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第281,282講 課摘                           
希望新生及心之勇士:第364則
 

20201229 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281, 282講 by 文隆師兄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5284-130281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5285-130282

 

讚頌:「六字大明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kDM-TjEFI&t=71s

 

心之勇士 第364則「宗教和平的貢獻」

描述: \\Mac\Document_2\福智\6年班教材_1599\全廣II 如俊法師開示\2020.12.29\heart-of-the-hero-364-2.jpg

宗教界的和平對世界和平也能做出很偉大的貢獻。

如果各個宗教都相處得很好,大家像朋友一樣互相協助,以慈悲的心意努力地發展出互相尊重、讚歎、友好的精神,一定會大大地促進世界和平

* 大部份人類有信仰,有信仰是有理性的人選擇

* 沒經驗者,跟有經驗者學。有經驗者其有沒有經驗要檢查「現量比量不能妨難

* 從佛法看,只有佛陀通過考驗,邏輯和事實找不到前後相違

* 邏輯上不相違是比量

* 事實上不相違是現量

* 法師相信佛陀的經驗,對其他宗教、教義,認為沒有完全通過考驗,所以沒有相信其他宗教,如此如何和平相處?

* 德蕾莎修女出中文傳記,當中有五句話「

沈默的果實是祈禱,

祈禱的果實是信仰,

信仰的果實是愛,

愛的果實是服務,

服務的果實是和平

* 法師一看就記得,因為有學廣論

* 廣論是心靈提升大全,對其結構、內涵理解,看佛經和其他宗教,可以快速把握重點

* 和平相處,從道次第找到和其他宗教有暗暗相通之處,就可以肯定和讚美

* 正派宗教,不損惱眾生,對眾生慈悲、有愛。師父說耶穌是大菩薩,即是肯定其教義和道次第有相通處

* 暗暗相通的原因為何?大乘經典中提到有佛菩薩在成佛前,會化身外道教主、天神,讓遇到此宗教者未來可得趨入佛法善根

* 普門品中提觀世音菩薩有千百億化身,視眾生根性現不同身以渡化,觀察眾生根性,顯現相應的身而渡化、攝受

* 華嚴經中也提到,初地菩薩會化身四天王天,二地菩薩化身帝釋天等,天王管的事比世間更多,由菩薩做比較做得好

* 如何「大家像朋友一樣互相協助,以慈悲的心意努力地發展出互相尊重、讚歎、友好的精神」?大師是文殊菩薩化身,以智慧出發,觀察和宗教和道次第相通處,引導眾生將來得以趨入圓滿教法的善根

* 上師說過,團體帶領種樹、護老、淨塑等,透過事業交朋友,因為是人類共通的需要

* 利他、環保是可以交流、交朋友之處。頌般若經會讀到菩薩摩訶薩成佛前會一直做成熟有情(利他)、嚴淨佛土(環保),所以也是可以和各宗教交流的部份

 

 

希望新生 第364 [最完美的生命]

描述: \\Mac\Document_2\福智\6年班教材_1599\全廣II 如俊法師開示\2020.12.29\hope-embark-364-2.jpg

用我們的生命、用我們的眼淚、用我們所有的一切的一切,讓大乘佛法的瑰寶在世界上傳承下去,而且從現在開始,盡未來際都做這件事,天上人間實在是找不到比這更完美的生命!

* 上師對自己生命的期許,希望佛陀教法,大師圓滿教法得以廣傳

* 廣論P204LL4如是若須趣入大乘,能入之門又復云何。此中佛說二種大乘,謂波羅蜜多大乘與密咒大乘,除此更無所餘大乘。於此二乘隨趣何門!然能入門唯菩提心。若於相續,何時生此未生餘德,亦得安立為大乘人。何時離此,縱有通達空性等德,然亦墮在聲聞等地,退失大乘。

* 廣論P205LL3故法雖是大乘之法,不為滿足,最要是彼補特伽羅入大乘數

* 顯教大乘、密教大乘二種,顯教是趨入密教基礎,顯教培養好一定要趨入密教而成佛

* 發菩提心才是趨入大乘,大乘修行,發菩提心是關鍵「讓大乘佛法的瑰寶在世界上傳承下去

* 菩提心有多殊勝?上士道P237LL1能仁多劫善觀察,唯見此能利世間。」

* 佛陀用多生多劫,用最圓滿的智慧思惟觀察,只有菩提心對世間利益最大,所以「盡未來際都做這件事,天上人間實在是找不到比這更完美的生命!

* 廣論P65L3暇滿三因則須淨戒而為根本,施等助伴,無垢淨願為結合等眾多善根。」

* 淨戒:斷除十惡業,持守十善業

*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

* 無垢淨願:發清淨的願

* 師父在解釋時說,現在的體會是「淨見難得、淨戒難持、最難的是無垢淨願」法師當時聽不懂,因為清淨見解難以得到可以理解;清淨的戒律難持也可以理解,但發願,不是發誓,最難,不能理解

* 為何無垢淨願最難?有人說是無垢很難,但如果有淨見、淨戒,無垢應不難才是

* 隔了幾年師父示寂後,上師讀師父的日記,師父說明無垢淨願無垢淨願者,生生世世學弘宗大師顯密清淨圓滿教法」此時,才比較理解為何無垢淨願最難

* 為何最難?經典抉擇得清楚,賢劫出一千尊佛,每尊佛相隔很遠。釋迦牟尼佛的下一尊佛彌勒佛,在六十二億年後

* 賢劫千佛只有四尊說密法,遇到佛,不一定遇到密法;遇到密法,不一定遇到宗大師顯密清淨圓滿教法

* 宗大師把佛法完善、精確整理,從顯到密,前後絕不相違,其中用戒律、依止法貫穿

* 有佛法可以得正見,得淨戒,但不一定有密法,更難有宗大師教法。若未遇大師教法不知發願,所以最難

* 上師才會說「用我們的生命、用我們的眼淚、用我們所有的一切的一切,讓大乘佛法的瑰寶在世界上傳承下去,而且從現在開始,盡未來際都做這件事,天上人間實在是找不到比這更完美的生命!

* 大師教法特色,其內涵、加持力可以讓在五濁惡世犯五無間罪者,有機會可以即身成佛

* 值遇教法生生世世學弘,天上人間實在是找不到比這更完美的生命!

 

 

281, 282

* 今天學習281, 282講,名相很多。名相沒有想像那麼難

* 如舉拜大禮拜為例。大禮拜是對身體很好的活動,現世很健康時,身體動得了時最好拜

* 拜大禮拜,會經歷一個過程。一開始一輪三十五拜,加前後 50 - 54拜。一開始拜第一輪會覺得快死掉、撐不住,如果拜兩輪會覺得要自己的命

* 但真實經驗是,第一輪拜過,可以慢慢分次,習慣後加第二輪、加第三輪。當有能力拜第三輪、第四輪,此時感受比前兩輪輕鬆,身體也會變輕盈,接下來可以拜更多。不要被開始有點難嚇到

* 大禮拜可以累積福德,法師有時間就會拜佛而不是運動

* 拜大禮拜,福報很大。廣論P287LL2聖說一切有教中亦云 ,諸苾芻,見此苾芻以一切支體髮爪塔,發淨水否如是,大德。諸苾芻,隨此覆地下過八萬四千喻繕那乃至金輪,盡其中間所有沙數,則此苾芻應受倍爾許轉輪王位。」

* 拜大禮拜不要回向轉輪聖王,要回向成佛

* 學習碰到困難,因為不熟悉,從串習,就不會那麼難

* 法師剛拜完九十萬拜,隨喜讓同學累積資糧,自己也從大家的隨喜中累積資糧

* 馬上要過年了,有一次過年,和上師同一部車。上師要我們注意看車外,在我們車子前面的車子,看了一陣子不知要看什麼。上師提醒說路上的車子,不管大小車,開的很少是直線,也就是行進在搖晃。因為一般快過年時,我們是放逸的,心比較浮散,這可以觀察一下

 

Q:我們學習大乘道,為何對小乘四根本部,上師為何要仔細地說?

A

* 學習廣海明月的同學,可以試著回答

* 先講次要理由。上師介紹小乘四根本部,因為佛陀教法從戒律分成四部,再細分 18部,最後成20部派,其對戒律見解大同小異

* 阿底峽尊者的老師,在大眾部受比丘戒。比丘戒是大小乘都要受,大乘修行者要受比丘戒

* 回到小乘四根本部,主要理由為何?

* 全廣進度提到阿底峽尊者成就十八部共主,尊者是實實在在佛陀再來,佛陀教法分成不同派,都是佛講,但因為眾生根性、業力的差別,有不同偏好、傾向,佛陀說法目的要讓眾生趨入佛法成佛,如對慈悲相應者,從慈悲入;如對智慧相應者,從智慧入,因此成為不同部派

* 此有其好處,眾生選擇適合根性的宗派學習,以利趨入佛法。但此亦有負作用,容易造成宗派林立,各持己見,讓教法陷入紛亂

* 阿底峽尊者過去是殊勝修行人,552生是有修有證比丘,其到各部派學習,各派共推其為教主

* 西藏迎請尊者入藏,印度人不想讓尊者走。尊者寺院的住持說只有尊者可以調伏印度眾生,尊者到西藏,印度佛法便會走下坡

* 尊者成就十八部共主,整理出來的道次第,才是圓滿教法,此保留佛陀教法全部內涵,不限某宗某派,是空前的貢獻

* 佛陀到尊者前,未有他人能及此。尊者整理道次第完整,沒有遺漏

* 學尊者傳下來的道次第,再由宗大師弘傳。我們要學尊者,要成為十八部共主。現只聽四根本就煩了,怎麼可以!

* 現在初學,在無限生命中要發願成阿底峽尊者的功德

* 尊者整理圓滿教法,把佛陀心意恢復,佛陀不希望大家各執己見,這是我們要效學的

 

Q282講,提到「當加行位的菩薩圓滿了第一大阿僧祇劫的資糧,進一步現證空性的時候,就獲得了大乘見道。」入見道是登地菩薩?登地菩薩經初地到十地,到無學道成佛?

A

* 五道十地,凡夫到十地菩薩到成佛

* 凡夫到初地前有兩個階段

1. 資糧道:發菩提心,進入資糧道

2. 資糧道往上入加行道

3. 見道現證空性(現量證得空性),為登初地菩薩

4. 修道從初地到十地

5. 無學道成佛,得佛位

* 佛位,福德、智慧圓滿,沒有不知,都已證得,稱無學

* 加行道在止觀雙運,以比量證得空性

* 現量證得 vs 比量證得

* 沒吃過楓糖的人,問什麼是楓糖?只能跟他說和砂糖、果糖、蜂蜜一樣是甜的,透過正確推理,理解是甜的,是透過比量,證得楓葉糖漿是甜的

* 有一天親自嘗到楓葉糖漿甜味,是現量感受到其甜味,此為現量

* 空性亦同。比量透過推理理解空性;現量,如親自嘗到,心親自感受到空性內涵

* 現量證得,是初地菩薩,已登地

* 登初地,不是所有都在見道,往上一點點是修道,有其要求規範

* 修道包含初地到十地最後剎那

* 初地往上修一點點,進入修道,上師在 282

319”「見道位的菩薩生起第一個能斷一分修道所斷煩惱的對治品無間道的時候,他就獲得了大乘的修道

* 止觀雙運,從戒定慧來對應。止對定,觀對慧。

* 學一樣東西,心要專注,不能亂跑,「」要心專注,達到深刻專注;「」是思惟觀察

* 二者好像矛盾,因為又要專注,又要思惟觀察、分析比對。要觀不能定,要定不能觀

* 透過正確修行,可以越來越收攝、專注,同時也可以進行深廣觀察

* 此時用比量證得空性,即進入加行道

* 為何強調止觀雙運?

* 用比量證得空性有很多層次。凡夫也可以用比量證得空性 - 用推理。此時,心未到止觀雙運。在散亂中,用比量證得空性,但不深入。等用止觀雙運,用比量對空性證悟很深

* 再修現證空性,從初地到十地到佛地,透過正確修行,讓心越來越微細,在不離發菩提心的基礎下,在微細狀態證空性,最後到最微細證空性而成佛

* 師父說空性,所謂大徹大悟有很多層次。有人是凡夫,有人從資糧位到成佛

* 用什麼心證得空性?用最微細、精細證空性而成佛,用粗糙的心則是凡夫,有此差別

* 修行訣竅中,了解空性很重要,但是用什麼心,更是關鍵

* 用方法在最好的心證空性最好

* 宗大師教法很殊勝之處,把證空性前準備好,可以成佛,否則是凡夫

* 廣論整本書都是要訣,證空性可以最快

* 五道十地的次第是必然的,但完成速度有快有慢,看有沒有掌握訣竅

* 大師教法可以很快,為何上面說遇到密法不一定遇到大師教法,其價值在此

* 現在接受無限生命,每個人了解無限生命層次有深有淺。有人學廣論、有人要出家、有人出家遇到什麼困難都打死不退,都是有深有淺

* 把前行做好,在最好狀態領悟空性,最快速成佛

 

Q:加行道證得一分真實,也有比量和次第?和奢摩他的關係?

A

* 奢摩他是止

* 加行位用止觀雙運,用比量

* 此超過奢摩他、修定的狀態

* 有定不一定有止觀雙運

* 一分真實三摩地,真實是空性,一切法本質無自性

* 證得一分,不是證得全部而是一部份

* 凡夫習慣輪迴,執著一切法有自性而有自性執

* 一分真實三摩地是一部份自性執鬆綁,對空性有一部份理解

* 覺得桌子實有,從它那方面自己成立,任何東西都一樣,此是自性執

 

Q:在年底還可以合聚一堂,要發什麼心,用學習的智慧,在明年不會受疫情影響?

A

* 法師在P島,沒有因疫情死亡,和台灣相近

* 希望讀般若經,可隱約懂一些

* 佛陀說讀般若經很殊勝。如十方恆河數眾生,建須彌山佛塔,並供燈、供水、供香,這比不上一人對般若讀頌功德

* 般若的法,把凡夫到成佛的法涵攝,對般若起一念恭敬,一字一句的功德超過前者

* 廣論解釋般若經,世界有般若經很難得,進而有廣論以趨入般若,更加難得

* 我們可以聚在一起學習,雖似懂非懂,但每學一句,累積功德難可衡量

* 宗大師教法特殊的特色,有其在過去生的誓言。在多生多劫前,久遠劫時,

* 宗大師在王頂如來前弘發誓願,盡未來際要在不清淨的五濁惡世,弘傳中觀正見、金剛乘的妙道,讓五濁惡世眾生有機會可以即身成佛。此時大地震動,眾多菩薩稱揚讚歎,其被授記為大智菩薩

* 大師多生多劫,在沒有希望的世界,為眾生帶來希望

* 師父帶大家,在漢地弘揚廣論,種植有機無農藥

* 今年疫情,前半年研討沒有實體班,改成連線,老學員不會電腦,重新辛苦學,結果讓不能上實體班者可以上,上課人數增加

* 企業營和CEO營,去年招收2000多人,今年則達3000

* 大師教法傳承的威力,每一句的功德都很大

* 從師父時代,很多人覺得我們完成人家不可能完成的事

* 師父圓寂後,上師到現在很少能來台灣,但在千里之外建立海外最大佛學院,建立五大論學制,設立譯經院,讓比丘、比丘尼、居士都可以學,完成很多人覺得不可能的事,這是宗大師教法傳承的威力

* 在疫情中,有同學事業受影響。其工廠在大陸,因經濟衰退。一開始很困難,幾十年來沒遇到這麼大壓力。上半年,其太太說傳燈寺和台灣道場要供養。當時很節侷,想到如果不供養怎麼有福氣?因此決心供養,太太還處理了手飾。之後有轉變,公司有一個家庭廚房用品,業績成長300倍,到年底12個月結算下來,有四個月破之前營業額的紀錄

* 教法有此威力,要學習方法。一旦了解空性,讓身心不起煩惱。因煩惱根源是自性執,如此避開造惡業,未來受苦的因

* 空性力量不止此。在利他上,能有源源不絕力量,不被自性執、我愛執影響,而能累積資糧,成佛較快

* 開始很難,因為我們無始以來串習輪迴。但只要學習般若,一字一句都可超過供養佛塔的功德

* 了解空性,在無限生命中不會有困境可以難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