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7/11/01~2017/11/01

廣論頁/行  P40-L11 ~ P40-L12

廣論段落   第六攝彼等義者...最勝知識。

手抄頁/行  3 P188-L1 ~ P190-L6

手抄段落   第六攝彼等義者...這是必須要的。

音檔起訖    22A_1517~22A_1938

 2017  11月
 
 
 
 
 
 
 
 

 

【◎ 第六攝彼等義者。】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那個文,這個「攝彼等義」是什麼意思呀?就是說,前面呢主要的項目都已經說了,還有一點的結論,以及有所遺漏的,沒有交代清楚的,這個地方說一下。因為這個修學佛法,這一點太重要、太重要了!所以,把重要的幾個大綱在一開始的時候,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現在我們看:

【世遍讚說尊長瑜伽教授者,應知即是如前所說。】

為什麼一般普遍地、共同地,沒有例外地,特別強調讚歎,來稱揚、來重視這個親近善知識的這個道理呢?「尊長瑜伽教授」,教授,換句話說,我們修學佛法的重要的綱要、重點。這個重點說明什麼?尊長瑜伽。說依止這個善知識,怎麼樣才能夠依止善知識相應?「瑜伽」兩個字是「做對」,不是說我懂得一個道理,道理懂了以後,你做了沒有?做了以後,是對不對?對了以後,是不是跟他所說的相應?這個是我們修學佛法第一個重要,你做對了,下面的問題都解決了,可以這麼說。就像前面所說的,已經告訴我們清清楚楚了,然後呢下面要叮囑幾件事情,你道理雖然懂了,你雖然去做了,要殷重地去修,不是馬馬虎虎。所以說:

(p189) 【若一二次,修所緣境,全無所至。】

假定你雖然修了,修了一趟、兩趟,沒有用!「所緣境」就是我們所修的對象,我們心裡面一定有一個所緣的對象,你念阿彌陀佛,就念阿彌陀佛,現在我們所緣的什麼啊?貪、瞋、癡相,這是我們所緣的,不知不覺當中,所以叫無明嘛!所以叫大無明,所以叫癡相,就是這個。你真正去做的時候,你清楚很明白,當眼前好吃東西擺在那裡,眼睛瞪得大大的,心眼啊比這個眼睛瞪得更大,那就是我們心緣這個東西的時候。反過來,有一個冤家對頭在眼前的時候,儘管你的面孔上還帶著三分的笑,你這個眼睛也瞪得這麼地大,那時候你心裡就緣著這個東西。

現在我們緣什麼?緣這個「法」—怎麼依靠善知識,所以,這個時候就是我們修的時候,次第就是照著前面告訴我們,他不是說一趟兩趟。一趟兩趟都不夠,何況是我們:「啊,懂了、懂了,聽懂了!」書本一合,這個不夠的。不過目前,既然我們的重點先要了解、認識,重點是擺在這個上頭的。是!有能力馬上就修,沒有能力,先把本論的整個的次第、綱要了解了,然後一步一步地慢慢地深入,這樣的做法,應該這樣地認識。那麼下面就是策勵我們:

(p190) 【若是至心欲行法者,須恆親近,無錯引導,最勝知識。】

現在我們自己問一下看,我是不是?是什麼呢?「至心欲行法者」。你是不是真正要想修行要走的路?現在有很多人說,我真是一心想修行,一心想念佛,不管你是哪一個,這看看是不是真正的心裡面至心要想做這個。要想做這個,那麼「須恆」,恆字恆常不斷,「親近」,親近什麼啊?最殊勝的善知識。這個最殊勝的善知識一定能夠引導你,沒有一點錯誤的,這是必須要的,這是必須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