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321L3~P321LL3

手抄頁/行: #17 P247LL1~P266L2

音檔起訖:   136A_1958~136B_2555

廣論時時聽:        

(d) How to practice
【◎ 第四正修此時應如何行。】

(p248)正修的時候怎麼辦呢?

You must practice any kind of joyous perseveranc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six supremacies and all six perfections.
【隨發何精進,皆當具足六種殊勝及六波羅蜜多。】

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不管你做任何事情,這個大乘佛法的特質哦!注意哦,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不管你做任何一個小小的事情,行為的時候固然是如此,就是哪怕你在這個心理的話,也一定要跟這個六種殊勝相應,要跟這個六波羅蜜相應。他先解釋,所謂

The generosity of joyous perseverance is establishing others in joyous perseverance after you have stabilized yourself therein. The remaining perfections are in accord with the earlier explanation.
【精進施者,謂自住精進而安立他,餘如前說。】

那個六波羅蜜多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等,那麼你自己安住、自己精進,而又想辦法使得別人也是這樣,那就是把這個精進布施給他嘛!如是這般一一都是前面。關於這個雖然這裡不講,但是諸位的概念當中一定要清楚哦!這六個殊勝是什麼?大家還記得不記得?第一個什麼?啊?對,沒錯,一定要記住!他行這個法門的所依,可是根本在哪裡?菩提心。記住!然後呢行持的時候如何。所以哪怕你做最小小的一點的事情,你始終這個目的把握準,這是根本因一定要把握得住,我們修學佛法這是第一個重要!

所以啊大家,我們在這裡特別注意的,不要從事相上面看,「喔唷,看見人家做得這麼好,我也要這麼好。」你錯了!不管他人家做得好不好,我心裡的這個東西擺在那裡,(p249)我要這樣去做;這個是你在自己內心上面就很清楚、很明白,一切時處。人家好,你不是說:「哎呀!我也要這麼比他。」人家好,我在讚歎他,我就隨喜他,這個就對了;人家不好,如果是該做的,人家再不好,我要去做。就是這個你內心當中,有這樣的一個正確的固定的知見,絕不可以動搖!不要說別的,我們世間上常常說:「欸,這個人不錯,他做事情有原則。」表示什麼?他不是跟著別人隨風飄動的。

其實不要說是這個佛法耶,世間也是一樣,有很多人哪,現在我們常常看喏,我們這裡好說一個話─一窩蜂。喔唷,看見這個好,大家也跟著來。對不起,跟著來啊你多半都吃虧,因為你並不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他為什麼能夠這樣做成功,你只是從行相上面去看。現在我們修學佛法的人也走上這一條路,那不是很可憐嗎?所以說這個六種殊勝一定要把握得住,然後行持的時候啊,每一度它有這個六度當中在這個裡頭。最後:

(e) A summary
【◎ 第五此等攝義。】

那麼,然後呢總括起來再說一遍。

The recolle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the basis of the bodhisattva deeds—inspires you to train in order to set all living beings in joyous perseverance. So steadily increase this spirit,
【應當隨念,發菩提心為諸行依而勤修習,則於精進為欲安立諸有情故,策發修學漸令增長。】

(p250)這我們任何一個行為,那個行為啊時時刻刻記住、記住:就是剛才六種殊勝當中第一個,這是發了菩提心這個根因上面,才有身口的行為,所以這個菩提心是諸行所依。那麼現在這個地方呢修什麼?精進,勤勤懇懇。「精」是精純、專精,一點都不夾雜!在質上面是一點都不夾雜,在量上面是一點都不馬虎,這個才是精,前面這個「精」,精純、精一、專精。幹什麼?向前菩提道上推進,這意思。那麼然後呢以這個心,是目的是為什麼啊?為了使一切有情都安立在佛地上面,所以我行精進,也使一切有情也要這樣走。因為你要真正成佛,這個是必不可少的,而努力「策發」,然後呢「修學」,使得這個精進增長,這是這樣。

and then aspire to and train in the methods of joyous perseverance for those at high levels.
【次於大地所發精進修為願境,】

那麼然後呢策發了以後,次一步說,我們現在精進修持的內涵、修持的方法是什麼?以大地菩薩的行為是我們願境哦!這個地方很清楚、很明白哦!所以在這個地方,就說明了一件事情:我們常常說:「哎呀,我現在是凡夫啊!」欸,沒錯,你是凡夫,所以這個地方告訴你,正因為你是凡夫啊,所以你要努力啊!以大地菩薩的境界做為你的目標啊!你還沒做就先說:「哎喲!這個是菩薩的做法呀,我是個凡夫啊!」你因地當中已經一刀兩斷,把你已經什麼?把它看成功:「唉!我原來就是像《法華》上面那個除糞人。」這個是我們最大(p251)損失、最大損失!明明我們是佛子,可是我們因地當中一個念起來說:「哎喲,我是個凡夫啊!我這一天忙是忙一日除糞之價。」你完全錯了!我們真正修學佛法的人要怎麼辦?欸,我就是佛子!所以我現在的行持的行為就是什麼啊?就是佛子的行為,這個佛子的行為就是菩薩行。這個才是!所以你因地當中第一念正確了,將來才有圓滿的果。

所以昨天不是說得很清楚嗎,大家還記得不記得?為了提醒大家,再說一遍。下面這個話不要讓我來提醒,要我們自己每一個人自己提醒─「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這個《華嚴》上面特別說明的。你發這個大菩提心,跟究竟圓滿這個大菩提心兩樣東西,就它那個內涵、特質、心理來說沒有差別,無二無別!但是這兩樣東西啊,如是二心叫初心難哦!真正難的是剛開始第一個哦!也因為它難,所以它真正重要的也在這裡哦!然後呢,在《華嚴》上面,善財童子示現的是修證的時候的境界,所以他叫十信滿心;換句話說,他那個淨信心哪,已經跟佛的菩提心的特質是無二無別,只是還沒有圓滿。所以這個初因最重要,有了這個因,然後你繼續不斷地把它圓滿、圓滿、圓滿,到最後成佛。你有這個因,這個果是一定有的;如果是你沒有這個因的話,你怎麼忙也沒有用。正因為如此,所以這「如是二心是初心難」。

但是退一步─我們不要說退,再返回頭來,再找那個根由,那個根由在哪裡呀?(p252)欸,修的根據是什麼?思相應慧。思相應慧要看思,要想所以思的話,一定要先聞相應慧。聞相應慧從哪裡來?多聞。多聞從哪裡?從善知識。所以前面告訴我們哪,要想生起有力最深的正念,一定要依止善知識、善友共住而多聞等因,就是從這個善知識、多聞開始。當我們聽見了以後,心裡面就說:「對啊!現在就這個樣,我要做的!正因為是我是凡夫,所以我一定學這個!」那個時候你當下的一念下去,因就對了!你如果只有這麼一念,將來就有一念成佛的因。但是呢,你要真的感果的話,單單一念不夠,第二念你又想到別的地方去了,那對不起,那又跟著它散了。所以你假定說那個心心念念,把這個念頭不斷地一直增長、增長,因為你的因都是集這個嘛,自然而然將來感的果非如此不可啊!修行沒別的,就是這個呀!

所以了解了這一點的話,我們一定會這樣說:「正因為我是凡夫,所以我必須要這樣做!」

這樣說:「正因為我是凡夫,所以我必須要這樣做!」絕對不是「哎呀,我是凡夫啊,那個是菩薩境界啊!」就把自己先排拒掉。明明我們是長者唯一的兒子,長者是誰啊?佛嘛!可是我們偏偏要去忙啊,忙那個打掃廁所,然後呢弄了半天,一個大餅,喔唷,吃飽了,安安心心。唉,真是可憐是莫甚於此!所以真正修學佛法的最可憐、可惜的地方─愚癡。然後自己還覺得:哎呀,我一天拜多少佛,我一天念多少佛,我一再地說,拜佛絕對好,念佛絕對好,弘法利生絕對好,你根本因有沒有把握住?根本因沒有把握住的話,對不起,唉,好可惜!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

p. 321 (6)

and then aspire to and train in the methods of joyous perseverance for those at high levels.
【次於大地所發精進修為願境,】

嗯,我要這樣做!這個就是我們聞思相應的時候。等到你到後來它變成什麼呢?佛!這是我的願所在,然後呢在因地當中下這個相應的因,只要這因圓,欸,果滿那自然有嘛!所以說妙法蓮華是因在果中,是因即是(p254)果,這千真萬確!

Also, strive as you are able at the methods of learning joyous perseverance for a beginning bodhisattva. In particular, effectively stop the various forms of discouragement, these being uniquely subject to elimination by joyous perseverance.
【於初發業所行精進隨力勤學,尤應斷除精進不共所治諸怯弱等。】

在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啊,欸,不是教你像菩薩一樣地這樣做,而是要學菩薩作為我們的願;然後呢根據這個願,隨我們自己的力量去做,所以叫「隨力勤學」。然後這個隨力勤學,有種種前面那些道理,特別告訴我們哪,我們真正做的時候,要想學什麼?要想學這個人。換句話說,欸,那個龜兔賽跑當中啊,不要學那個兔子,「叭叭叭叭」一口氣衝了個半天,哎呀,然後停在那裡。這個兔子倒是不是說,那個故事不是說,牠衝在那裡衝累了,不是。我們不是說不顧一切地莽撞這樣來,要如理如法地了解。這個道理在一開頭的時候,還在道前基礎當中的時候已經特別……大家還記得吧?如果忘記掉,回過頭去趕快仔細看一看,在修的時候應該怎麼樣。一定要對我們所修的內容,這個質正、量足、次第無誤,然後安排好了,自己相應的下足之處、程序,一步一步上來。

特別對於這個我們修學佛法必須要的精進,妨害我們精進的這一種毛病,所以要把它對治,要把它對治。你能對治了,策發精進;能策發精進了,下面其他東西都來了。所以說這資糧善中啊最殊勝、最第一,而且只有依靠這個才能夠真正圓滿。繼續下去。

Mentally put on the armor of joyous perseverance that is enthusiastic about the following: the goal of enlightenment, the aim of accomplishing the happiness and eliminating the suffering of all living beings, the very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limitless collections, and the immeasurable hardships.
(p255)【又於所得菩提及為一切有情與樂拔苦,經極長時,集無邊資糧,行無量難行,先當勇悍擐精進誓甲。】

最後又告訴我們,我們對於我們的要求的,所謂什麼?大菩提果。所以他開始的依的是菩提心。這個菩提心是什麼?使一切有情的苦統統淨除,樂是統統給他。為了要這樣做,要積集無邊資糧,行無量難行,要經過很長的時候,對於這一件事情啊,先要披這個精進之甲,披精進之甲。所以《瑜伽師地論》上面,我在黑板上寫的這個,第一個叫「披甲精進」,就是心理建設,心理建設。有了這個下面才是加行,那麼加行的時候,真正行的時候啊,叫「無下」、「無退」,乃至於「無足」,這個概念特別重要、特別重要!我還希望啊,這個六波羅蜜講完了以後,要總括起來,關於這一點要特別地還要說一說。不過特別說一說,看看這次有沒有時間啊,看看有沒有時間。

Strive at this attitude because, as the 《Questions of Subahu Sūtra》 says, just by generating the powerful surge of such a resolve, you accumulate a great wave of merit.
【《妙手問經》說:「若略發此廣大意樂,即已積集廣大資糧。」故當勤學。】

經上面這樣,你乃至於稍微啟發一點這種意樂,就能夠積集廣大的資糧,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大家還記得吧?在下士的時候,這個業感緣起到最後告訴我們的「八因三緣」。這個三緣當中啊,第一個心清淨,第二個加行清淨,當你心清淨、加行清淨了,其(p256)實等於田清淨。你樣樣東西都清淨了,哪有不能集無邊資糧的?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這個。所以你那個心裡邊能夠產生這樣地大的,跟法界相應的這種精進力量的話,乃至於發一念,這個力量就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經常要提醒自己:噢,像學那個小沙彌一樣。你看看,這個羅漢他這麼了不起的聖人,那個小沙彌就一個念頭:「噢,我要成佛!」喔唷,這個羅漢的聖者了不起,馬上把那個小沙彌請到前面,很清楚、很明白。那個小沙彌在那兒磕上一千個頭,說不定這個羅漢理都不理他;他在那兒念上一萬聲佛,說不定那個羅漢告訴他:「你錯了。」但是那個小沙彌腦筋一念,這麼一個轉過來的話,喔唷,這個羅漢馬上,嘩!很恭敬地把他這個包袱統統拿下來:「來、來、來,我來拿,我來拿,你請在前頭。」然後跟在後面恭恭敬敬。為什麼?說明了這個千真萬確的事實:真正的智者,他了解這個事情的是非、輕重,根本在哪裡。所以說這個地方特別告訴我們哪,我絕對不是說,我們單單學那個沙彌就發一個念頭。不是哦!說我們要分別得清楚是非、輕重何在,然後呢在這個上面勤勤懇懇地努力。你一定要先要如理,然後呢根據這個如理,再如量;所以質要對,然後呢量要足,次第要不錯!

If you do not do this,
【若不學者,】

(p257)下面這一句話,啊!我們要勤學,若不學者,

you fail to secure your Mahāyāna lineage, and you are also continually stained by much wrongdoing.
【不能增長種性堪能,恆為眾多惡行染著,】

這是眼前的。假定說我們不學的話,對不起,你不學,這一個特質、這個種性,這個什麼?菩提種性哪,你不增長。前面已經說了,在三慢當中特別說,你不去對治它,你不去努力造,它煩惱不會說:「哎呀!我憐愍你呀,好了,你不行啊,我自己就退啦!」這不可能!功德不會說:「哎呀!看看你可憐哪,我自己去圓滿。」這不可能!沒有例外,絕無例外,你必須自己要如理如理地去修習;要想去如理如理修學,第一個,就是照前面這個次第。所以說如果你不學,沒辦法增長,乃至於啊那個種子都沒有。當然現在在這個地方,既然已經講到六度當中的波羅蜜多當中的精進的話,說菩提心已經有了,有了都不能增長。所以我們現在呢,欸,還沒有,要想辦法把它從沒有變成有,先下那個種,下了個種,然後把它增長。

如果你不能這樣做的話,我們忙些什麼啊?這個才是真正兩方面我們比較的。你不忙這個好的,對不起,一直為「眾多惡行染著」啊,這是我們必定要認識的呀!這個惡行不是說你今天跑得去殺人放火這叫惡行欸,你坐在這地方,心裡面沒有把這個正念提起來,(p258)你那個時候就是惡行當中,這是我們真正應該了解的。不是說你在那兒,哎呀,動人家壞腦筋的時候就是欸!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哪,我們從長夜以來一直在無始無明當中啊!所以你在這地方呢,那一念不跟正念相應的時候,你就在癡相大無明當中啊!那很清楚、很明白擺在這裡呀!所以為什麼修學佛法的人,不管他是禪、淨、律、密,學禪的人說「暫時不在」,那一念如果一下忘失掉的話,「猶似死人」哪,這樣啊!念佛的人為什麼必定要每一念,一念不能放鬆,為什麼?因為你的一念一放鬆的時候,那個時候就跟癡、無記,就是在輪迴生死的業,是這麼情況呀!所以這是我們必定要了解的啊!

於現生這個樣,既然現生這樣,那一直種的這個輪迴生死之因,你能感得跳出輪迴的果報嗎?那絕不可能哪!異熟是一直在生死輪迴當中,等流呢?這種惡習繼續不斷地增長。這一生也就這麼一生,哎呀,輕輕鬆鬆、馬馬虎虎過去。到了下一世啊,還是這個樣,要提啊提不起來,放啊又放不下,就這種味道。所以

Then, in other lives as well, you will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learn the bodhisattva deeds.
【於餘生中亦極難學諸菩薩行。】

將來也是,將來也是。這個習氣養成功了要改,真改不過來,眼前非常簡單的一個小事情,都改不過來,何況這麼一個大事情。說到這個地方,我也想起了,前天我們這裡(p259)有個同修跟我講一個,啊,我想起來真是覺得這是個善知識。什麼事情呢?就是那個羅漢菜那個事情,我想大家曉得,我是跑到哪裡,把那個羅漢菜帶到哪裡。大家這個羅漢菜不是說,喔唷,這個素菜館裡面,喔,人家說:欸,這個羅漢菜,喔唷,那個羅漢菜要多少錢,要擺多少!唉,完全錯了、錯了!不是。我這個羅漢菜就是這樣的,水呀、鹽哪、油啊、菜呀、蘿蔔啊,什麼「更、更!」放進去,和一點,就這個樣。

結果啊,的的確確,反正真正碰到了,能夠有心來學的,人人歡喜,那麼在台北那個地方也是。就前天我們這裡有一位同修回去了,他就說:哎呀,現在發現這個羅漢菜真美!可是啊,他頭一年是一年什麼啊?他頭一年哪,剛開始的真不習慣,一直經過一年以後啊,慢慢、慢慢地,環境就逼得如此嘛!喏、喏、喏、喏,這東西還不是不讓他吃哦,還是給他吃哦!欸,就是這樣。我為什麼特別說這個事情呢?我希望大家每一個人自己反省反省:我們一個很小的小的習氣,你這個習氣養成功了要想拿掉它,是千難萬難;反過來說,一個好的習氣要想啟發的話,同樣地非常難哪!

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你如果這一生不努力學的話,那麼這個時候是什麼狀態啊,什麼狀態啊?這叫以前的老習慣當中,而且這個習慣是無始以來的習慣!所以你如果說不從這個地方懂得的時候開始精進,還為自己找一點藉口,哎呀,說這個不行、那一個(p260)不行,對不起,將來你更沒有機會。因為為什麼呢?我們現在因地當中種的什麼因?很簡單嘛,你現在因地上面處處地方保護這個煩惱,說:「哎呀,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還自己覺得做得很得意,心裡面哪,喔唷,騙得人家,還覺得人家不知道。騙人家,害不了人家,是害了自己啊,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概念!你懂得了,你也不會怕人家來騙,沒關係,他是他騙他自己,這個很重要、很重要的!

所以這樣一來,有機會學的時候你都不學,造了惡業以後將來你墮落了,請問你沒有機會,你能學嗎?再說,就算你將來仍有機會,這一生你都上不去,下一世你就上得去嗎?惡習慣養成功了,一天比一天厲害的。像病一樣,剛開始的時候都不治療,到後來病到那時候,啊,已經拖得,不曉得拖了幾年,就弄得好嗎?眼前沒有一個事情例外的,所以我們懂得了這一點哪,為什麼他前面告訴我們,於微小罪啊要把它看得很重。真正重要的就是─煩惱生起來的時候,立刻說:「哎!對不起,我就不讓你。」絕對要想種種辦法,咬緊牙關站起來,要對治的這個!這個現在說來說去啊,最可憐的還是什麼?無知。哎,我們在那兒用心機,實際上呢正在煩惱當中轉,還自己不知道,這個是世間人最可憐的事情。那麼現在我們修學佛法了,從這個地方務必要認識。

Also, after you have become aware of such things, even if you do not practice perfectly, motivate yourself in that direction.
【如是知已,雖尚未能如實修學,然心亦應趣向彼品,】

(p261)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啊,的確行為是還不一定能夠做到,但是呢心裡邊一定這樣。實際上做任何事情,一定從心理先建設起。譬如我們眼前做太多的事情,不一定是真正地你肯去做,但是覺得:哎喲,這樣做有好處哦!比如說我們吃東西,「這個東西有營養哦!」啊,因為有營養你就吃起來很起勁,就這樣,吃到嘴巴裡不一定好吃耶!那麼現在也是這樣,佛法這東西也是一樣,「這東西真有營養哦!哦,將來有這麼殊勝的好處哦!」你只要去做,做做習慣了就好了嘛,就好了嘛!所以能夠心裡面能夠這樣建設起來啦,

If you then joyously persevere to the extent that you are able, then, as the 《Questions of Subahu Sūtra》 says,
【隨力隨能發勤精進,如《妙手問經》說,】

能夠這樣做,欸,下面就妙囉!

you will quickly complete the perfection of joyous perseverance in future lives, without suffering and with little difficulty.
【則於餘生少以功力無諸苦難,速能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到下一生,嘿,你不要太努力,也沒有太大的困苦啊,你就很快圓滿。為什麼啊?因為這一生你因地當中,不斷地集、不斷地集、不斷地集,你念念下那個因都是這樣啊!既然你這一生念念下那個因這樣的話,將來感果的時候,如果說你這個業很重的話,將來自然感果的時候,跟現在這個因相應的,於是在這種狀態當中,當然容易。比如說我們眼前來說吧!說我們要想念書,要想作生意,不管做什麼嘛,今天我勤勤懇懇努力,儘(p262)管我很窮,可是好好地集。今天集它十塊錢,明天集它十塊錢,後天集它十塊錢,天天這麼集。集、集、集、集,集了一年以後啊,欸,到了年底結帳了,然後呢明年一開頭的時候,哦,那時候我就有很多錢了吧!是嘛!就是這樣。所以你這一生努力這樣去集,而且一直這樣去集的話,到下面來生,感得的異熟、感得的等流,自然而然都跟那個善法相應,你做起來自然就很容易。你個人是如此,而且你住的客觀的環境,自然而然也都是這種善師、善友啊!所以這一點是我們要很重視的。

有一次有一個人問我一個問題,說:哎呀,現在這個時候,這無常很迅速,很害怕啊,怎麼辦哪?這樣。我覺得這個事情很簡單嘛!因為無常啊,所以我們了解事實的真相是一無可取,這第一個。第二個,因為無常啊,所以你不能等待,趕快努力。還有因為無常啊─無常說明了很多殊勝的特質,淺的地方,只是看見世間的生滅無常相;深的地方來說,無常本身就說明空無自性,沒有特質的一樣東西。那麼眼前既然這樣,那時間這麼快的快速地過去。還有一點呢,就是既然沒有特質的,怎麼辦?一切法生起都是因緣而生,所以《華嚴》(編者按:疑師口誤似是《法華》)上面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一切法本身是什麼?沒有本來如此的,從因緣而起。因為這樣,所以啊你在因地當中,種下去的這個一乘佛因,將來自然感果。

(p263)現在你了解了無常,只要你因當中,每一個因種種下去的跟正法相應的,那無常由它無常。正因為無常,所以我念念必然能夠─把這個眼前當下一念如理掌握住了,種下這個正法相應之因。如果它是常的話,你就沒辦法改變它,它天生就是如此,而且永遠就是如此嘛!對不對?這個才叫常啊!現在因為是無常,一方面是時間迅速地過去,一方面呢並沒有特質地如此,所以完全看你因地當中,那個時候我就心心念念。你只要心心念念種下去的是正確相應的,你還愁沒有好的果嗎?如果你在這個無常當中,下的是一心念佛求往生,感的果是一定往生;如果你在這個地方求的是發大菩提心,下一生,對不起,那個菩薩的位次生生增上,這個道理很簡單哪!所以佛法裡面說來說去,前面告訴我們的業感緣起,這個是一切白法的根本所在。不是不怕,要怕,要懂得善巧地怕,了解它,然後你把握住了特質,現在處處地方說這個。

最後一句話,說這個千千萬萬有一個毛病要改掉它─不要說耳朵裡聽見,嘴巴上面講出來;眼睛裡看見,嘴巴裡面講出來。這個所謂古德告訴我們:「耳鼻之間數寸耳,何以美堂堂七尺之軀。」你聽見了講給別人聽啊,這麼一點點,我現在啊,對這個真正的這個堂堂七尺之軀沒有用場。那聽見了要記在心裡面,了解了特質,身體上面的如理去行持,然後呢你所感得的什麼?哎,報身哪!這個是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我們如果現(p264)生能作固然好,現生不能作,不要怕,怎麼?因果,業感緣起,法爾如是。我們要對於我們現在的狀態感到慶幸,說儘管現在是末法啦,居然我們還能夠聽見這樣圓滿如法的教理啊!然後呢不要停在那裡哦,要步步上進。

所以你們特別記住!前面哪,「闕隨順教」,這是一個修學佛法最嚴重的一個關鍵,隨順於佛法的。很多我們修行的人,哎呀,覺得修行了,結果忙了半天呢,學我,他那個真正的如理的教法沒得到。學了以後呢,最後呢,「得微少善」,碰到了一點點,哎呀,覺得好得不得了,就停在那裡了,不上去了。啊!這個都是很可惜,這個都是很可惜!所以我們只要在這一個上面當中,能夠步步上升的話,絕不停滯的話,是絕對沒問題,絕對沒問題!一生一生增上,這個很清楚、很明白。

佛,他發的願是什麼?要濟度一切眾生。他悲心的量是什麼?把所有眾生,就看成他最疼愛的獨生子一樣。他的智慧是什麼?了解一切真相,幫助人家怎麼解決一切問題。還有,他修持圓滿了成就的力量,是具足滿兩個願的力量,他有不救我們的道理嗎?不信佛的人不談,信佛的人,你想想看,他會不救我們?我們現在舉一個簡單的比喻,不要說佛,說就像世間的一個慈母,然後呢帶一個最可愛的小孩,那個小孩儘管一點無知在地上爬,可是母親看那個小孩看得清清楚楚。她會不會讓那個小孩,把那個毒的東西吃到嘴巴(p265)裡,會不會讓那個小孩,由於毒的東西傷害他,會不會啊?當然不會呀!你只要自己說能夠信得過,跟上這個母親,哎,那就對了!所以佛前面告訴我們清清楚楚啊,皈依內外兩支,是外支是大師已成啊!不但是一個佛,有無量無邊的佛啊!而佛之所以成佛啊,無住涅槃,盡未來際,一直安住在他這個大智、大悲、大願、大行當中濟度我們,就像這母親,一天到晚在照顧這個小孩,我們就是這個小孩。所以這個道理一再清楚、一再明白!

但是千萬這地方特別注意呀!不要說:「哎喲,我不行啊!」你這個一個念頭來了以後啊,那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同樣剛才說那個比喻,現在那些孩子長大了,他不知道他還滿好;知道了以後啊,他知見多得很。那相當於我們什麼啊?我們在學,結果學錯了,學我,總是拿自己的概念去衡量這件事情。那麼這個話,在這個比喻當中是什麼呢?就像眼前普通那個家庭當中,那個父母就告訴那個子女怎麼做啊,那個子女就說:「哎呀,那些老人哪,這個他們那個時代,這沒有用啊!這老朽了,這個概念是落伍了!」你不能接受他,對不起,那個父母拿你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啊!所以這個我們用最平舖直白的話,無非提醒我們:喏、喏、喏!問題關鍵在哪裡。

現在我們把這個精進波羅蜜多講完了。再下面呢下面真正是定、慧兩樣東西,這個真正的定慧重要的概念,在最後別學。前面我已經說過了,因為沒有基礎(p266)的話,儘管懂了這個道理以後啊,它也不一定有真實很大的幫助。而眼前呢,我們把那個定、慧兩樣東西的基本的、重要的幾個概念先了解就好啦!現在看一看,分成功五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