶」很重要 *
團體早期推有機無農藥,和地方農政單位合作,其還蠻樂意、也支持。因為政府政策,要鼓勵提倡有機,地方單位有政績壓力,但有機很難種,現在有人願意出來做就樂於配合。當時對方是由於法規要求與上級要求,不一定真心認同,但即使如此,灰色地帶很重要。其後過程中了解團體用心,會真心認同 *
如不重視灰色地帶而只有黑白,那緣起之法生不出來 *
眼前狀態,學得一腳高低,但從目前對好的增長、壞的淨化 *
灰色地帶對自己和別人的重要 *
策發發心習慣,要聞思發心勝利,因為發心對凡夫很陌生,也很不熟悉。如不了解勝利、過患,很難練習。如上述希望新生二十則所提 *
全廣進度中,上師提到廣論下士、中士道,提到阿難外甥的公案,可以幫助自己發心。阿難和外甥都是王族,即使出家也 *
很懈怠,其由目犍連尊者引導,化現地獄、天堂等境界引發阿難外甥對過患、勝利的認識,而起修行之心。最後藉由讀經典理解天人也會墮落,如水車輪迴,有上必有下,而更加精進學習。 *
我們無限生命中大多都待在惡趣,在善趣中能修行,如長長黑夜中的一道閃電,稍縱即逝。 (入行論云: 猶於烏雲夜,剎那耀閃電;如是因佛力,世萌修福意。) 可以為人是很少很少,如冰山尖端一點點。要透由聞思,思惟不能待在輪迴,並要從死生輪迴解脫。進而在上士道,體會有情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父母,於我們有恩,因此不能只有自己解脫,而要所有有情都解脫,才是報恩。如此聞思發心勝利、理由 *
關於發心勝利,師父另說有位證阿羅漢果的修行者小沙彌走在路上,小沙彌起一念頭,認為大乘佛果才是要追求者,即始還沒發心,只是想學,此時師父停下來,回頭跟小沙彌說包袱我背,你走前面。因為一念對大乘嚮往,阿羅漢對其畢恭畢敬。之後小沙彌想到要有難行苦行太辛苦,還是先學小乘。此時阿羅漢把包包還給他,要他走後面 *
對大乘嚮往或退失差異很大 *
發心殊勝,要一直練習,成為習慣 *
為利眾生願成佛提策起來 Q:凡事無自性,我們說的想的也是無自性,發心時要依於什麼?要依於佛陀?是否把我們本來有的可以放大?是人生本善的善緣?要一直挖出來?我們如何發這個心? A: *
法無自性,沒有什麼力量?此是關鍵問題 *
空性有不同層次的理解,最究竟的空性見解是中觀應成派,其提到無自性才有力量,才有作用 *
一般覺得有自性有力量,為何? *
師父與經典說,茶杯裡的水,人的業,真實不虛看到是水;天的業,真實不虛看到是甘露;餓鬼的業,真實不虛看到是膿血,三者真實不虛和業有關,是無自性的道理。真實不虛現為甘露;真實不虛現為水;真實不虛現為膿血 *
三個真實不虛,杯子裡的水究竟本來是什麼?無自性 *
沒有本來就是什麼,如果有,大家看到都是這個。因為無自性,才能成立真實不虛 *
無自性,而有真實的作用,來自業感感受,業果才有無自性,但有作用 *
如果有自性,那麼業果沒有作用 *
成佛的依憑,說「為利眾生」,心裡要有個東西讓我們成佛。本錢是「佛性」 *
佛性的解釋:成佛可能性,或是體性和佛一樣,但尚末成佛 *
眾生可成佛,因為離苦得樂本能是佛性其中之一的作用,每個人感受得到,也都有 *
我們坐在椅上,有不同動作,是離苦得樂的本能推動 *
人可以成佛,因為佛性,有離苦得樂本能 *
廣論運用離苦得樂,讓眾生向上走 *
下士道,人看現前,透過業果道理追求後世,不止今生 *
如只重視幾十年,而長時墮惡趣並不划算 *
下士後世樂,但輪迴真相在惡趣。如認識不能只在輪迴中好的地方,此為短暫,因此要解脫輪迴。進而幫助自他輪迴解脫 *
佛一切智智,有全面、完整的認識,不是瞎子摸象 *
廣論設計,讓我們沿離苦得樂本能,修行一步步往上 Q:不是自己的生命經驗,不能置可否 A: *
生命裡都有這種經驗。提一個比較刺激的公案,有位男居士說當初娶太太多危險,不容易才娶到。但多年之後,現在覺得太太跟魔鬼一樣。二者如何連在一起?為何千辛萬苦得到魔鬼? *
業力改變,作用、感受改變 *
人看起來清澈河流,餽鬼看乾涸的河床。樹林的對照也是。 *
師父觀察螞蟻,伸出左擋牠,螞蟻攻擊或回頭跑,師父不斷擋,螞蟻很生氣來回,最後師父拿糖擋螞,本來很喜歡糖的螞蟻,竟還是很生氣跑掉。平常喜歡糖,但現在進入另一種業力,感受、反應會變 *
如很喜歡冰淇淋,但不高興時,人家拿給你,你一手掉,因為心在不一樣的續流,感受作用不一,這是業果道理特性 第187講 Q:善根二字,還有善根深淺,請法師開示。 A: *
剛有同學說之前沒學習佛法,但很有體會,表示其有善根。 *
法師儒家老師說,什麼是善根?善根的意思就是「善根」 *
過去留下好的習性,今生有累積,是善根 *
行相是187講 「我們沒有善根在這個時代絕不可能聽到這個法,然後聽到了以後,還要看個人善根的深淺。」 *
「我們沒有善根在這個時代絕不可能聽到這個法」遇到廣論,過去生不是三兩生當出家人的資糧。出家人造善累積比在家人快無量倍。 *
沙彌戒 10條,比丘戒250條,沙彌要受比丘戒時,法師為其前行,沙彌問受戒與否和果報的關係?法師說受兩種戒較一種戒善果無量無邊,三種較兩種也是一樣。如一遍大禮拜,有受戒較未受者,累積善業差距很大 *
經典中提到。如值遇法華經要承事無量諸佛善根;聽到甚深般若,要無量劫對諸佛發弘誓願 *
廣論比遇到般若更難,因為廣論把般若趨入次第說得完整,因此更難值遇 *
師父圓寂前一年,印度三大寺拉第仁波切來台拜會師父。師父說現在有很多大德來漢地弘揚宗大師教法,但我和他們不同處,在我本身是漢人。師父弘法很善巧,師父結合法華、華嚴、般若經等,就漢人熟悉經典,並且推動儒家,其弘法方式和漢人思想、文化紮根相應 *
漢地弘揚宗大師教法以福智團體為主,上師是師父心子,依止法和漢人思考、生活習慣結合,讓漢人學得更快 *
沒有善根遇不到,而殊勝善根在於有師父、上師引導 *
「然後聽到了以後,還要看個人善根的深淺。」深邃很多 *
善根深是?知道廣論、宗大師教法的殊勝功德、威力,有更強信心和定解,此是善根深 *
具力業門,不是種瓜得瓜,是種芝蔴得須彌彌山。遇到強大具力業門,是威力最強具力業門 *
在五濁惡世,犯五無間罪也可以即身成佛。幫助人向上有強大威力 *
如果善根差一點,結果、速度天差地別 *
法師經濟系同學,操作國庫券,因金額很大一點匯差,差別、差距很大 *
如聚寶盆,祖師、佛菩薩放進百克拉鑽石得以增長,我目前很差,但有聚寶盆,可以丟香蕉,因為要拼命努力積資糧 *
心態很重要。有人覺得差很多,起退心不想走 *
即使差很多,但想走,因為手裡有聚寶盆,不會不想,因想放進去東西,會想更好 *
對宗大師,廣論傳承的功德、威力有信心、定解,幫助自己往上走,想要更努力、趕上。善根深淺在此 *
「你越是到那時候,你越會感覺到我們資糧不夠,盡我們的力量,我能做的地方就我該我做。」善根相應差異,結果、速度的差別 *
走對了,越到後面,越向上加速度,越來越快 *
對此,透過聞思起定解 Q:「你越是到那時候,你越會感覺到我們資糧不夠」意思是往上一個等級?我們要到什麼時候? A: *
「越是到那時候」越是了解大師殊勝教法,有信心 *
師長說明現觀莊嚴論時,提到成佛有利根、鈍根。 *
利根者先對無自性發起定解,因心無自性,一切法無自性 *
心無自性,心本性不是煩惱,可以和煩惱分離,可以成佛而有此定解 *
修大乘道、菩薩行,速度很快。如果很會投資,會把全部家當都投進去。 *
鈍根者,不會對心無自性有定解,有障礙時會有退心 *
不知心和煩惱可以分離,不確定可以成佛 *
認識大師教法殊勝,是最強具力業門。會想增長善根,有此特徵 *
大師教法相應善根。188講「在師父的日記裡師父都是寫弟子怎樣怎樣,好像他所有的日記都是寫給上師和本尊的,而且弟子兩個字都寫得很小。在每一件事發生的時候,他都非常非常認真地檢討自己」 *
「在師父的日記裡師父都是寫弟子怎樣怎樣,好像他所有的日記都是寫給上師和本尊的,而且弟子兩個字都寫得很小。」面對師長、佛菩薩,祈求加持,是依止法 *
善知識是佛,一切時處普攝護。師父凡事想到師長,向師長學習 *
「在每一件事發生的時候,他都非常非常認真地檢討自己。即使在教鳳山寺的法師、教法人的一些同學做什麼、做什麼的,大大小小的會議、大大小小的提醒,都是在檢查自己是不是有一個清淨的饒益他人的心,還是看對方不對才說對方的?」第二個特點 *
檢討自己,向內調伏,反省自己,有大乘調伏特徵,清淨的心 *
大乘持戒特色「自己調伏並幫助眾生調伏」 *
對依止法,視師如佛,在上師薈供中「供養上師一毛孔,勝供十方一切佛」有如此差異 *
藏地在宗大師之前,有薩伽班智達
(班智達:智者)。其上師是自己的叔叔,薩伽班智達一開始把叔叔當親戚而不是上師。其後發現自己不對而懺悔改過,進而依止、承事。上師得傳染病時,薩伽班智達不顧生命侍奉師長 *
薩伽班智達說自己沒有花很大力氣通達五明,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內明,是菩薩要學的一切內容 *
其說完全因為上師加持,所以沒有花力氣 *
為何速度快?因為具力業門,自己所依止師長,師父、上師,淨罪集資,修行進步快 *
密勒日巴尊者的弟子岡波巴大師得到成就,其離開密勒日巴尊者時,尊者給予教誡,如果把我老頭子看成和佛無二無別,是你成就之時 *
如何依止?如何得好處?廣論講的最清楚 *
師父說藏地歷史中,依止法解釋得最清楚是宗大師,而依止行持最圓滿是上師。類似相關內容很多。師父說依止最圓滿是真如老師,包含不止師父見過,也包含師父讀過經論中,法師有師父原話為依據 *
上師修行速度才會如此快 *
法師跟上師學習,師父私下說「我講的法,要聽懂任何一句話都不容易,
上師對我講一聽就能完全領納,而且馬上在內心生起相應的量」師父講到那,證到那 *
師父、上師研討時間都會很長,內容越來越深,旁邊弟子提醒法體要保重 *
因此聽到要看善根深淺,依具力業門,上去速度非常快。上師十年沒來台灣,可以建立五大論,和漢語系最大比丘僧團 *
對師父結論可以比較理解?「我小的事情我來做,為什麼?我要集聚資糧。這是真的,你越是到那時候,你越會感覺到我們資糧不夠,盡我們的力量,我能做的地方就我該我做。到底做什麼?我不一定一定是我要做什麼才算,那裡欠缺什麼我就做什麼,這樣。總是對整個的學習、對佛法,能夠產生最有效的這個最好,從這個上面來講。」 *
此聚寶盆威力,要努力種相應善根,不是放棄不要
關於請師長長久住世 *
請師長長久住世,在碰到上師後比較有概念。師父提過涅槃經中阿難的公案。佛陀說如果願意可以住世一個中劫(小劫就長到無法想像),暗示阿難祈請佛陀長久住世,但當時阿難被魔干擾而沒有反應。當阿難離開後,魔王出現請佛入滅,佛答應三個月後入滅。其後阿難想通了回來找佛,請佛住世。但因緣已錯失,阿難非常傷痛甚而七孔流血 *
師父親自講這個公案,印象很深。聽師父說之後,其後師父在台南沙崙農場閉關、療養,當時法師沒有當侍者,去高雄辦法會。法會後在寺院懺悔,有人說師父找你請法師過去接電話。師父請法師再去當侍者。師父休養,大多躺在牀上,下午會經行再回牀上。有一次休息時間,師父跟法師說自己現在身體又老又病,不如早點走,換個身體再走。法師想到阿難公案,馬上跟師父講,自己深刻感受得到師父教法全面完整的教授,希望師父長久住世。聞言,師父說「你這樣做對你自己很好」 *
2002或2003圓根燈會師父主持,晚上圓根燈會時,師父講一下就回寮房,當時氣氛有點怪,很安靜。法師自己覺得要喊長久住世,是比較好的緣起,但現場一點聲音也沒有,好安靜,法師不好帶頭喊。其後覺得非常不好,法師跑去師父那裡,請師父長久住世。師父回說「你也長久住世」。祈請完,法師找住持說靜悄悄,沒有祈請師父長久住世不太好。結行時大家很認真回向。第二天大家喊請帥父長久住世 *
上師大小開示,結束時,法師都會帶頭喊請上師長久住世,有幾次上師也對法師說「你也長久住世」被師長說比其他人說更補 *
要認真祈請師長長久住世,這樣做對自己有好處,這是師長對自己的重要性,是殊勝緣起,要希求長長久久 關於扼要「總攝一切佛語扼要,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 *
「扼要」,如大學聯考時,法師發現兩本英文參考書,兩本讀熟就可以完全應付大學聯考。對此兩本收攝大學聯考英文的扼要會很珍惜,碰到很驚訝,很高興 *
廣論,成佛扼要都在其中,遇到會很驚愕,再來很高興。因為精華收攝在裡面,竟然我遇到,能學到,還有上師、上師對廣論善巧者來引導 *
宗大師時代,廣論是學完五大論後學,因其收攝扼要,大部份居士不能學。師父講到居士能深入學,後由上師延續,此不是普通善巧,是很難得的因緣,遇到驚訝,並且會很高興 *
營隊時,對德蕾莎修女五句話「沉默的果實是祈禱,祈禱的果實是信仰,信仰的果實是愛,愛的果實是服務,服務的果實是和平」因為有學廣論,其是心靈提昇方法、扼要,學習廣論後,對任何心靈提昇,都可以容易理解,如武功密笈,各門各派都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