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247L1~P247LL4

手抄頁/行: #14 P19L1~P24L4

音檔起訖:   105B_0000~105B_0903

廣論時時聽:        

好,下面是卷十,這內容是繼續的。「第二者」,第二者,第二啊,就是告訴我們說學習智慧方便哪,單單學一樣東西不能成佛。前面是先告訴我們說發了願心以後,一定要學那個學處,換句話說學那個菩薩戒。那麼正式在菩薩的行當中又有兩樣東西,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德;一個是明、足,兩樣圓滿的時候那是佛!所以說,

It is not enough just to want to attain buddhahood; you must engage in the method of achieving it. This method has to be unmistaken because no matter how much you strive on a mistaken path, you will not obtain the result—like milking a horn in the hope of getting milk.
【◎ 第二者,如是欲求成佛猶非滿足,應須進趣成佛方便。又此方便須無錯謬,於錯謬道,任何勵力終不生果,如欲搆乳而扯牛角。】

嗯,看看!說是的呀,你要成佛的話,單單發那個願心不行啊,那麼你要照著去做呀!要去做的時候,對於你做的這個方法要不錯呀!如果你做錯了是不管你多努力,絕對不能得到結果呀!就像你要擠牛奶,擠牛奶你不在奶上面去擠啊,拉這個牛角直轉,是沒 (p20) 有用啊!現在我想我們這個地方,實實在在地,太多人這樣!這一點說起來真是容易呀,實際上呢也是我們人人都容易犯的毛病,人人都犯的毛病。所以這必須要自己靜下心來,靜下心來。這前面已經說得太多太多了,所以處處地方告訴我們,我們學到後面的,前面的那個基礎不要忘記哦,實際上就在這個前面的基礎上面慢慢地深廣。所以本論一開頭的時候就把很多地方,就辨得非常清楚,越到後來越深越廣的話,越是重要,越是重要!這樣。

Even if the method is unmistaken, if it is not complete in all particulars, striving will not bring the result,
【若雖不錯然不圓滿,縱多勵力亦不生果。】

你看!錯了固然不行,就算你不錯,不圓滿哪,還是不行啊!

just as the absence of a seed, water, earth, or the like will preclude the production of a sprout.
【猶如種子及水土等,隨缺一緣亦不生芽。】

你說我這種子沒錯弄對了,對不起,你那個種子擺在石頭上面曬,曬它一千年也沒得用,所以啊它還要其他的種種的圓滿因。所以我們常常說第一個要把握住根本因,然後呢這根本因上面再增長它,這個叫作圓滿因,這個圓滿因。如果你弄錯了,只忙這個圓滿因的話,那就像在牛角上面去採,採那個、擠那個牛奶一樣。實際上你在牛角上面採呀,多多少少還碰到牛了!這是千真萬確的。我們現在牛是什麼根本不知道,到處去亂搞啊,自己還是覺得弄牛奶,這麼個可笑法!這個是我們這個地方應該理解到的。

Thus the 《second Stages of Meditation》 says: If you earnestly strive at a mistaken cause, even a tremendous amount of time will not bring you the desired result, like milking a horn.
(p21) 【故如《修次中篇》云:「若於錯因殷重修習,雖極長時終不能獲所欲得果,譬如從角而搆牛乳。】

這經上面,

A result does not come from an incomplete causal complex, just as an effect like the production of a sprout does not happen when something like a seed is missing. Therefore, someone who wants the result must depend upon an unmistaken and complete set of causes and conditions.
【若不修行一切因者,亦不生果,如種子等隨缺一緣,亦不發生芽等果故。故欲得果,當依無錯一切因緣。」】

這個看看,「當依無錯的一切因緣」哪!在這個地方特別提醒大家,這個佛經上面告訴我們,說《法華》、《華嚴》兩部經典的差別,在這個地方就分別得出來了,就分別得出來了。佛法常常說,像「少金剛」,吃了以後是決定不消,它總歸有一天發芽增長。所以我們常常拿這個做為藉口,然後呢就在這個外面那個大口轉圈子,轉了一大堆,說:「經上這樣講的呀!」就是犯這個大毛病,就是犯這個大毛病。現在我們了解了共中士道當中的十二緣起這個,它就很清楚、很明白了。清楚什麼?快則兩生,慢則三生,對不對?第一個。三生是什麼?換句話說,你這個成佛的正因哪,雖然你種在那裡它遲早會生芽,可是啊,欸!你如果不用相應的法─當然惡法是愛、取,正法的話呢,是正知見相應的善法勤精進,去滋潤這個成佛的正因,你還是要拿它來。

(p22) 這個佛經裡面只是說,就怕你不種那個因,種了因,你遲早會結果的。可是我們往往拿了這個,好,弄錯了,然後呢弄了種了因啊,然後到處去亂轉,不曉得轉了個十萬八千里,然後轉回來,說經上是這樣說的。現在我們了解了,這個理路要辨得很清楚。你要想結那個果,轉了半天,最後啊還是把以前的東西放掉了,重新開頭;不但重新開頭,而且必須要把你以前轉錯的那個路啊,一一要淨除乾淨,不曉得多辛苦啊!不曉得多辛苦啊!所以說一個簡單的比喻,像我們這裡到正覺寺,簡單!你跑下去幾步路就這麼下去了。欸,他現在啊,從那邊走,翻山越嶺,乃至於經過了歐洲、美洲,轉了半天,然後他也轉到正覺寺,他說:「我也到了!」是,當然到了,你願意走這個路嗎?

所以這種事情啊,我們在這個地方的的確確要認識得很清楚;條件不具足,不談!所以關於這一點,我們不是勸一切人。如果他條件不具足,你只有告訴他:哎呀,你看見這佛啊,跑得去拜拜也好。乃至於土地也菩薩,城隍也是菩薩,不錯呀!他把這菩薩兩個字也認得了,這也好!這我們一定要分得清楚它的條件是什麼。現在我們具足了這個條件以後,居然這個直路不走,還要這麼轉大圈子,這一點哪,是務必應該分別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們學論,以及本論的真正殊勝的地方就在這裡,否則你看那個經的話,你一定會說:「欸!經上不是這樣說嗎?好囉!反正你種下個種子,然後隨便怎麼去搞都可以了。」對不起,這就大 (p23) 錯特錯!而這個錯的結果呢?一句話─自己傷害了自己,當然我們不願意!

What, then, is the unmistaken and complete set of causes and conditions?
【若爾何為圓滿無錯因緣耶。】

下面就問了:欸!對了,你講的道理是一點都沒有錯,那麼,什麼是不錯的根本因?而且呀,把這個根本因圓滿的圓滿因緣呢?

Vairocana's Great Enlightenment Discourse says: Lord of Secrets, the sublime wisdom of omniscience comes from compassion as its root. It comes from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as its cause. It is brought to completion by method.
【如《毘盧遮那現證菩提經》云:「秘密主,一切種智者,從大悲根本生,從菩提心因生,以諸方便而至究竟。」】

這三樣東西。這個佛的一切種智啊,這根本在大悲,由於這個大悲來策發那個菩提心,這個就是它的種、因種。然後呢這個因種要用種種的方法,這個方法一定是正確的喔,一定是正確的喔!所以你時時記牢,十二因緣當中說慢則三世,一定是策發這個正確的,否則其他的因緣你弄上去的話,採那個牛角,那個不是方便,那非方便行。這樣的正確的路子,那麼才達到究竟圓滿的果。

In regard to this, I have already explained compassion. The great trailblazer Kamalasila explains that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is both the conventional and ultimate spirits of enlightenment,
【其中大悲如前已說,菩提心者謂世俗勝義二菩提心。】

菩提心有兩個:世俗菩提心及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前面已經說的,發起 (p24) 這樣的心;勝義菩提心哪,當這個證得空性的時候,在後面會告訴我們。

and that "method" is all virtues such as generosity and so forth.
【方便者謂施等圓滿,是蓮花戒大師所說。】

這方便呢就是六度萬行。這個是,下面這句話指出他的傳承。下面有一段辨,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