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第271,272講 課摘                           
希望新生及心之勇士:第329則
 

20201124 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第271, 272講 課摘 by 文隆師兄

 

讚頌 : 「靈鳯箜篌曲」 https://youtu.be/BI_0Z4joSl8

箜篌寂然已長眠

神思悄然躍琴弦

撥動著是誰的想念

幾分婉轉幾分甘甜

千谷花香萬山鳥語

彩蝶蹁躚紅紫碧綠

幸福如春滿開天地

芳霏似夢靜靜降臨

晶宮彈箜篌 唱詠無死歌

靈鳳舞霓裳 花雨繽紛落

晶宮彈箜篌 唱詠無死歌

靈鳳舞霓裳 花雨繽紛落

花雨繽紛落

 

心之勇士 329則「感受過不去只是習慣」

描述: \\Mac\Document_2\福智\6年班教材_1599\全廣II 如俊法師開示\2020.11.24\heart-of-the-hero-329-2.jpg

沿著正理去抉擇,不會讓我們走到痛苦的深淵裡,可是感受上卻過不去。那是什麼東西在作祟?習慣!是因為過去習慣了才會這樣,所以就要不斷地串習正理、改變習慣。

* 上師說修行人的毛病,不論新舊學員

* 如果沿著正理去抉擇,不會造苦因,得苦果。但是感受上過不去

* 上師帶我們探究,過不去是習慣,這是什麼習慣?

* 等流?是什麼樣的等流?

* 在無限生命裡,有一種習慣,觀察自己常看不出來,但如果觀察其他六道有情可以觀察出來,其由感受主宰抉擇

* 經典上有說。在優婆塞戒經(講居士戒,有五戒、八戒),人身很珍貴,其有三種條件「思惟、勇健、梵行

* 優婆塞 - 男居士;女居士 - 優婆夷

* 經典裡,佛陀提六道中的人道,其有三種條件,思惟;勇健 - 精進;梵行 - 行清淨的善

* 思惟而言,人在六道,這是不共其他眾生很重要的點

* 我們觀察動物,其決策憑感受。人有機會從正確思惟進行選擇,不只憑感受

* 天道、阿修羅,福報比人強,但無法思惟,因為過得太好,不太能如人思惟

* 憑正理抉擇,把過不去、隨順感受的習慣進行調整

* 我們在無限生命中,大多在惡道,因此如法的習慣,在無限生命中很薄弱

* 所謂感受很強,觀察動物,特別清楚。所以就要不斷地串習正理、改變習慣

* 上師口訣教授「不要用感受衡量一切,要用正法衡量你的感受這就是修行

* 為何不要用感受衡量一切?因有這種感受,是業力所感,其雜染、不清淨

* 感受並不正確,容易做出錯誤抉擇

* 一杯水,天人業感看的是甘露,惡鬼看的是濃血;人看到的是水

* 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和業力有關。惡鬼只覺是濃血,不覺是自己業力

* 用師長正法、正理衡量感受,才有機會做出正確抉擇

* 過去有惡業而傷害別人,今生則被人傷害。但如只從感受,會覺得別人為何傷害我?而想去傷害別人。如果用正理,被傷害因為自己過去傷害別人的習性,想到此習性今生又現起而避開

* 如不如此,用感受會更想傷害別人。修不修行由此

* 十二因緣,隨順受支而愛取;因此要從受支斷受取,從流轉而走還滅

* 面對境界,把思惟能力放掉,會失去做為人最根本的能力,很可惜

 

希望新生 329則「讓世界更美好」

描述: \\Mac\Document_2\福智\6年班教材_1599\全廣II 如俊法師開示\2020.11.24\hope-embark-329-2.jpg

如果我們能踏實地從此棄惡從善,都變成一個非常良善的人,這個世界會因為我們改變自己而變得更加美好。

* 如果我們能踏實地從此棄惡從善,什麼叫「踏實地棄惡從善」?行相是?如何做?

* 上師早年在大陸帶同學學廣論,當時上師很年輕,有人被介紹來上課,看到上師年輕而不太放在心上。當時有一位男眾,蹺著二郎腿坐在第一排,聽到一半,看到有個小蟲從腳下經過,隨著習性想踩死小蟲。上師看到了,上師說「也沒招你,也沒惹你,為何要置它於死地?

* 聽這堂課之後,發生一切變化。原本這位男眾除了工作,有個長年副業,幫人殺雞、豬特。過了幾天,有人要他殺羊,他靠近羊時,現起上師的話「也沒招你,也沒惹你,為何要置它於死地?」想到了,就動不了刀子而放棄了殺羊,之後,再也不做了

* 這個人本來常生病,開過幾次刀。在不殺生之後,身體狀況變好,不用再去醫院開刀

* 因此如何「踏實地棄惡從善」?訣竅是?

* 如果聽聞軌理做的不錯,從好的來源認真聽,會形成永恆,強大的力量

* 廣論聽聞勝利P16L1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上師、師父都很強調

* 聽聞軌理做好,花很少力氣,可以有很大修行成果,甚至解脫生死輪迴

* 很鼓勵大家背書,現在失智症高,背書可以防止

* 要練習把聽聞思惟所有勝利,把它背下來,養成習慣

* 《聽聞集》云,「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又云﹕「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內,縱然有眾色,具眼亦莫見。如是於此中,生人雖 具慧,然未聽聞時,不知善惡法。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本生論亦云﹕「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聞除癡暗為明燈,盜等難攜最勝財,是摧愚怨器開示,啟發智慧無愚痴,用自肉買亦應理。,方便教授最勝友。雖貧不變是愛親,無所損害愁病藥,摧大罪軍最勝軍,亦是譽德最勝藏,遇諸善士為勝禮,於大眾中智者愛。」又云:「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於其所說諸聞勝利,應當決心發起勝解

* 聽聞勝利很重要

* 針對調象師與大王的公案,就此百千萬劫難遭遇的佛法,調象師說,只有佛能調伏眾生,而聽到此喻的國王,也發願想成佛佛陀,以調伏眾生

* 跟人講話時,覺得有機會讓自己發菩提心很難,但如果把聽聞軌理做好,跟任何人講話,都有機會得十方諸佛加持

* 毗盧遮那佛,法身遍一切處,佛陀的法身在一切境界,都有其法身加持。這只有佛做得到

* 任何境界都有十方諸佛法身加持,不論痛苦、快樂

* 如何領納加持?有沒有簡單、快速的方法?有

* 做好聽聞軌理,跟人講話時,佛也有加持

* 聽人講話,有機會得加持,所以才會是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對此,上師、師父很強調

* 法師也長期練習,也就此得好處。法師對大家講話會認真聽,以領加持

* 有三個方式以得到好處。師父直接教、上師直接教,以及跟法師、居士研討

* 跟法師、居士研討時,有時會得很深的啟發。有時,有人不知自己在講什麼,但法師自己很受啟發

* 師父跟上師相遇,開始傳法給上師,每次師父回到僧團。都會強調依止法及聽聞軌理。做好這兩點,就是踏實棄惡從善。如此會有力、準確很多

* 這個世界會因為我們改變自己而變得更加美好。」變動幅度超過自己想像。師父說過例子,如一個人剛開始吃蔬食,開始會覺得不方便,發現找不到,但堅持之後,越來越方便,越找得到

* 法師開始吃素時,也有很多不方便。一段時間後,到處都找得到。世界還是世界,但體會會不一樣。其後法師大學時回到高雄,七八百公尺內,有三家素食早餐店,之前都不知道

* 踏實地棄惡從善,業力改,業感世界也會改變

* 上師的歡樂頌當我聽到你的聲音,娑婆世界變金城」。華嚴經提到娑婆世界是毗盧遮那佛的娑婆佛土、閻浮檀金

* 師父說,娑婆世界變金城不是譬喻,讚頌是作者的現量境界,是其親身證得的功德

 

 

全廣271272

Q:做為弟子,看著師長,自己學會了嗎?有沒有虛心、謙卑?能否如阿底峽尊者終身學習?此生之後,所做所為是否饒益到別人?修行成敗在善知識,生生不捨善知識是確定不誤。要利他、要成佛。

A

* 師父說讀祖師傳記和遇到好老師都很重要,從此可以理解人可以不只這樣活

* 從和尊者對比而有醒覺

* 學到272「我也曾經看到我的另一位上師,他絕對不會從出家人的鞋上邁過去!」「?就是我的上師的上師叫他,他正在給我們上課,他馬上就要去見他的老師,在樓上,可是門口有很多出家人的鞋子,他就彎下腰來——那時候他的腰腿是不怎麼好的,正在治病——他彎下腰來,用飛快的速度把那個鞋非常恭敬地撥到兩側,其實他一步是可以邁過去,他沒有選擇邁,然後留出一條小路他自己走過去。」

* 這位上師所指「上師的上師」有很特別的功德。先前塔爾寺經過十年動亂,所有學習,制度都被破壞,在改革開放重新恢復時,沒有辯論、傳法法會等,因在之前都被毀壞了。這位上師的上師,當年一人進入塔爾寺,以一個人之力,把五大論恢復、把學習恢復。其是拉卜楞寺頭等格西,也教出許多頭等格西

* 法師當年聽到此故事,第一個反應就是對上師啟白,對上師祈求,請上師讓法師變成這樣的人

* 看到塔爾寺現在辯論很不得了,但最初憑一個人的力量。如果生命中能遇到好的師長,人的生命可以被開發到什麼程度?不會只是庸常現世

* 好老師要好到什麼程度?如阿底峽尊者。當年在印度,同時有很多大成就者,尊者學到他們所有功德,掌108個寺院鑰題,且是18部共主。在佛陀之後,在印度沒有如此成就者;在漢地也從來沒有,沒有被共推的教主

* 遇到尊者般的師長,生命提升會不一樣

 

Q:「如果你身邊都是出家人的話,你就要從身邊的人開始恭敬」會遇到求布施的出家人,如此做有什麼意義?自己常是不甘願,如何看待其布施?

A

* 這在皈依道次會講

* 出家人的特徵是披十方諸佛的清淨幢相(內涵應有受戒、持戒)

* 出家人的行相本身和十方諸佛一樣,過去未來現在諸佛,都是透過出家,最後成佛

* 師父說,如一塊布,假若是普通的布,對其沒有什麼感覺,但如果做成國旗。一塊布,要對它敬禮。同樣的布,但做成國旗如此不同

* 出家人即使只是凡夫,即使行為很惡劣,但顯現為出家人,就像布做成國旗。懂得對十方諸佛的清淨幢相恭敬,得好處的是自己

* 有出家人披僧衣做壞事,他做惡業感惡果,自己造善業則感樂果

* 上師說仁波切恭敬僧,這是學習的要點,對十方諸佛的清淨幢相要珍惜、恭敬,累積福德、智慧

* 生命中,有人有十方諸佛清淨幢相,對此不恭敬,減損自己的資糧。賢愚因緣經堅誓師子緣品,有一生佛陀為救渡畜生道成獅王,其身上毛皮漂亮,國王做夢夢到,想要這毛皮,讓人去獵。獅王很高大,不易被獵,獵人知道獅王恭敬出家人也很恭敬䘫裟,因此假扮披上䘫裟,手持弓箭。堅誓師子看到雖知其是假扮,但因恭敬而被射死

* 剃髮染衣者,不久得解脫」所以要恭敬,其因恭敬僧,超過九十一劫在天上做天王

https://www.blisswisdom.org/topic/monastery/1817-9091

 

 

Q:「阿底峽尊者這樣地示現,就是為了教育我們、教導我們要好好地實踐依止法。 [0555]」請問何謂依止法?

A

* 依止法是如何跟好老師學習的方法。皈投依靠,最快達成最高成就

* 如世間,有些新人想跟你學,能否學好,跟他們學習態度有關。積極、恭敬者能學到

* 學的時候,要了解什麼是好老師?條件是什麼?也在依止法中

* 師父在此有個仔細的表達,上師有讀出來。師父說自利的部份「一般人可能注意尊者功德是成為十八部宗主,師父加了「當年在阿底峽尊者印度的時候,有這樣成就的人好多、好多!結果啊,嘿,在所有的這些老師當中,他幾乎一一都學遍了,他所有的老師的長處,阿底峽尊者都有」沒有人有如尊者的成就。但尊者之後,有尊者和宗大師的教授,有好老師引導,眾生也可以有此成就。這是要我們好好學習依止法,上師有讀到,才會說「為了教育我們、教導我們要好好地實踐依止法。」

* 學廣論,有兩個鐵門檻。一個是依止法,另一個是發菩提心依止法做好了,後面道次如探囊取物

* 法師聽到老上師恢復塔爾寺的功德,想成為一樣的人,請上師加持。也請上師加持法師成為像尊者一般的人

 

Q:每拜一大禮拜,都會想自己在拜什麼。後來在回向文,會看到在生活上要改善什麼?原本不知什麼是依止力。自己覺得「病」得很重,現在開始看廣海明月,煩惱慢慢離開自己,越來越感到智慧、福德。從心經到金剛般若,會擔心自己沒有師長引導,怕會走火入魔。自己是否可以再往前邁?請法師開示。

A

* 可以每天頌一卷般若經

* 拜三十五佛懺要繼續

* 法師已拜八十八萬拜,要花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Q:針對恭敬僧,上師說「他絕對不會從出家人的鞋上邁過去!」為何跨過去是不恭敬?因為鞋子不是生命體。

A

* 師父曾送上師毛線帽當加持物,上師收得很好。有人幫上師拿東西,上師提醒要小心有毛帽,帽子也不是生命體,帽子不是師父,可以隨便對待?

* 上師看到帽子會想起師父,不會對帽子不恭敬

* 出家人的鞋子,承許對出家人恭敬,看到鞋子會恭敬,不會不恭敬。如家裡有祖宗牌位,是木牌,也會恭敬。不會說恭敬但又亂放

* 恭敬僧後,當看到碎黃布,即使不是䘫裟,也會很恭敬,因為想到出家人

* 一樣的精神,有人問印光大師,佛像是泥塑木雕,為何要恭敬。印光大師回答:佛像是泥塑木雕,但我不是泥塑木雕

 

Q我們可以調整一下自己的意樂,把自己從平常的續流中稍稍轉移一下,想聽法的機會非常地難得!那麼為了什麼樣的目的和結果我們要聽法呢?就是為了把如虛空般的如母有情從六道輪迴的這個苦海中救出來,救到一個成佛的彼岸去,所以我們現在要種成佛的因;因就要先知,知道因的話就要聽法,所以聽法的時候就要端正自己的意樂,並且要儘量地斷除昏沉和散亂、器倒覆等等,就可以開始學習了。 [0118]

為何不是從自身離苦得樂來做基礎?發心為何是如何關連?有次第?根本有相同者?相異者?

A

* 慈心、悲心、菩提心,有程度差別,在上士道七因果會講

* 從聽聞軌理開始,對每一種心態,都會有標準,有要達到的量如真正悲心是什麼量?什麼標準?都會描述,還沒有做到,不能說自己有

* 廣論、宗大師教法的特徵,把心的特徵交代清楚,沒有含混,不會混淆

* 現在在乎下一生好一點,為何發心要成佛,似乎和動機連不起來

* 有一個公案。師父在美國佛教會十年,在紐約。有一個因緣,有位沈家楨居士請很多出家人到紐約,其他是年紀大,只有師父年紀輕。師父說叢林十八種,除了住持,其他都做了。有次法會,師父忙得不可開交,沈居士輕輕走到師父旁,跟師父說,不要只忙眼前,要觀察總體狀況,讓師父終身受用

* 法師在寺院,沒有擔任侍者時,在大寮當菜頭,法會時特別忙,忙得不可開交,這時典座法師說不要忙眼前,要觀察總體。法師原本忘了,此時記得從師父得到的提醒,讓自己從忙的狀況醒過來

* 不只看眼前,抉擇自己的切入點

* 做任何事,有經驗者引導,不會只忙眼前、只有小小所求,而可以把目標拉高

 

 

法師收攝

* 從聽聞軌理結合依止法,有本無量義經,師父在僧團講過。其中有一個重點,佛陀說的每個字都是無量義有無量無邊的內涵。從此,法師聽法態度有很大轉變。因師長所說不是尋常語言,對此如能體會,在聽聞上會不同

* 271講「那麼最後我也說一兩個簡單的這個故事,來說明一下,用這個事例引發我們對他的認識。」甲一人殊勝,師父講 2-7頁,沒有逐句逐字細講,只說「最後我也說一兩個簡單的這個故事,來說明一下,用這個事例引發我們對他的認識。

* 師父說「簡單」絕對不簡單

* 什麼叫簡單?是綱要,是收攝綱要。用平易近人的方式,介紹尊者功德。不要覺得簡單而掉以輕心

* 為何如此理解?師父說備覽「指宗體行相,令後進者,興建有託。」

* 宗體行相是戒律的內涵,「」大略之意。師父說是綱要

* 備覽說「今略指宗體行相」是重點中的重點

* 最後我也說一兩個簡單的這個故事,來說明一下,用這個事例引發我們對他的認識。」同樣,不要覺得簡單,是重點中的重點,用淺顯方式讓我們了解

* 佛陀的無量義,不要當成世間普通文字,如此損失就大了

* 六頁的尊長傳,師父收攝成兩部份

* 自利當年在阿底峽尊者印度的時候,有這樣成就的人好多、好多!結果啊,嘿,在所有的這些老師當中,他幾乎一一都學遍了,他所有的老師的長處,阿底峽尊者都有

* 利他藏人只請阿底峽尊者,印度人絕對不讓尊者被請走,一走印度佛法就完了

* 聽法時,要記得「無量義」,不要用膚淺的方式聽

 

* 271 272彼此間的連貫關係為何?

* 前面是尊者自利的無上功德,十八部共主。272上師說師父強調向內調伏、把精力放在教典,也講老上師恭敬出家人的皈依學處

* 上師說師父開示前後連貫,中心主旨非常光亮、非常明顯,上師也一定是

* 兩講如何連貫?要思考

* 對新同學,要養成習慣。學一段一段,要總體觀察前後連貫之處

* 271講師父示現一個功德,把六頁尊者傳記,收攝成兩個。自利和利他。

* 同樣地,上師也在學習師父的功德,表示上師善於學習

* 上師在 272講,用很簡單事例,增長我們對師父,大小阿克功德的了解,也配合我們的程度表達,強調向內調伏、一切聖言現為教授的向內調伏,並且沿著道次修行向內調

* 順總佛教,調相續法的向內調伏;把一切聖言現為教授的向內調伏

* 此外生活簡樸、嚴防高科技、恭敬僧等,做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 所有師長的功德尊者都有。師父也有所有師長的功德,上師也是

* 師父未遇宗大師教法前,參僧、學教、念佛,都有得到老師精華。遇到宗大師教法後,師父師長到鳯山寺,對師父評語說,如果我說大話,我是常師父的上師,但我們是多年老友,把師父視為同輩,證明師長認為師父有學到師長的功德

* 師父把上師當成同行看,師父稱上師「真師」。聽師父說得到像他這樣的同行不容易啊

* 每年的祈願法會,僧團會從三大寺請赤仁波(宗大師法座)主法,現在是104世。102 任赤仁波切,現為日宗仁波切,依師長指示,如印度祈願法會和台灣衝突,要以台灣僧團時間為主。有兩次衝突時,日宗仁波切真到台灣主持

* 師長指示時,師父已圓寂幾年,這是師長是對僧團的承許

* 由此可以觀察,師父、上師如同尊者相同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