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98L4~P98LL1

手抄頁/行: #6 P63L9~P80L4

音檔起訖:  42B_2657~43A_2044

廣論時時聽          

 

[26:57]

第二習近後世安樂方便

現在來告訴你了!你有了這樣的次第過來,它有什麼好處啊?你全部精神,啊!一路上面就這來,你學到什麼,馬上跟你相應;馬上跟你相應,修習了,這個好處就得到。所以說這個完整的次第,有這麼個重要,這麼個好法。平常我們修了半天,總覺得聽得很來勁,滿有道理,聽完了以後叫你去修行,你總覺得怎麼辦呢?這個修行好像滑不溜手。你說不好嗎?很好。好嗎?你怎麼去修啊?沒有辦法。現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每一個地方就這麼明確,這麼勾索連環,一步一步上來,次第無差。所以現在緊跟著告訴你:對啦!哪,這個就是告訴你,真正要想得到你希望的好處,真正要想免除你的痛苦,方法在這裡!現在我們看看,這個方法怎麼樣的。

[28:11]

分二:

哪兩個?第一個,

[28:15]

 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歸依,

第一個就是歸依,第二呢?

[28:23]

 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說,既然你怕苦,然後呢要脫苦,到那個時候你要找一個人來幫你忙,對不對?欸,現在告訴你,這個人可以幫你忙的,所以你一心依靠他。就像我們生了病要找醫生,現在找到真正對治我們病的只有醫生,啊,趕快去找醫生!那麼找了醫生該怎麼辦?他第二個告訴我們,找了醫生該吃什麼藥,換句話說,這個兩段就是這樣,以及如何吃法。

[28:58]

初中分四:

這個第一個就是趣入聖教最勝的門,最殊勝的這個道路,這個進入之門就是歸依。到現在為止,我們才碰到說歸依是為什麼要歸依,怎麼歸依法還沒有告訴我們。看看喏!這個次第何等地嚴密。那麼這個歸依分四部分,第一

[29:27]

一由依何事為歸依因,

說那麼你要歸依,你為什麼事情要歸依?換句話說歸依的原因是什麼?你好端端地,你為什麼要歸依呀?一定要找出個原因來。對啊!說你做任何事情,你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這第一個。那麼第二,

[00:04]

 由依彼故所歸之境,

因為這個原因,你要求皈依,那麼在這種原因之下,你要求皈依要皈依什麼樣的一個對象?這不是很清楚嗎?每一個地方啊,他這麼清楚擺在這個地方。

[00:21]

 由何道理而正歸依,

第三個,那麼然後皈依的時候怎麼個皈依法?皈依的道理、皈依的方法、皈依的內容。

[00:30]

 既歸依已所學次第。 今初

皈依了以後,那你應該做些什麼?現在我們看:

[00:37]

因雖多種,

這就是第一個,「由依何事為皈依因」,換句話說什麼原因你要去皈依的,說我們皈依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是現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這樣。

[00:51]

然於此中是如前說,於現法中速死不住,死歿之後,於所生處亦無自在,是為諸業他自在轉。

因為說我們人人要求快樂,那麼眼前呢,不要說不快樂不談,就是快樂的話,對不起,這個快樂也保持不住的,它無常這麼快地就這麼一下消失掉了。然後呢這個快樂等到你死的時候,剩下來像夢境一樣,一點意思都沒有。完了以後,死了以後到哪裡去啊?哎呀!到哪去的地方,對不起,你也沒辦法自己作得了主,都是業力作主的。這個事情對我們實在,也可以說完全是操縱在別人手上,你自己像奴隸一樣一點把握都沒有,這個事情誰都不願意。哎呀!我們前途茫茫,大家在那兒不曉得忙些什麼,等一下回頭到哪裡去被殺、被宰、被人家烤、被人家打都不知道,大家都坐立不安。然後呢,想辦法去找一個安全之處,就是這個,非常明確的這個。是因為這樣所以你要找一個安全之處,對不對?

[02:04]

所以說假定前面這個概念你生不起來的話,你不會去找一個安全的皈投之處。所以要讓我們認識前面,這個時候你認識了前面的時候,這個原因,你才會說:「哎呀,對呀!怎麼樣我們去要找個皈依。」就像我們現在說到了中午等一下肚子要餓的,那麼怎麼辦呢?你趕快想辦法賺一點錢哪,然後呢準備一點吃的東西,這是因為你曉得,將來要餓、要苦所以你要去賺錢。同樣的道理,說曉得現在清楚了,哦,說將來這個前途茫茫不曉得怎麼辦,那個時候,你呀,就這個原因推動你,要去找皈依。那麼現在推動你的什麼?業。

[02:55]

其業

這個業的行相又是什麼?

[02:58]

亦如《入行論》云:「如黑暗依陰雲中,剎那電閃極明顯,如是佛力百道中,世間福慧略發起。由是其善唯羸劣,恆作重罪極強猛。」

這個業呀,是惡業是黑業,善業是白業。這個惡業就像什麼?「依陰雲中」,黑暗還再陰雲,哎呀,我的天哪!黑暗本身已經黑得一樣都看不見,黑暗再加上那個滿天烏雲,那就是我們的黑業是這麼個狀態。然後呢,這個白業是什麼?白業就在那個忽然間閃電一下很明白,這個就是白業。這個白業是什麼?佛力。在整個的「百道」 ─這個百道不是一百樣啊,就整個的萬百樣當中啊,只有佛指示我們的是白業,除此以外都是黑業。說明了:啊!這個白業、善業是少之又少,少得不能再少,但是光明非常強;不但少,時間非常地短。而惡業呢?唉!不但多,而且時間是非常地長。那個白業能夠生起福慧,這個在世間啊,就像這個電光一樣,這個佛引導我們的,就這麼一點點,不但一點點而且很羸劣、很少。我們經常做這個很重的惡業,這個惡業是又強又猛。

[04:39]

諸白淨業勢力微劣,諸黑惡業至極強力,故墮惡趣,

所以啊,要墮落惡趣。

[04:50]

由思此理,起大畏怖,次令發生求依之心。

想到這裡啊,那起大恐怖!因為身既然這麼快地消失,然後呢消失了以後隨業而轉,而造的業又是惡業這麼強盛,這麼強盛的惡業一定引導我們墮惡道,那時候起大恐怖了。為了這個恐怖呀,所以那個時候你怎麼辦啊?就一心要求皈依。剛才我們說坐在這裡啊,究竟怎麼樣我們不知道,啊!那惶恐。現在不但不知道,是知道的,知道什麼?知道了要受無邊的大苦,那個時候你簡直是拼命逃,一定要拼命逃。我想我們沒有一個人例外的,沒有一個人例外的。說外面現在這些強盜跑得來,他吃人的這強盜跑得來,要跑進來啊,抓到我們就拿起來殺了就吃了,那我們拼命逃都來不及,沒有一個人例外。現在實際上的狀態就是如此,這個就是我們真正要皈依的原因。

[06:01]

猶如陳那菩薩云:

那個陳那菩薩就告訴我們:

[06:05]

「安住無邊底,生死大海中,貪等極暴惡,大鯨嚼其身,今當歸依誰。」

我們現在的狀態,就像什麼?在這個「生死大海」當中,這個生死大海當中啊,其廣是無邊,其深是無底,啊,不得了的!這個生死大海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三毒所造成功的。由於這個三毒的惑,造無邊的業,這個沒有一個人逃得了的。這個「大鯨」啊,鯨魚就是以前古代所謂摩羯陀魚,那個魚是一張嘴的話,那個海水啊,「叭!」一直奔下去,什麼東西都擋不住,一定被牠吞食不可。相傳這個魚眼睛一瞪,像兩個太陽一樣這麼厲害;那個一張張開的話,那個水就像什麼?就像那個瀑布一樣,「叭!」一直衝下去。意思說,當這個惡業成熟的時候,你墮落這個形勢啊,沒有一個力量可以擋得住。所以趕快趁還沒有到這個時候啊,趕快早努力去皈依,這個菩薩也這麼說。這是我們要了解:啊,這是我們皈依的原因 ─因為這樣,所以要受苦,所以要趕快為求脫苦找皈依。那麼他把這個道理總結起來:

[07:34]

總為二事。

哪兩件事情?一,

[07:37]

由惡趣等自生怖畏。

這是一個原因。對於這個「惡趣等」,這個惡趣包括多方面的:種種的身心、痛苦、煩惱、不自在,這些生起絕大的恐怖。既然生起了恐怖以後,然後你一心要跳出恐怖,這是第一個原因。然後呢,進一步你就要找,誰能夠救護你跳出這個恐怖來的。所以世間的宗教都從這個上來的,那麼我們信佛的人呢,曉得說唯一能夠幫助我們、引導我們、解救我們的只有三寶。第二,

[08:24]

深信三寶,有從彼中救護堪能。

這個時候就對了!我們信得過,而且深深地了解,確信這個只有三寶能夠把我們從生死當中救護出來的,這個是真正皈依。現在我們皈依了,大家想一想看:我們了解不了解我們為什麼皈依的?說他完全不了解,不!說他完全了解,恐怕很少。大家都說:「哎呀,這皈依了好。」是的,的確是為了好處。反過來說就是什麼?要去掉痛苦。但是呢,到底痛苦的特質是什麼,我們不一定了解;好,到底好到什麼程度,好的內涵是什麼,我們不一定了解。現在這個地方就分析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而且這個界限劃得這麼清楚,一點都不遺漏,一點都不遺漏。如果說你找不到這條路的話,唯一的 ─苦,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現在你唯一的一樣脫苦的辦法,就這個!所以必然產生的這樣的一個結果,這是我們要了解的。你能夠對這個認識了以後,然後去皈依,這個皈依有力了。否則的話你總是跑得去,「皈依佛不墮地獄」,念它三遍,「好了,我算皈依了。」這個沒有真實用場,只是集一點善根種子。所以緊跟著看:

[10:08]

故若此二唯有虛言,則其歸依亦同於彼,若此二因,堅固猛利,則其歸依亦能變意,故應勵力勤修二因。

所以假定上面這兩件事情 換句話說,這兩件事情就是皈依的原因 假定這個兩件事情只是空話,換句話說這個原因都沒有的話,那你有這個果嗎?所以你這個皈依也只是空話而已。如果這兩件事情是真實的,這個因如果確實的話,那一定能夠感果。那麼因既然堅固,這個皈依也猛利。這個猛利的皈依有什麼啊?「亦能變意」,這「變意」兩個字是什麼意思?說一下,然後呢,自己衡量一下。前面告訴我們,因為我們感受到住這個三界之苦,所以體會到唯有三寶能救護,那個時候你心裡面哪,哎呀,你實在害怕這個世間啊!有這種害怕,第一個。因為你害怕要找救你脫苦的這個地方,找皈依。所以假定這兩個因是確實的話,那個時候你的心裡面,產生什麼現象?啊!產生一心皈投依靠三寶,那個時候叫變意。那麼這個變意,大概有一個認識,但是我們不太清楚。我們不必在這地方談清楚不清楚,我們馬上用另外一樣東西來介紹一下,我想很快就明白了。

[12:00]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在說修念佛法門,它念佛法門當中,主要的告訴我們什麼東西?信、願、行,這個叫三資糧。說往生與否,看你有無信願 ─信什麼?願什麼?信娑婆是苦,信極樂是樂。現在在這個地方想一想看,跟我們這裡說的,如果你一想的話發現原來是一個,一點都沒有錯!哎呀!這個娑婆啊,三有當中充滿著苦啊,而且這實在是不曉得怎麼辦啊!所以你對它恐怖,對不對?信得過。第二個呢?然後呢,唯有這個地方能夠解救你,所以極樂是樂,你信得過對不對?如果你這兩個信得過了產生什麼現象啊,你對娑婆是無比地厭惡,對極樂是無比地欣樂,對不對?這個就是你所願處。

[13:20]

然後你一心一意「南無」 ─南無是什麼?皈依嘛!那個時候你說「南無阿彌陀佛」,一心就要去皈依阿彌陀佛。你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以後,不管你嘴巴裡面唱不唱這個佛,你心裡面是心心念念在皈依。這一句佛號啊,一句佛號是欣厭具足,對嗎?可是現在大家說念佛,這個道理都不懂你怎麼個念呀?假定是你就把前面的道理如法地一步一步過來的話,叫你蒙上了嘴巴,沒有關係,你心裡面還在拼命地念佛,「哎呀!這個世間苦不堪言。」然後你一心只有皈投依靠,這句佛號能不往生嗎?這句佛號能沒有欣厭嗎?所以就「一句佛號欣厭具足」,到那時候念下去,你自己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哎呀!這個世間是一無可取,你唯一的辦法是皈投依靠阿彌陀佛。

[14:22]

這個心裡面產生什麼現象啊?嘿!以前你對這個貪著難捨,現在拒之唯恐不暇。以前教你提起來你提不起來,現在教你不念也作不到,是不是變了你的意啦?你會不會說煩煩惱惱,哎呀!這樣也不好,哎呀!那樣也不好,這樣也坐立不安,那樣也坐立不安,會不會呀?你拼命念佛都來不及了!說嘛是說修行,結果呢,吃飽了飯在那裡坐立不安,幹什麼啊?主要的原因就在這裡。原來這個道理告訴我們這麼清楚啊!所以你真正地把這兩樣事情了解了,這就是你的皈依的因,有了這個皈依的因,自然而然你去作的話,這個因地當中,心心念念產生這樣的結果的話,這個淨業集夠了能不去嗎?這個果會不出現嗎?

[15:24]

所以他最後兩句話,「故應勵力勤修二因」哪!所以我們現在說要修行、修行啊,我們真正要修行的是要修這個啊!這個地方才是值得我們努力啊,努力啊!了解嗎?信得過嗎?道理懂了,下面好好多思惟,如果不思惟的話,辛苦了半天又白懂了,等一下書本一闔又忘記掉了,然後又被那個閒閒煩惱又跟著它去了,等一下又張三長、李四短,這樣。

[16:05]

所以下來以後休息幾分鐘,啊!覺得好高興。你不必去想,但是呢你下來以後應該隨喜:「哎呀,這個真歡喜呀!」你可以跑在那裡不要做什麼事情,很輕鬆,但是呢你隨喜,那個時候你一直在增長功德。等到你腦筋裡清楚了以後,剛才聽完了以後又慢慢地放鬆了,再繼續地觀察。那個時候,雖然你下來了,你沒有念,但是功德在增長當中。這個有它的非常正確的教授內容,告訴我們修行方法在裡頭。然後到那時候去拜佛的話,你無比地親切,「哎呀,阿彌陀佛啊,釋迦世尊啊!你對我這麼好,告訴我這麼完整道理啊!」你拜下去是無比地親切,不要你恭敬也作不到。然後你平常的時候,你不讚歎如來也作不到。然後呢?你自己對以前的錯誤,自然而然哪:「哎呀!這個不相干。」叫你不懺悔也作不到。然後呢,平常這種事情啊,常住的事情,叫你不作 ……你曉得積累的功德,自然而然十大願王輕而易舉全部提起來了。對不對?

[17:24]

所以這個地方的真正好的地方就這個。現在到這裡為止只是把那個頭點出來哦!到底由這個原因 ─應該皈依的境,以及怎麼個皈依法還沒說哦!已經有這樣強烈的力量,想想看對不對?這個地方我們該讚歎啊!這個圓滿的教法,然後呢,應該感謝自己宿生造了多少的善業,今天感得這個善果,能夠聽到這個圓滿教法。所以下面讓我們就是自己每一個人隨喜它十分鐘,然後輕鬆一下,然後繼續下一堂再來打這個硬仗。

[18:14]

了解了說這個生死當中這麼個恐怖法,那個時候就要求皈依了,只有這個地方是能夠救護我們出來的,所以這兩件事情就是我們皈依的原因。然後呢,皈依卻有深淺不同,深淺不同還是看你這兩個原因。假如你這個兩個原因哪,認識得不夠深,只是說,哎喲!看見這個惡道的苦而皈依的話,那麼你只求生天。假定你更進一步看見生了天以後還要墮落,還是苦的話,那你看得更深的話,你要求解脫,這共中士了。你發現解脫了以後,這個眼前的這個煩惱的苦是解決了,還有沒有圓滿解決的苦,那個時候你要就更深入;或著由於你推己及人,而能夠推廣你這個救苦、脫苦的心。而不管是從前者智,從後者悲,而進入最圓滿的脫苦的道路,這就是上士。所以不管是下士、中士、上士,脫苦的方法都是皈依,看脫苦的因認識得深淺,因還是這個,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19:54]

所以不管我們講三皈依也好,得到那個真正的三皈依的受用的時候,乃至於受五戒、沙彌戒,然後比丘戒、菩薩戒、密宗戒,他正得體的時候,都從這個皈依開始的,原因就在這個上頭。至於說皈依,因位如何皈依,果位如何皈依,這個深廣的道理,以後慢慢地講。整個講起來,可以這麼說整個的佛法講的無非是皈依。所以下面說由於了解了這個兩件事情的原因,那麼要求皈依,那麼這種狀態所皈依的對象是什麼呢?所以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