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20.06.16 課程範圍

 

全廣 II 第 6 講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260-130006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00606d.php

http://p2.i234.me/1599d/20200607d.php

http://p2.i234.me/1599d/20200608d.php

http://p2.i234.me/1599d/20200609d.php

 

 

廣論科判

共中士道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意樂

  庚一、明求解脫之心

  庚二、發此之方便

    辛一、由於苦集門中思惟

       壬一、思惟苦諦生死過患

       壬二、思惟集諦流轉次第

         癸一、煩惱發生之理

             子一、正明煩惱

             子二、如何生起之次第

             子三、煩惱之因

             子四、煩惱過患

         癸二、彼集業之理

             子一、正明所集之業

               丑一、思業

               丑二、思己業

             子二、如何集業之理

         癸三、死歿及結生之

             子一、死

             子二、死

             子三、從何攝煖

             子四、死後成辦中有之理

             子五、次於生有受生道理

       辛二、由於十二緣起思惟

         壬一、支分差別

         壬二、支分略攝

         壬三、幾世圓滿

         壬四、此等攝義

   己二、彼生起之量

   己三、除遣於此邪執分別

 己四、抉擇能趣解脫道性

      庚一、以何等身滅除生死

      庚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癸三、死歿與結生之理

第三死歿及結生之理分五:一死緣,二死心,三從何攝煖,四死後成辦中有之理,五次於生有受生道理。今初

 

子一、死緣

 

壽盡死者,謂如宿業所引壽量,一切罄盡而死,是為時死。福盡死者,謂如無資具死。

第一、死緣。依《瑜伽師地論》所說,死的因緣可以分為三種,就是壽盡而死、福盡而死、未捨不平等而死。

(一)壽盡而死,即以宿世業力所引的壽量,全部用盡而死亡,這也稱為時死,即時至而死。

(二)福盡而死,是指有些人雖然還有剩餘的壽命,但今生的福報已經消盡,因而導致死亡;例如缺乏獲得衣食、藥物等資生之具的福報而死。

P176L1∼P177L2未捨不平我愛不行。

未捨不平等死者,謂如經說,壽未窮盡,有九死因緣,謂食無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復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醫藥,不知於己若損若益,非時非量,行非梵行。

(三)未捨不平等死,它既非壽盡死,也非福盡死,而是一種犯險而死。依照經論中所說,有九種因緣致使壽量未盡而死。這九種死緣是:(1)飲食無度。指飲食過多或過少,不能適量。(2)吃到不適宜的飲食。(3)飲食尚未消化卻還繼續進食。(4)引起身體不適的食物尚未消化,卻又吐不出來。(5)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仍然留在體內,無法順利排出。(6)有病卻不接受醫藥治療。(7)在飲食、起居等方面,不知道哪些對自己有害?哪些有利?即生活中不懂得取捨。(8)在非時行淫事。( 9)行淫過量。

 

子二、死心

 

第二,死心分三。善心死者,謂由自憶,或他令憶,乃至粗想現行以來,信等善法現行於心。

第二、死心。即臨死時的心念,可以分為二種,粗分的死心 (粗想)和細分的死心 (細想)。粗分的死心當中,又分:善心死、不善心死、無記心死三種。

()善心死。所謂善心死,就是臨終時,自己憶念先前所修習的善法,或者經由他人的幫助使自己憶念,以這種因緣,在粗想現行階段,緣念平日所修皈依、信心、持戒等善行,很快樂、很安寧,這叫善心死。

又行善不善補特伽羅將命終時,或自憶念,或他令憶,昔於何法多所串習彼便力強,由此令心於彼流注,餘皆忘失。若於二事平等串習,先憶何法便不退捨,不起餘心。

另外,行善或不善的有情在臨終時,不論自己憶念先前所串習的善或不善,或者由他人的因緣令自己憶念;須視生前對哪一種法串習得多,這時憶念那一種法的力道就比較強。臨終時,就比較容易讓心專注在生前串習力強的法上,忘記其他事情。如果對善法、惡法的串習力差不多的話,就看先想起哪一法,心緣著這個法不退捨,就不再生起其他心念。

又作善者如從闇處趣向光明,臨命終時,猶如夢中,見有種種可意之色,非不可愛,安祥而逝。臨死其身無重苦受。造妙業者,解肢節苦,亦極輕微。

最後,平生行善的人,就好像從黑暗處走向光明一樣。臨終時恍如置身夢境,會看見種種歡喜悅意的景象,而不會出現不可愛的亂相,如此安祥地離世。死的時候,身體也沒有遭受重大的苦受。經常行善妙業的人,當神識脫離肉體時的解肢節苦,也極其輕微。

不善心死者,謂由自憶或他令憶,乃至粗想現行以來,追念貪等現行不善,臨死其身受重苦受。

() 不善心死。在臨終時,無論由自己想起,或者因他人之故而使自己想起生前串習的惡法,一直到死心在粗想位現行時,心中仍追念著貪等不善,會使身心處於嚴重的痛苦中而死。

造不善業當死之時,現受先造不善業果,所有前相,謂如夢中多怪色相,於彼顯現,如從光明趣向闇處。諸造上品不善業者,由見彼等不可愛相,身毛恐豎手足紛亂,遂失便穢,捫摸虛空,翻睛咀沫,此等相現。若造中品不善,彼諸相中有現不現,設有不俱。作惡業者,解肢節苦,最極尤重。又解肢節,除天,那落迦,所餘生處,一切皆有。

生前造惡多端的人在臨終時,會感受到惡業果報現前的種種幻相,就像夢中出現一些怪異的景象而產生畏懼,如從光明走入黑暗。犯了極大惡行的人,會由業力看到各種猛厲恐怖的幻境,因痛苦驚嚇到出現汗毛豎立、手腳亂舞、大小便失禁、手抓虛空、雙眼翻白、口吐白沫等惡相。如果是造作中等惡業,上述所說的惡相,有些會出現,有些不會出現,也有些部分出現。解肢節苦,是臨終四大分解時所生的苦,除了天道和地獄的有情之外,其他人、鬼、旁生等眾生都要承受解肢節苦;其中以造惡者,解肢節苦最為慘重。

又一切人臨命終時,乃至未到昏昧想位,長夜所習我愛現行,復由我愛增上力故,謂我當無,便愛自身,此即能成中有之因。此中預流及一來者,雖其我愛亦復現行,然慧觀察制而不著,譬如強力制伏羸劣,諸不還者我愛不行。

所有凡夫臨終時,在現起善、惡念的粗想位已過,還沒有進入細想位時,長夜以來所串習的「我愛」會猛然現起;而且由於「我愛」的力量,心中會生起「我將消失」的恐懼感,這時會不由自主地貪愛、執取自身,而這一念的「愛取」,便成辦了中陰身。( 這正符合十二緣起中所說,生命流轉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愛」、「取」而「有」的 )。至於已證得初果 (預流) 和二果 (一來) 的聖者,雖然還有「我愛」,但因為已經見道,能以「無我」的空性智慧,制伏「我愛」習氣而不耽著,就像力大者制伏弱小者一樣。對已證得三果 (不還) 的聖者來說,「我愛」已經不會現行。這就是為什麼稱三果羅漢為「不還」,就是不再來欲界受生的意思。

P177L3∼P178L2無記心死者容有轉改。

無記心死者,謂行善不善者或未行者,自未能念此二種事,無他令憶。此臨終時俱離苦樂。善心死者,是於有粗想時,若細想行時,善心即捨,住無記心。彼於爾時,於曾習善亦不能憶,他亦不能令其憶念,不善亦爾。故細想行時,一切死心,皆是無記。《俱舍釋》說,「善不善心行相明了,不能隨順當斷死心。」

() 無記心死。就是不管一個人生前是行善還是不善,或者都沒有做,在臨終時,自己沒有想到善事惡事,也沒有他人的助念或干擾,心念處於一種既非善、也非惡的無記狀態,所以也沒有特別的苦或樂的感受。

所謂善心死,僅僅是指在粗想位時;如果已經進入細想位,善心也會消失,而安住在無記心中。一旦進入了無記心,即使生前曾經串習過的善法也不能再憶起,別人也不能使他再憶起。以不善心死的狀況,也是如此。因此,在細想現行時,一切死心統統會轉為無記的狀態。《俱舍論釋》中也說:「善心和不善心的行相都很明顯,而最後死心的狀態卻極其細微,二者行相並不相同;因此當進入最後死心 (斷氣) 時,善和不善的心相都不再現起了,這時候死心是無記的。」

(由於死心包括粗想位時的善、不善、無記三種狀況;以及細想位時的無記心。因此決定到下ㄧ生,關鍵就在粗想的時候,因為一進入到細想的階段,就純屬無記,已無轉業作用了,ㄧ定會到該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