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304LL2~P306L2

手抄頁/行: #16 P269L7~#17 P22L8

音檔起訖:   128B_2841~129B_0713

廣論時時聽:        

How to train in the perfection of joyous perseverance? This section has five parts:
【學習精進波羅蜜多分五。】

在學精進之前我們先提醒一下,這個我們六度當中,前面三樣是方便,它這個資糧,真正的後面那個智慧是止觀。而這精進呢通於全部,通於全部,精進一度通於全部;如果用三學來說的話,通於三學,這個是最重要的一點哪!不過,如果說你沒有前面這個忍的話,這個精進根本就談不到。所以你如果不能忍的話,做一點小事情就退了,還談精進嗎?所以這個兩者之間有這樣的一個關聯。

所以這個兩者之間有這樣的一個關聯。所以這個兩樣東西,務必請大家要再三地反覆思惟。那麼我們看這個精進波羅蜜分哪幾樣東西。

How to train in the perfection of joyous perseverance This section has five parts: ① What joyous perseverance is
【學習精進波羅蜜多分五:① 精進自性。】

就是它本身的特性、特質是什麼。然後呢

② How to begin the practice of joyous perseverance
【② 趣入修習精進方便。】

在還沒有正修之前,用什麼方式能夠推動我們,使我們去修。有了這個認識,推動我們去修,然後去修的時候,精進的內涵是些什麼,下面說:

③ The divisions of joyous perseverance
(p4) 【③ 精進差別。】

了解了這個,正修的時候,如何照著這個修行,說:

④ How to practice
【④ 正修行時應如何修。】

最後也是

⑤ A summary.
【⑤ 此等攝義。今初】

來說明一下。下面是第一個精進的自性:

p. 305

① What joyous perseverance is. When you have focused upon something virtuous, joyous perseverance is enthusiasm for it.
【◎ 緣善所緣勇悍為相。】

就這個。這個當我們修善的時候,這個「緣」就是那個時候我們的對象,我們要去修習的。前面那個修習是什麼?於善所緣,對吧!就是平常我們所緣的都是什麼?都是無始無明相應的行,換句話說惑、業;現在反過來,這個是所緣善的那些。怎麼辦呢?「勇悍」,這個是精進的行相。勇就是勇敢、果敢,什麼都不怕,不但不怕而且勇往直前;悍 (p5) 也是勇敢的意思,它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勇敢,一個是兇暴。勇敢像前面一樣的,什麼都不怕,勇往直前。兇暴這個地方用得上什麼?對於這個煩惱啊是一點毫不留情,要絕對像大惡人一樣。那個大惡人哪,碰到什麼東西的話,對不起!他絕對沒有一點點給你好商量的餘地。現在我們在修行精進的時候,對於我們的大惡人─這個煩惱啊,也是一樣地,要絕對地拿出這種兇暴的味道來。

所以在《華嚴》,善財童子所參的那個大善知識當中,有個「甘露火王」;密教的圖像當中有那個憤怒相,那個牙齒露在外頭,眼睛瞪得圓圓的,那個渾身那個火焰,頭上都是掛著個骷髏,就這樣。這個表示什麼?就是說他也是一種兇暴的精進相,對於這個任何煩惱來的時候,他絕不怕!然後呢對治這個煩惱的時候,沒有一點點的商量餘地,這樣,這一個情況,那就是精進相。所以它所對的是什麼?是我們要對治的,所以對善所緣的那個事情啊─就善法,勇往直前,對惡法要毫不留情!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What is joyous perseverance? It is delight in virtue. The 《Bodhisattva Levels》 explains it as a flawless state of mind that is enthusiastic about accumulating virtue and working for the welfare of living beings, together with the physical, verbal, and mental activity such a state of mind motivates.
【《入行論》云:「進謂勇於善。」菩薩地說為攝善法及利有情,其心勇悍無有顛倒,及此所起三門動業。】

下面就引兩個論所說的,一個是《入菩薩行論》,那麼另外一個是《瑜伽師地.菩薩 (p6) 地》上面告訴我們。這個精進就是對於我們所行的善淨之法,以及利益一切有情,這一個心理的行相─勇跟悍。還有下面「無有顛倒」,這個不能錯哦!弄錯了就不對了。所以假定說你對這個善惡是非辨不清楚,那個時候你去努力的話,這不一定是精進。世間的人他沒有弄清楚,在顛倒的事情上面很努力,這個叫懈怠不叫精進,這個叫懈怠。所以精進的特質,不是說你勤懇努力就算,而是說你在善法上面,斷除自他無邊煩惱、惡業,以及利益大家的究竟利義,這一件事情上頭的努力,這個才是。那麼我們現在了解了,

② How to begin the practice of joyous perseverance? 【◎ 第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者。】

也是不馬上叫我們精進,而是告訴我們,你怎麼方法策勵我們去修。這個很重要!你有了這種策勵的心情,把這個策勵的心情建立起來了,那個時候你自然而然去會全心全意。現在我們看,

Frequently reflect upon the benefits of joyously persevering and the faults of not doing so, for you will develop joyous perseverance if you habituate yourself to this reflection.
【謂應多思精進勝利不進過患,此若串習精進起故。】

就是說你呀,對於精進的殊勝的利益,以及不精進的絕大的害處,你能夠多思惟、觀察、了解,把這個道理經過了這樣的思惟、觀察,養成功了這個習性,你起心動念當中,一起來就這個念頭,一起來就這個念頭,自然而然哪,這種念頭推動了你向這個方面去 (p7) 做。所以說一定要把這個先要養成功習慣,換句話說習已成性、習已成性,久久地修習以後的話,你養成功這樣的一個個性。平常我們這個性,有很多人懶惰的人起心動念,自然而然覺得:哎呀!就是這個樣。有很多人呢,貪的人起心動念就是這個。現在呢我們在這個上頭養成功習慣,他起心動念自然而然推動他去,那個時候他就精進了。

As to its benefits,
【其勝利者。】

現在這個題目告訴我們了,那麼它有什麼殊勝的利益呢?下面這個論上面說:

the 《Exhortation to Wholehearted Resolve》 says: Always rely upon noble joyous perseverance, which clears away all suffering and darkness, which is the basis of freedom from miserable realms, and which is praised by all the buddhas.
【《勸發增上意樂會》云:「能除諸苦及冥暗,是能永斷惡趣本,諸佛所讚聖精進,此是恆常應依止。】

能夠淨除一切苦惱的,哇!這個最重要。我們現在不是為苦所逼惱而求快樂嗎?喏,你只要看見這一句話,你就曉得,不管你世間任何一種人,要真正應該忙的是忙這一個。我們所以現在偷懶等等,無非是貪一點樂,怕苦耶!嘿!結果呢?你真正要想快樂,去掉這個苦啊,卻是在這裡,這個!還有呢,「冥暗」,就是愚癡無知。

進一步我們所以要想去掉苦,去不掉;要想得到樂,忙了半天得不到,是為什麼?因為對苦樂的真相不了解呀!乃至於我們修行了,太多這種人。說昨天我講那個故事當中, (p8) 那個人也是這樣,唉呀!他覺得這世間真苦啊,現在嘛想這個念佛啊,我就告訴他那個念佛的法門。他就說:「唉呀!這樣的話,我哪有這麼多時間哪!」問他:「那你平常幹什麼呢?」他白天嘛要上班,忙了一天回來嘛要休息、休息。休息完了以後,到那時候嘛為了放輕鬆,電視也要看一看,早晨起來是報紙也要看一看。哦!他覺得很忙。啊!教他真正脫苦的事情,教他看看經,乃至於這個聽聽這個的,他覺得沒有時間。唉,我心裡想了個半天,怎麼辦?只有說:「好了,好了,那你看緣啦!」啊,就是這個樣。

那我們在這個地方啊,坐在這裡的時候,坐在這裡的諸位,我想很了解的啊,這個原因在什麼?冥暗,這是無知。他未嘗不想快樂,未嘗不想脫苦,他也未嘗不在忙。是啊!千真萬確,他比我們還一樣地忙,早晨一大早起來,先嘛要看一個報紙;然後要去上班嘛賺錢;賺完了回來嘛還要看一個電視,他也很忙耶!但是原因是什麼?冥暗哪!這樣。這個是苦的根本啊!

要想除掉這個,然後能夠斷除一切惡趣的根本,這個從根本上面斷去是什麼呢?是諸佛所讚的精進,這是精進。「諸佛所讚」,佛是什麼?是徹底了知世間一切真相的人,不但了知而且如實真正做到的人。所以只有佛才是圓滿無缺認識,一切圓滿無失證得,他所說的話才是圓滿無缺,如理如量、百分之百地可靠。而現在一切諸佛怎麼說呀?欸, (p9) 讚歎!喏,你要得到上面這個結果的話,就是這件事情。所以這個是什麼?我們應該依止的,而且應該如何依止法?「恆、常」兩個字哦!這個依止不是說,哎呀,今天聽見了嘛就努力一下,欸!放下來。放下來還要依止,要一切時處不能離開它。你哪一刻離開了,那一個時候,你就是在癡暗當中,那個就是受苦的因;有了受苦的因,將來一定感得苦的果。所以,應該恆常依止,下面繼續:

One who joyously perseveres has no difficulty accomplishing any project whether mundane or supramundane. Who among the learned is disheartened by joyous perseverance?
【此世所有諸工巧,及出世間諸巧業,若發精進非難得,智者誰厭精進力。】

喏,不要說出世間的,就世間的那所有這些事情,以及出世間的進一步,假定你能夠發精進的話,沒有一樣事情,不難得到;再沒有任何困難,都可以得到。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沒有一個例外的,都會好樂精進,不厭精進。而現在我們所以不能精進的原因,真正的還是什麼?愚癡當中。唉!說起來真可憐哪,一點點小小的事情,大家心裡面就為它嘀咕,忙了個半天,也嘀咕了半天,結果是自害害他,自己還覺得很對,原因是愚癡。如果你正確地了解了以後,我們全部的精神所對治的就是這些,小事情上面,你只要把煩惱真正解決了,那一切問題跟著就解決了。

Those who set forth for the buddhas' enlightenment, perceive the faults of lethargy and sleepiness, and then continually persevere with enthusiasm. So have I advised them.
【若有趣佛菩提者,彼見昏睡諸過失,常發精進而安住,我為策彼而說此。」】

(p10) 現在有人真正要想走這一條圓滿覺悟之道,達到圓滿果位者。那麼他了解了這個懈怠,這個「昏睡諸過失」就是懈怠不精進的種種過失。於是啊恆常地發起精進,發起而安住在這個精進,如理行持。現在呢,我為了策勵那些想如法修行的人,而說這個道理。

Also, the 《Ornament for the Sūtras》 states: Joyous perseverance is supreme among virtues; Based on it, you subsequently attain the rest. Through it you immediately gain a supreme state of joy, as well as the mundane and supramundane attainments. With joyous perseverance you attain the pleasures desired in life; Become possessed of utter purity; Are liberated, transcending the view of the perishing aggregates; And reach buddhahood, the supreme enlightenment. 【《莊嚴經論》亦云:「資糧善中進第一,謂依此故彼後得,精進現得勝樂住,及世出世諸成就。精進能得三有財,精進能得善清淨,精進度越薩迦耶,精進得佛妙菩提。」】

這個論也說,在「資糧善」當中,現在我們是集聚資糧,集聚資糧,有了這個資糧,然後才能夠上去;資糧善當中,最重要、最第一的什麼?精進。由於得到了這個,然後呢依這個,其他的東西就跟著得到了,其他東西都得到了。所以你沒有精進的話,什麼東西都得不到。《大智度論》上面也說的,有了這個一切都得到了,反過來一有懈怠,換句話說沒有精進的話,什麼好事都沒有,絕不可能!而這個精進呢,眼前就得到殊勝安樂,得到殊勝安樂。就是譬如說我們現在說,順著最簡單的次第─戒、定、慧,你能夠親近善知識,戒如法地去做的話,就當下得到清涼,從煩惱上面得到解脫。從煩惱上得到解脫、清涼是多少快樂!然後呢,由於戒而得定,那個定更是快樂無邊。這個還是世間 (p11) 的,由定而發慧的話,徹底連根拔起,都是靠這個。所以,前面說世間是如此,出世間也如此。我們現在看看,世間的這種成就,的確沒有一個例外的,沒有一個例外的。

「精進能得三有財,精進能得善清淨」,就是說,「三有」就是說世間三有當中的欲有、色有、無色有,這個一切啊,就是精進得到。然後呢更進一步善淨之法,能夠淨化它的也是。然後這個「善清淨」是包括得很廣,從開始第一步。然後呢,而一切的根本在什麼地方呀?薩迦耶見,就是這個根本。前面說苦惱的原因,就是苦果是由惑、業所感得,而這個裡邊惑是上首。那麼惑當中生起的次第、生起的原因是什麼?就是這個薩迦耶見。換句話說,根本拿掉了,其他統統拿掉了。而要想拿掉它靠什麼?精進。這個拿掉這個東西是三乘共的,所以一步一步上去,乃至於最後的不共大乘,佛的無上菩提,也從這個地方得到,所以這個精進是資糧善當中最重的一樣。

And also: One who has joyous perseverance is not brought down by prosperity, afflictions, discouragement, or petty attainments.
【又云:「具進受用無能勝,具進煩惱不能勝,具進厭患不能勝,具進少得不能勝。」】

那麼現在我們在一步一步上去的時候,它除了策勵我們上去,還有很多障礙。譬如說我們對於眼前的很多受用耽著,欸!你能夠精進的話,不管那些種種受用,你不會為它所 (p12) 騙。有固然好,是沒有也不在乎;沒有固然不在乎,有了以後啊你也不會沉在這個地方。然後呢真正去努力的時候,為種種煩惱,那麼這個煩惱也怎麼也擋不過你,擋不過你。然後我們要修那個出離行的時候,從自度而進入利他,哎,這個利他是有無比的困擾,就從自利開始,唉呀,覺得這個苦不堪言。在這種情況之下,產生了厭患之心;而這個厭患,因為前面的人,跟這地方的境啊,它也不能擋住你。這樣地從世間、出世間,從小乘到大乘,不管任何困難,任何障礙啊,都不能障礙你,都不能勝過你,你都能夠勝過它。如果步步上進,你得到種種的好處。可是平常還有一點,我們得到了一點哪,哎呀!就覺得以此為喜足,停在這裡;你如果能精進的話呢,「少得不能勝」。

這個四樣東西,就是我們實際上平常啊,經常都具足的,經常都具足的。大部分人四樣是樣樣具足,那麼有一種人呢,欸,容或具足三樣、兩樣,或者一樣,或者一樣。尤其是現在的很多修行人,他修行人哪,他是自己相當努力,不為世間的一般受用所障礙;然後呢修行的時候,一點的煩惱啊它擋不住,擋不住;乃至於去修行的時候,不管自利而且利人哪,種種的困擾他也不怕。但是呢他安住在:欸,覺得這個就夠了,就是這樣。就得少為足,這樣。這個得少為足的現象是什麼?就是說平常我們哪,如果這個人學禪的、學念佛的,乃至於學密教的,就覺得:「欸!就這個了。」不!佛要究竟解決一切問題,圓 (p13) 滿所有的,沒有一樣東西不圓滿的,絕不會得少為足。現在我們稍微懂得了一點,哎喲!就覺得樣樣懂得了,那連它根本差得十萬八千里,差得十萬八千里。

所以像善財童子這個故事,是最好的典型的例子;不但他自己,他的老師。你看,他去參訪一個老師,然後跟著這個老師得到了這個東西以後,他自己繼續地參訪;而每到一個地方,以及繼續向前,都是經過很大的困難,但是它絕對擋不住,絕對擋不住,是一一過去。還有呢他的老師也告訴他,你看他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大善知識,就得到了這個,哎呀,無量無邊的這種功德,可是他最後怎麼說啊?「我呀,只知道這麼一點點哪,像那個菩薩行,還有這麼多廣大行,這個我怎麼知道呀!所以你呀還要繼續去修。」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凡是真正這一種如法行持的人,沒有一個例外的。《華嚴》是圓教,這個裡邊後來的那一些大善知識都是最了不起的,卻每一個人都這麼說,說什麼?他不但自己這樣努力,而且絕不得少為足,絕不像我們現在這樣。 

反過來說,我們所以凡夫之凡夫的原因是什麼?實在啊連它根本在門外,乃至於門在哪裡都不知道。唉呀!自己是閉上了眼睛在那兒瞎弄,還以為覺得:哎呀!就這個樣,好得很耶!所以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自己深深地,在自己的身心上面認得這個病根,努力去除掉它,努力去除掉它。凡是任何一點點,使得我們產生自滿、自以為是的這個心情,一 (p14) 定要拿出「悍」,這種悍相來,把它一刀斬斷!悍相就是什麼?對於這一種不如理的這種情況─絕不留情,這個才是正確的,才是正確的。

The 《Bodhisattva Levels》 as well says: Because joyous perseverance alone, nothing else, is the principal and highest cause for the correct attainment of a bodhisattva's virtuous qualities, the tathāgatas have pointed it out, declaring, "Joyous perseverance is what brings about the attainment of unsurpassed, perfect enlightenment."
【《菩薩地》亦云:「唯有精進是能修證菩薩善法最勝之因,餘則不爾,故諸如來稱讚精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前面已經說過,資糧善當中,精進是第一,那麼現在呢這個地方也說,《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所以不管是哪一個經、哪一個論,都告訴我們,只有這樣東西啊是,哪一樣東西?精進!是修證這個菩薩善法當中最勝之因,換句話最殊勝的,最殊勝的就是這個,其餘的沒有一樣東西能夠跟它相比。因為你有了精進的話,其他樣樣東西都可以生得起來;反過來,如果你沒有精進的話,儘管你有一點東西啊,弄弄弄塌掉了,弄弄弄被這個障礙了,弄弄、弄弄不能前進了,所以這個最重要。所以一切如來讚歎這個,像前面一樣。那麼下面又一個論,

The 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also states: If you are free of fatigue and have great joyous perseverance, there is nothing you cannot attain or accomplish.
【《攝波羅蜜多論》亦云:「若具無厭大精進,不得不證皆非有。」】

你能夠具足這個大精進,而對這個精進無厭足。他現在呢對於善法無厭足,我們現在凡夫是對什麼?對煩惱無厭足,唉!這個貪得無厭,對什麼東西都這個樣。菩薩不! (p15) 菩薩恰恰相反,善法恰恰是對治惡法的,所以真正學菩薩行啊,對於這個對治惡法是絕無厭足。我們現在呢是惡法,惡法是正好消滅善法、對治善法的,這個是一個錯誤。如果說你能夠對這個對治惡法的大精進無厭的話,得不到東西,絕無是處;不能證得的東西,絕不可能!換句話說你要得到的任何好的東西,你要證得的無上菩提,絕對會有,絕對可以得到!

And also: Even all non-human beings delight in helping you; you attain all types of meditative concentrations. And spend all periods of the day and night fruitfully. Your collection of good qualities does not decline, and your purposes surpassing the affairs of humankind flourish like the blue utpala flower.
【又云:「非人皆喜饒利彼,能得一切三摩地,晝夜諸時不空度,功德資糧無劣少,獲得諸義過人法,如青蓮華極增長。」】

不要說你自己,旁邊的人都歡喜來饒益他,饒益他。這個道理其實我們也很容易明白,雖然那個非人我們不看見,可是在我們周圍任何一個同學、師友,如果他很精進,我們大家都很讚歎,如果他要來找你幫忙,你一定很樂意幫忙,對不對?我想我們沒有一個人例外的。反正你懶惰的話,儘管你自己覺得,哎喲!你偷了巧了,旁邊人人看了你,瞪大了眼睛:「這一個傢伙!」以及也許當面給你應付、應酬,覺得:哎呀!嘻嘻哈哈,心裡面老在那兒說,這樣。那麼我們人是有理性的,那非人也是一樣的,所以的的確確這是個千真萬確的事實。那麼自己好,別人也幫助,你能夠由此得到「一切三摩地」,那個是 (p16) 正式地證入進入修行,修行真正最重要的─止觀,這樣,任何的三昧你都可以得到。

還有啊,「晝夜諸時不空度」,白天固然是不空度,晚上也不空度;醒的時候固然是不空度,睡覺的時候也不空度。這個概念我們一定平常的時候啊,要多多思惟、觀察,思惟是如理思惟,觀察是如理觀察。觀察的不是文字哦!是「如理」兩個字,一定要把文字所指的它的行相、內涵所指的,你要探得清清楚楚。那個指的什麼?就是你心裡起心動念,絕對不是在文字。在文字上面不管你說得多動聽,天花亂墜,聽眾百萬,沒有用!所以《摩訶止觀》上面,智者大師引以前這個鄴洛禪師,有很多這種了不起的大法師啊,唉呀!那個動不動後面啊「隱隱轟轟,千百成群」,就這個樣來。換句話說,哎呀!他這個認識、說法、口才,那簡直是不得了,平常的時候這個行為看看也很好,但是呀是「臨終皆悔」,為什麼啊?嘴巴上面的,心裡上面沒有用真正功夫啊,到臨死的時候懊悔來不及了!眼前的是名利啊,等到你兩腳一伸,嘿!沒有一樣帶得走。所以這一個時候,我們所指的什麼?要指心裡的行相,你真的心裡的行相能夠這樣地如實觀察了知,安住在這個善法上頭,它自然而然晝夜都不空過。

所以前面一再說過的,這一個情況是什麼?不是說我們現在這裡,哎呀,覺得輕輕鬆鬆,不是!你一切時處提持了正念,就這個正念安住在你的心上面。欸!既然安住在心 (p17) 上面的,這個正念,就是如果是你沒有修習成功,現在正要努力的就是這個;如果你修習了成功以後,習慣了,這個就是等流啊,它自然一直在這個等流當中。就像河裡邊的水流一樣,河裡的水都好像沒有人推動它,它可是晝夜在那兒流欸,就是這個狀態!所以當到那醒的時候你能夠努力去做,睡著的時候,儘管你睡著了,它還在那裡呀,這個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啊!所以這個一定要靠什麼?如理思惟呀!這個東西是太重要、太重要了!太重要、太重要了!那麼現在我們所以不能做的原因呢,就是原因何在呢?就在這個上頭。

最近經常有同修跑到我這地方談這個問題,我有的非常歡喜、非常讚歎。但是呢另外有一類同學,他,我就感覺得我很同情;但是也只有一個辦法,他只要來,我還是讚歎。他往往對那個思惟的能力,比較差一點,在我的感受上面哪,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停止,覺得不如人。是,這個事實的狀態是不如人,那麼在這裡怎麼辦呢?正因為不如人,你趕快努力!

怎麼辦呢?正因為不如人,你趕快努力!因為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他必定是從一無是處,然後去了知正法,然後從這個上面步步開始,對不對?小孩子進幼稚園、小學等等,沒有一個例外的,你只要肯一步一步地上去。現在我們也是這樣,我們坐在那兒念這些書,一點都沒有困難,可是一個小孩子剛進幼稚園,當然一無是處了。它怎麼來的?就是這樣努力過來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怕,總記得─如是因感如是果;反過來,現在這個果,就是以前的這樣的因。既然我們現在了解了,你只有一件事情可做,就是把我們所了知的這個因果的法則,運用在身心上頭。你只要去運用的話,那個一定是晝夜不空過,能夠這樣的話,啊!好,很容易、很容易,一天到晚在集聚資糧嘛!

「功德資糧無劣少,獲得諸義過人法」,那麼這樣一來的話,你這個功德一直增長, (p20)眼前剛開始的這個就是資糧,那就不會下劣,也不會缺少。有了這個東西,你才能夠得到真正的義利。世間這些東西啊,名聞利養,那都是害我們的東西啊!而這個東西都是凡夫啊!這個東西才是什麼?真正地超過凡夫的聖賢之法。那個才是什麼啊?「青蓮花」。青蓮花是比喻什麼?佛法,出污泥而不染。而且妙咧!它必定從那個髒的地方長出來的,所以經上面說是高山、陸地、旱地上面長不出這個東西來。欸,雖然在污泥當中啊,但是它長出來的花是又美、又好、又香,還有種種特別的。所以最圓滿的經,這個經名字叫《妙法蓮華經》,就是這個。欸,這個東西的的確確,啊!增長,而且「極增長」,這是它的殊勝的利益。那麼這個是前面拉的力量,還有呢後面推的力量。反過來說,你不精進呢?不但得不到這個好處,而且還有種種大的過患哪,好大的害處!下面那個經上面說:

As to the faults of not joyously persevering, the 《Questions of Sāgaramati Sūtra》 stat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lazy is exceedingly far off and distant. The lazy lack all perfections from generosity to wisdom. The lazy do not work for others' welfare.
【過患者,《海慧請問經》云;「有懈怠者,菩提遙遠最極遙遠,諸懈怠者無有布施乃至無慧,諸懈怠者無利他行。」】

《海慧請問經》上面說,你一有了懈怠的話,完了,你要的菩提遙遠得最極遙遠,唉呀!遠得不能再遠哪,不能再遠哪!眼前是什麼?眼前都是為著放逸懈怠相應的煩惱法。這個煩惱法的最後的結果,是讓你受盡無邊痛苦。所以我們眼前貪一點小便宜的結 (p21)果,這是在懈怠當中,結果呢?自己害了自己是莫甚於此,自己害了自己是莫甚於此啊!所以經論上面處處地方告訴我們,說我們現在啊,怕那些小小的苦,但是對這個大苦的因,這個卻不知道怎麼去除啊!唉呀,實在是顛倒極啦!

這個也是我記得《入行論》上面有這麼幾句話:「若人在世間,小苦不能忍」,就平常我們世間小小的苦不能忍耐,然後小小的這種無意義的快樂又放不下。結果呢,「地獄苦無量,瞋因何不斷?」你貪一點小便宜,怕一點小苦,結果呢,造的這個惡因,這個惡因下地獄,這個地獄之苦是不得了的大呀!這種苦因你怎麼不努力去斷除呢?人真是錯誤到絕點哪!所以有了懈怠這個菩提遙遠,不是說遠得讓你坐在那裡,它自己靠近;因為它遠的關係,現在讓你住在這個惡道當中啊,這樣地嚴重法!「諸懈怠者無有布施乃至無慧,諸懈怠者無利他行」,啊!所以一有懈怠的話,上面所說的、後面所說的,一切的從布施到智慧六度沒有一樣,自利沒有,利他沒有!

p. 306

And the 《Mindfulness of the Excellent Teaching》 states as well: Whoever has laziness—the single basis of the afflictions— whoever feels some laziness lacks all good qualities.
【《念住經》亦云:「誰有諸煩惱,獨本謂懈怠,若有一懈怠,此無一切法。」】

這個經上面說,《大智度論》上面也引這個。任何一個人一有了……他任何一個人所以有煩惱的原因,這個煩惱的根本是什麼?就是懈怠!他如果一有了懈怠?好了!他什 麼的好事情都沒有了,什麼好事情都沒有了。

Thus, if you lack joyous perseverance, you co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aziness and become poor in all good qualities, so you lose every temporary and ultimate purpose of being human.
【若無精進隨懈怠轉,一切白法悉當虧損,退失一切現時畢竟士夫義利。】

假定你沒有精進,隨著懈怠而轉的話,一切好的事情統統虧損,已有的退失,沒有的生不起來。而這些好的東西呢,眼前的所謂現前增上生,以及究竟的究竟決定勝,這個是我們真正是一個人─說大丈夫─應該有的殊勝的利益,一有了懈怠,完了!反過來,只要有精進,剛剛相反。那麼這個是它的禍害,它的過患,後面推的力量。現在前面有拉的力量,後面推的力量,告訴你:「哎呀!這個精進有這麼多好處。」那麼我們有了這個力量,就一心一意地推動我們去修精進了。那麼要修精進,是精進這個內容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