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296L5~P297L3

手抄頁/行: #16 P137L1~P148L5

音檔起訖:   125A_0000~125A_2347

廣論時時聽:        

Objection: When someone has contempt for me, etc., other people will not like me, so this is why I am unhappy about it.
【若作是念,由毀訾等則餘補特伽羅於我不喜故不歡喜。】

這個假定我們心裡像這樣想:是的呀!他雖然哪,毀謗等不直接傷害,但是呢因為他這個毀謗什麼等等啊,別的人會不歡喜我。譬如說有人在背後罵我,那麼被聽見的人啊,聽見了傷害我的話來不歡喜我,因為這樣的關係,我不歡喜的話,那麼該怎麼辦?

Reply: This would have some truth if others' dislike were to harm you. However, since their dislike does nothing to you, give up your unhappiness about others' contempt.
【若餘不喜我,於我有損可為實爾,然此於自全無所損,故應斷除不歡喜心。】

說假定那些人受了旁邊第三者的讒言,不歡喜我,這種狀態對我有真正損害的話,那倒是,因為對你真正有損害啊,所以嘛,你的的確確應該不歡喜。但是實際上他們這種不歡喜你,對你有真的損害嗎?沒有啊!一點損害都沒有啊!所以你不必為了這個事情去不 (p138) 歡喜嘛!這毫無意思啊,毫無意思啊!這個道理前面說得很清楚,後面還要講,所以我們現在看,看下面: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Others' dislike for me does not devour me in this or other lives. Why am I averse to it?
【如云:「餘不喜於我,此於現後世,俱不損於我,何故我不樂。」】

他這個別的人來不歡喜我,對我現在也好、後世也好,能傷害我嗎?不能傷害我啊!我幹什麼為了這個事情而不快樂,幹什麼?這個地方一想的話,我們立刻就體會出一個事情來:作世間的人,世俗是顛倒的事情,是的,我們會!現在我們認清楚了這個世俗就是個顛倒,我們現在認清楚了,所以自己要從這個地方透脫出來,還要幫助別人透脫出來。在這個條件、這個基礎上面的話,你有什麼不歡喜?直接地來說,對你有什麼損害呀?一點損害都沒有!這正是你要脫離的,正是你以前愚癡顛倒的,一天到晚忙這個莫名其妙的事情。就像我們這個比喻當中說的一樣,啊!說那個小孩子趴在地上撒了一泡尿,在那個作那個泥娃娃一樣。居然哪,那個泥娃娃被人家稍微弄壞了,你在那兒哭啊、鬧啊,覺得可笑得不得了!不用人家來弄壞,你曉得了以後啊,趕快把泥娃娃丟掉,洗洗手啊!喔唷!叫你去送給你,你都連它逃都來不及啊!是這個狀態啊!所以說這個地方,不應該不歡喜呀!

Objection: Indeed I am not harmed by their dislike, but in dependence on it I may be hindered in acquiring things from them, so I will get angry at those who have contempt for me, scorn me, or say unpleasant words to me.
(p139) 【若作是念,雖他不喜無損於我,然由依此,即能障礙從他人所獲得利養,故於毀訾毀謗傳惡名者而發憎僨。】

你進一步又這樣的,也許我們會這樣想:嗯,對呀!他罵是沒關係啊!他背後說我壞話是沒有關係呀,不損害我。但是因為他對我做了種種這種不利的言論以後,會障礙我得到利益,得到利益。因為我有美好的名稱,所以人家來供養我;現在這個美好的名稱被他破壞了以後啊,人家不供養你了。於是在這種狀態當中啊,所以人家對你的這個毀謗等等,你呀就忍不住要發脾氣、引瞋心。那該怎麼辦哪?看:

Reply: Even if you acquire things, you must leave them here, whereas the sin of your anger at them will follow you. Hence, of the two choices—dying quickly in destitution or living for a long time improperly—the former is better.
【所得利養須置現世,瞋他之惡隨逐而行,故無利養速疾死沒,與以邪命長時存活,前者為勝。】

是的!他這樣做是可能會障礙你得到好處,因為你的名譽被人家損害了以後,於是你的供養是減少了。但是你要了解,你得到的利養是什麼啊?欸,留在現世,你帶不走的!而另外一點呢,因為剛才你不了解,不能忍受人家這種毀謗,所以呀你發瞋心,發了瞋心造了這個惡業,對不起,這個惡業啊,是生生世世跟著你跑的。所以你因為沒有利養,乃至於受了這個影響了很快命都送掉,比之於你現在雖然得到了這個利養,但是你因為引發 (p140) 了這個瞋心以後啊,這個命是害你的,這個邪命,與得到以這個邪命而長時活,活得久一點,比較起來啊,「前者為勝」,遠來得超勝!

你很快地送掉一條命,然後因為你修忍辱等等啊,欸!結果你生了天了。反過來,你眼前雖然得到一點的利養了,完了以後你下了地獄囉!眼前就算你得到利養,活個一百歲,反過來說,得不到利養,一減減了個五十歲。你把五十歲的壽命,換了最起碼的四天王天,換來九百萬年的快樂,哇!那個、那個利益大得不得了!我們到極樂世界,那更是你無法想像得大!這是從那一方面。反過來說呢,你說了你為了保護你的五十年的利養,發了個大脾氣,結果把你送到地獄當中去,哎呀!最淺的地獄當中啊也要這麼長,你划得來嗎?唉,這我們真是愚癡啊!所以這個比較起來啊,前面是遠來得超勝。對瞋是如此,對貪,其實對任何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啊!你能夠善巧地思惟、觀察那個法的話,我們眼前的煩惱啊,自然而然哪,都能夠慢慢地擋住。

可是這個裡邊有一點滿重要的,不是說懂得了道理,你馬上派用場,這個我們要千萬清楚噢!現在我們總有一個缺陷,換句話我們不了解,總說懂得了以後啦,道理是懂得了,心裡就著急得:唉呀!聽了半天怎麼我老做不到呀!欸,不是的!聽懂了以後啊,真正要做到還要什麼?思、思、思─就是數數思惟、觀察、稱量。把我們的善淨之業,透 (p141) 過這樣的思惟去增長,那個時候才把我們無始以來所積的這個等流、惡習分分消減。你能夠這樣做,一定做得到!這個我們必須要了解的。

這個理路很清楚,而實際上我們的經驗也是如此。不要說佛法,任何一件事情告訴你了以後,那麼簡單的事情,教你寫兩個字,你曉得怎麼寫了,拿起筆來叫你寫的時候,像個「狗扒字」一樣,我們常常說。不曉得你們現在習慣上怎麼講?我們小的時候啊,那個寫的字寫得啊,喔,不像樣,叫狗扒字,像那個狗在地上「鏗鈴匡啷」亂扒一樣,扒出幾個印子來。然後呢你每天寫,現在大概學校裡不大寫字了,喔,我們那個時候啊,在剛開始的時候啊,天天要描紅,開始天天寫,你慢慢地寫,久了、久了、久了、久了……欸!這個字就寫得好啦!那麼作算數,沒有一件事情例外的啊!

所以這個也是一樣,我們必定要把懂得了道理在心裡邊不斷地這樣地思惟、觀察,這個就是我們因地當中,分分、心心、念念地下去,自然而然感那個果報。而不是聽懂了道理以後,喔唷!著急地要得那個果報,那你完全錯了!你要急著忙這個果報,實際上你停在那裡,是一步都沒有修行,這裡再順便一提!現在呢,我們繼續下去:

Even if you acquire things and live for a long time, you must die since you are not liberated from death. At the time of death, it is the same whether you have enjoyed pleasure for the previous hundred years or enjoyed it for merely one year, for both alternatives are nothing more than mere objects of memory; and at that time it makes no difference at all for your happiness or suffering. It is analogous to how in a dream the experience of pleasure for one hundred years and the experience of a mere moments pleasure have no difference at all with respect to your happiness or unhappiness at the time of waking.
【設獲利養長時存活,然於死亡終無免脫,終須有死,至臨終時,先經百年受用安樂, (p142) 與唯一年受用安樂,二者相等,唯是念境。爾時苦樂無差別故,譬如夢中受樂百年與唯須臾領受安樂,二睡醒時樂與不樂全無差別。】

就這樣!假定你獲得了這個利益、利養,能夠長時存活的話,永遠長生不老,欸,那倒還情有可原。實際上呢?絕沒有這回事情啊!那個死啊是遲早到來的,而且真實地說,非常快!所以前面這個基礎記住哦!前面這個都是後面的基礎,當你有了前面這個無常的認識,啊!那的的確確地,你這個很明白擺在這個地方的,這種事情還擋得了你嗎?絕對擋不了你呀!那麼現在我們哪,如果說沒有把前面這個無常概念認真修學過的話,現在不妨現在回過頭來一想,那一點都沒錯嘛!實際上不管你有多大的好處,嗯,到那時候總歸要死。然後呢死的時候啊,不管你受多長久的快樂,以及很短的快樂,這個兩樣東西結果什麼啊?對著你,眼前沒有什麼,只是你概念當中覺得好像過了一百年。

眼前我們回想起來,千真萬確的事實啊!我說我今年六十歲了,想我六十年以前的事情,或者說想整整六十年當中的事情,跟昨天的事情啊,在今天回想當中看起來是一模一樣的。那個一百年的事情,嗯!眼前只剩下什麼?只剩下一點的憶念。這個憶念不但是只剩下憶念,時間上面啊,一百年跟一天、乃至一剎那沒有差別。而且這個憶念的本質上面,受苦的跟樂的,眼前當下留下來的憶念,這憶念本身根本無所謂苦樂,也是一樣的。 (p143) 就像夢當中一樣,等到夢醒的時候啊,對不起,這個樂是不樂,苦、樂是都一樣的!

When you contemplate in this way and turn away from attachment to gain and honor, you will not become unhappy with unpleasant words and contempt. You have no interest in being special in the eyes of others, so you do not lose your contentment.
【如是思惟,若於利敬能破貪著,則於毀訾揚惡名等不生憂悒,以不求於他顯我殊勝,雖不顯揚喜無退故。】

你能夠這樣地如理思惟的話,對不起,對於前面他破壞你這個名聞利養等等、恭敬等等啊,你一點貪著都沒有了。因為它一點沒有貪著,所以他不管怎麼毀謗、傷害你的話,說你的壞話啊,你也不會憂悒。也不要求,啊!說不要他罵我啊,他要稱讚我,這種東西也都不動,自然而然呢是八風不動。而你安住在法上面這個心量嘛,欸!一直在增長,所以你的這個喜心無退呀!安住在法上面,自利也好、利他也好啊!對啦!所以前面告訴我們,如果說你要利他而不能忍,退心的話,你懂得了前面這些道理了以後啊,那就不會退心啦!那就不會退心啦!

所以到這個地方我們就想:哪!你能夠這樣如理思惟的話,不但破除瞋,而且也破除貪,貪、瞋兩個都拿掉啦!然後呢你能夠如理思惟,本身那個心相是什麼啊?癡也沒有了嘛!啊,真美呀!所以啊,最好的真正的修行就是什麼?喏、喏、喏!這個才是。大家總覺得修行啊,哎呀,好像要去拜一下佛才算;啊,好像要去念一下佛才算。拜佛、念佛當 (p144) 然是嘛!可是如果說你不能如理如法的話,對不起,你拜佛也錯啊!是念佛也錯啊!所以祖師一直告訴我們啊,如果你心裡不相應的話,你頭顱磕破也徒然!如果你心裡不相應的話,你念佛,喉嚨喊破也徒然!你心裡不相應的話,你閉關是千年不出也徒然!現在如果你心裡相應的話,拜佛、念佛是當然好,因為你身、口、意三業俱在。就算你不在拜佛、不在念佛,你坐在這裡的話,這意業本身也在念念增長啊!這麼個好法!

所以我們一定時時、處處提醒我們:修學佛法重心何在?得正見!然後呢,增長它。那個時候啊你心裡面:啊,歡喜啊!一直在增長,心裡面那個跟法相應的法喜就不會退。這個法喜是真正的法喜,而且是真正的增長。

Thus,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While I do not like contempt and so forth because they interfere with my prosperity. I leave my acquisitions here but firmly keep my sins.
【亦如論云:「能障利養故,若我不喜此,我利置此世,諸惡則堅住。】

p. 297

Better that I die today than live a long, improper life. Those like me might live a long time, but then there is only the suffering of death. Someone might wake from a dream after experiencing happiness for one hundred years; another might wake from a dream after experiencing happiness for a mere moment. For both persons once they awaken happiness does not return; It is like this at the time of death whether your life was long or short. After acquiring many things, I may enjoy pleasure for a long time, but just like one robbed by a thief I will leave naked and empty-handed.
【我寧今死歿,不邪命長活,我縱能久住,終是死苦性。夢受百年樂,若至於醒時,與受須臾樂,若至於醒時。醒已此二者,其樂皆不還,壽長短二者,臨終唯如是。設多得利養,長時受安樂,亦如被盜劫,躶體空手行。」】

那個論上面就這麼說,這個文很容易懂,就像前面我們剛才說的。不妨我們再溫習一下,如果有不了解的,趁這個機會再聽一下,也了解這個裡面的內容。嗯!假定人家來罵 (p145) 你呀,毀謗你呀,障礙我的利養的話,那我們想想看:嗯,我得到這個利養啊確實留在這個世間,這個東西帶不走的。但是呢因為你不歡喜,然後你發瞋心,這個東西就牢牢地就綁住你了,所以它很堅固地永遠安住在你這個身心當中。唉!我想到了這一點哪,我寧願現在死啊,也不讓這個惡存在我心當中,增長我的邪命。嗯!實際上呢,就算我能夠長時期地享受一點眼前的快樂,對不起,這個死這個本身,這個特質啊,是你沒有辦法脫離,最後還是要受的。

何況等到你臨終的時候,哪怕受了一百年,哪怕受了一萬年、一千年,跟一剎那,這個兩個內容比較起來,等到你夢醒的時候是一模一樣!一模一樣!所以壽長短是如此,裡邊的快樂、痛苦也如是,等到你最後走的時候,就像什麼?就像你在曠野當中被這個強盜搶得兩手空空,這兩手空空,幹什麼?去見閻王。然後因為你生前是不能如法行持,被貪瞋癡所轉,所以送到上刀山、下油鍋。哎呀!想到那個的話,這個貪瞋癡這麼簡單、這麼容易就拿掉了。

所以這裡再說一遍,大家有同修不懂的要想辦法弄懂,懂了它然後呢去如理思惟,這個是重要的。不懂弄懂,第一點。弄懂了以後不要說:「唉呀!那我做不到心裡著急。」這個著急本身還在錯。弄懂了以後啊,你正好趁現在這個如理思惟,你只要肯把那個腦 (p146) 筋如理思惟一定行!現在你不如理思惟,著急怎麼我做不到?實際上呢前面雖然懂了,真正的你沒真懂。為什麼沒真懂?你真的懂了就曉得怎麼去利用它呀!而你後面著急那個心理,那個本身還在錯誤當中,所以關於這個部分,沒懂!所以這個真的弄懂的話,要幾個,從淺到深,是啊!所以你這個次第都弄懂了以後,你曉得:第一步道理懂;第二步呢,把心裡面著急那種心裡面,想辦法拿掉它;然後呢把這個如法的事情,欸,搬進來去思惟、觀察;進一步,境界現起的時候正好派上用場!

那個時候人家來罵你也好,人家來跟你囉嗦也好,你平常受不了的時候,你覺得:哎呀,妙極了!我現在懂得這個道理呀,以前在這個情況之下就生煩惱,啊,現在碰見這個情況,增長我的法樂啊!嗯!他不顧下地獄的這個惡業,來幫忙我成就我的忍辱,他是我的大善知識啊!那個恩是不下於佛啊!照這種情況之下,你平常一直把它討厭那些事情,一直把它討厭的囉唆啊,你看得,哎呀,比甘露還要好啊!碰見這種情況之下,請問,你世間還有什麼不安樂的?安樂的是固然安樂,然後這樣的種種的違逆境界你也安樂,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

這佛在因地當中,就這樣地每一件事情上面這麼努力,所以他最後啊,欸!這個境界轉過來了。從哪裡轉的?就這樣嘛!所以分分的功德,必定是從斷、證兩樣事情上面安立 (p147) 的,記得不記得?有很多事情斷跟證好像分開來的,這件事情上你發現沒有?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如果你不在斷、證的話那就是犯了毛病,就是這樣。當然,這個斷、證有很多情況之下兩個,就是說你不去理它,我們常常說你不要邪妄分別,不管他說什麼你不動,那個是斷;那個斷本身那個證,證的是不為所動。現在我們這個斷而證的話,不但是啊不為他動,而且藉那個惡劣的東西,這個娑婆之中種種不理想的,一下轉變過來變成功什麼?變成功你報身、報土的莊嚴哪!這麼個好法呀!想想看,啊!這個教法的圓滿哪!然後呢我們就稱讚如來、禮敬如來、如法供養都在這個裡頭。然後你還想到:「哎呀,自己我居然今天居然懂了!」你內心又高興,這個高興本身又是隨喜功德。這個的的確確隨時隨地啊,這個十大願王一串,就來了,這麼個好呀!

所以我們現在要聽完了以後放下書本來─平常的時候我們放下書本,要去思惟、觀察的時候還苦苦思惟,現在妙不可言,放下書本來啊歡歡喜喜、高高興興,教你是越想越高興、越想越歡喜!平常叫你用功去想的話,喔,這個想得個頭昏腦脹,現在這個地方你想的話,想得來得個愉快!因為你心裡面愉快了,生理的啊也就是少病少惱。所以佛法之美啊,是莫過於此啊!

這個是個大乘教法,現在我們這地方還在前面喔,剛才碰見一點皮喔!碰到一點皮 (p148) 毛這麼好了,所以你到後面的話,啊!你越到後面是越快樂。所以人家說這個修行苦事,的的確確剛開始的時候啊,完全在你的習氣當中,你要把那習氣拿掉,這的確苦的。可是它苦不是佛法本身苦,是你以前錯誤的習氣在苦你呀!等到你拿掉了,跟法相應的話,哪怕剛開始一點點就這麼安樂。一點點就這麼夠安樂了,你到後面越來越快樂,那還嫌多的嗎?啊!這個修行實在好!現在我們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