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51LL3~P52L8

手抄頁/行: #4 P71L2~P78L6

音檔起訖:   26B_1521~26B_2751

廣論時時聽          

 

[15:21]

正知者,謂由如是依止念時,隨起煩惱即能了知,斷除不受。

嘿!這個睡覺的時候啊,還有一個要保持「正知」。這個東西啊跟那個念有關係的,念有關,同時你那個睡覺的時候,你心裡想說:我要這個樣,我要這個樣,要這個樣!然後在這種情況之下,你睡覺的時候,它那個煩惱起來以後,要能夠斷除。嗯?這一點我們大家也許不一定了解。現在我也告訴你,平常譬如說,你睡覺的時候,到第二天早晨起來的時候,聽見了那個板響了的話:「唉!這個板敲得這麼早幹什麼啊?再睡它幾分鐘!」你會這樣想的。那或者:「沒關係!還早,等到他敲了第三通再醒。」乃至於:「敲了鼓我起來不晚!」我們常常有這個心情的。這個為什麼?就是前面你沒有正知,後面就跟著煩惱在轉,非常清楚!那怎麼辦?你睡覺的時候先這樣想:我要精進!我要精進!以前一直為這個煩惱所轉的。單單這樣夠不夠?不夠!告訴我們的「數數思惟」 ─你不斷地想這個念頭。當你心裡面,睡下時,明天說我決定要這樣去做!行相很清楚哦!想過了以後,你放掉睡覺。等到你第二天起來的時候,一聽見板聲,你「咚!」一下,能夠坐得起來!你們試試看,保證有效。

[16:54]

乃至於你有了這樣的想法,你作夢。譬如說,平常我們有的時候,夢當中也會有這種煩惱現起的。然後你如果能夠保持正念的話,欸,夢當中那個煩惱現起來的話你照樣擋得住,夢裡面你都擋得住!所以它這個睡眠,的的確確有它正確的方法在。現在我們常常想:哎啊!我現在希望怎麼樣,希望怎麼樣啊!達到它的目的,正確的方法,因,這裡都告訴你,你只要照著去做,你真正的希望的都得到。

[17:30]

起想有三,

這個正知的,這個觀念的時候有三種方式。

[17:36]

初者謂一切種,其心不應為睡所蔽,

這是第一點哦,這樣。

[17:41]

應以精進所攝之心,驚懾而眠,猶如傷鹿,由此睡眠,不甚沈重,不越起時,而能醒覺。

第一點,你想的時候要有這個,不要為那個睡眠所遮蔽,要「精進所攝的心」,心要這樣。像這個傷的鹿,受傷的鹿本來就是啊非常小心的。這個鹿啊,牠經常,跑到任何地方去,平常我們很多動物,看見那東西就吃;這個鹿不是,在森林當中啊,牠跑到一個地方,一定停下來,四面看。然後你看那個鹿的耳朵,四面那麼咕嚕咕嚕轉,牠一定要觀察一段時候,有沒有傷害牠的東西,再吃,正常狀態;一旦受了傷,牠更是警惕得不得了!我們的心要這個樣。你能這樣的話呢,這個睡眠不沈重,不超過了。實際上這個話怎麼講?就是在你真正想的之前,欸,平常我們睡下去的時候啊,你會想:「哎呀,這睡了,已經睡覺了,還想它幹什麼!」那時候就完了!所以說不為睡蔽的話,這個就是第一種情況。欸,你不要讓它 ─我要精進、要努力;然後呢策動你的這個心去行,不要隨著懈怠煩惱而轉,隨著精進而轉。

[19:06]

二者謂作是念,我今應修,佛所開許悎寤瑜伽,為修此故,應大勵力,引發欲樂。由是能依佛所開許獅子臥式眠無增減。

第二個告訴自己,我現在跑得來幹什麼啊?哦,我是修學佛法。那麼佛告訴我們怎麼做的,是這樣的,所以我努力。「應大勵力,引發欲樂」,這個是成敗的關鍵,他不是馬上叫你去做,在做的之前,你先要想:欸,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不這樣做有什麼壞處。所以不妨我隨時提醒自己說:「我到這裡來幹什麼呀!」這第一個,我學佛。哦!那麼佛告訴我們怎麼做的啊?所以種種、用種種的方法,哦!原來這樣做有殊勝的好處,不那樣做有這麼特殊的害處,然後由這個推動的力量,一步一步照著深入去。

[20:08]

三者謂應作是思,如我今日勤修悎寤,及諸善法,明日亦應如是勤修,由是,於善欲樂相續,雖忘念中亦能精勤修上上品。

嘿!這樣地思惟:說我現在這個地方的修,你看,不要說白天,晚上睡覺都修這個善法!今天這樣,明天也這樣。因為你繼續不斷地這樣的思惟,所以你這個心意─意樂,這個善法欲的意樂,繼續地相續。那個相續有個什麼好處啊?我們現在的內心當中,隨順於無明的這個心裡的相續,拿掉了,拿掉了。在這種狀態當中啊,因為你的相續一直是善法,所以你就是忘念當中,你忘失了,還在用功。我們現在怎麼呢?這個要對比一下,那個才了解。因為我們現在沒有正式地修過這個內容,所以平常的時候,心裡面一直跟煩惱,隨著煩惱轉。就這麼,自己不曉得為什麼事情煩煩惱惱的,就是這樣,啊,就覺得坐立不安。那有的時候,稍微弄得好一點,哎呀,那時候覺得好得很!實際上這個「好得很」,也就是說這個粗猛煩惱不現行的時候。那麼這種情況之下,你只有正念提起來,還勉強可以,正念一掉掉了以後,它一定是這個煩惱相都在那個轉。

[21:49]

我們平常為什麼不相應的?就是因為我們的相續在煩惱當中。既然在煩惱當中相續的話,當然啦,不管你提起來提不起來,都是隨順著煩惱走。現在啊,你這個相續,就是你的身心已經有了善法欲,對這個善法的欲樂相續當中,所以你內心的這種心識等流,一直是跟著那個善法隨順的。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就算你沒有提起正念,睡眠的時候,它那個善法還在那裡向前走。平常我們說求戒,得戒體,那就是這個東西,說起來。那將來正講這個東西的,會告訴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在忘念當中,欸!他也精進,而且修上品的精進。請問,忘念的時候都修上品的精進,你正念的時候還有不修行的嗎?那問題解決啦!所以

[22:51]

此食睡行,若能無罪,具義而行,現見能遮眾多無義虛耗壽數故。

假定說你吃飯、睡眠都能夠沒有錯誤,而又正確地如法如理的,對你有意義的這樣去做的話,啊,那太好了!我們眼前看得很清楚地,能夠遮止很多無義的事情,這個很清楚。我們平常的睡眠、吃飯,啊!增長罪過,都是毫無意義的。我們一生的壽命,就這麼輕輕鬆鬆地浪費掉。能夠這樣的話,都派上用場。

[23:34]

如聖者無著引經,如所抉擇,而為解說。

所以現在照著無著菩薩引著經論,經過的抉擇,就是說,已經把它分析得很清楚明白,這個地方跟大家說明。

[23:51]

如是唯除正修時中所有不共修法之外,加行,正行,完結,中間諸應行者,從此乃至毘缽舍那,所修一切所緣行相,皆如是行,

好了!現在說除了正修,正修的時候,你所緣的這個行相不共的。什麼叫不共?就是你特別的 ─說我念阿彌陀佛,對!那麼我緣的那個就是阿彌陀佛。我念觀世音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或者然後呢,我在這兒參一個「什麼是你本來面目?」那是個人各的,不共同的。除此以外,那麼前面的加行、正行、完結、中間,就是說,除了正修以外,其他的中間哪,所有一切的我們該做的事情,統統在這裡,都應該這樣去做。

[24:46]

現在我們想想看,如果是你能這樣做的話,你還有惡業嗎?沒有了。如果你能這樣做,善業不夠嗎?當然,現在你一直在善業當中,好了!而且這個善業產生什麼?相續的現行,一直在現行當中,一直在現行當中!將來我們會曉得的,你真正生死的時候,引發你下一生的什麼?就是到臨終的時候那個最後一念的現行,那就是這個東西帶我們到下一生去。

[25:23]

我們現在呢,整個的這個現行都在煩惱當中,都在煩惱當中。所以為什麼儘管你念佛,嘴巴在那念佛,心裡還在煩惱相應。精神這麼旺健,可以打起精神來都提不起,臨終的時候病苦,苦成這個樣子,你能提得起來了嗎?所以那個時候,就算你拿一個大喇叭擺在你耳朵裡面念,念佛,你也沒用。你會覺得:唉呀,我痛得要命,你們還吵我幹什麼啊!這千真萬確的哦!

[25:54]

不要說臨終,就現在,比如說精神好端端的,跑得來叫你去做一件事情,唉!做這個事情,這麼麻煩哪!我們都心裡這樣想耶,何況生病的時候!這樣。所以當你真正慢慢地去做的時候,到那時候就好了,那個靠什麼?就是我們靠我們現在還壯健的時候。真正重要的都在眼前哪,千萬不要現在壯健的時候的那點小聰明,害了自己啊!保護無始以來的大冤家,保護這個「我」,你錯了!你保護它,結果修了半天,這個我是越來越增長,越來越大!這個「我」就是生死的根本。那麼他前面告訴我們,這個四種資糧,已經解釋清楚了。

[26:46]

已釋中間所應行說。

正修以後,中間應該怎麼辦。好了!正助雙修,他這裡告訴我們正助雙修,美不美啊?啊,在我的感覺當中啊,實在好!這是原則。你用這個原則不管你做什麼事情,百分之百一點漏洞都沒有,就是一點漏洞都沒有。那個是告訴我們約略地解釋一下,還是約略地、大略地告訴我們哦!細緻 ─倒是千真萬確的,所有後面告訴我們的,就是關於這前面這個大綱的真實的內容。所以如果說大家條件夠了,你聽了前面已經會,已經能做;萬一我們不能做,對不起,聽見了那個沒有真的懂,那麼好好地學下去,他每個地方會告訴我們清清楚楚,就這樣。你認識了以後啊,修行的確一定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