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295L1~P296L4

手抄頁/行: #16 P117L6~P133LL1

音檔起訖:   124A_2747~124B_2930

廣論時時聽:        

Stopping impatience with those who prevent your praise and so forth, and with those who have contempt for you and so forth has two parts:
【破除不忍障利等三做毀等三分二,】

它也分兩部分,

1. Stopping impatience with those who prevent three things—praise, fame, or honor 2. Stopping impatience with those who do three things to you—have contempt for you, or say offensive or unpleasant things to you

Stopping impatience with those who prevent three things—praise, and so forth-has three parts:
1. Reflection on how praise and so forth lack good qualities
2. Reflection on how praise and so forth have faults
3. The need to delight in those who prevent praise and so forth
【① 破除不忍障譽等三。② 破除不忍做毀等三。初中分三,① 思惟譽等無功德之理,② 思惟有過失之理,③ 故於破此應當歡喜。 今初,】

嘿,妙咧!不但是能夠忍受,而且還反而歡喜咧!的的確確妙不可言!

When others praise you and spread your fame, it serves neither of two purposes: for this life it does not bring you long life, health, and the like, and for future lives it does not bring merit and so forth. Therefore, do not get attached to fame and praise, but reproach yourself by thinking, "My displeasure when my praise and fame are ruined is no different from when small children cry upon the collapse of their sand castles, which lack any of the requisites for a dwelling."
【◎ 若它讚我稱我稱譽,全無現法延壽無病等,及無後世獲福德等二種利益。故彼失壞若不喜者則無屋用,沙屋傾塌愚童涕哭與我今者等無有異,應自呵責而不貪著。】

(p118) 我們前面所以不能忍的原因,為什麼?因為他來譏笑我,他來毀謗我,這樣。反過來呢,我所要的什麼?要的是他來稱讚我,我得到美好的名聲。是,現在你看看哪!他稱讚你,然後呢你有好的這個聲譽,當面地捧你、讚歎你,有沒有什麼用場啊?這些東西能不能使得你現在啊,說消災延壽沒有病,乃至於現在得到利益,還要後世,有沒有?一點用場都沒有!對不對?他給你讚歎了幾句,你肚子不會飽;讚歎了你幾句,你病不會好;讚歎了你幾句,你壽不會長。

讚歎了幾句,你壽不會長,眼前也沒有用,後面也沒有用。

既然如此的話,失壞掉了你也不必懊惱啊,不必懊惱啊!因為這個東西是沒有實際上用場的,沒有實際上用場,它是無用的。就像實際上,譬如這個房子,這個房子有實際上用場的,現在你做沙堆出來的這個房子啊,沒有實際上的用場的,對不對?所以我們真實了解的人哪,那個沙堆的人我們不在乎。可是那個愚童,那個玩、小孩子玩得很起勁,你把他那個沙堆的屋弄掉了以後,喔唷,那個小孩子哭啊、鬧啊、等等啊!我們現在對於上面那個事情生起不如理的反應,就等於這個愚癡的小孩子一樣,「等無有異」啊!所以想到這裡不但不瞋啊,反而自己呵斥:哎,我這個人真是愚癡到極點哪,這有什麼好貪的!是一點都不貪。對這個東西一點都不貪的話,那人家稱讚嘛你也不貪,人家來不稱讚、毀謗嘛,你自然也就不瞋囉,就解決囉!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Praise, fame, and honor—Do not cause merit, nor longevity, nor cause strength, nor health, nor bring physical wellbeing. Once I understand my own welfare, what meaning is there for me in those?
(p120) 【如云:「讚稱及承事,非福非長壽,非力非無病,非令身安樂,我若識自利,彼利自者何。」】

像上面這種東西,當面的稱讚也好,然後呢得到使得你好名稱也好,種種的奉承等等,這個實際上的你有什麼福氣啊?換句話現在得到了什麼好處啊?還有呢,是不是增長你的壽命啊?是不是增長你的氣力啊?是不是幫助你的病除掉啊?令你的身體得到種種的安樂啊?沒有欸!假定你真正認識你自己的利益的話,像這些東西對你造成了什麼利益啊?沒有欸!

And also: When their sand castles collapse, children cry in great distress. Likewise, my mind is childish when my praise and fame are ruined.
【又云:「若沙屋傾塌,兒童極痛哭,如是失讚譽,我心如愚童。」】

就像上面那個譬喻一樣。欸,這我們現在了解了,假定我們不了解呢?就像那個小孩子一樣。哎喲,等一下那個小孩子啊,我還記得小的時候看見,你現在說不定還看見。那個小孩子啊跑過去撒一泡尿,然後呢,把那個地上那個泥巴弄得很起勁,你跑得去把它拿掉了以後大哭大鬧,我們就是這副樣子!說實在的,我們就是撒了一泡尿,然後呢,弄得很起勁。撒的尿就是自己造的惡業,然後弄得很起勁,人家還告訴你不要,欸,我們還還還、還自己對他發脾氣,那真是愚癡啊!這是我們應該這個認識的話,那就應該自己呵斥。

Reflection on how praise and so forth have faults. Develop disgust for praise and so forth, thinking, "Praise, fame, and honor distract my mind with the meaningless, destroy my disenchantment with cyclic existence, make me jealous of those with good qualities, and spoil my virtuous activities."
(p121) 【第二讚譽等者,於諸非義令心散亂,壞滅厭離,令嫉有德,退失善事,如是思已則於彼等令心厭離。】

更進一步,那種好處啊,上面說的稱讚等等啊,是不但對我沒有什麼利益,反而對我有害,為什麼呀?於「諸非義」,這個毫無意思的事情啊,令我們散亂,對不對?我們現在修學佛法的人要什麼?要離戲論,心裡面要得定。常常有人說:「哎呀,我要學學定啊!」一天到晚你忙這個事情你哪裡定起啊?為什麼讓你散亂,你就是忙這個嘛!喔唷,這個要、喔唷,這個人要顧全,這個不好意思,那個人說啦,哎,這個又過意不去,這個又什麼……。你到底忙些什麼啊?我們一天到晚忙這些事情,這明明是這個人讚歎你名譽什麼,都是令我散亂,可是我們偏偏忙這個,這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然後正因為如此,然後呢你的厭離心生不起來。喔唷!這個名稱很高、地位很高,這個、這個、這個……什麼也捨不得;現在修學佛法的第一件事情要厭離心,所以有這麼多損害!然後呢正因為如此,所以你爭名奪利的話,妒嫉有德,喔,看你這個人有名位,「這有什麼了不起!」你又看著這個上面,退失種種善事啊!啊,你這樣地思惟觀察的話,你就對這個東西厭患得不得了,逃都來不及啊!人家稱讚你呀,你馬上掩著耳朵逃, (p122) 這樣。人家來毀謗你啊,哎!你是感受他。

所以當年來果老和尚,來果老和尚的語錄,你不曉得聽見沒有?喔!人家稱讚他,他馬上那個手指塞在耳朵裡面,欸,乃至於他棉花塞著就聽不見。人家是罵他,他向他磕頭,「啊,好、好、好!」我當年聽見了以後,我很……哎呀!覺得來果老和尚真了不起。現在我慢慢地覺得:哎呀!佛法真了不起,因為我也體會到這個。你們只要去做,自然而然會這樣的。到那個時候,你現在發現哪,現在我們很多行為,毫無意義的事情啊,你自然能夠捨離,絕對不會忙世間的什麼應酬啊,什麼這些東西,是毫無意義呀,你厭離心就生起來,厭離心生起了,佛法就來啦!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Praise and so forth distract me, destroy my disenchantment, promote my jealousy of those with good qualities, and destroy all that is good.
【如云:「讚等令我散,彼壞厭離心,嫉姤諸有德,破壞圓滿事。」】

一切的真正的圓滿,都被它這樣地害掉了,這樣地損害了。

3 The need to delight in those who prevent praise and so forth. Stop your anger and feel delight from the depths of your heart, thinking, "In that case, damage to my praise, fame, gain, and honor protects me from going to miserable realms, cuts the bonds of my attachment, and, like the Buddha's blessing, blocks the door through which I am about to enter into suffering." Thinking like this, you should from the depths of your heart stop anger and feel happy.
【第三如是令我退失譽稱及利敬者,是於惡趣救護於我,斬除貪縛遮趣苦門,如佛加被,如是思已,應由至心滅瞋生喜。】

更進一步,嘿,沒有錯呀!他現在能夠這樣地使得我啊,在這個上頭當中,正確地了 (p123) 解,是什麼呀?把我從惡趣當中救出來,千真萬確的事實啊,而且斬斷我們貪著這個縛束呀!本來這些事情,是使得我們進入惡趣受苦的,現在他能夠幫忙我們去掉,那個的的確確像佛來加持我們一樣,千真萬確啊!所以前面說的佛啊,感謝佛、感謝提婆達多,哪,這個道理完全在這個地方嘛!所以到那個時候,哎呀,感激都來不及啊!所以「至心滅瞋」,不但滅瞋哪,而且「生喜」呀!下面唸一下。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Therefore, are not those involved in destroying praise of me and the like, engaged in protecting me from falling into miserable realms?
【如云:「故若有現前,壞我譽等者,彼豈非於我,救護墮惡趣。】

把我從墮落惡趣當中救護出來啊!

I diligently seek freedom and do not need the bonds of gain and honor;
【我為求解脫,無須利敬縛。】

我現在要求的是解脫呀,這一種利養恭敬正是對我的綁,我正要求解脫呀!

How could I get angry with those who free me from bondage?
【若有解我縛,我何反瞋彼。】

現在那個人哪,是幫忙我解除這個我的綑在身上的,我怎麼反而還瞋他呀!

I am about to descend into suffering. But, like the Buddha's blessing, they are giving me an opportunity to avoid it. How could I be angry with them?
【我欲趣眾苦,如佛所加被,閉門而不放,我何反瞋彼。」】

如果我貪著的話,是什麼啊?我啊,使得我墮落惡趣啊!如果貪著這個,他遮止我的 (p124) 生瞋恚,那這樣的話,我要下地獄、趣惡趣,他現在來幫忙我去除這個的話,就像佛來加被,把這個惡趣之門關閉,不放我去到惡趣去呀,那這個情況,我怎麼會反而對他生瞋心呢?那這個道理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好好地思惟,多多地思惟啊!千真萬確,不要聽過了書本一合,對不起,那還了他,好可惜,好可惜!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295 頁。關於破除不忍障礙我們利益等,以及對我們這個毀謗等,分兩部分。那麼前面那個,人家障礙我們得到的美稱名譽,這一個事情上次已經研究過,破除我們在這種狀態當中的瞋恚、不能忍耐的這種狀態。現在講

Stopping impatience with those who do three things to you—have contempt for you, or say offensive or unpleasant things to you
【◎ 第二破除不忍作毀等三者。】

其次人家來毀謗。人家這一方面的就是這個稱讚、名譽;反過來的就是毀謗、譏笑等。那麼對這個我們不能忍耐,應該怎麼辦?下面我們看文:

Prevent your unhappiness, thinking, "Since the mind is not material, it cannot be directly harmed by others. While the mind is indirectly harmed by directly harming the body, the body cannot be harmed by contempt, offensive speech, and unpleasant words. These harm neither body nor mind, so I should be delighted." When you prevent your unhappiness, you do not give rise to hostility.
【心非有體非他能害,若直害身間損於心,毀等於身亦不能損,既於身心二俱無損故應歡喜,如是思已斷除憂悒,憂悒若滅,瞋不生故。】

他們來毀謗你,然後呢來譏笑你,他實際上那個毀謗跟譏笑,對你身體上面有沒有傷 (p125) 害?沒有什麼傷害。他嘴巴上面在那兒、在那兒開開口,只是如此而已。那麼我們心理上感受到:嗯!他罵了我。可是心是什麼個東西啊?沒有一樣實質上的東西,拿不出來的,拿不出來的。如果我們了解了佛法以後,更深一層地觀的話,說實在的,這個就是無明根本!的的確確不像那個身體,喔,他打你一下你會痛,他傷你一刀你會流血,這心這個東西根本無形無相的東西。所以既然是無形無相的東西,他來罵你幾句,對它毫無損害呀,毫無損害啊!

說如果在你身體上面受了傷,然後呢你打了一下,啊,你覺得痛,砍你了一刀流了血,哇!覺得這個。那個情況之下,是,會使得你心裡邊哪,會由於身上的受傷而感受。他現在罵你幾句,既並不會影響你的心,因為那個心本身,本來就是空空洞洞的東西呀;然後呢,又不傷害你的身體,那麼兩樣東西都並沒有損害的話,你有什麼好不高興的?所以我沒有什麼好不高興的。對呀,他罵了個半天,辛苦了半天,費了好大的氣力,跟我了不相干嘛!欸!那心裡面一點都不會有什麼不歡喜的,而且會歡喜,而且會歡喜。

你如果能夠這樣了解了以後啊,那個所謂由於他的毀謗,然後呢譏笑,生起你內心當中的憂慼就沒有了。這個沒有了話,你那個瞋心也就生不起來了,也就生不起來了。當然這個地方直接講,如果說我們把前面那些道理,如果能夠任意地運用的話,你在任何情況 (p126) 之下,你是找不到一點點可瞋之處,可瞋之處。

p. 296

Thus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Since the mind is not physical, no one can ever destroy it. It is strongly attached to the body and so it is harmed by physical suffering. Contempt, offensive speech, and unpleasant words do not harm the body. Then why, mind, are you so angry?"
【亦如論云:「意非有形故,誰亦不能壞,由眈著於身,故身為苦損。毀訾及粗語,并其惡名稱,於身若無害,心汝何故瞋。」】

這個意,我們的心念哪,這個沒有形相的,沒有實體的東西。既然沒有形相沒有實體的東西,誰也不能去害它,這個千真萬確的事實。就像虛空一樣,儘管風在這裡吹,風這麼吹,這個虛空它了不相干。再熱啊,那也了不相干,你火在那個虛空當中燒,那個虛空還是動都不動;然後你冷了,虛空還是動都不動。現在你那個心也像虛空一樣,並沒有實體的東西。如果說我們普通這個身體放不下,耽著那個身,那麼傷了你身體呀,那個倒是會產生痛苦的。現在不是呀!現在他在那兒嚷,或者是毀謗你,或者是罵你,或者是這個譏笑你。這些東西既沒有心可以被他傷害,也不會傷害你的身體,你對這個事情而發脾氣,為什麼?那豈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嗎?這個說明了這件事情。

所以現在到了這裡,我們一步一步深入地探入、探討。的的確確平常你不如理思惟的話,由於我們習氣所使,自然而然還是跟著習氣轉。所以他一再地告訴我們,我們平常真正修習最重要的、最有用的就是什麼?如理思惟,如理思惟。這個如理思惟不要說,已經 (p127) 到了現在講修學菩薩忍辱那一點。這我們剛開始的就常常說,欸,常常舉那個譬喻,我想諸位呀,很可能也常常拿這個譬喻去勸別人。說我們坐在這個地方,聽見外面兩個人哪,大聲地吼叫。你聽見了只是覺得:嗯,這兩個人聲音這麼大!這樣。其實他們兩個人吼叫的什麼啊?罵你。你剛開始的聽見的時候啊,你最多只是聽見這個,哦,把門關起來,聽不見嘛也就算了,他罵他的。等一下你聽完了以後,覺得:哎喲,原來在叫你呀,你耳朵就豎起來了。等一下你發現他在罵你呀,你心裡面就爆起來了。

他同樣罵,為什麼前面你了不動心,是你後面會這樣呢?這很明白地說明,原來啊,你自己心裡面去非理作意。假定說的的確確受傷的話,絕對不要你心裡面起一些作意了以後,他第一聲一吼的話,啊!你這個痛不可當,應該這樣。因為有實體的東西,就像那個身體一樣,那根棒打在你身上,不管你曉得不曉得,「啪!」打上來的話,你那哪怕睡得很熟,打上來馬上就把你打醒,痛得你要命!這個很明白的事實,沒有這樣的事情,這個是我們常用的譬喻。

那麼現在你一步一步地深入,乃至於像前面這些道理,你了解是業的道理,乃至於更進一步成就你的忍辱,到這種情況之下當然你會歡喜嘛!你哪有不歡喜的道理,反而還要去瞋,那是絕不合理,絕不合理,絕不合理!所以平常你常常記住瞋恚帶給我們的這個嚴 (p128) 重的禍患,以及你忍辱所得到的,那個無比的殊勝的利益。由於這個力量推動你,然後呢,你空下來就如理去思惟,經常把那個法擺在心裡上面轉,這種狀態當中,一個境界現起了以後啊,你就歡喜。這個時候人家罵你呀,是不但不會使得你痛苦啊,反而使得你快樂。

你坐在這個地方,因為沒有外境幫助你,所以你單單的意識去思惟,這個力量不夠。當外面這個人來罵你的話,你那個耳根又幫助這意根如理如法的話,哇!就像那個什麼?燒火一樣。那個平常的時候,火上加油的時候加的瞋火,現在那個火上加油的時候,加上善法。哇!那個善法欲是非常熾烈,使你越來越高興了。嗯,你還眼睛看著他,那個五根又幫助你如法如理的話,這是個千真萬確的事實!這個菩薩的行菩薩道,的的確確他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啊,他絕對不願意,走那小空─啊,小乘的路線,自己解脫了,沉在那個地方,不願意。啊!在這個世間行那個菩薩道啊,是無比的殊勝的利益。眼前這麼快樂,將來究竟這麼圓滿;自己這麼利益,還要幫助所有一切人解決這個問題。好啊!實在好啊!

這個都要把這個正確的道理呀,能夠如理一點沒有錯誤的認識;然後呢,真正努力地觀察思惟。真正的主要的修習啊,現在我們修的是這個。所以我們常常說:我們要修行、修行。你怎麼修啊?欸,瞪大了眼睛在那邊,「對啊,怎麼修啊?」欸,現在我們懂 (p129) 得了,哦,原來這樣!你以這樣地來調柔了我們身心以後,你身心已經非常調柔了,到那個時候欲止、欲觀,都樣樣得到。我們現在回想一下,本論剛開始的時候,講了這個修以後,修下面破除邪執,記得不記得,對不對?啊!現在我們回憶起來了,哦,一點都沒有錯啊!原來這個正規的修行的方法,是這個樣啊!所以現在我們一路上面,都用這個前面的教授,步步深入。繼續下去,看祖師講:

Shara-wa said: No matter what the three geshes Kam—lung—ba, Neu—sur—ba and Drap—ba heard, it was no different from speaking to dirt and rocks, so they remained happy. Since everyone nowadays reacts quickly to what is said, they become unhappy.
【霞惹瓦云:「若於康壠巴、內鄔蘇巴、照巴三人,任說何語與向土石,全無差別,故得安樂,後時諸人耳根薄弱,故無安樂。」】

這個是祖師,這個都是祖師說明當初他們這個尊長、師友之間怎麼樣。康壠巴、內鄔蘇巴那一些人都是阿底峽尊者時代的再傳弟子、再傳弟子。都是敦巴尊者那個,啊,不是,對,敦巴尊者,然後呢博朵瓦、慬哦瓦、樸窮瓦下面,那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那個,就是復興西藏佛教的幾個大祖師,那都是好了不起!

他說平常如果我們要說兩句話的話,哎呀,說得你,讚歎你幾句啊,你心裡就浮到這個天上去了;啊,如果說罵你幾句,一下你又沉到十八層地獄裡面去了。然後呢,一下這個心裡面一天到晚為這個動搖,或者在情緒上面,或者在知見上面,乃至於無關緊要的 (p130) 隨便一點點啊,一提啊,你又想出個十萬八千里,想得,哎喲不曉得哪裡去了,就這樣。他現在呢他們三個人啊,他不管你說什麼,就像土石─這個土石是什麼意思啊?動都不動,動都不動。你罵他,他也不動;你讚他,他也不動;你說他其他的什麼話,他也不動。所以啊,他得到安樂啊!

我們仔細想一想看,我們平常一般的苦惱在什麼地方啊?欸,真正的苦惱啊,還是在我們無明相應的這種心理狀態。很多人說:「哎喲,我不怕苦、不怕苦。尤其是來學佛,的的確確他心裡面先倒是有這個準備,可是他並不了解真正佛法所指的內涵是什麼,換句話說,他要修持的內涵是什麼。他以世間的觀點來看,說他以為的苦,就跑得去啊多出一點力,掃一點地,然後多做一點事情,覺得,欸,這個是苦。結果實際上真正佛法的中心,不在這種事相上面,而是在事相上面所引發你內心的這種狀態。或者由於你內心不了解,當外面的事相、境界上頭,你呀產生非理作意的。當然這個非理作意裡,第一個自己無始以來的習氣,所謂隨眠;然後呢順生你這個習氣的所緣的境,這是離不開外頭的哦!那時候你心裡面,哎呀,這樣。所以有很多人,說剛剛開始接觸佛法,聽聽那很好,跑到佛門當中來的時候,他也覺得:哎,我不怕苦。結果一進來的時候啊,哎呀,苦得個受不了!原因不在外頭的事相,而是在自己內心。稍微有這樣的經 (p131) 驗的人,我想大家都體會得到。

現在呢,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啊,不管你外面怎麼動,他在他罵他的,你了不動心;他在那兒稱讚你,你也一樣地不動心,八風不動。這個不動是說,不被外面煩惱所動,而另外一點哪,卻是策發你內在的善法相應的這種欲樂。這豈但不動啊,而且增長我們的歡喜。這個是祖師,換句話說,凡是如法行持的這種人的狀態。我們後面的人哪,「耳根薄弱」,說這個我們這個耳朵實在是太薄、太弱,風吹草動一下,啊,就被它動搖,這是個形容。就是說,換句話說我們現在這個心裡認識啊,實在太差太差!說是說我們修學佛法要八風不動,我們往往在那兒無風自動欸,一點點的小風就大動;大風的話,那吹得無影無蹤欸,就這個樣,這樣。

所以我那時候剛出家的時候,我的法師就告訴我:耳朵要硬,嘴巴要軟。那時我弄了半天,我不懂,那為什麼耳朵要硬,嘴巴要軟?哦,現在懂了,欸,原來這個道理呀!是不管你說什麼話,你動都不動!但是呢你開起口來的話,千萬不要像鋒─舌鋒,像利刃一樣,一出去,啊!就把人家傷人,不!軟的東西啊,叫人家感覺得非常舒服,這樣,說愛語等等,這個意思。因為我們不具足如法相應的這種條件,所以聽見了什麼東西啊,就心裡面,哎呀,就被它所轉哪,所以得不到安樂啊!下面又說:

When somebody whispered to Shen—dön, "He said this and then that," Shen—dön replied, "People also say things behind the king's back. You have committed divisive speech, so confess it."
(p132) 【若對馨敦說某作是言,答曰:「暗中訶罵國王,汝犯離間應當懺悔。」】

這個話怎麼講呢?那有的時候人家呀當面來譏笑你,然後呢背後在毀謗你,或者呢罵你,不管是當面、背後。另外一種他不是的,跑得來啊是離間語,喔,搬弄是非。跑得來說:喔唷,某某啊,那個人你別看他呀,他在這背後啊,什麼怎麼說你壞話,眼前看起來這樣,你要不要聽他啊!要我們聽見了這種話以後,你覺得:「哎喲,這個好朋友。哇!對啊,他把這個情況告訴我了。」就這樣。

那些祖師怎麼的啊?嗯,不是的!如果是你對他說這種話的話,他反過來說:「欸,他暗當中人人都會這樣的,人人都會這樣的,不要說罵我呀,罵國王……」換句話說,對一般世間來說,古代那個國王是最高貴的,在專制時代,乃至於你如果說了國王的話,是要送命殺頭的。「在暗地裡邊哪,當然嘛會說這個,你何必跑得來搬弄是非啊,你趕快去懺悔!」哦,你看這個祖師啊!所以我們想到這裡,說我們跑到這裡,專門歡喜聽那些小報告,也有人就歡喜打那個小報告,拿世俗來說。要我們聽見了這種小報告,說:「欸,好,你不必,你趕快去懺悔,你不必說這種話。」

When someone said to the yogi Shay—rap—dor—jay, "People are talking about us and saying that our attendants are too lax," he replied, "Well, the talk of the people will be about people; what else would they talk about?" Thereafter that person completely stopped the spread of his divisive speech.
【有謂慧金剛瑜伽師云:「人說我等為伏後者。」答云:「人不於人作言說事,又於 (p133) 何事。」次云:「速斷離間。」】

另外有一個人哪,他也是個祖師,他怎麼講呀?說這個人家呀,大家也是背後─這個「伏後」就是打小報告,暗箭傷人、離間這種事情。是啊,說:「伏在後面,欸,你別看當面嘛說現出來這個好樣子,另外擺在後面就傷害你。」他怎麼回答呀?「那人嘛就是這樣嘛,專門做這種事情,世間的事情就是這個樣啊!世間人如果不做這個,他早就成了佛啦,就這個樣啊!你也跟著他們幹什麼?趕快你去懺悔,千萬不要再離間啊!」喏,這個祖師的典型的榜樣,典型的榜樣。這個裡邊的重點是告訴我們,我們對於不管前面所說的哪一項,乃至於啊人家用這一種打小報告挑撥離間,我們心裡面一動不動,這個是個特質。進一步,從這個公案當中,也讓我們了解我們該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