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97L6~P98L3

手抄頁/行: #6 P51L1~P63L8

音檔起訖:  42B_0000~42B_2657

廣論時時聽          

 

[00:10]

所以佛整個的說法為什麼四諦包含了一切,原因在這裡,這個是我們應該把握得住的。所以這個概念,這個地方特別指出這一點來。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把握住根本何在,所謂根本因;然後呢圓滿因,你這兩點把握得住的話,這因圓滿了,這果自然必定圓滿。所以這個道理他下面說:

[00:41]

縱有大師現住世間,於此教授,更無過上而可宣說。

關於這個道理就算佛再來,佛再來,能夠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更沒有超過它的。所以這個苦本身就是修學佛法最主要的主因,也是根本因。不同的,就是把這個苦的質跟量,從淺到深,這個不同而已,然後呢推己及人,這樣差別。

[01:29]

即於此中,發生下中士夫意樂,次第極顯。

同樣地,就在這個裡邊,從苦這個根本因上面,看你自己的力量能夠觀察的深廣的程度,然後呢來說明下士、中士、上士,這個內涵是如此,修行的次第也是如此。只看見眼前的,那個是下士;你能夠更深一層去看的這是中士;然後呢最徹底圓滿地了解,這個是上士,這個是上士。他為什麼這地方要這麼提一下呢?固然一方面說明,不管是哪一部分,它的根本的原因在這裡。同時這個地方也提醒我們,既然這是這樣的話,那我們一開頭的時候就把握住根本重點,一腳下去走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路子,同時這一條路是最省力、最方便哪!最省力、最方便哪!所以現在我們太多人眼前總覺得:哎呀,我是不行啊!我是很差啊!這種概念,說實在的都是自己傷害自己,自己傷害自己。結果,是,你眼前因為怕一點小苦爬不上去,結果呢卻是受了大苦,這個人的真正的愚癡在這個地方。

[03:12]

關於這一點到後面精進一章裡面會特別告訴我們,我們眼前所以爬不上去的話,原因就是覺得自己力量不夠,這倒是個事實。另外一點呢?就是怕擋不住這個苦,覺得,喔唷,這麼大的苦啊,就好像受不了。結果呢,因為你怕這麼一點點小苦,你吃了無窮無盡的大苦,這是我們最划不來、最划不來的事情。現在這個本論有個特別的好處,關於這個道理,在你沒有正式修學之前,先完完整整地告訴你,這樣。你有了這個認識以後,你不要急著去修,然後呢照著它這個次第一步一步上去,增強你的能力。你可以慢一點來,但是你看得很清楚,最後你走的路子卻是最快速的,最快速的、最直接的。

[04:12]

這個是特別說明,啊!修苦這個地方要告訴我們,它這個苦儘管只是下士,說避免我們死後墮落,實際上呢這個也一直通到中士、上士,整個佛法裡邊無不都是說這個。所以儘管以後講到中士以及上士的時候,這個目前所講的,也是它們的基礎,所以這個是共基。而這個共基,我們所以現在不講的原因,原因是因為我們現在不是照著去修的時候,而只是理解這個道理的時候,所以把這個道理我是詳細地說明。關於正式的內涵,到正去修的時候,我們到那時候要回過頭來,很認真地在這個上面去重新研閱,然後呢根據所了解的思惟觀察,策發這個苦的認識。然後呢那個時候你的心裡面,就會:哎呀!一想到苦哇,這跟苦相應的這個心念生起來了。那麼生起來了以後,說要到了什麼程度才夠呢?單單生起來還不夠哦!單單生起來就是質對了,量還要夠。那麼量要達到什麼程度呢?好!他下面也說:

[05:55]

淨修心量,亦是乃至未起如是意樂以來,應須恆常勵力修習。

就是前面我們不了解世間的真相是什麼樣,所以對它貪著,貪著的結果呢?原來啊,唉!造種種的苦,而這種貪著的心相是染污的,現在了解了以後淨化它,那時候認識得真真實實,不被它騙,所以這個叫作「淨修」。那麼到什麼程度呢?說乃至於你沒有生起這樣的意樂 ─這樣的意樂,就是真正我們心意所好樂的,心意好樂的是什麼?對這個事情產生厭離,一看見,不管它多好的事情,你一看見哪,你就厭離。在還沒有生起這個大厭離之前,你一直拿這個東西來努力修學,所以「應須」,這一個字 必須要;「恆常」 時間絕不間斷地;「勵力」 ─還要努力地去修習。它每一個字,這個裡面是一種實際上的狀態哦!就是說你修的時候必須要什麼?很殷重地,要絕有力量地,所以叫勵力;那麼修的時間呢?要常常,常常到什麼程度?從不間斷的,所以叫恆常;而且這個事情是必須要,我們現在應該做的。前面不管是暇滿人身也好,說暇滿難得,以及死沒無常的迅速也好,都是繞著苦這個中心在轉,這也是修學佛法的第一步。到什麼程度呢?策發大厭離。

[08:02]

所以我們到這地方可以停一下,想一想。假定說我們懂得這個道理,那很方便;假定我們懂不得這個道理,可以隨便把以前運用過的這些例子來思惟一下,馬上就生起這個正確的認識。哪一個例子啊?說平常有一個好朋友,那你兩個人平常好得不得了,說如膏如漆、難捨難分的。忽然有一天有個人跑得來告訴你說:「某人哪!你平常跟他一直好,其實這個是個大騙子欸,他專門在背後說你壞話,他背後專門傷害你,然後呢最後引你怎麼 ……。」假定這個事實,一旦你發現真的話,請問這個好朋友你還願意跟他來往嗎?我想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一旦真正確定了解,這個好朋友原來是大騙子,專門傷害你的話,你就對他起一個絕大的厭惡之心。雖然你一時莫奈何,但是一看見他,心裡面就起絕大的厭惡 ─這個傢伙是這樣的啊!你會生起絕大的厭惡來,對不對?

[09:29]

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心理,千真萬確的,就是對這件事情修學起來一點都不難,難在不認識這樣東西的真實狀態。所以我們現在真正難的是什麼?無明,並不能如實地看見眼前難捨難分這種東西的真實相狀,如果你真實看見了這些東西是專門害我們的,那誰都不可能再去要它。

[10:11]

所以現在常常人家看見你們修學佛法的人出了家,他說:「哈!你們出家還吃素的啊?你們出家不可以有家的啊?」哎呀!他覺得這個事情好像是這樣子啊,這種人我也沒辦法跟他說。假定我們真正了解:原來你現在吃了他一斤,不是還他八兩欸!還他八兩這個倒還好欸,吃了半斤只要還他八兩,吃了他半斤還起來是不得了地還欸!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嘛!我們現在隨便地舀一點東西好吃的,吃了嘴巴裡,也不過如此;然後呢你身上給他八兩肉試試看哪,嗨呀,這個痛苦是不曉得要痛苦多久,這千真萬確啊!對不對?這不是很簡單一個事情嘛!所以曉得了這麼簡單,那還不要你下地獄哦;萬一你要下地獄的話,你算算看。不是這麼簡單!所以這個才是我們真正可憐的地方。

[11:12]

所以說假定這個地方大家真正了解了以後,那時候才發現這個厭離實在不難,處處地方你們要了解,真正難的是難得正知見。所以現在修學佛法的人都是這樣 ─哎呀,去修行去了,怎麼修法?不知道,那連它最起碼的認識都沒有,修什麼啊?這個是佛法衰,我們修不行,不能成就的真正原因。那麼現在我們這個道理了解了,然後呢一個祖師更進一步地從一點上面來策勵我們,說要怎麼辦呀?關於這個道理,要運用這個道理怎麼運用,那個祖師一個典型的榜樣。

[12:01]

內隖嗉巴亦云:「應觀能生彼中之因,

說首先我們現在真正應該做的事情,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哦!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很有意思,我們只做我們想做的事情,而不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這個我們想做的事情,跟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你們分得清楚嗎?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往往不想去做,還不願意去做。佛就告訴我們你應該這樣做的,我們還不一定行,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是隨順著無明的,都是把我們送下地獄去的。所以這個地方凡是談到「應」的時候,你就提醒自己:「應」,應什麼?應把自己無明認識,應該聽從佛的正知見,這個才是我們學佛。你如果這一點把握不住的話,我們現在雖然出了家,在家也是一樣,雖然覺得學佛,你是學「我」,不是學佛。

[13:17]

那麼我們現在學佛的人應該怎麼辦?腦筋裡不是看說,這一個人不對,哪一個人不對;應該看看我現在造的因,「能生彼中之因」,說生到這個裡邊,哪裡啊?三惡道,哎呀!苦不堪言,他為什麼去的?因為造了這個業因。所以現在我看看,我們有沒有造到地獄去當中的這個因?

[13:51]

先作未作,現作未作,為念不念當來應作。

以前有沒有作?現在作了不作?還要看看我以後應該怎麼辦。

[14:03]

若先已作,或現正作,或念後時而當作者,則當生彼。

假定你以前已經作了,或現在又正在作,或者以後還要作,那麼作了這個東西,就要到那個地方去。到哪裡?三惡道當中,那個三惡道就是這麼恐怖、這麼苦惱的地方。如果造了,那一定逃不走,一定要去。

[14:32]

若生彼中,爾時我當何所作耶,我能忍乎?

一旦到那個地方,我能做些什麼?我能忍受得了嗎?唉!這個事情我們現在要好好地思惟,好好地觀察呀!

[14:52]

作是念已,作意思惟,必須令其腦漿炎熱,起坐慞慌,無寧方便,隨力令發畏怖之心。」此是切要。

然後呢,前面這個話,你有了這個認識以後,把這個認識不斷地在我們腦筋裡面去想念、思惟、觀察,要觀察到什麼程度?你觀察思惟到你一想到,哎呀!這個「腦漿炎熱」,就是使得你覺得怕得,啊,這個身上面,就像我們看見一個絕端恐怖的事情一樣,頭毛直豎,簡直是不曉得怎麼辦是好,坐立不安,就是這個狀態。那個時候什麼樣啊?你產生絕大的恐怖,說原來到那地方去這麼個恐怖法啊,你要生起這個心。生起了這個心有什麼好處?生起了這個心,你就一心一意地厭離眼前放不下的事情,然後你拼命精勤修學佛法,懈怠兩個字輕輕易易就對治掉了,輕輕易易就對治掉了。那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一個正確的辦法,這個就是祖師最佳的叮嚀。然後

[16:30]

現得善身,若如是思,能淨先作,未來減少。

而所以我們能夠這樣地聽聞正法、如理思惟,都是靠得到暇滿的人身。而我們現在正是得到這樣的賢善的暇滿人身的時候,那麼你趁得到這個暇滿人身,能夠這樣如理思惟的話,那先以前作的,你能夠把它淨除,未來的也從此減少,乃至於切斷。那麼你就不會再去啦!

[17:14]

先所作善,由猛欲樂,發願令轉增長繁多。諸當新作堪能趣入,則日日中能使暇身具足義利。

壞事呢?或者淨除,或者減少。好事呢?以前已經做的,由於現在的猛利的欲樂回向了增長;而現在當下以及將來,你更努力地增長去做。這樣一來,我們每天每時都在利用這個難得的暇滿人身去修行,這個時候這個暇滿的人身就產生了絕大的功效。現在我們平常說起來真可憐,有一種人難得的聽聞了佛法,跑到這裡來還是煩煩惱惱的,哎呀,坐立不安,又想東、又想西,沒來嘛想來,來了以後嘛又覺得不安,這真可惜!那更進一步,雖然沒有這個想法,也在那個地方坐在那裡,吃飽了飯,總覺得快快樂樂,這個都在浪費暇滿人身。所以這個真正的暇滿人身要怎麼辦?就是了解這個道理以後,趕快把以前做的惡因淨除,以後不要再做,善的事情趕快增長,然後努力去將來再增加,這個就對了!

[19:05]

若於現在不思彼等,墮惡趣時,雖求從彼畏怖之中,救護依處,然不能得。爾時於其應不應作,無慧力故,不能取捨。

假定現在不好好地去思惟觀察這個道理,然後呢因為你不思惟,當然你不修習;不修習,造了眾多惡因,造了惡因非去不可,這樣,所以你沒有辦法跳出這個地方。所以說如果說你不思惟這個道理,那麼雖然你想不要墮落,也不可能,也不可能!而且一旦墮落了以後,你到了那時候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到了那個時候,你根本沒有能力辨別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畜生有能力辨別嗎?餓鬼、地獄有能力辨別嗎?就算你有能力,你痛苦得這個樣子,你能辨別嗎?這是我想我們人人可以體會到的,這個地方我們好好地策勵,思惟一下。繼續:

[20:39]

如《入行論》云:「若時能行善,然我未作善,惡趣苦蒙蔽,爾時我何為。」

說現在我們能作修行的時候而不作,到那時候墮落惡趣在大苦當中,一天到晚受這個苦惱以及愚癡所蒙蔽,那時候你能做些什麼呀?當然,絕不可能!所以千千萬萬趁現在得到這個難得的人身的時候,不要浪費啊!不要浪費啊!假定說我們為了就眼前這種小小的貪著,不要在這個時候,等到你墮落畜生,去忙正好。因為畜生有這個本事,有這個能力,你何必現在浪費這個人身呢?這是我們務必要知道的,我們得到人身的時候,真正重要的就是修行,沒有別的,再也沒有別的事情了,再也沒有別的事情了。

[21:45]

又云:「誰從此大畏,能善救護我,睜其恐懼眼,四方覓歸依。見四方無依,次乃徧迷悶,彼處非有依,爾時我何為。

說等到你一旦真的墮落了以後,到那時候當然哪,你就找 ─哎呀,那時候這樣的大恐怖、大痛苦當中啊,去找什麼人能夠來救我啊?你到處去找啊,但是到處都找不到,到處都找不到。所以那個時候,唉呀,你沒有可以救護你,作為你依靠的,你能做些什麼呢?「爾時我何為」呀!到那時候來不及了,到那時候來不及了!

[22:38]

故自今歸依,諸佛眾生怙,勤救眾生事,大力除諸畏。」

所以,現在趁來得及的時候好好地努力呀 ─努力幹什麼?歸依諸佛,諸佛才是我們一切眾生所依靠的地方。自己是這樣,然後呢推己及人,還要救一切眾生同樣脫離。然後這個時候啊!才把我們以及一切眾生從這個無比的痛苦、大怖畏的苦海當中救出來。

[23:21]

此僅粗分,廣如《念住經》說。定須觀閱,數數觀閱,於所觀閱,應當思惟。

這個地方,只是簡單的,只是提個綱要。那麼詳細的內容呢,就像這個經 ─《念住經》。《念住經》就是四 ……念住是心業,平常我們稱為「四念處」。四念處是什麼?身、受、心、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實際上這個是佛法的根本的宗要,最主要的根本。這四樣東西是依苦諦 ─苦、集、滅、道的苦諦一諦當中而說的。為什麼?這個苦依什麼?依這個身而起的,然後呢在我們這個身上面,實際上有這樣的幾樣東西。這個身,本身就是個「身」;然後呢身心是不相離的,所以色法來講是身,心法來講呢,「受」,這樣;「心」;然後呢除了這個以外,這個三樣東西不包括的,所有剩下來的東西 ─法。換句話說苦諦的真實的內涵就在這裡,我們應該詳細地從這個地方去好好地去研閱、認識。所以說,「定須觀閱」,一定要仔細地去看。然後呢不但是仔細地看,要「數數」地去看,而且對於所看的所了解的,「應當思惟」,這個是我們應該做的。

[25:21]

那麼像前面這麼一路上面過來了以後,那我們了解了,說:哎呀,得到這個暇滿的人身是真不容易啊,真不容易啊!有這麼多的好處,所有的好處都是要靠得到暇滿人身開始。然後呢有了這個暇滿人身,修行才得到,但是呢,它又這麼快迅速地死亡 ─無常,唉!死亡了以後到哪裡去?死亡了以後到哪裡去又不是我們自己做得了主的,完全看這個業。而我們看看我們的業的話,對不起,造的都是惡業,造了惡業到三惡道去,又這麼苦不堪言,所以將來一旦到了那個地方,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啦!所以現在趁還沒有去的時候,就趕快努力,怎麼樣地修行,使得我們免除墮落的痛苦,而得到快樂呀!所以進一步教我們看:啊,那對啊!沒錯,要忙後世的事情。那麼怎麼樣才能夠使我們後世得到快樂呢?這個次第那麼清楚、那麼明白。所以到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欸,現在呢你這樣做啊,就可以使你將來得到快樂了,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