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25L10~P26L6

手抄頁/行: #2 P209L9~P216L4

音檔起訖:   14B_1659~14B_2805

廣論時時聽          

 

[16:59]

達實性者,是殊勝慧學,

前面已經說了戒定慧了,這個慧,跟這個地方達實性的慧,差別在哪裡呢?因為真正的慧啊,我們說起來有三個次第:聞、思、修。而聞思修當中又開成六個:「聞」、「聞所成慧」,「思」、「思所成慧」,「修」、「修所成慧」。那麼這個達實性就是「修所成慧」 ─已經真正地通達法無我。那個大乘的達實性的地上菩薩 ─見道以後,這樣。

[17:35]

是謂通達法無我性,或以現證真實為主。此若無者,說由教理通達亦成。

真正從這個地方的要達實性,是要通達實性的,這是地上菩薩。如果說萬一沒有的話呢,教理證成也可以,那個就是加行位上,乃至於資糧位上面也可以 ─「聞思相應」的。平常呢,這個天台所謂「大開圓解」啊,就這個,可以了,可以了!這個都是加行位上的,那個時候有這個老師。下面德增,

[18:12]

如是雖能具足教證,

第四是特別講教,第五就是證。剛才前面,不是第四第五,就是說「教富」跟那個「達實性」兩樣東西,一個是教,一個證,這兩樣功德。那麼戒定慧呢,統攝的,這麼說啊!

[18:32]

若較學者或劣或等,猶非圓足,故須一種德增上者。

如果他的這個成就跟你一樣啊,或者比之於差,這個不行。當然對我們來說,我們一點名堂都沒有,稍微有一點很好了。可是真正修學佛法的人啊,從下腳第一步,一直到成佛,等覺還要依靠善知識。所以這個地方既然稱善知識,他這個圓滿的德相,換句話說,總是要比你呀,還要來得高明的!不過單單高明夠不夠?還不夠,譬如像我們一點名堂都沒有,他像三腳貓懂幾下,這個也不行。所以這個次第我們要很清楚的,很清楚的。他至少的條件是什麼呢?就是說:三學當中有這個次第,還有呢德行比你增上。如果你一點都沒有的話,他有了三學,當然比你高了,這個。

[19:31]

《親友集》中作如是說:「諸人依劣當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勝者獲尊勝,故應親近勝自者。

那麼《親友集》上面告訴我們這麼說 這是菩薩造的論 啊,諸位啊!如果你依靠差的人的話,你就退失。所以後面特別告訴我們,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依靠善知識。最好的是善知識,最壞的就是惡知識。你如果靠不如你的話,你就退步了,依平等者大家不能進步,如果說依比超勝於你的,你就獲得進步。所以我們應該親近超過自己的。

[20:14]

所有具最勝,戒近靜慧尊,若親近是師,較尊勝尤勝。」

所以這些道理當中啊,他又把善知識的相又說一下,應該什麼啊?以戒定慧為主,而他也超過於你,依著這個次第,這樣來的這種人,是最超勝的、最精采的。那麼另外一個祖師,

[20:43]

如樸窮瓦云:「聞諸善士史傳之時,我是向上仰望於彼。」

樸窮瓦就是剛才說的敦巴尊者的三個,三子之一,傳他法的最主要的。他自己怎麼說啊?他說:「我看見那個前輩啊,那些祖師菩薩的傳記的時候,啊,心裡好羨慕、好仰望啊!」這我也是有這個經驗。所以我也鼓勵諸位啊,剛開始多看那個前人的傳記,多看因果典型的故事,你自然而然啟發向上的好樂之心,不必在理論上面了解得很多。

[21:25]

前面沒有基礎,你先了解這個理論,不一定好,這個次第井然,次第井然。你有了這樣的心,然後那個理論一認識,馬上派上用場;你沒有這個基礎,認得了理論的話,往往會害你。到那時候,你的眼睛啊,是高不可攀,看看樣樣東西都不在眼下,這個時候「如天成魔」啊,你就會辛苦無比!這個事情是最痛苦的事情!眼前只是心裡面不知如何是好,完了以後呢,這種心情就是把我們引導當中啊,向下墮落的因素。當你真正地了解業這個行相以後的話,你一觀察就這麼清楚。到那時候,你自己會害怕,到時會害怕。所以我們現在要看那個善知識他們怎麼作。

[22:20]

又如塔乙云:

又另外一個善知識,

[22:23]

「我於惹珍諸耆宿所,而作目標。」

「惹珍」那個就是敦巴尊者當年造這個廟。阿底峽尊者圓寂了以後,那麼敦巴尊者就接受了他的教法,在那裡造一個廟叫惹珍寺。譬如說我們說前面的博朵瓦、樸窮瓦、慬哦瓦,乃至於後代的,像西藏的什麼白教、黃教,主要的這個淵源,都從這個地方流出來的。以我們現在來說的話,我們就盛唐的那些大善知識,說我們把那些前面的前輩作為我們的目標。所以說,

[23:08]

是須一種目向上望增上德者。

我們要這樣作,一定一心仰望他,層次很分明。我們現在看那個佛跟菩薩,一看,哎呀,總覺得遠得不得了,這個佛動不動把生命啊、腦髓就捨出去,我們太遠了;看看祖師啊,就對我們很近!所以自然而然他對我們呢,有這樣的一個接引的功效。就像《法華》裡邊說的〈化城喻品〉,那麼這些祖師們對我們來說,也是個化城,我們更從這個上面找到這個方向,再向上看,就看到最高的佛陀的情況。

[23:51]

如是六法,是自所應獲得之德,諸所餘者是攝他德。

上面這個是善知識自己應該的,那麼下面那些呢,就是幫助別人的!這個真正的善知識,除了自調以外,他還要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下面呢在這個地方有一句話很重要,在說那個幫助別人之前,有這麼一段話。為什麼要這樣說?看一看:

[24:22]

此亦如云:「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餘者,示法性諦令解脫。」

這佛啊,不是拿水來把你的罪洗掉,也不是用他的手,他雖然有神力神通,欸,沒辦法幫你除掉苦,也絕對不是以自證的移到你身上面。他怎麼?把那個法的真實的內涵告訴你、開示給你,教你這樣認真去做,得到解脫。那為什麼這個地方要插這段話?這個地方特別告訴我們,善知識的行相認得了以後,你從善知識那裡得到 ……,不是說善知識啊,你只要靠著他啊,然後他就把你一口氣一吹,然後呢像泥塑木雕捏一捏,把你捏成一個佛,不是的。把這個佛法的道理告訴你,你還是要很認真努力精進去學,那時候得到解脫。

[25:24]

這是為什麼我要鼓勵諸位看那個善知識的傳記,否則的話,我們大家總覺得:「哎呀,現在我是凡夫啊,然後我在這裡磕了一個頭,磕到哪一天的話說不定開悟了!啊,好!」沒有這件事情,絕對沒這件事情!必然的沒有一個例外的,你一定要了解,那時候我們聽聞。聽聞啊如果你把握不住這個原則的話,也是這樣的,越聽越遠,是越講越遠!這個重要的概念。下面才告訴我們:

[25:58]

若除為他說無謬道攝受而外,無有以水洗罪等事。

所以總結一句話,一句話:除了把正確沒有錯誤的這個,告訴你攝受以外,其他的絕無任何方便能夠淨化你的罪。在這個地方我提一個問題:既然佛告訴我們說,沒辦法淨除我們罪的話,應該說來說去講「法」,那麼然後呢講完法我們要念「法」,為什麼我們要念「佛」呢?不是好像有矛盾嗎?大家想想看!現在我們要念佛,假定是照他這樣的話,那麼要念法啊,這個念佛不是沒有用了嗎?欸,念佛有用的!關鍵在哪裡呢?這個考考你們,下個禮拜,你們啊每一個人給我一點答案。然後呢我在這裡看了這個答案,再給你們評分,等一下我再說明這件事情。

[27:13]

其中四法,

那麼下面就是說這個開始幫助別人的這個方法,先說第一個,

[27:26]

善巧說者,謂於如何引導次第而得善巧,

下面說「善巧說」,不但你懂,而且你懂了以後,要懂得怎麼善巧地表達,是說引導的次第要懂得善巧。

[27:46]

能將法義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能夠把這個道理啊,很巧妙地,很巧妙地能夠灌輸到聽的人的心目當中去,心目當中去,這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