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21.01.05 課程範圍

 

全廣 II  22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453-130022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10105d1.php

http://p2.i234.me/1599d/20210105d2.php

 

廣論科判

戊二.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己一. 正修意樂

庚一. 明求解脫之心

庚二. 發此之方便

辛一. 由於苦集門中思惟

辛二. 由於十二緣起思惟

己二. 彼生起之量

己三. 除遣於此邪執分別

己四. 抉擇能趣解脫道性

庚一. 以何等身滅除生死

庚二. 修何等道而為滅除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庚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

第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者。如《親友書》云,「或頭或衣忽然火,尚應棄捨滅火行,而當勵求無後有,因無餘事勝於此。應以戒慧靜慮證,寂調無垢涅槃位,不老不死無窮盡,離地水火風日月。」應學寶貴三學之道。

第二、修持何等道而能滅除生死。

如《親友書》中所說:「縱然頭上或衣服突然著火,也應當棄捨滅火的行動,而專心修道,因為再沒有比去除後有更迫切、緊要的事了。應以修持戒定慧三學,證得寂滅、無垢的涅槃果位,如此才能成辦永離輪迴,到達無老死,無地水火風日月的解脫彼岸。」因此,應當修學寶貴的三學之道。

其中三學,數定有三初觀待調心次第數決定者,謂散亂心者令不散亂,是須戒學。心未定者為令得定,謂三摩地或名心學。心未解脫為令解脫,是謂慧學。由此三學,諸瑜伽師一切所作,皆得究竟。

一、  戒、定、慧三學,其數目決定,以下由觀待調心次第、觀待證果、以及觀待斷惑三方面,說明三學數目決定之理。

(一)     觀待調心次第而三學數目決定

心思散亂者,惟有靠戒學,能令心不散亂。其次,心不安定者,惟有靠定學,亦稱「三摩地學」或「心學」,能令心得安定。復以心尚未解脫於無明者,而惟有靠慧學,能令心獲得解脫。修行者只要依循著戒定慧三學而修,終其一切修法都能獲得究竟圓滿。

P194L1∼P194LL1觀待得果∼今不繁述。

觀待得果數決定者,謂不毀戒果,是為欲界二種善趣。毀犯之果是諸惡趣。心學之果,謂得上界二種善趣。慧學之果即是解脫。

(二) 觀待所證之果而數目決定

持戒的果報,可得欲界人、天二種善趣;毀戒的結果,則是墮入三惡趣。定學的果報,可得色界、無色界二種善趣。至於慧學的果報,即是解脫。

總其所生,謂增上生及決定勝,初有上下二界善趣,故能生法亦有二種,此二即是《本地分》說。又諸先覺,待所斷惑亦許三種,謂破壞煩惱,伏其現行,盡斷種子,故有三學

總其三學所生的妙果,不外增上生和決定勝二者。增上生又包括欲界和上界二種善趣,而能生此二趣之因乃分別由戒學與定學所攝。決定勝,包括聲聞緣覺的解脫,和佛陀的一切種智,此能生之道則由慧學所攝。

以上觀待調心次第和觀待證果而三學數目決定的道理,是按照《本地分》的觀點而說的。

(三) 觀待斷惑次第而數目決定

歷代祖師先覺們從斷除煩惱的觀點,也承許為三種:(1) 依「戒」破壞煩惱 (粗分)(2) 依「定」降伏煩惱現行 (細分) (3) 依「慧」斷盡煩惱種子。從所斷煩惱來看,也必須修習三學。

由此,戒定慧三學數量確定,無庸增或減。

次第決定者,《本地分》中引《梵問經》顯此義云,「初善住根本,次樂心寂靜,後聖見惡見,相應不相應。」此中尸羅是為根本,餘二學處從此生故。次依尸羅能得第二心樂靜定。心得定者見如實故,能得第三成就聖見,遠離惡見。

二、三學不只數量確定,次第也是決定的─先戒、次定、次慧。

《本地分》中引《梵問經》顯示這個道理:「最初依止戒學,使心安住於善法中;次依定學,使心獲得安樂寂靜;後依慧學,遠離惡見,才能和聖見相應。」三學中,又以戒學為根本,定慧二學是從戒學而產生的。有了戒學作基礎,才能得到安樂寂靜的定心。心得定後,才能見到諸法實相,而成就慧學,現證無我正見,遠離人我二執惡見。

三學自性者,如《梵問經》云,「應圓滿六支四樂住成就,於四各四行,智慧常清淨。」此中戒學,圓滿六支,具淨尸羅,守護別解脫律儀,此二顯示解脫出離尸羅清淨。軌則,所行,圓滿者,此二顯示無所譏毀尸羅清淨。於諸小罪見大怖畏者,顯無穿缺尸羅清淨。受學學處者,顯無顛倒尸羅清淨。

三、戒定慧三學各別的性質。

如《梵問經》所說:「應該圓滿六支戒學,獲得四種樂住(定學)成就,最後通達四諦十六種行相,得清淨圓滿智慧。」

(一)    戒學圓滿六支為:(1)安住淨戒(2)守護別解脫律儀(指比丘戒),由(1)、(2)二支獲得解脫出離的根本。(3)軌則圓滿 (4)所行圓滿,由(3)、(4)二支圓滿,則戒律清淨,不會被人譏毀。(5)於小罪見大怖畏,這支是防止戒律的缺損。(6)受學所有戒律的學處,這支能真正依止正知見,而能清淨無顛倒持戒。這六支具足,持戒定能圓滿。

四心住者,謂四靜慮,此於現法安樂住故,名樂成就,是為心學四謂四諦,各四行者,謂中無常,苦,空,無我,中因,集,生,緣,中滅,靜,妙,離,中道,如,行,出,達此十六有十六相,是為慧學

(二)    定學就是心學,四心住即是四靜慮或四禪定。透過定學的四禪定,於現世中能獲得身心安樂,稱為「樂成就」。

(三)    慧學指通達四諦十六種行相。「於四」的「四」是指苦、集、滅、道四聖諦,「各四行」即每一諦都各有四種行相,分別是苦諦有無常、苦、空、無我四相;集諦有因、集、生、緣四相;滅諦有滅、靜、妙、離四相;道諦有道、如、行,出四相。通達四諦十六種行相,斷除一切顛倒執著,即是慧學。

若導尋常中士道者,此應廣釋於三學中引導之理,然非如是,故修止觀心慧二學,於上士時茲當廣釋,今不繁述。

如果一般只宣講中士道的話,就會針對三學內容做詳細的解說,然而本論主要在引導修學者進入上士道,所以定學和慧學將會在上士道奢摩他和毘缽舍那中廣釋,在此就不多做解釋了,這裡只略說學戒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