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221L9~P222L3

手抄頁/行: #12 P263L5~P270LL1

音檔起訖:   96A_1807~96A_2930

廣論時時聽:        

【◎ 其悲生量者。】

好,現在修了慈悲了,質對了,量呢?

Kamalasila's《first Stages of Meditation》 gives the meas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ssion: When you spontaneously feel compassion which has the subjective wish to completely eliminate the sufferings of all living beings—just like a mother's wish to remove her dear child's unhappiness—then your compassion is complete and is therefore called great compassion.
【《修次初篇》云:「若時猶如可意愛子身不安樂,如是亦於一切有情,欲淨其苦,此悲行相任運而轉,性相應轉。爾時即是悲心圓滿,得大悲名。」】

這個量要到什麼程度呢?那時候就像前面這個最可意的愛子,啊,身體不舒服了。那個時候,你對一切有情,就看起來像自己的最可意的兒子一樣,要想把他的不舒服拿掉。這個心情啊,就是悲心─去掉苦嘛!而這個心情─任運,自然地一碰到,喔唷,一看見,你任運地自然生起來了。絕對不像,看見了他好像跟你漠不相關,乃至於如果是怨家的話,你這心裡就想:「這活該,這個傢伙!」完全不是。你看見了之後覺得:哎呀,他在受苦,你要幫忙。這個還不夠。看見了一點點小苦,你自己就無法忍受那一種,這個時 (p264) 候,對啦!

這個「性」,本性,就是你的心體跟這種狀態相應而轉。現在我們跟什麼相應的?我們現在這個心理跟什麼相應的?跟煩惱相應的,這個我們要了解的,它任運起來的都是這個。所以講修、修、修,真的要修是修這一個,這是我們要了解的。那個時候「悲心圓滿」,得到「大悲名」,這個名字,沒錯,那個時候相應的叫大悲心。這個世俗的,還不是菩提心喔!記得吧?這個悲啊,是在七因果當中,六因一果當中第六位(編者按:疑師口誤,第五位)。然後呢,大悲以後,上面還有一個增上意樂;增上意樂以後,最後的一個果,才是大菩提心。

Here Kamalasila says that when you spontaneously feel compassion for all beings commensurate with a mother's compassion for her very dear and small suffering child,
【此說心中最愛幼兒,若有痛苦其母能生幾許悲痛,即以此許而為心量。】

喔,這個道理。

... then you have completely perfect great compassion.
【若於一切有情悲任運轉,說為圓滿大悲體相。】

這個很容易懂,就是上面說的。

Through this, understand the meas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at love as well.
【由此生起大慈之量,亦當了知。】

(p265) 悲,是就除掉他痛苦來說,慈,是給他快樂,這個量是一樣的。

Taking that passage as point of departure, Kamalasila says: When you have committed yourself to being a guide for all living beings by conditioning yourself to great compassion, you effortlessly generate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which has the nature of aspiring to unexcelled perfect enlightenment.
【又彼論插敘云:「由修如是大悲力故,立誓拔濟一切有情,願求無上正等菩提,以為自性菩提之心,不須策勵而得生起。」】

由於你像上面的修這個大悲的力量,那麼這個大慈悲生起來呢,還要自己什麼?「立誓」,誓拔,要我自己親自去救他們,這個就是增上意樂。然後呢,你要救他們的話,怎麼辦呢?那說:我自己沒有那個能力啊!你要救他們,要救他們的認識就是「智慧」,以及救他們的力量,所以那個時候要求佛的智慧,求佛的力量,那個時候才是說「為利有情願成佛」。這個就是大菩提心,這個大菩提心是無上的。所以這一個「自性」,心裡邊,這種心裡邊生起來,「不須策勵」,你到了那個時候,你不要努力,自然生起。

所以他前面告訴我們,你只要各別的次第,這樣一步一步地上來,到那個時候你不知不覺心裡面起心動念,無非都是這個。就像我們現在也是一樣,喔!剛才說那個譬喻笑話當中,開始的時候,你看見辣椒就害怕。到後來你看見辣椒,你就口水直流,然後不看見辣椒,那頓飯就吃不下,就是這樣啊!我們現在修行,一定要這個概念認識,那時候你的功德就無比增長了。

Here he says that great compassion, which he explained above, is a necessary cause for developing the aspirational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p266) 【此說能生願心之因,須前所說如是大慈。】

這個是願心喔,願菩提心,還不是行菩提心。

p. 222

Understand from this too the meas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由此當知大菩提心發生之量。】.

這個種情況你就曉得:噢!那麼大菩提心也曉得了,不但是質是什麼,發生的量也曉得了。

Furthermore, this statement pertains not jus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for someone who has reached a high path, but to a beginner's initial generation of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as well.
【此非已至高上聖道所有發心,初發業者所有發心說為如是。】

這個不是說達到這個聖道很高的發心喔,這是我們初修行的人是這個樣喔!所以平常我們總覺得:「哎呀,我是個凡夫啊,初機啊!」對嘛,正是因為你凡夫初機才修這個嘛!這樣啊!

Asanga's Muhayana Compendium (Mahayana-samgraha) states: That which has the attributes of goodness, the power of wishing, and firm aspiration, always initiates the bodhisattva's three immeasurable eons.
【《攝大乘論》亦云:「清淨增上力,堅固心昇進,名菩薩初修,無數三大劫。」】

這個是真實的、相應的、清淨的「增上力」,前面我們說即增上意樂。這個意樂是有一種力量的,換句話說,這樣的相應的才是清淨的。否則的話,你看你的這個親愛的人,你對他有慈、有悲,其他的人就沒有了;怨家的話,不但沒有慈悲,而且還要傷害他, (p267) 而這一點都不清淨的。還有呢,就是你緣一小範圍可以,大範圍又不可以,上面說這個,這是徹底圓滿的,這叫清淨的。然後呢這個力量「堅固」,堅固了還要「昇進」。這個是什麼啊?這個就是菩薩,這個菩薩要修三大阿僧祇劫,那個是三大阿僧祇劫剛開始的時候修學這個。所以說:

So even a bodhisattva who is at the start of the three countless eons of practice must develop such a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三無數劫起首菩薩,亦須發起如是之心。】

這個就是我們要修的。所以說真正修學菩薩,他有五個位次:資糧位、加行位,然後呢見道位、修道位,無學道最後一個。下品資糧,發心第一剎那開始,到這個心圓滿,叫作下品資糧位。譬如現在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欸!我一定要學這個。乃至於像那個小沙彌一樣:「對,我不要像我師父證一個羅漢果,我可要學這個!」你就是那個時候開始,這個時候進入下品資糧位開始。但是下品資糧位什麼時候圓滿呢?就是你任運遇見任何一個有情的話,你說:「哎呀,我要救他,我為了要救他,一定要成佛!」任運生起,這個就是下品資糧位圓滿。那個下品資糧位圓滿,如果你回向往生的話─上品,保證上品!你去翻看淨土三經,小本《阿彌陀經》沒有講,其他的兩本上面說得清清楚楚。

昨天還有一個同學來問我說:「那、那我們做得到嗎?」對,我們做得到!我第一次 (p268) 遇見我一個老師的時候,那是在紐約,遇見了,後來啊,這個故事我跟你們講過的。剛開始的時候,我還覺得,好像看不起他的樣子。哎喲!到後來越看越不對,越看越不對,以後他就告訴我這個。告訴我這個以後,他最後給我一份,就是這個次第綱要,從親近善知識每一個地方,一直到圓滿這個東西。當初很多同學學,有人懷疑說:「哎呀,這個要修多少時候?」他說他自己的老師親口告訴他的,他修成功,從下腳第一步開始,修成功達到這樣的時間,經過兩年,就這樣。啊,我們就說:「那我們不可能哪!」在我現在估算起來,你如果認真肯學的話─五年,再加上兩年嘛,七年。這個有根據的喔,這個有根據的喔!譬如我們現在是罪障很重,這個地藏三經,有一本《占察善惡業報經》,他說:「你再重的罪去懺悔的話,不出千日一定見效。」再嚴重的罪,一千天,不到三年吧!然後呢,你那個懺悔乾淨了以後,然後你去修的話要兩年,所以五年行了;那我們現在不行,七年;再加兩年吧,九年!

實際上呢,現在我們有太多人忙了半天,忙了十年,了無消息。為什麼呢?那就是自己剛開始的時候,哎呀,好像在修,實際上呢,就是看那天上的人造衛星:「哎呀,好得不得了,張開了以後……。」所以他一開頭的時候,我們就說,他說什麼?就像我們看戲一樣,啊,讚歎:「哎呀,這一台連台好戲!」大家拍掌鼓叫了半天。對不起,他好他 (p269) 的,你還坐在這個地方。現在不是!了解這個道理,你只要這個如理地去走,你去翻翻那個經典上看,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我們現在辛辛苦苦說:「哎呀,這個念佛是省事、省力啊,好像只要七天啊!」阿彌陀佛!有幾個人七天真的能念到一心不亂啦?我看到處都是打七,我也不曉得打過多少七,那還說那個精進七咧!那是講的笑話,這不千真萬確的事實喔!

那個「煮老」當年,這個人了不起,我不是說笑話,我實際上我還是很佩服,這種善根的確好了不起喔!「精進佛七不准講話」,啊,結果弄了個六天,到第七天一個晚上沒有睡覺,幹什麼啊?因為憋了六天,到了第七天晚上也不睡覺了,大家講了一晚。請問:這種情況之下,你怎麼個念法啊?你真的相應了以後,到那個時候,你看見那個世間是一無可取啊!念完了,在這個地方你回去了,最後一夜你還是拼命啦!哪裡還有什麼閒功夫呢!這個是處處地方說明啊,這樣。所以我們有太多的人弄了多少年了,還在那裡!大家還偏偏還要這樣說:「哎呀,你不要去管了,我趕快弄了個七天就可以了!」這個概念要清楚喔,這個概念要清楚。

所以處處地方我們說,是,現在前面已經告訴我們很清楚,並不是教我們:喔,我們要完全學他。不!不是這個意思,就是看自己的量,看你自己的量。你有了這個圓滿的教 (p270) 法,然後你處處體會,處處地方積聚資糧,然後你把那個資糧再去回向的話,那無有不成功者,念佛是的的確確萬修萬人去。這地方就告訴我們了:喏,你只要這樣做,上品,那麼簡單!那只是願心喔!他下面告訴我們,有了這個願心,再加行心的話,那就是上品中生、上品上生。所以這一生的的確確,這不是說空話,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繼續下去:

So, suppose that you are not anywhere near these objectives and that you give rise to the mere thought, "I will attain buddhahood for the sake of all living beings, and in order to do this I will cultivate this virtue." You may make the great error of entertaining the false conceit.
【◎ 故全未知此之方境,僅作是念,為欲利益一切有情,願當成佛,為此義故我行此善。發此意樂便大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