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217L4~P218L1

手抄頁/行: #12 P205LL2~P221L4

音檔起訖:   94B_1900~95A_1032

廣論時時聽:        

2 Cultivating a remembrance of their kindness.
【◎ 二修念恩者,修習一切有情是母之後。】

有了這個基礎以後。

Bo-do-wa (Po-to-ba) said that after you have recognized that all living beings are your mothers, you will quickly remember their kindness if at first your cultivate a rememberance of your mother's kindness in this lifetime.
(p206) 【若先緣於現世母修速疾易生。】

先從眼前的母親來修起。

Do so in accordance with his presentation, as follows.
【如博朵瓦所許而修。】

祖師怎麼告訴我們的。博朵瓦呢,就是傳那個敦巴尊者、阿底峽尊者;就是這個完整教授,阿底峽尊者從金洲大師,那最圓滿的教授傳承。就表示,喏!這個最圓滿的教授傳承那些祖師們,從佛以來沒有斷過,如理如量地,他們都是這樣修。

Imagine your mother clearly in front of you. Think the following a few times: "Not only has she been my mother at present, but she has been so an incalculable number of times throughout beginningless cyclic existence."
【先想前面母相明顯,次多思惟非唯現在,即從無始生死以來,此為我母過諸數量。】

先想面前母親現起,母親現起。說到這個地方,當然我們懂道理一下懂了,如果要真正修的話,覺得:「喔唷,這個母親怎麼現得起來啊!」大家記得吧!在本論剛一開始的時候,教我們修行的時候,先修什麼啊?修皈依。他修皈依的時候,幾個條件,第四個條件,坐下了,然後你就坐在這個地方啊,皈依觀想資糧田,那就是我們的三寶,它一定要明現,跟你的身心相續和合。因為你看得清清楚楚前面是佛,然後你了解得明明白白你現在是苦,所以啊我現在的苦,一心皈投這個佛。那是下腳第一步,這已經有了;萬一沒 (p207) 有,那麼你要怎麼樣?懺悔業障、積聚資糧,然後等等。所以前面這個次第一步,這是共下士的事情,他到那個時候要觀想什麼,嗯!他就觀起來了。所以到這個時候,已經進入上士了,觀想母當然很容易。

所以至於說我們現在還做不到,所以為什麼眼前我們最重要的,就是那個懺悔,就是那個懺悔;還有呢,就是積聚資糧。所以說目前啊,這要想積聚資糧,我們諸位是最佳的地方。你在這個寺院當中,一個出家身一舉一動啊,無處不是!而且以出家身去做的話,你隨便做一點點,所積聚的那個功德資糧啊,那個在家人是不曉得要做多少!大家還記得吧?把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的東西拿出來是供養三寶,供養了多少時候,不如做個出家人跑去點一個燈。有這麼大的好處啊!啊,所以當你想到這個時候,那你叫你不出家也辦不到,就是這樣。

我們處處地方要了解這個地方,你這些做到了以後,然後你坐下來觀啊,很容易生起來了!然後呢,你觀了生起來了以後,你說等到這個生起來了以後,那個大慈悲心生起來了,大菩提心生起來了,你回向往生─上品!就是這樣了。它也不要你念,拼命地念多少佛,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然後你回過頭去,看《觀經》也好,看《無量壽經》也好,欸!這個道理你完全能夠明白、能夠貫通。 (p208) 現在我們歸屬還到本論上面,說把母親看得清楚,那麼然後呢,其次不但修現在的母親,還要想:對啊,這現在的母親啊,這一世,可是我們生死的無始以來,哎呀,這個曾經為自己的母親的這個數量無法想像啊!

As your mother, she protected you from all harm and provided you all benefit and happiness.
【如是此母為母之時,一切損害悉皆救護,一切利樂悉皆成辦。】

所以所有的這些母親,當她生育我的時候,當她做母親的時候,所有我的一切的不相應的損害,她樣樣地方來救護我們,所有的快樂都給我們。這我想啊,這兩點,我們人人可以體會得到。

Particularly in this lifetime she carried you for a long time in her womb. Then, when you were a halpless, newborn infant, she held you to the warmth of her flesh and bounded you on the tips of her ten fingers. She suckled you at her breast, used her mouth to give you soft food and to remove mucus from your nose, and used her hand to wipe away your excrement. So in various ways she nurtured you timelessly.
【特於今世先於胎藏恆久保持,次產生已黃毛疏,附以暖體十指捧玩,哺以乳酪授以口食,口拭涕穢手擦屎尿,種種方便,心無厭煩而善資養。】

我們就從一開頭,先哪,這個肚子裡面懷著,啊呀,那真是、真是樣樣東西靠母親。然後呢剛剛生下來的時候,那母親抱著我,那全部精神貫注在這個身心上面。啊!這種狀態。然後呢,餵奶、吃食,髒的東西跟你擦,哪怕是大便、小便,沒有一樣東西不做得千妥萬當。所有的髒的東西─哎喲,我們現在平常看見一點這種東西,不要說叫你去擦、叫你去摸,人家跑得去隨便吐一個痰,你看了心裡面:「喔唷……」可是 (p209) 這個母親對於自己的話,不管是這一個,乃至於大便、小便,她跟你弄得個乾乾淨淨啊!我們想到這裡,是母親之恩是無法想像啊!而且做這種事情,心裡是沒有一點的厭煩,而用種種方法資養。現在我們做一點點事情,心裡邊哪,哎呀,這個嘀咕得不得了!

Moreover, when you were hungry and thirsty, she gave you food and drink; when you were cold, clothes; when you were poor, she gave you from her wealth those things which were very dear to her.
【又飢渴時與以飲食,寒時給衣、乏時給財,皆是自己未肯用者。】

肚子餓了馬上給你吃,冷了給你衣服,少了,什麼少了就給你,都是自己父母不肯用的,不肯用的。我自己是出了家沒體驗到,但是以前的朋友、同學們,後來見了面了,大家談起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一句話,有意思極了:「唉,忙了半天還不是為了孩子!」這句話,當年自己的的確確不曉得父母的心血。我想將來你們諸位,也大部分人如此,也就是幼年出家,也可以說最幸運。就是有機會的時候,如果你們要回家,這是唯一的事情,將來應該體會的。其他的事情,看見那個家,是一無是處!這個「家」,這個下頭一窩豬,表示啊,哎呀,這麼地愚癡,這麼地髒垢,一無是處!但從這個地方我們要感受得到,在這樣的一個父母對你的恩,你能夠從這個地方感受到了,然後這個大菩提心生起來了。這也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所以平常我們不要輕輕易易啊,這個人家世間的人說:「忘恩負義,世間第一等大罪 (p210) 人。」現在我們修學佛法的人,居然也是啊,哈哈,說講仁義道德,都覺得:「哎呀!這個世間的。」佛法的仁義道德最高的,卻做了最忘恩負義的人,這怎麼可以啊!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千萬要深刻地認識。正式修的時候,它每一個地方,必須要它很深細地你去思惟觀察。所以我剛開始的時候也隨便看過,後來善知識告訴我了,我就在那個地方想。現在我不大願意想,我一想啊,我實在忍不住,我每一想,我實在忍不住!這個的的確確地,你們要的確好好想,好好地想想它,對你們有絕對的好處。母親的恩德,你的的確確無法想像的,哪怕你老了……。

我自己記得,前年我回去了,我母親八十幾歲了。我母親出門哪,我母親就給我說:「欸,還要這個、還要這個……。」那我那個弟弟就說:「哎呀,媽,你不要去管啦,難道還不知道嗎?」然後我弟弟就給我說:「欸!她老人家就是放不下。」我就給我弟弟說:「啊,你錯了,你不要這樣想啊!你想,天底下除了母親以外,有哪一個人一生這樣關心你的,有沒有?」你們仔細想想看。以後如果,尤其是在家人,總覺得:唉呀!這個父母囉嗦。你從她那一方面去看,是囉嗦。但是她為什麼囉嗦,不囉嗦旁人啊?她心當中始終把你看成她的孩子,她一心一意,從你在她肚子裡結生那段開始,一直到她兩腳一伸,她心裡沒有別的,就是關心你,這樣。

(p211) 所以我四十年沒有回去了,回去了,啊!我母親也不能跑了,門口一聽,聽見聲音,她還是纏著那個小腳,叮叮蹬蹬出來。然後我當然看了很歡喜,然後我出門,她一定叮囑我這個、叮囑我那個……。是啊!她那個是五、六十年以前的概念,跟現在怎麼,完全不相應。但是我看見的,絕不是看見她的囉嗦,看見她始終把你看成一個孩子一樣,她全部精神貫注在上頭。然後一再跟我弟弟們講,到後來,所以他們整個地改變過來了。不管母親怎麼囉嗦,啊!她越是這樣,我越心裡面感到的溫暖啊!這天底下的的確確,你們仔細這樣想的話,你沒有一個人不會孝順,你絕對想不到一點點要違背父母的地方,你找不到了,這樣。

你說你有沒有聽她?說實在我沒聽她。也曉得,當然你跑出去,你不可能照著你母親這樣去做,不可能哪!我做的事完全跟我母親不一樣。有的時候她回來了叮囑過了,她也就忘記掉了,回來她只看見,哎喲,你回來她很高興啊!有的時候她問你:「今天怎麼樣啊?」然後呢,你告訴她。啊!所以啊,儘管你告訴她的事情跟事實完全不一樣,她叮囑你要你向東,你偏偏向了西,她也沒有關係。這母親之真正偉大!所以你只要體會到這個心情,

你只要體會到這個心情,不管她怎麼弄,不管她怎麼說,你只有一個,那個時候你只有一個念頭:你總怎麼方式去報答她的恩?我現在能夠做到,別的做不到,唉!她這樣告訴我,總是好歡喜地接受。啊!對她這麼歡喜,因為我心裡很高興。這人這個感情就是這個樣,你歡喜呀,她不用你講的,她也歡歡喜喜。所以在我家裡面,我覺得短短的,我小的時候就這樣,現在還是這樣;別的人呢講他母親,那母親總覺得:「我這個幾十年的經驗……。」在父母的心裡你總覺得孩子,她覺得你不懂事,所以你告訴她,怎麼,她也聽不進的。欸,可是我母親,我告訴她什麼,她總歸聽得進。後來我了解了,因為什麼?因為她告訴你什麼,你無條件接受她;她也了解,的的確確你對她的心情就是這樣。所以你不管怎麼告訴她,她也會感受到你全部精神對她。所以儘管幾十歲的人改不過來, (p216) 可是我告訴我母親教她改的話,她就改了。

那個時候,大陸上面很流行的一貫道,她也信一貫道,什麼人跟她講也沒有用。我就告訴我母親說:「這個一貫道騙人的。」「欸!真的啊?」「當然!」她這句話不是懷疑我,聽見我講,就這麼憑一句話。然後我就告訴她,只有念「阿彌陀佛」,「那好,那好!」那說什麼她這個東西就不念了,所以有這種力量,就這樣。以後我離開了,我當然不曉得,可是我立刻反應就來了。那個時候,那個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因為我有一個重要的親戚,是這個裡邊影響很大的一個人,也住在那個地方。他們就從此以後……多少年沒辦法疏遠的,我母親就給他打開了。所以這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個樣,我只是隨便一說,順便談到。

這個地方,大家儘量地,你好好地從這個上頭去看,你一定要把它那個因,慢慢地找到,這樣。你不要在那個外面的行相上轉,那自然而然你能夠深入這個裡面地去。繼續下去,

p. 217 (8)

Even more, what she gave to you were not things that she had obtained easily but that she has secured through great hardship while engaging in wrongdoing and receiving ill repute and suffering.
【又此資具皆非易得,是負罪苦及諸惡名,受盡艱辛,求來授與。】

這些東西,都不是容易得到的呀!在我們眼前最清楚了,噢喲!賺一點點錢是千 (p217) 辛萬苦啊!都是做了種種的罪苦、惡名等等,求來了以後,自己不用就給你。

If you suffered from illness, pain, or the threat of death, your mother made the choice from the depths of her heart that she would rather be sick than you be sick, she would rather be in pain than you be in pain, she would rather die than you die. By putting this feeling into action, she did what was needed to alleviate these troubles. In short, contemplate one-pointedly how your mother provided help and happiness and cleared away harm and suffering to the best of her knowledge and ability.
【又若其子有病等苦,較其子死寧肯自死,較其子病寧肯自病,較其子苦寧肯自苦,出於自心實願易代,用盡加行除苦方便,總盡自己所知所能,但有利樂無不興辦,凡有損苦,無不遣除,於此道理,應專思惟。】

這個文字很容易懂。不管是你最嚴重的,如果說有病苦了,寧願她自己死,寧願她自己病,寧願她自己苦,她總是甘心情願地用種種的方式來幫你忙,所有的利樂,沒有一樣東西不辦的。容或現在大家有感覺說:「咦,我這個父母好像不這樣嘛?」這個倒是事實,眼前的,千真萬確地,這個兩代之間的代溝非常大。其實,像剛才一樣,原因為什麼?因為時代不同,所以對同樣的一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樣。看法不一樣的話,當然所產生的效果不一樣;然後見解不一樣,這個問題就來了。所以,懂得了佛法,佛法的中心思想叫什麼?緣起空,任何東西都因緣而起。他這個概念所以這樣,因為他有產生他這個概念的因緣。我這個概念所以這樣,因為我現在所面對的接觸的客觀環境如此。既然接觸的環境、因緣、條件不一樣,我的見解感受,自然跟父親的、跟母親的見解感受,自然不一樣。這個很明白,所以不能用我的感受去衡量她。

(p218) 更進一步,當然你也可以說,欸,那麼她也不應該用她的標準來衡量你呀!這個是對。問題現在是:她學佛?你學佛?你學佛啊,不是她學佛啊!你學佛的話,很簡單嘛,就是你應該了解。否則的話,輪到她學佛,她成了佛來救你。我們現在學佛的話很明白,這懂得佛法以後的必然現象,世間人都不知道。所以這個只有能夠自己說:「啊,現在我了解了!」你了解了,你就不會在這個行相上面轉。而在這個原則上面,只了解到她真正的動機,你了解得清清楚楚,不會被眼前她不同的見解上面,那個代溝啊,對你來說是不會產生任何影響。那個時候,行了!那個時候,行了!

所以,這個是千真萬確的,我們之所以不能體會到這一點,就是不懂得這個道理。就是不懂得道理,於是覺得:「唉,這個老朽,這個人的腦筋這麼糊塗,想這種事情莫名其妙!」你把她當初對你的這些恩,你忘得乾乾淨淨,等同畜生。既然造了這個業,對不起,一旦這一生一失去的話,連它人天都保持不住啊!所以現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做子女的,應該這樣想。反過來,我們做父母的不必要求子女,他子女沒學佛嘛,既然沒學佛,他現在這個概念是自然這樣的。不要希望他這個子女來孝順你,不要希望;但願我能夠孝順我父母,將來成了佛,把父母救起來,把子女也救起來,那個才是對的,那個才是對的。

(p219) 關於這一點,要幹什麼?了解。了解了呢,專一、精純地思惟!喏,眼前我們真正修的就是這個。所以眼前真正修的,都要如理思惟,如理思惟,這是最重要的。

By cultivating a remembrance of your mother's kindness, you will not remember it just in words. Once you have given rise to such a remembrance, recognize that other friends and relatives such as your father are your mothers and cultivate a remembrance of their kindness.
【如是修已,若念恩心非唯虛言真實生者,次於父等諸餘親友,亦當知母如上修習。】

當這樣的念恩的心裡邊哪,真實地生起來了─這個不是空話喔,這個不是空話喔!不是講一個道理喔!這一點哪,在這個地方是特別強調喔!所以大家不要忙著懂得很多道理,我們往往看見:「哎呀,他懂得很多道理了。」然後呢,自己覺得很懂,看別人覺得:「啊,這個還差得很遠,這個不懂!」實際上呢,對不起,這個文字上面哪!這個文字上面,這做世間學問是有用的,做佛法深入,沒有用啊!世間的學問跟佛法的深入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你儘管是佛法,你辨別得很清楚,講得頭頭是道,如果說內心當中不能如實生起的量,你轉了一世,變成很會動腦筋的人,然後呢,啊!這個做起學問來,念起書來念得很好,但是對佛法深入沒有你的份,這個是它最大的差別,就是這樣。

所以,你如理思惟了以後,也許你文字都忘記掉了,但是你起心動念的話,就會有這種念頭─啊,一個念起來了,你這個母親,你只會感激她的恩,你不會感覺其他的不是。當然其他的也是如此啊,其他任何一件事情也是如此。那麼,對母親這樣了,「次於 (p220) 父等」,其餘的親友啊,也這個樣去修,因為那些人呀,以往多生以來都是自己的父母。

Then do the same with persons toward whom you have neutral feelings.
【次於中人知母而修,】

更進一步呢,跟你毫不相關的陌生人,也是這樣想:那前生那些都是母啊!

【若能於此生如親心,則於怨敵亦應知母而正修習。】

那個時候,在怨敵上面再開始修。前面,第一個告訴我們修「無量捨」,有一個原因的:無量捨就是並不是教我們捨這怨親,他怨跟親沒關係,但是不管若怨、若親到你現前的時候,你自己心裡面不會有他親疏之感,只是調柔這個心。那麼,進一步你修了這慈心以後,修了那個念恩心以後,你第一個看見那個怨家的時候,你不會呀……怨的這個概念,你腦筋當中已經拿掉了。所以在這種狀態之下,你要念他的恩就很容易。所以,

Once you have produced an attitude toward them which is similar to how you feel toward your friends, recognize that your enemies are your mothers and cultivate a remembrance of their kindness.
【若於怨敵起同母心,】

這個時候,「質」對了,質對了。就是自己的母親固然是母親,其餘的親友─母親,完全不認識的事情,也是母親,乃至於怨家對頭都是母親。這個時候,任何一個人沒有一個例外的,你都能夠從他身上緣想、思惟、感恩。其次呢,把這個「量」擴大。

When you have an attitude toward your enemies that is like the one you have toward your mother, recognize that all beings in the ten directions are your mothers, and then gradually and with increasing extensiveness cultivate a remembrance of their kindness.
(p221) 【次於十方一切有情,知母為先漸廣修習。】

質對了,慢慢地推廣,所以這個質跟量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呢,這個質跟量之間的關係,那個次第完整、圓滿地都在裡頭。念了恩,念了恩,第三呢,進一步,那就要去報恩了,進一步要報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