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207L4~P207L8

手抄頁/行: #12 P31L9~P40LL2

音檔起訖:   89B_2252~90A_0318

廣論時時聽:        

When the conquerors' children, who validly interpret the commentaries on the Conqueror's intended meaning, generate just this precious spirit in their minds, they are amazed and think, "Such a marvelous path has arisen." However, they do not have this same feeling when they attain a slight good quality pleasing to ordinary persons.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a:
【◎ 解佛密意堪為定量諸佛子等,若有如此寶貴之心,於內生起執為希,有歎生如此希有妙道,】

這個對佛的真正的、深密的、內在的意趣,能夠不錯地、如理如量了解的那些人,這個才是真正什麼?佛子,佛子。如果說這個有了,這樣地生起了,這個是最最寶貝的菩提心寶,那個時候,應該「執為希有」。啊,這個才讚歎哪!這個才好啊!這個才是真正的無上深妙的大法啊!所以前面是告訴我們,現在我們真正修學的根本在哪裡,指出來。指 (p32) 出來了以後告訴我們,我們全部精神應該努力在這個上頭,這個才是對的。如果說我們對這一點不認識呢,就犯了一個毛病,什麼毛病?下頭說,

However, they do not have this same feeling when they attain a slight good quality pleasing to ordinary persons.
【若內心生愚夫所愛微分功德,則不執為如是希奇。】

一般人是怎麼呢,他也……要嘛不修行,修行一定馬上見效,但是這個什麼?「微分功德」。這種微分功德是「愚夫所愛」,愚夫所愛,這個愚夫是對了這個會執的。但真正能夠了解佛陀密意的,如理如量的這些稱得上佛子的人,對這些微分功德,他不會覺得稀奇,不會覺得稀有,不會的。這個平常啊,所以我們現在要了解一個道理:譬如說,我們不要說,哎呀,那個開悟了,不要說念佛得到三昧了,不要說這些吧!現在我們隨便做一點小小的小事情,這麼一點點,哎呀,覺得很歡喜,就這樣。今天拜了一下佛,平常的時候,就是妄想啊、就是昏沈,今天拜了一下佛,欸,覺得心裡面很寧靜,大家就,哎呀,歡喜得不得了,覺得這個拜佛啊!那個實在是啊,連它功德都談不到。或者是做了一點點事情,哎呀,那就歡喜呀!這個都是什麼啊?愚夫所執的微分功德,微分功德!但有沒有?有的,所以他還是叫它功德啊!

所以現在這個圓滿的教授告訴我們,真正重要的在這個地方。乃至於我們外面去看 (p33) 看,哎呀,看見這個、看見那個之後,覺得這個也要做,那個也要做,這個也要做,不曉得有多少事情要做。但是你在這些事情當中,你一定要分辨得出來本末,本末最重要。還有呢就是不要停在這裡,就算是正確的這個得到了以後,還要從這個上面步步上升,千萬不能停在這裡。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a: This altruistic spirit which is not born in orders even for their own sake, is a specific jewel of the mind, bringing an unprecedented wonder.
And also: Is there any virtue equal to this? Is there any such friend? Is there any such merit?
And also: I bow down to the body of anyone who has generated this sacred jewel of the mind.
And: it is the quintessential butter churned from the milk of the sublime teaching.
【《入行論》云:「餘自利不起,利益有情心,此希勝心寶,先無今得生。」又云:「豈有等此善,何有此知識,豈有如此福。」又云:「誰發勝心寶,即禮彼士身。」又云:「從搖正法乳,出此妙醍醐。」】

那麼把這個《入行論》上面一段一段,它這個地方特別,就是說這個論本身叫《入菩薩行論》,你要修學菩薩,就從這個地方進去的。它前面一開頭就特別強調,其他的那些單單求自利的,只管自己的人,他生不起這樣的這個利益有情之心─廣利一切有情。前面已經說過了,真正要自利,必定要從利他起;反過來你真正利他,是真正是利你自己。這個才是什麼?稀有的,才是殊勝的,我們心學之寶。現在啊,由於修學了如理如量的佛法,了解的,修行了,以前沒有現在得到了,歡喜呀,高興啊!

覺得:哪有比這個更好的啊!「豈有等此善」,的的確確這個才是好的啊!以前那 (p34) 種微分的功德,是愚夫所愛,這個實在是錯啦!天底下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跟它相比的,所以說「豈有等此善」哪!你怎麼得到的呢?哎呀,這個要真實靠善知識,大善知識啊!沒有大善知識的引導,是絕無可能哪!「豈有如此福」,得到了這個東西,這一個東西的福德是不可思議、不可稱量啊!下面會詳細地說,這個的確是菩提心寶啊!所以我們經常要思惟,哪怕一個很小的小地方,你心念一動,哎喲,一個證果的羅漢馬上就把你、把你恭恭敬敬地。那個時候,這個種子才有一念這麼落下去喔!這樣殊勝啊!就因為什麼?就因為這個東西真正寶貝啊!所以我們現在,在這一點上面才是修學佛法第一步。如果你只求解脫或只求自了,那不必忙這個;你要想談佛法的話,這個才是它的真正的中心,最重要的啊!

所以說,下面又說「誰發」,不管是哪一個人,他一旦發起了這個殊勝的心寶的話,那就是我們真正應該恭敬的,「即禮彼士身」啊!這個才是真正珍貴的,這個才是真正珍貴的!所以《華嚴經》上面說嘛,《華嚴經》上面叫「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

叫「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當你發菩提心,以及證到究竟佛果的時候啊,這個兩個的內心這個心理的特質,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兩者當中,嘿,這個初心啊,初發心還難欸!不是我們現在要敬禮諸佛嗎?佛哪來的?就是這個因哪!所以我們真正最珍貴的是這個啊!所以你看哪,的的確確有他的根據,佛親口說的,哪一個人發了這個心,我們最真正要……那個才是真正我們禮敬之處。哪來的呀?嘿,不是馬馬虎虎來的呀,

p. 207 (7)

And: it is the quintessential butter churned from the milk of the sublime teaching.
【又云:「從搖正法乳,出此妙醍醐。」】

我們聽到了正法以後,為什麼叫搖正法乳?不是說你聽一聽就算了,的的確確是要努力地在這個上頭的不斷地努力,才能夠得到這個妙醍醐。這個醍醐,我們就是說,從這個裡邊出生酥、熟酥,然後醍醐。從那個牛奶當中提煉那個醍醐的時候,要經過很多手續。它最後要搖啊、要弄啊,這個我 (p40) 也不大清楚,不過我簡單地曉得的,不是說拿這個牛奶你隨便一來就可以的喔!要經過很多努力,最後才提煉得出來。所以不但你要得到正法,而且還要對那個正法真正地下一番很切實的功夫,那個時候才能夠得到這個菩提心寶啊!

Thus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is the supreme instruction, extracting the quintessence of the scriptures.
【此說是出佛語心藏勝教授故。】

這個地方再把什麼?佛語的心藏,那個佛整個告訴我們的中心教授寶藏,這個最殊勝的。所以在這個《法華》上面,佛處處地方說明,說以前那些人哪,做了一點功德,佛就要像一個皇帝一樣賜給他什麼。有一樣東西平常不賜,什麼啊?頂髻當中的這個明珠,到最後才能夠決定拿出來,給最了不起的人。現在這個菩提心寶,就是佛的真正宗要。所以他一直說了多少,四十九年以後,最後才說出來:喏、喏、喏,這個才是十方一切諸佛究竟根本意趣所在,這樣。所以你看,別的經一開頭的時候放光現瑞,人家問了,佛就把那個道理一說,說完了就算了。《法華》可不是喔!放光現瑞,然後呢,三請,三止;然後說十方一切諸佛,證……沒有一個例外的,真正的十方一切諸佛的中心教授,就在這裡。現在這個地方呢告訴我們,所以這是我們特別應該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