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頁/行: P326L3~P327LL5

手抄頁/行: #18 P75LL1~P94L4

音檔起訖:   139A_0458~139B_1028

廣論時時聽:        

The faults of not having wisdom are as follows.
【◎ 無慧過患中,】

(p76)現在我們看它的過患,反過來說,沒有,有什麼害處。啊!說有了,有這麼大的好處啊!單單這個還不夠哦,前面拉的力量不夠,後面還要推的力量。所以前面是好得不得了的引誘,後面獅子、老虎,乃至於刀兵、水火啊,哦,在那兒逼上來,那時候我們就拼命會向前衝啦!說現在看看後面什麼東西逼著我們。

Without wisdom, generosity and the other perfections are as if blind.
【施等無慧如無眼目。】

欸!雖然你做布施做種種好事情,假定沒智慧的話,就像沒有眼睛哦!所以《華嚴》上面,大乘經論上面都是這麼說呀:「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現在別以為,哎喲,我們在這兒修行哦!別以為我們在這兒修行哦!如果你沒有智慧攝持的話,對不起,這個是魔業哦,我們只要仔細一看就曉得了哦!以我自己來說,也的確我很了解自己以前的錯誤,唉!說在那兒大聲疾呼的這麼也是這樣。

我剛出家的時候,我想大家都了解,哎喲,我跟的老師、環境,所以持戒持得很認真。啊!覺得認真得不得了。我剛開始出家,我在獅頭山,跟我師父,他那個圓光寺,我覺得那個吃飯要持午,他們十二點鐘不吃,我就不吃。唉!我師父啊就、他就哄我一樣:「啊,那好了,你一個人先吃。」十一點半叫小孩送上來。哇!人家辛辛苦苦煮,送上(p77)來,我還覺得:「這些人!是什麼修學什麼佛法!」我現在是一直在懊悔呀,一直在懺悔呀!我修了嗎?你說這個叫修嗎?我現在想想啊,一點都沒有錯呀!然後呢我做件那個衣服啊,穿得破破爛爛,好的也不肯穿,一天念多少佛。我同時曾經得到過念佛的經驗,我也告訴過你們了,對不對?現在我過了多少年問人家,你念佛啊,那時候我剛出家哦,都已經有一功德,可是現在真正問起來啊,我那時都是做得錯耶!所以說不要說你真正念佛念得這麼好啊,都不一定能夠往生哪,何況我們現在這地方胡思亂想啊,這是千真萬確的呀!所以,最主要的靠什麼?慧。這個過患在這裡。

《The Verse Summary of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in Eight Thousand Lines 》states: How could billions of blind people without a guide, Who do not know the way, enter the city? Once these five perfections lack wisdom, they are blind. As they lack a guide, they cannot reach enlightenment.
【《攝頌》云:「俱胝廋他無導盲,路且無知豈入城,五度無慧如無眼,無導非能證菩提。」】

唉呀,要這麼長的路啊!「俱胝那廋他」,換句話說,這個這麼長,「俱胝」是一個大數,這麼樣長的路,卻沒有人引導,瞎了眼睛,讓它自己去跑,你能夠跑到城裡去嗎?不可能的。所以這個經上面那個比喻就是這樣,像大海裡面一個盲眼的烏龜一樣,要想「蹦!」一百年出來一趟,要想出來得正好說有一個浮木,這個裡面一個洞,你要鑽進去,那絕無可能的事情!要靠什麼?靠智慧。所以呀,沒有智慧的引導,不可能證得菩提!

Consequently, generosity and the other perfections do not become pure, and you do not find the correct view.
(p78)【是故施等不能清淨,亦復不能獲得正見。】

所以布施等等,是不能清淨,亦復不能獲得正見。所以反過來說,我們常常記住哦,就是我們現在剛開始下腳第一步是持戒、持戒,真的要我們現在持戒持得清淨,絕無可能。但是,我們現在只有一件事情保證我們─正見!昨天有一位同學還來問我,啊,我真歡喜啊,我想大家好用功哦!哎呀,看見說一個小事情,說這樣做,難道這樣做都有過錯嗎?我肯定地告訴他有過錯。他當時聽了就很懷疑。實際上呢,我們不妨仔細想想看。當然,在座後頭很多沒有受大戒的不知道。我不說那個戒篇的名義,戒上面告訴我們,尤其是所謂「百眾學法」,啊,那一動就錯、一動就錯。你坐在那裡一定要怎麼坐,站在那裡要怎麼怎麼站,穿衣服要怎麼穿,我們現在隨便地晃晃盪盪,一天到晚在違犯規矩當中,對不對?這個是小乘戒哦!尚且如此哦!然後呢,真正要清淨,戒要到什麼?初地菩薩還不行哦,二地,到離垢地,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哦!這樣。

所以啊,這個時候,在這種情況之下,那你怎麼辦?你說的話,既然你戒持不乾淨,你一定墮落了嘛!是啊,經上說得很明白呀,你犯一個突吉羅,就是最小的罪,就剛才說,你如果說衣服穿得一點不好,走路的時候,眼睛什麼隨便一瞪,隨便一來,你就犯了一個突吉羅。犯突吉羅─抱歉,我應該這麼說,犯最輕的罪。犯最輕的罪,佛告訴我(p79)們,我們犯那個罪啊,墮落地獄當中要多少?人間九百萬年的罪,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啊?我怕說錯啊,你們曉得的人提醒我一下。那我們這樣的話,哪一年時間能夠成功啊?欸,它有一個特質的,我們要把握住─你正見未破,沒關係!別以為我們得到正見哦!你們怎麼樣我不敢說,對我來說的話,我只曉得正見的門,現在曉得了向那個地方走,我未得正見,我談不到告訴你們。你有了這個正見的標準去判別,那個時候曉得該怎麼辦,儘管你行持上面稍微有一點錯誤,不怕!

這個不但是理論,事實也確實如此。什麼事實呢?現在我們譬如說,我們現在眼前的很多大德,我們眼前的譬如像我們廣欽老和尚啊,或者什麼啊,當代的很多大德。再前面一點的,什麼弘一大師啊、印光大師啊,他們都往生了對不對?實際上,他們是不是持戒持得這麼嚴哪?印光大師晚上還吃飯的,欸,這個罪還不是最小的喲!如果說像剛才說的話,他那豈只九百萬年,但是,他卻上品上生哦!這個地方說明了什麼?正見!這樣。那麼所以說,如果沒有智慧的話,你得不到這個,唉啊!那這個過患是不得了,不得了的過患!下面我們看:

The 《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states:If those intent upon the final fruit are without wisdom, their generosity does not purify them. The Buddha said, Giving for others' sake is supreme generosity." Other kinds of giving serve only to increase ones wealth.
【如云:「無慧求果報,施體不能淨,利他為勝施,餘唯為增財。」】

(p80)我們講講布施,如果你布施,不了解智慧的話,送給別人要求果報,這個時候的布施不清淨。真正的布施是完全為了什麼?利他,而且要究竟圓滿地利他,這個才是殊勝的。除了這個殊勝的以外,其他的都是什麼?增加財富。這個財富是跟佛法不直接的,間接的,乃至於是染污的。跟法相應的才是。

And also: Ethical discipline does not become pure unless wisdom's light dispels the darkness. Ethical discipline without wisdom usually becomes sullied by afflictions through faulty understanding.
【又云:「無破闇慧光,不能成淨戒,多由無慧故,尸羅成濁染。」】

進一步布施下面的是持戒。因為你並沒有智慧,不能衝破無明,所以這個持戒不清淨,不清淨。所以雖然我們在戒相上面做得很好,乃至於執著得很厲害,這個尸羅啊成濁染,成濁染。反過來,雖然也許戒相上面稍稍不能究竟圓滿,但是你如果把握得住的話,我們卻可以漸漸增上。就是像世間任何事情一樣,做生意呀,絕對並沒有說這個利潤百分之百的,這個都是相對的,要一點……。不過問題是什麼呢?你做得對的話,做的結果啊,賺;做得不對的話,是賠,一定要有一點副作用,這個是一定的。所以這個都是靠智慧。

And also: If your mind is muddled by the fault of erring intelligence, you have no interest in keeping the virtue of patience. You maintain a dislike for weighing merit and fault, and are like an unworthy king who becomes famous.
【又云:「慧倒心混亂,不信住忍德,不樂觀善惡,如無德王名。」】

下面呢,忍辱等等,由於我們沒有智慧,這樣,所以啊顛倒。所以在這種顛倒(p81)無明心混亂當中啊,「不信住忍德」,忍的真正的中心,什麼?諦察法忍,對這個法要如實了解安住,以淨信心安住在這個上面,那個時候你才能夠行忍的忍德。所以你這一步一步,所以啊,因為你沒有這個,是「不樂觀善惡」,你沒有智慧,所以不會好樂如理抉擇是非善惡。在這種情況之下,雖然你行相上面做到了一點點,譬如說忍吧,你硬忍也做到了,人家看起來,欸,這個人能忍,但是這個忍不究竟,不究竟,像「無德王名」。這個無德王名,為什麼叫無德王名?王,這個是世間最高的,尤其是古代,別人可以不知道,王一定知道。結果啊,偏偏這個國王是一個昏君,他不知道還好,一知道的話,他名譽掃地,大家:「唉,這個傢伙!」就是這樣一回事情。所以你得到了這個好名譽,適足以破壞你,不是真正的成就你呀!

And also: For adepts, wisdom is lauded as foremost; Nothing else is as subtle or profound. Without wisdom, you do not head straight for the mental path that is unclouded by the defects of desire.
【又云:「智者所稱讚,無餘最細深,欲未障直道,無慧不能往。」】

真正智者所讚歎的、所需要的,是最深、最細,這個不能障礙的這一條菩提大王之路,沒有智慧不可能去!

And also: Without maintaining joyous perseverance in wisdom's ways, your view will not become pure.
【又云:「心不勤修慧,其見不能淨。」】

真正中心是正知見,正知見然後究竟圓滿的是無上菩提。這個東西呀,必定要靠智(p82)慧,而這個智慧要努力地修學,所以從親近善知識,乃至於到究竟圓滿的聞思修相應。

Here, the "king who becomes famous" refers to an unworthy king for whom fame occurs once, but then declines. You do not repel the darkness of delusions confusion as long as wisdom's great light does not shine, but when it does, you cast away the darkness,
【王名稱者,謂如無德之王,名稱一揚後仍退失。乃至未發大慧光明,愚癡黑闇終不可滅,慧發即滅。】

這樣。這個慧不是說聽到一點就算哦!然後呢聽了要思,思了以後呢,要修。要得到究竟圓滿的智慧光明,那個時候才徹底地消除。所以說,一這個發了─慧,這個黑暗無明就消滅了。

so you must make an effort to generate wisdom with whatever capacity and strength you have.
【故於發慧應隨力能精勤修習。】

所以這個事情我們要努力的,真正要努力的。

The 《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says: Like the dawning of the sun's great light, The enormous power of wisdoms light arises And the concealing darkness in beings' minds Is completely dispelled, only its name left behind. And also: Therefore, with all the power at your disposal, Work hard at the methods for producing such wisdom. What are the causes of confusion? They are relying on bad friends;
【如云:「由發大慧光明力,猶如出現大日光,眾生身中黑闇覆,悉皆除遣唯餘名。」又云:「故應盡自一切力,於如是慧勤修習。」愚癡之因,謂近惡友,】

這個好好的看一看!

laziness; indolence; oversleeping; taking no pleasure in analysis and discernment; lack of interest in the vast variety of phenomena; the pride of thinking "I know" when you do not; the major wrong views; and being discouraged and thinking, "Someone like me cannot do this," and thus not taking pleasure in relying upon the learned.
【懈怠懶惰極重睡眠,不樂觀擇,不解方廣,未知謂知,起增上慢,上品邪見,或生怯弱,念我不能,不樂親近諸有智者。】

(p83)今天這個只唸一遍,我為什麼唸一遍哪?曉得了愚癡的過患以後,你要除,一定要從因地上面找到哦!這個上面哪,大家先把它看一遍,明天還要細講。而這個裡邊最嚴重的一項事情─惡友,這個惡友平時不是我們吵架的怨家哦,就是我們的好朋友。所以我們一定要辨別得清楚善知識、惡知識,本論一開頭的時候就特別告訴我們,也在這個地方。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326頁,關於智慧,昨天已經說了智慧的殊勝的功德,今天繼續講沒有智慧的過患。請看倒數第四行,昨天已經唸過了。這個倒數第四,應該倒數第五行那個偈子開始:「如云:『由發大慧光明力,猶如出現大日光,眾生身中黑闇覆,悉皆除遣唯餘名。』」因為我們從這個修學佛法的次第當中,如理地聞思修,啟發了相應的大智光明,這個慧光就像日光一樣,世間最強烈的,在任何情況之下,任何黑暗都可以破除。那麼我們眾生所具有的黑暗,也徹底破除,徹底破除,一無餘遺。

「唯餘名」,這個「名」可以作兩方面的解釋。名是雖然還有這個名字,沒有實質,實際上呢,也可以說名就是指名言、世俗諦。換句話,我們看起來你真正的內證到這種境況,別人看起來在世俗的名言諦當中,他還是示現煩惱相,你也看見他覺得有煩惱,在他裡邊卻是了無煩惱,了無煩惱。是啊!所以我們看,不要說證得佛果,乃至於很多行菩薩行者,乃至於羅漢行者,你去傷害他,或者什麼等等啊,他了然、寂然不動,就是這樣,(p84)那這是一種。還有一種呢,他就是現出那個貪瞋相來,我們常常說的逆化這一種。祖師們哪,像那個我們常常說濟公活佛,就是南宋的那個道濟禪師,啊!一天到晚吃酒啊什麼,他沒得酒就受不了的。但是你有這個本事嗎?儘管一樣行相上面還有,內在沒有啦!那是剛開始,何況是佛呢!

所以「故應盡自一切努力,於如是慧勤修習」啊!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看看它有這麼多的好處,我們現在目的忙的什麼?我們要得到好處,而實際上,我們所要的好處全部在這個裡頭啊!為了忙一點的世間的小利啊,大家都弄得不可開交,現在這麼大的殊勝利益,當然我們應該這樣去做。我們所以不能這樣做,正說明了什麼?我們的愚癡啊!而愚癡的對治,唯一的就是這個智慧啊!想到這地方,什麼都是次要的,乃至於可以說唯有這一個,唯一的一件事情我們該做的。

那麼為了這一點,下面這就很重要了。為什麼我們愚癡呢?你不是已經見到了這個愚癡的禍害嗎?也見到了智慧的殊勝的利益嗎?你要除掉它的話,一定要從這個因上面,現在告訴了,所以這個因我們必定要正確地把握得住,然後努力去行持。

分幾方面,第一個「謂近惡友」,是外在的。所以在佛法修學當中,最重要的是莫過於善知識;而最可怕的啊,是莫甚於惡知識,莫甚於惡知識。這一個一定要你自己去體(p85)驗,當然在你體驗之前,一定要如法如理地了解。我常常聽見人家說,那世間人根本不談啦,「哎呀,好得很啊!」這個不談。就算修學了佛法,了解了,還有人說:「哎呀,這個不好意思!」說這個不好意思,請問這個不好意思是什麼?不好意思是什麼?我們不要說下地獄,人打你個耳光,比起這個不好意思來,你願意接受哪一個?那當然,哦,這個打耳光受不了。然後你為了眼前的一點不好意思,將來豈只打耳光,豈只大損失,在長劫地獄裡邊。你願意只為了這個不好意思,一點眼前的不好意思,把自己埋葬在這個地獄裡邊無量無邊劫嗎?這個天下之人之愚癡,是莫甚於此啊!所以說,正因為愚癡所以這樣,而這個愚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惡知識,偏偏還在那兒說:「哎呀,這個不好意思啊!」

所以你們千萬記住一個事實,你今天被了毒蛇咬了以後,你會不會覺得:哎呀,這個不好意思啊!你讓它去。我請問你會不會這樣啊?但有一種情況,那小孩子,喔唷!痛得要命哪!你不要說把他手指切掉,叫他綁他還不願意咧,眼看著那個毒周流全身,這個是很清楚、很明白的。假定你自己清楚明白,曉得咬傷了非死不可的話,那馬上一刀兩斷。自己的手指哦!這個很清楚明白。所以為什麼本論一開頭的時候,就告訴我們善、惡知識之辨,他又特別說明這個道理不是聽懂就算,你要如理思惟。現在我們講修行、修行,聽完了以後,好啦!書本一合,沒有了,這是為什麼不得力的原因。

(p86)所以說現在我們真正要行持,必定要從前面的如理思惟,然後呢去了解了,懺悔業障,才能夠把心裡面這種心力扭得過來。要曉得這種力量是什麼?也就是習性。習性呢,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就是一種推動我們的力量,而這個造的業習性,這個業,換句話叫作業習氣。要曉得造的這個業的習氣,這是我們這個五蘊當中行蘊所攝,大家在這裡容或到現在還並不了解我們的行蘊的真實狀態,那麼在這個上頭,我也今天點醒大家一下。這也是因為昨天有人問了,所以我在這地方特別說明。

這個在中士道的時候,不是曾經說過,有一個善知識樸窮瓦在「有」支上面下功夫,大家也不曉得什麼原因。那麼有幾位同學已經體會到了,哦,說「有」支原來有這麼大的力量,就是會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力量推動你,這我說過很多次了。那麼這個力量哪來的呢?今天我們在這裡體驗一下,你們很容易就體驗得到。譬如說我們早晨上早課,然後呢,你念楞嚴咒也好,或者敲法器也好。這個時候很有意思啊,有的時候你是心力集中在那裡一直念;有的時候你心力沒有集中,欸,但是你照樣地咕嚕、咕嚕、咕嚕把它念下去。呵!背得很熟。可是如果中間有一個人插上那麼一句,或者是你平常儘管背得很熟,我中間突然提一句說:「從那句接下去。」你想了半天你就接不下去,你們想想看,對不對?不妨眼前馬上試一下,為什麼原因接不下去啊?這個我們就弄不清楚了,的的確確弄(p87)不清楚,就是這樣。還有呢,告訴你個道理,你聽得很懂,聽得很懂,可是比如說敲法器,欸,告訴你怎麼弄,會。可是等到你自己摸上去的話,敲了一個手忙腳亂;等到你敲熟了以後,你不要去想它對不對,你拿上去就鏗鈴匡啷敲了,你也不曉得為什麼敲得這麼順理成章,敲得這麼好。這個經驗大家都有,對不對?

那這個裡邊就很明白說明了兩件事情:一個是想心所的功效,一個是行心所的功效。就是啊,你想:哦,這個事情要怎麼敲的,嗯,「哃、噠,哃、噠」,這個樣。他講得清楚,聽得清楚;可是叫你做的時候啊,做不清楚了。因為這個想心所的特質是什麼?就是緣想,長、短、好、壞等等,你聽懂覺得這樣的一個心理。行心所叫什麼?造作的力量。一定是心裡面你要這樣去做,然後呢,把它的訣竅在哪裡,跟著身、口這樣去做,做做做,養成功了業習氣的話,這就有一股力量,這個叫作行。所以這個「行」,跟這個「想」是兩件事情。你們一定要分辨得這個兩個清楚了以後,所以當人家在那兒講,你在那兒聽的時候啊,你把它那個名身文句,內涵覺得懂了,那個時候啊,跟你「想」相應的。然後呢你自己要真正深入,必定要透過思,思才是什麼?行心所,行蘊。說業是什麼?思、思已業,然後呢你如理思惟。不過,思惟注意哦,「如理」兩個字,並不是你自己一個人鏗鈴匡啷亂思、亂想一通。

(p88)平常我鼓勵大家,看見大家是能想了,我很高興,鼓勵大家。鼓勵大家的原因,就是平常很少人肯去思,是啊!是不管是哪一方面,你開始有了思啦,然後呢那時候再把「如理」兩個字加進去,所以每一個地方要注意到。等到你經常地這樣地思惟,如理思惟的時候,自然而然哪,你起心動念就是它。乃至於你不起心動念,欸,你在坐在這地方,一個境界現起的時候,你自然的反應就是。就好像我們剛才說那個念楞嚴咒,你一跑到去的話,那個維那一起了那個腔,你咕嚕咕嚕從頭背到尾;然後你拿起鈴鼓來叮叮噹噹噹打,打得很好。所以一定要了解這個力量,所以它修行的過程重要你把握得住,這樣。

這個力量,所以它修行的過程重要你把握得住,這樣。所以他前面儘管已經告訴我們善知識、惡知識的行相,你在聽聞當中思心所相應的,這個思心所─欸,這個想心所相應的,跟思惟觀察,是有它非常密切的關係喔!但是呢,這個地方我們講的功效你要辨別得清楚。

所以儘管覺得道理懂了,但是你心裡邊這個習氣的力量還是什麼?還是轉不過來,那個時候一定要修行,照著它去做,思惟觀察。那個時候你不會覺得:喔唷,不好意思!喔唷,什麼!聽見那些人在外面這個聊天,這樣的話,你就立刻心裡面警覺生起來了:「啊!不可以,這個是毒樹一樣,萬萬碰不得!」你必須要有這種力量。當然,你對這惡知識、善知識的行相已辨得很清楚、很清楚。凡是跟世間相應的增加你貪染、情染的,欸,他還很好咧,平常這安慰你:哎呀,某人啊,你好啊,怎麼樣啊,這個如何啊!唉,(p90)這個話你叫作配你的胃口,跟你的情見相應,跟你的名利相應,完了!最起碼至少的,他一定要告訴你世間的真相是苦啊!策發你的厭離心,大厭離心哪!而這個厭離不是我們世間的厭離呀,就是三有,哪怕這個妙得像妙天宮,給你的王位,給你的一切的財富,喔唷!你看得像毒藥一樣。這個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白的,是這個外在的原因。

然後內在的呢?就是這樣「懈怠、懶惰、極重睡眠、不樂觀擇、不解方廣」等等。欸,通常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內在的原因哪,是以前留下去了的這個隨眠,但是都是因為外面遇見了外緣而引發的,這樣。所以這個惡知識,也是引發裡邊這個惡緣的最有力的一個力量,我們要了解。同樣地,我們也是影響別人,人家也是影響我們,所以這些事情我們很容易了解。這個是屬於情方面的。

「不樂觀擇」,就是這個。現在很多人哪,唉,總覺得:唉呀,這個東西實在很麻煩哪!心裡最好想想啊,有一個討巧的方法。尤其是現在聽見,哎呀,這個念佛好,大家就說:「你只要念了佛,什麼都不要管。」念佛好不好?好!的確,這個太殊勝、太好的法門。現在不幸哪,這個最殊勝的法門是弄到現在這個情況,現在這個情況是什麼?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弄到後來是萬修難得一、二去,壞就壞在上頭。昨天黑板上寫的這個「逋逃藪」三個字,就是一個祖師告訴我們:「大家現在動不動說念佛,實際上呢,是懶惰的(p91)人的逋逃藪,他真的念佛念得去了嗎?」你們看看紫柏大師那個語錄上面,就說得清清楚楚。所謂明末四大師,人家尊稱他為「紫柏尊者」,啊!這個人真了不起呀!他就絕對不是說,哎呀!互相安慰,啊!這樣。他就是針對這個病症上指出來告訴你:問題在哪裡,你一定要在那個病根上面痛下決心啊!這樣。

所以我們這一點了解呀,同樣參禪的也是一樣,歡喜這個弄口頭的話,他也覺得:「哎呀!這個念佛啊,是老公公、老婆婆的事情啊!」他要去參禪。這個參禪應該怎麼參哪?那更是要精進努力呀!結果呢,參禪弄得不好的話,所以古人有一句話:「吃得酒肉飽,來尋僧說禪。」嗯,覺得解脫自在,然後,哈!喝酒吃肉,這麼、這麼大家這麼玩玩了一通,跑到廟裡面去找一個和尚來談談禪,覺得很高明。是這樣嗎?啊!錯啦!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了解,這個真正修學佛法,他一定要找到他的根本的問題在哪裡,不要隨著自己的習性,「哎呀!」說啊:「我不歡喜這個啊!」那麼你歡喜什麼?我們歡喜的無非是世間的情染哪!

所以這個地方真正修學佛法一定要了解它,它的中心是什麼─智慧,而得到智慧一定要經過這個次第步驟,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儘管我們目前一下子容或做不到,那個是可能的,有的時候也確確實實是這樣的,那怎麼辦呢?心理上面記住:一定要(p92)把這個圓滿種子種下去。說:是呀,正因為我以前無始以來為無明所覆,沒有在這個上面努力呀,所以跑到現在碰見這種情況,就不能跟法相應,發起這個精進啊!偏偏隨著這個習氣而轉,那是要深深慚愧,好好地懺悔呀!然後策勵自己:「我一定要做到!我一定要做到!」你有這樣做的話,欸,慢慢、慢慢這個因種,你只要不斷地加進去,自然而然這個果就會來,這個概念很清楚。所以一方面說我們愚癡之因,一方面說,哪!針對著一個特點,下面有總共的對治的方法;再下面說「不解方廣」。這個兩樣東西呀,前面是自己的習性,那個地方說無知,這最重要、最重要的!

所以呀,在修學過程當中,第一件事情─一定要學!那麼在學的過程當中有兩種:有一種不願意學,有一種自己障礙,這個都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還有學了以後呢,得少為足,得少為足、自以為是、未會先會,那個都是犯了大毛病,犯了大毛病。下面說「未知謂知、起增上慢、上品邪見」,這個是指增上慢,並沒有了解自以為知道了,起增上慢;換句話說,你還沒有達到這種地步,自以為很高深了,這個增上慢。這是雖然有一點相似,可是不到。還有一種呢,上品的邪見,那根本完了!這個都是屬於見方面的,見方面。上面是情,這是見。

另外呢,或生卑劣,「念我不能,不樂親近諸有智者。」這是卑劣慢,這個還是一種(p93)慢。那慢的根本就是「我」,無非是為了這個:「唉呀,我不行啊!」啊,那麼這樣怎麼辦呢?只有跟那些人,唉呀,要是爬是爬不上,那麼好了,大家窩在那個什麼,窩在那個避風港裡邊,跟那些人混在一起。這本來害我們的是莫過於這些惡知識,偏偏你又不肯親近這個善知識,然後呢「不樂親近」,就啊,哎!那些人好,正是保護你。

譬如說我們心裡身心上面,這的確無始以來的習氣啊,一時改不過來,那個時候了解了以後,自應該這樣去做─痛下決心。所以說,譬如像我們這裡很多小地方,為什麼那個時間要去注意到分秒必爭,為什麼說早晨起來打了板馬上坐起來,為什麼聽起來每一個地方就策勵我們,從剛開始下腳第一步,把這個法作為第一,來對治自己的情見。你能夠從這種小地方慢慢做的話,慢慢、慢慢、慢慢那個習性養成功了,力量增大了,大的自然做得到了。

現在你處處地方去保護這個東西,所以呀自然而然,喲,碰到這種情況下,自己覺得:「唉呀,這個不行,那個也不對。」然後呢,你還找了種種理由去批評他。結果好啦,你是注定你只有什麼?反正那個人說:「哎,對呀!這個何必這麼麻煩呢?何必這麼認真呢?成佛又不在這個上頭成的。」所以處處地方啊,就不能親近這種真正有智的人,而是什麼?保護我們煩惱的這個,這個是真正惡友是莫過於此啊!所以說怨家仇人,前面(p94)說得清清楚楚,他最多把你生命,這一生的生命殺掉了,只是如此而已,而他絕對不會把你送到地獄去的。這個惡知識啊,哦!這個眼前是甜言蜜語哦,哎喲,讓你這樣、那樣,弄得好,但是一定把你送到地獄裡面的就是那些人,這是你要很清楚、很明白的,我們了解的。所以這個是什麼?愚癡之因啊,這我們清楚啊!下面再重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