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225L1~P226L6

手抄頁/行: #13 P17L1~P32LL4

音檔起訖:   97B_0000~97B_2626

廣論時時聽:        

現在我們看第九卷。

The training based on the teachings of the conquerors' child Santideva has three parts:
【第二依寂天教典而修分三,】

寂天是一位菩薩,是龍樹菩薩的再傳弟子,那個也是在性宗當中是絕對重要的一位大菩薩、一位大祖師。他所寫的《入菩薩行論》,那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行持菩薩的根本的原則。那是本論很多地方引的那個《入行論》、《入行論》,就是他寫的。這個自他換分幾部分,分三:

1. Contemplating the benefits of exchanging self and other and the faults of not exchanging self and other
2. The ability to exchange self and other if you accustom yourself to the thought of doing so
3. The stages of meditating on how to exchange self and other
【① 思惟自他能換勝利及不換的過患,② 若能修習彼心定能發生,③ 修習自他相換法之次第。 (p18) 今初】

第一點,我們要思惟自己跟別人能夠對換的殊勝的利益,什麼,不換,有什麼特別的禍害,這樣,要去換。但是呢,這個換,這個自他怎麼、怎麼換呀?這個東西好像很難哪!欸,他下面告訴我們:是的,平常我們一般人,自己就是自己,只管自己不管別人的,是很難;但是呢,你要有了正確的辦法照它去做的話,是一定換得過來。所以第二,「若能修習彼心定能發生」。你不修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只要你肯修、如理地修,這樣的心量是一定能夠發起的。這個兩個概念有了,才下面告訴我們修的方法。

為什麼有這個次第?我們已經了解了,由於第一個,這樣才會推動我們努力,你去做。否則的話,為什麼你不忙自己的,要忙別人呢?每一個人都是只忙自己啊!欸,現在曉得了說,啊!這個忙自己沒有好處啊,忙別人才有好處啊!你曉得了殊勝的好處,以及反過來不做的害處,推動我們的力量產生了。雖然有了推動的力量,但是你懷疑:自己是自己,別人是別人,你怎麼轉得過來呀?欸,那個時候,這個心理障礙如果不除掉的話,你沒辦法。像我們平常一樣,「哎呀,又要修行啊!」還沒有修行,總覺得:「唉,這個事情不行啊!」你還沒有做,已經打了退堂鼓了。現在告訴你,你只要……這個心理障礙 (p19) 除掉了以後,那個時候才告訴你;要不然,雖然你聽到了這個辦法,沒有用。所以他那個次第所以這樣安立的必然性。

同時也可以告訴我們,喏,這個次第就是我們的的確確,要想如理如量走上去必然按照的,你按照這個次第是必然走得上。否則的話,你必然會產生像黑板上所說的結果:啊,就是發了一個心,發了一個心就完了!利他固然是如此,自利也是如此,雖然你想跳出苦,但是你怎麼想啊,苦就是跳不出,還是在痛苦當中。所以現在我們看看,第一個:

1 Contemplating the benefits of exchanging self and other and the faults of not exchanging self and other.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Whoever wishes to quickly protect self and other must exchange self for other. Practice this excellent secret.
【◎ 思惟自他能換勝利,及不換過患者。《入行論》云:「若有欲速疾,救護自及他,彼應自他換,密勝應受行。」】

說,你要想很快地救護自己、救護他人的話,那你必定要用這個方法,這一個自己、別人換一換。這個辦法,是非常地奧妙、非常地深密、非常地殊勝。 這個是我們應該了解,應該去照著去做的。

And: Whatever worldly joy there is
Arises from wishing for others' happiness.
Whatever worldly suffering there is
Arises from wishing for your own happiness.
What need is there to say more?
Look 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Ordinary persons act for their own welfare;
The Sage acts for others' welfare.
If you do not genuinely exchange
Your own happiness for others' suffering,
You will not acieve buddhahood,
And even in cyclic existence, you will have no joy.
【又云:「盡世所有樂,悉從利他生,盡世所有苦,皆從自利起。此何須繁說,凡愚作自利,能仁行利他,觀此二差別。若不能真換,自樂及他苦,非僅不成佛,生死 (p20) 亦無樂。】

下面這個,喏,他說得非常清楚哦!所有世間的一切快樂,你不是要求快樂嗎?嘿,這個快樂都是從利他生起來的;反過來,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利生起來的,這個不必多講呀!下面馬上舉一個例子,那凡夫啊,一天到晚只忙自己,只管自己、只管自己。結果呢,你怎麼管是越管越苦,是越管越糟。佛之所以為成佛,像這樣地恭敬啊,沒有一個地方不恭敬他,他為什麼能夠成佛呀?嘿,就是沒有別的,利他呀!你只要仔細地看看這兩個差別,我們就了解了,就這樣。所以它那個真正殊勝的利益啊!你看看平常我們為什麼要看那個念佛的功德,哎呀,他這個好處說不可盡,讓你羨慕。然後你看,佛為什麼成佛的?他只有一個理由─利他,而且懂得怎麼利他,就這樣,說來說去只有一樣事情。

那我們呢?就是這樣。而且不妨你隨時處處體會,你越是一天到晚只忙自己的話,越是不行。我們自己容或看不見,但是在我們周圍的人當中,如果這個人自私心非常強,一天到晚只管自己的話,我們任何人一看他就討厭:「這個傢伙,唉!」是不是?對不對?我想我們人人有這個感覺。結果你儘管想自利,周圍的人每一個人看得你,就是把你看成:「這個傢伙!」你說你快樂嗎?唉!你一點快樂都沒有。你能夠幫助別人,因為你能夠幫助別人,別人自然而然,哎呀,處處地方就是以你為中心。世間尚且如此啊,這不是 (p21) 很明白嗎?就這樣。所以它那個殊勝的利益啊!

所以假定你不能真的換,那麼不但不成佛呀,生死當中,說實在也沒有快樂啊!你一天到晚忙著自己,忙著自己半天啊,結果下地獄,是越忙是越苦啊!這樣的啊!這個是我們眼前的事實擺在這裡。求下士的人,那像袁先生那樣,欸,他自己只是稍微幫一點人家別人的忙;但是像俞淨意公這樣地做事情幫一點忙,他馬上感得這麼好的果報,沒有別的,就是他肯幫別人忙呀!反過來,你只為了利自己的話,你跑到哪一個,不要說成佛,一個小團體當中,人家一看見:「這個傢伙自私自利,只管自己。」就是這樣,就是這樣呀!那不是很明白的一個事情嗎?所以呀,

Consider how being self-centered is the door to all suffering and being other-centered is the basis of all excellence.
【謂當思惟,唯自愛執,乃是一切衰損之門,愛執他者,則是一切圓滿的根本。】

這是我們第一點應該了解的。所以說這個是,能換的殊勝的利益,以及不換的種種的禍害什麼等等。那麼進一步呢,說:「哎呀,這個道理是對的。但是呢,自己是自己呀,別人是別人呀!」欸,他就告訴我們:

2 The ability to exchange self and other if you accustom yourself to the thought of doing so.
【◎ 若修自他換意樂,定能發起。】

(p22) 你呀,這個概念你只要肯修,懂得如理如法地修,這個心一定能生起來的。下面舉個比喻:

Take the example of your enemy becoming a friend. At first, when your heard even the name of your enemy, fear arose. Later you were reconciled and became such close friends that when this new friend was absent you were very unhappy. This reversal resulted from familiarizing your mind with a new attitude.
【如先怨敵聞名便怖,後若和順相結為友,設無彼時,亦能令生最大憂惱,一切悉是隨心而轉。】

就像我們哪,開頭的是敵人怨家一樣,看見、聽見就討厭。說不定有一天,你跟他兩個人好起來了,兩個好朋友,那個時候你一天不見啊,哎呀,你就想念他。真正說起來,這個都是「隨心而轉」。所以我們昨天那個比喻,這個辣椒,哎呀,這個辣椒你一吃辣得要命。等到你有一天你歡喜了以後,哪一天沒辣椒啊,你真沒有味道,就是我們就是這樣的狀態啊!主要的靠什麼呢?就是你怎麼個修習,修習就是多練嘛,多試嘛!這樣。所以沒有一件事情例外的,都是跟著你心裡面轉。

我們小孩子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一下跟這個人好起來,好得要命;明天吵了個架,兩個人你瞪我一眼,我瞪你一眼;欸,再過了一天,大家又好得不得了了,就這樣,天下的事情就是這麼做。在我們現在呢,實際上也是如此,你仔細想想的話,千真萬確。現在不是說要我們這樣,就是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喏,你不要怕,你只要真正地照著去做的話,一定可以換得過來的;然後換過來,有這麼大的殊勝的利益啊! (p23) 去做的話,一定可以換得過來的;然後換過來,有這麼大的殊勝的利益啊!

So likewise, if you become habituated to viewing yourself as you presently view others [ with an attitude of neglect] and to viewing others as your presently view yourself [with a cherishing attitude], you will exchange self and other.
【故若能修,觀自如他,觀他如自亦能生起。】

所以你只要能夠修,能夠照著如法地,把別人跟自己互相應該怎麼換法,你能夠照著去做,一定能夠生起來。這個論上面說: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Do not turn away from this difficulty. Although you were frightened upon hearing someone's name, now, due to the power of conditioning, you dislike that person's absence.
【即此論云:「困難不應退,皆由修力成,先聞名生畏,後無彼不樂。」】

這四句話,常常記在心裡邊,不要遇見困難就退心,不可以!要曉得一切事情,都是由於修行才成功的。後面是舉這個例子,對人也可以說怨家,對東西比如說辣椒,啊,你先一聽見,你今天……。對我來說,我這個印象最深哪!一方面我又怕吃辣,一方面又這個胃。不過在這裡也沒有什麼,那時我在印度的時候,常常有的時候,他們那些人都歡喜吃,大家非常歡喜吃辣椒的。他說:哎呀,今天有辣椒,他們就高興得不得了!我一聽到辣椒啊,哎呀,我心裡面,心裡面就害怕起來了,真是一點都沒錯。那是我現在因為有了胃病,所以心裡邊這樣,假如我是一個小孩子的話,說不定弄到後來……我相信他們絕對不是天生來,在母胎裡就歡喜吃辣椒的對不對?一定這個樣子的,千真萬確的。這個都靠什麼?皆由修力生,你千萬不要退啊!這一點千萬注意、千萬注意!

(p24) 現在我們太多大毛病都在這個上頭,所以記住,所以記住,很多地方的你一定要策勵自己:「我一定要努力,我一定要努力,我一定要努力!」所以在這個地方,有很多同修們常常說:「哎呀,我太笨哪!我太差呀!那我程度太低啊!」這樣。欸,這一點,我一點都不在乎,因為我自己曉得,我也是非常笨、非常差、非常那個……。佛也告訴我們,他乃至於以前墮落畜生,墮落地獄。只有一樣東西重要的,就是你自己說:「因為我差,所以我努力!」這個最重要的。你只要肯努力,沒有一件事情轉不過來,而且唯一的只有靠這個力量!否則的話,就算你絕頂聰明也沒有用。所以任何困難當中,心裡面不要退。

那天我們講那個老和尚的公案,固然是如此,他到那個時候,嘴巴都開不動了,心裡還要念呀!我看我們的佛世的那個公案,也是如此。佛世那個公案,他路上面碰見一個大鬼,要擋住他,然後呢他就要那個拳打。欸,結果一拳打上去,那個拳被那個大鬼的那個身體吸住了,右拳打上去;左拳打,又吸住了;右腳,又吸住了;左腳,又吸住了,五樣東西都吸住了。那大鬼說:「你還有什麼本事啊?」他那個頭又頂上去,頂上去又吸住了。「你還有什麼?」「欸,我的心永遠不退呀!」那個大鬼一想:「唉,沒辦法,好了、好了,放你。」是這種公案,那我們已經說過很多啊!然後呢,乃至於他要求那個寶珠的時候,他就舀水。你想想,以我們的人拿著這個杯,你能舀得了這個海水嗎?欸,但 (p25) 是他要舀啊!所以啊,我們世俗也有一句話,叫「精衛填海之志」。這個精衛是個小鳥喔!牠因為枉死了以後(編者按:炎帝之女,溺於東海。枉死之後,其神化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詳見《山海經.北山經》。)一個小鳥銜那個泥巴要去填海,可能嗎?但是牠有這個志向。欸!對不起,牠有這個志向,就有這個成就。所以這個地方,我們這一點特別地警策!

在這一個地方,注意啊!這個「困難不應退」,反過來,遇到困難的時候,正是我們真正得到功德的時候,這個我們要概念清楚,概念要很清楚啊!所以為什麼他前面在正講修行的時候,他特別告訴我們:你不要匆匆忙忙地,一碰到了馬上就修。不是!你先要了解你修行內容以後,然後你去做。這個是它有特別的、重要的關鍵,在下面講到精進的時候,特別提到那一點,這樣。

所以大家還記得吧?我們要脫苦而去皈依,所以在這種原因之下,找到了皈依的必然對象是佛陀。但是,因為皈依佛陀而皈依三寶,因為皈依三寶而發心,真正皈依的皈依法寶,這是唯一的幫忙我們真正脫苦的。而想脫苦的,必定要這一條路,要分分斷證─過失斷除,功德要做到。你能夠做到多少,你就得到多少好處。既然現在你要求的話,然後你要去做的話,當然,就是要克服這個困難!所以,當困難現起的時候,不但不應該退, (p26) 而且要咬緊牙關去做;不但咬緊牙關,而且要感到高興:對呀,我現在在進步啦!這是我忙了半天,那個結果就從這個地方來的啊!所以這個心理建設最重要的,你能夠從這個上面認得了,然後下去的話,無有不成功者。所以這個基本的概念,我們一定要如理如量地建立起來。那麼本論處處地方就告訴我們,他每一個地方而且有非常善巧的方法在。

我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一件事情來,我當年跟我的老師的時候,他常常跟我說一些話。說了話我總是不大懂,但是呢儘管我不懂,他還是常常講。結果我現在發現,哎呀,受用不盡!這一生當中,就是你因為說多了,記在那個腦筋裡面。現在我才發現,你如果說離開了這個環境,那你就完了。你一跑到世間去的話,那這種話一點用場都沒有。你只會想到:「唉,這個人一天到晚這麼囉嗦!」你只會這樣。結果呢,唯一的種子啊,不但長不出白法之芽,而且因為你腦筋裡起了這個念頭的話,你把自己排拒了這個法,送到地獄裡面去。欸,你只要不離開這個圈子,那我的感覺現在這樣─因為你一天到晚在接觸呀!慢慢、慢慢地觸類旁通。現在我漸漸地他的話都懂了,覺得:「哎呀,美不可言!」所以內心當中就生起這種無比的感激。實際上這個感激由什麼來的?那就是因為我現在體會到了,得到了好處嘛!你由不得不感激他呀,這個因就在這裡!

所以你現在,你們讀本論的時候,我也了解的,大部分同修對它覺得很辛苦。不要怕, (p27) 不要怕,只要你這一念善念還在。所以你常常用兩方面去想:一方面嘛已經懂的地方,你要了解它好在哪裡,策發自己的好樂之心,保持自己繼續下去;難的地方嘛,你不管怎麼樣嘛,多多少少,囫圇吞棗也把它吞下去。你只要這個次第照著它慢慢、慢慢來的話,到那個時候,它自然而然慢慢、慢慢、慢慢地,好結果現出來了。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And also: It is not difficult to consider my body with the perspective I have toward another's body. Qualm: Since someone else's body is not your body, how can you develop the same attitude that you have toward your own?
【又云:「自身置為餘,如是無艱難。」若作是念,他身非我身,云何於彼能生如自之心耶?】

他下面又說:你呀,只要修,它一定成功的。在這種狀態當中,你把自己的身體看得別的,這個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情,你只要去修。假定說,我們想:「對啊!這是我就是我,他是他,你怎麼可以把他看成功我呢?」欸,他下面就告訴我們,開始告訴我們這個理論哦!

Reply: Your body was produced from your father's semen and your mother's blood. Even though it was produced from a portion of someone else's body,
【即此身體亦是父母精血所成,是他體分,】

就是我們的身體,真的是你嗎?不是耶,這是父母的精血耶!就是這樣的,這是別人的東西耶!但是呢,

you conceive it to be your own by the influence of previous conditioning.
(p28) 【然由往昔串習力故而起我執,】

那因為你無始的什麼?無明習慣的力量,執著以為我的。

Similarly, if you become accustomed to cherishing another's body as you presently do your own, you will view it with the same perspective that you now have toward your own body.
【若於他身修習愛執,宛如自體亦能生起,】

假定你呀,修習別人、愛著執著別人的,你也可以把他別人看成像自己一樣,一定可以,一定可以的!

p. 226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Therefore just as you conceived "I"with respect to the drops of semen and blood of others, so you can be conditioned to cherishing others as you do yourself.
【即彼論云:「如汝於他人,一滴精血聚,虛妄執為我,如是應修餘。」】

就是前面所說的,說別人的一滴精血─就是父母的精血,你因為虛妄的執著以為是你,所以你就把它看成「我」了。所以對別的任何一件事情,這個虛妄的尚且會把你執著,而真實認真去思惟的話,當然力量更強,一定可以生得起來的,一定可以生得起來的。所以平常的時候啊,我們眼前的一切的東西,譬如說隨便一樣東西擺在那裡,你覺得好像根本無所謂。欸,假定你說這個東西,你把它自己不管是任何理由,或者是別人沒有的,然後呢你覺得:「欸,這個既然沒有的……」你把它自己占為己有,於是你就寶貝得不得了。其實這個東西,跟你了不相干耶,你就會這樣生起來了。所以,你只要對這一個 (p29) 東西生起這個念頭,然後策發這個念頭的話,你自己會那個。

就現在我們這個身體也是一樣,說起來這個身體到底什麼東西啊?說起來真是莫名其妙得很呢!你說真的是你嗎?那個頭髮剪掉了,對不起,擺在這個地方,跟你了不相干。那當然了,那個手斷掉了,你擺在馬路上面,送給你也不要,對不對?現在的醫生,乃至於把你心臟可以換一個,你說到底是你嗎?欸,但是他換了有一個叫……跟你了不相干哪!欸,但是你就是會這麼執著法。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就了解,這個事情是你概念問題,以及照著這個概念的串習問題。

Reflect thoroughly on the benefits of being other-centered and the faults of being self-centered. Thereby you will produce from the depths of your heart a great delight in meditating on the exchange of self and other. Then recognize that you can actually generate it once you have become habituated to it.
【如是善思勝利過患,則能至心愛樂修習,又見修習便能生起。】

你只要能夠如理地善巧思惟這個自他相換的殊勝利益,以及不換的這個大的禍害的話,你一定願意去修的。那麼進一步,你要去修,又明明白白擺在這裡,你只要修的話,一定能夠生得起來的。好了,這樣的兩個條件有了以後,你就開始,那我要去修了。所以呀,他下面告訴我們修的方法。

那麼在正說這個修的方法之前,我要說一下。如果說,我們對性空緣起的這個道理,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的話,修那個方法很容易。為什麼?一切法本來沒有天生如此的,都 (p30) 是從因緣而生,從因緣而現,就是這樣,就是如此而已。天下哪有一個東西例外的呢?你說,這個東西是你的,當你覺得你的時候,你就愛著得不得了,一旦─就是你的,你送給別人的話,就跟你了不相干,或者給別人拿去了,這個就了不相干哪!天下的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啊!包括我的身體也是如此啊!其實,我這個身體跟那個東西也是一樣啊,等到你一死的時候,這個東西譬如一壞了,你再怎麼寶愛它,一壞了,一壞了也就一點用場都沒有。那個身體也是一樣,兩腳一伸,對不起,到那個時候啊,它又臭又爛,就是這樣一個東西啊!所以你了解了這個緣起性空的道理,修起來就很容易了。

3 The stages of meditating on how to exchange self and other
【◎ 彼修自他換易之理、次第云何。】

他下面正修的時候,又把那個次第又說。

The phrases "exchanging self and other" and "making oneself others and others oneself" do not indicate a training in an attitude which thinks "I am others" or "Others' eyes, etc., are mine."
【言自他換,或說以自為他以他為自者,非是於他強念為我,於他眼等念為我所而修其心。】

他所謂「自他換」是指什麼呢?它這個分別,並不是說硬把他看成功我,我看成他;於是這個時候,本來是愛著我的身體,現在愛著他的身體,這不是要你這個東西。把他的身體─眼、耳、鼻、舌、身、意,看成你自己的,而寶貝得要命,不是這個!

They indicate a change i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two states of mind of cherishing yourself and neglecting others,
(p31) 【乃是改換愛執自己,捨棄他人二心地位,】

就這樣,平常的時候把自己看得重得不得了,把別人都不管,這個兩個心裡邊換掉。就是把自己啊,不要去管它,一天到晚管他人,怎麼樣使他人快樂,怎麼使他人離苦,就是這個。

wherein you develop the attitude of cherishing others as you presently do yourself and neglecting yourself as you presently do others.
【應當發心愛他如自,棄自如他,】

這個才是。

Therefore Santideva's statement above that you must "exchange your own happiness for others' suffering"
【故說改換自樂他苦,】

這個才是自他換的這個重要的原則。下面:

means to view cherishing yourself as the enemy and then to stop emphasizing your own happiness. In addition, you must view cherishjng others as a good quality, stop neglecting others' suffering, and instead emphasize the removal of their suffering. In brief, this statement means that you remove others' suffering while disregarding your own happiness.
【應知亦是於我愛執視如怨敵,滅除愛重我之安樂,於他愛執見為功德,滅除棄捨他人痛苦,於除他苦殷重修習,總當不顧自樂而除他苦。】

除了這個上面所說的以外,要曉得平常我們生死的根本,就是我愛執。現在你能夠一換的話,欸,對不起,它不但是啟發了菩提心,而且還是什麼啊?對我愛執,你要換,偏偏換不過來,為什麼?就有個愛我執嘛!現在你要換才曉得:啊!原來這個一切的快樂,都是利他,一切的痛苦,都是自利,但是你偏偏把自利看得這麼重要,所以換句話說,愛自己正是害你自己的。那個時候啊,你了解了這個,就把這個我愛執,看成真正的生死大怨家─就是愛自己,這個心生起來了,這個心生起來了。所以他還不是講很深刻的道理,仍舊是從現象上面。

那個時候你這樣的信心生起來了以後,對於愛我,只求我的快樂的這個心裡面就除掉了、就除掉了。然後呢,幫助別人這個心情就生起來了,因為看見你的一切的利益,都是從幫助別人而來。所以上面說這些東西,就都做到了,都做到了。平常啊,別人都不管,你就不會了。那個時候,你一心一意地就是忙,怎麼樣幫人家解決他的痛苦,幫人家得到快樂,這個就是前面所說的大慈悲心。它方法是不一樣,但是內涵─所生的心相、特質,卻是達到同樣的效果。

【此中分二,① 除其障礙,② 正明修法。 今初】

現在這個修行分成兩部分:第一個,障礙先要除掉;然後除掉了障礙以後,正式學那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