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216L8~P217L3

手抄頁/行: #12 P197L12~P205LL3

音檔起訖:   94B_0327~94B_1900

廣論時時聽:        

(b) Having affection for all beings
Kamalasila's 《second Stages of Meditation》 states: Moistened by love, your mind becomes like friable, fertile soil. When you plant the seed of compassion, it grows easily and bountifully.
【◎ 引發一切成悅意相者。修次中篇云:「慈水潤澤內心相續,如濕潤田,次下悲種易於增廣。】

有了這個平等的心,進一步就告訴我們,怎樣辦呢?那時候引發悅意相 (p198) 了,要慈水,能夠潤澤你內心的相續,當你內心經過了那個慈悲潤澤了以後,像那個田哪,先滋潤了,然後滋潤了以後,下那個悲的種子,它易於增廣。

Therefore, after you infuse your mind with love, cultivate compassion.
【故心相續以慈薰習,次應修悲。」】

哦!那個時候,我們在這個上頭啊,就可以先引發悅意,先修悲心。

The love mentioned here views living beings with affection, as if they were your dear children.
【所說慈者,謂於諸有情,見如愛子悅意之相。】

這個慈的內容,就是對一切有情啊,就像可愛這個獨生兒子那樣的可愛法。

By cultivating impartially you eliminate the unevenness in attitude that comes from the bias of your attachment and hostility, and your mind becomes like a good field,
【又此所說由修等捨,息滅貪瞋不平惡澀,如調善田。】

修這個悅意相之前,先要什麼,這所以為什麼先要修內心的這個「等捨」。先把這個內心當中不平的這個惡念,「粗澀」就是不平的那個貪瞋之念,弄乾淨。就像先把那個田,先把田弄乾淨,弄乾淨了以後,弄平了,然後加慈水,然後呢灌那個悲種。所以他這個下面說明:

Kamalasila says here that if you moisten your mind with the water of love which views all living beings with affection, and you then plant the healthy seed of compassion, you will easily generate great compassion. Understand this to b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int.
【次以見為悅意慈水而潤澤已,下以悲種,則大悲心速疾當生,應當了知極為切要。】

(p199) 你能夠照著這樣的次第去一步一步欲修的話,那個大悲心啊,很快生起來。「應當了知極為切要」,這個話,這樣子最快速的,這樣最快速的!所以現在我們這裡呀,修行儘管還沒有行,但是馬上用得上剛才說那個道理。喏!這個是最快的,也是唯一的,現在大家都懂了吧?這個概念我們必定要先建立起來。建立起來了以後啊,你自己曉得這個是沒有退路。不是沒有退路啊!我們所以要退的原因是什麼?求安樂。結果你發現,退下去的結果是只有苦,一條路,而且大苦!進前去雖然是苦,小苦卻是大樂!現在我們處處地方為求一點點快樂,那個時候你了解了正確的行相,正知見得到了以後,為什麼說到最後一定會走上這條路的原因,現在大家了解了沒有?喏!就是這個地方。所以如果是這個概念還不懂的話,你不必忙,只要這個概念建立起來,這個修行是一定成功!而且是最快速、最圓滿、最好!

今天《菩提道次第廣論》216頁,現在這個地方,就是「正修」啊,正修修習菩提心,正修菩提心。那麼正修菩提心當中呢,前面已經說了,引發這個心要什麼條件,然後呢根據這個條件,來真實地策發這個心裡面。前面所有的這個辨,這個地方現在大家已經了解了,說真正圓滿教授,真正無垢正確的這個指導,它每一個地方辨得這麼細緻。然後你把這個兩個跟以前一比的話,立刻就有這個感覺。

(p200) 以前我們聽見了這佛法,哎呀,感到非常歡喜啊,好得不得了啊,人人想求啊!這個是非常好的現象,種一下一個種子。當你真正想努力深入,要想契入的時候啊,就不得其門而入。感受上的好的,說起來是圓融無礙的,但是呢做起來的話,卻像什麼呢?像這個摸著一個人家說水上葫蘆一樣,你碰上,它就跑掉了,碰上就跑掉了,碰上就跑,你怎麼抓也抓不住,怎麼抓也抓不住!所以弄了半天啊,就莫可奈何。幸好還有一個法門,那麼我們也只有這一個法門,說:「啊,念佛啦!」所以這個叫作末法的善方便。現在你正確地了解了這個方法以後的話,你由這個次第是步步深入。同樣地你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念佛,這個方法來念佛就上品上生,如果你修其他的法門,照樣地,任何哪一個法門,你都可以如理如量地達到要達到的量。所以達到多少,那是看你自己的認識跟精進。

現在呢,我們繼續地把它那個每一個部分,一步一步地順著次第來了解它。上次講到說,啊!我們正式要修的時候,先要慈水來潤澤我們的這個內心身心相續,身心相續。有了這一個,然就呢就像種田一樣,把那個田啊,先把它不平的硬塊什麼等等,把它弄乾淨了,然後呢,再以慈水來滋潤它。這樣做的話,那麼這個悲的種子就很快生起。所以兩句話,「應當了知極為切要」,那這個才是最最重要的部分,這個才是我們應當了解的。所以我們剛才說,前面之所以聽得歡喜,感覺得又覺得圓融無礙,又這麼好,而所以 (p201) 無從下手的話,你望洋興嘆的話,實際上就是你沒有抓到這個根本。所以現在我們哪,了解了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進一步認識的。有了進一步認識以後,產生的效果是什麼呢?以前這個只是種一點的善根,現在卻是結的善果。

我們立刻可以回想一下,在講十二因緣的時候,說感果快則兩生,慢則三生。實際上那個三生哪,真正說起來,時限是無量阿僧祇劫。那麼這個三生就是說,你種下那個種子,要快的話兩生,慢的話第三生。第三生靠什麼?就是那個種子啊,經過如理如法地去滋潤它。那麼以前呢我們雖然聽懂了,雖然歡喜,可是你沒有方法,不曉得怎麼去滋潤它啊!不曉得怎麼滋潤它,說:「好啊!」大家說好,說了好了半天,就像天上的人造衛星一樣,好是好,你只能望望它!只能望望它,其他的就不行了。現在是不但的好,你曉得怎麼登堂入室,它就可以把你送到天外,超出我們現在這個生死輪迴的苦海!那麼這個裡邊分三部分:

1 Cultivating a recognition that all beings are your mothers
【此中有三,初修母者。】

第一個知母,曉得這是母親。

Because cyclic existence is beginningless, your births are also without beginning. Therefore you have died and been reborn time and time again. There is absolutely no kind of body which you have not assumed in cyclic existence. There is absolutely no place where you have not been born, and there is no person who has not been a relative such as your mother.
【生死無始,故自受生亦無始際,若生若死輾轉傳來,於生死中未受此身,未生此處 (p202) 決定非有,亦無未作母等親者。】

我們這個生死,啊!無始以來這個時間,你根本無法想像的。所以呀,因為生死無始,所以一生一生地受生,也不曉得多長、多遠。從這樣的生死當中,不斷地來,說哪一個身體沒有受過的?沒有這樣的事情!哪一個地方沒有去過的?沒有這樣的事情!哪一個人沒有做過你母親的?沒有這樣的事情!換句話說,我們在生死當中啊,什麼樣的身都生過,從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到十八層地獄當中的這個阿鼻地獄種子,這個是六道。然後每一道當中啊,哎呀,當蜎飛、螣蟲,螞蟻、國王,最大的到最小的,最窮的到最富的,最苦的到最樂的,沒有一個地方沒去過,都去過。然後呢,所有的地方也都去過;還有呢沒有一個人例外的,都曾經彼此做過父母。所以在這個地方特別強調,沒有一個人不是自己的母親。

Asanga's 《Levels of Yogic Deeds》 cites a Sūtra as follows:
【如〈本地分〉引經說云:】

他下面特別說論、經,下面就是證成這件事情。

I have difficulty seeing a place wherein you have not been born, gone to, or died in the distant past.
【「我觀大地,難得汝等,長夜於此未曾經受無量生死。】

這個經上面還是說,看那個大地上面哪,沒有一個地方啊,你們沒有去過的。

I have difficulty seeing any person in the distant past who has not been your father, mother, uncle, aunt, sister, master, abbot, guru, or someone like a guru.
(p203) 【我觀有情,不易可得,長夜流轉未為汝等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軌範親教,若餘尊重,若等尊重。」】

上面講次數,這個上面講人。在這個整個生死輪迴當中,找不到一個人說沒有做過你的父親、母親、兄弟、親戚、朋友……找不到!

p. 217

Moreover, all beings have not only previously been your mothers but will also be your mothers in the future a limitless number of times.
【此復非僅昔曾為母,於未來世亦當為母,無有邊際。】

過去是如此,將來呢還是如此!就這樣。

Reflect upon this and become convinced that all beings have been your mothers.
【如是思惟,於為自母,應求堅固決定了解。】

你這樣地了解了、思惟了以後啊,那麼要─所有的有情都曾經為自己的母親這件事情啊,應該求得決定的了解。「決定」是決定不移,這個決定不移的信念還要堅固。那麼這裡說,他為什麼別的東西啊,不講那個地方、不講別的人,講母親呢?這個道理一層一層地說下去,說到下面我們自然容易了解。

Once you develop this convinction, you will then easily remember their kindness and so forth.
【此解若生,次念恩等亦易發生。】

當這個了解到,為自己母親的這個了解堅固了、生起了,那麼念恩也容易生起。

If you do not develop it, you will have no basis for remembering their kindness. (p204) 【此若未生,則念恩等無所依故。】

就是你如果說這個概念沒有的話,你無從念恩。現在這個地方已經很清楚,這個次第,必然的次第。說,曉得是母親,然後你在母親身上可以念她的恩。昨天有位同學,他先看了以後,他說:「欸!那個三寶不是對我們有很有恩嗎?其他很多,為什麼不念佛恩,念母恩呢?」對呀!你們大家想想看這什麼原因啊?

所以這個地方,它每一個地方有它特別的地方。說我們現在是什麼?我們現在是個凡夫,我們凡夫啊,儘管信得過佛,可是對佛法的真正的內涵,淨信心不一定人人有,不一定人人有。而大部分所以為凡夫的,就正因為一步一步上去,膚淺的信心是有的,淨信心可是沒有;這個淨信心,必須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反過來說,你自己思惟觀察的這個經驗,對我們產生最大的力量。這三寶啊,雖然人家說:「恩大、恩大!」可是你沒有經驗過,無從從你的經驗當中,引發它深刻的這種感受,引發不出來。所以這個不念佛,儘管佛的恩再大,是念母親,這第一個。

第二個呢,眼前尚且如此,在以前那對你亦復如是。他現在真正的重要的話,要引發我們大菩提心,要普緣一切眾生去救濟他。為什麼要這樣呢?還是要從這個知母、感恩、要 (p205) 報恩上去。要報恩,那麼你想到母親,然後呢每一個人都是你母親,你要報每一個人母親的恩,所以你這個大悲心啊,就能夠徧緣一切一無遺漏。所以這一點哪,產生這樣力量的,世間、出世間,對我們初機來說,在我們的感受上面,真實要想找到這個,只有母親,這是它的原因。所以它每一個地方啊,就那個關鍵在什麼地方,我們必定要把握得準。

而且呢,我們要曉得,真正初機修學佛法,一定在人道當中。那個畜生的話,儘管你告訴牠母親,那母親是什麼牠誰也不知道,誰曉得誰是母親啊?那個卵生畜生,牠根本不曉得,就是那個胎生的畜生,牠也不認識母親啊!這個人是不一樣的。而且你看同樣的動物當中,這個人間這個母親對這個子女的養護啊,那六道當中,沒有其他任何一道可以堪與相比的。再加上只有我們人道當中啊,他有這個思惟的力量。而要想跳出輪迴,要想擺脫那個,最主要的力量就是什麼呢?就是那個思惟。這一點,我們要了解。

現在我們繼續下去。說有了這個,下面的根據就有了依了─依止著這個上頭,這個因。曉得了母親,下面怎麼辦呢?念恩哪!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