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24L1~P125L7

手抄頁/行: #7 P135LL5~P149L8

音檔起訖: 52B_1801~53A_0347

廣論時時聽          

 

[18:01]

欲邪行。事者,略有四種,

這個說對象分四方面。

[18:08]

謂所不應行,

不應該做的事情。

[18:12]

非支,非處,及以非時。

每一個地方,非支、非處。「支」就是,所以因為男女的行淫,淫一定是指特別的。「非處」,不是地方,不是地方。「非時」,不是時間。

[18:32]

此中初者,

第一個,什麼是不應行的。

[18:35]

謂行不應行所有婦女及一切男,非男非女。

換句話說,這個就是一切的男女等等。

[18:45]

此之初者,〈攝分〉中云,若於母等,母等所護,如經廣說名不應行。

說凡是有人保護的,說母及母等。這個說明:譬如說她在家的,一個是父母所守護,或者呢特別的公家,總歸有她一個保護的人;就是她是屬於,她有一定她的身分的,這樣的一個人,像經上面說。

[19:25]

如馬鳴阿闍黎說此義云:「言非應行者,他攝具法幢,種護至王護,他已娶娼妓,諸親及繫屬,此是不應行。」

他下面就解釋。

[19:40]

他所攝者,謂他妻妾。

什麼叫「他攝」?就是所謂他人的妻妾,就是這個別人所攝持的。

[19:47]

具法幢者,謂出家女。

什麼是「具法幢」?那是出家的,具法幢。然後,

[19:53]

種姓護者,謂未適嫁,

欸!沒出嫁的。

[19:59]

父母等親,或大公姑,或守門者,或雖無此,自己守護。

雖然沒有父母什麼等等,她自己一個人,欸!但是對不起,她自己,自己守護自己。

[20:14]

若王若敕而守護者,謂於其人制治罰律。

這樣等等,她雖然自己沒有守護,犯了罪關在監牢裡。譬如關在監牢裡嘛,這個監牢裡邊的人管的就是他呀!你也不能隨便侵犯她。還有,

[20:31]

於他已給價金娼妓,說為邪行,

就算,這個邪行的話,就是不應該的。那這個裡邊,這個指世間哦!世間的人到這個綠燈戶,綠燈戶那個妓女她本來是賣淫的,然後呢你給了錢,那個不算邪行。反過來,雖然是一個綠燈戶的妓女,可是別人已經說:「欸,這個。」那你再去,那個不可以。

[21:03]

顯自給價,非欲邪行,大依怙尊,亦作是說。男者俱通自他。非支分者,謂除產門所有餘分。

這個真正的行淫一定是個「產門」,其他的地方就不是應該地方,其他地方就錯了,其他地方就錯了。所以現在有種叫「雞姦」哪!那個就是非支,這些東西都是更糟糕、更糟糕!

[21:34]

馬鳴阿闍黎云:「云何名非支,口,便道,嬰童,腿逼,及手動。」

這個我們容易了解。這現在說起來這個世界是每況愈下,那個時候我在國外有一個地方,也不去說它是哪裡了,居然要求法律通過准許同性戀,要立法去保護他。唉!這個世間是每況愈下,顛倒!顛倒,這個我們就不去談它了。

[22:06]

大依怙云:「言非支者,

這個是不應該的。

[22:10]

謂口,穢道及童男女前後孔戶,并其自手。」此說亦同。

這種都是不應該的。此說亦同,此說亦同。這個「自手」,通常我們說自慰,自慰。這個自慰這點注意喔!這個往往我們容易去犯,往往容易犯,男女都會。所以睡覺的時候,這個手千萬不要碰到下體。尤其是你有的時候不知不覺會去碰,這個不可以,這個就是它的等起,非常糟糕!非常糟糕!要注意的。

[22:52]

非處所者,

什麼是「非處」,不是地方。

[22:56]

謂諸尊重所集會處,若塔廟處,若大眾前,若於其境有妨害處,謂地高下及堅硬等。

這都不是,不是應當的地方。這個通常我們說,所以平常在 ……以前老規矩我所曉得的,如果說男女,就是夫婦一起出門,到人家的親戚,到任何地方去的話,通常一定到那地方去,男的跟男的,內眷內眷住,男眷男眷住,分得開,清清楚楚,絕不可以,到任何地方去,除非自己出門到旅館裡去。那時古代的人這個禮儀的確是操守得很嚴哪!

[23:40]

馬鳴阿闍黎云:「此中處境者,在法塔像等,菩薩居處等,親教及軌範,并在父母前,非境不應行。」

這種尊長前面。

[23:52]

大依怙師亦如是說。

這個地方常常說「大依怙」、「大依怙」,就是阿底峽尊者。

[23:59]

非其時者,

那麼再下面呢?最後的就是說「時」,這個時間不對。

[24:06]

謂穢下降,

穢下,什麼是「穢下」?就是女性這個月事來的時候。

[24:13]

胎滿孕婦,

這個都不可以。

[24:18]

若飲兒乳,若受齋戒,若有疾病,

或者這個女的生產了以後,這個小孩子還吃奶;或者受齋戒,那當然。「若有疾病」,還有病。

[24:33]

匪宜習故,

這個都不應該。

[24:38]

若過量行。量謂極至經於五返。

這個就是講這個男女交的時候。

[24:48]

馬鳴阿闍黎云:「此中非時者,穢下及孕婦,有兒非欲解,及其苦憂等,住八支非時。」

就是解釋上面。上面「有兒」,就是有小孩子吃奶。「非欲解」的話,就對方不想,那個時候要去強。這個普通我們當然不會,我們乃至於不知道。當然實際上有人說:「哎呀,我們談這個幹什麼?」是!對我們來說,我們了解這個行相以後,固然是。還有一個,作為一個出家人,將來是人天導師,引導人家的各式各樣的人,如果在家人來問你,你不清楚的話,你怎麼回答人家?所以我們還是對這個行相要弄得很清楚,然後呢告訴人家:什麼是可以,什麼是不可以,什麼地方防範起。「及其憂苦等」,不但是欲解,就是憂愁苦惱,所以上面說疾病是生病,實際上就是心裡面不對的時候,這個也不要。「住八支」,還有呢就是受齋戒的時候,八支齋戒的一切的淫都斷,這個不是時候,不可以。像關於這種問題的話,特別的就是,如果說在家人來問,我們出家的法師回答他,就應該了解:「喏!就應該這樣。」

[26:18]

大依怙尊亦復同此,

凡是上面特別說馬鳴阿闍黎、大阿闍黎、大依怙尊等等,說明這種說法的確是有師承的。凡是這種地方注意哦!現在我們同學當中,常常有這種同學,曉得了一點點就歡喜亂開口,告訴別人這個樣、那個樣。看看他們這些大成就者,說任何一件事情啊,這個傳承源源本本,說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們現在學習這件事情的時候,也一定要了解得明明白白。不曉得的話,你寧願存疑說:「欸,對不起!這個我不大懂,這個問題你去問某大律師。」凡是這種事情的話,所以這個律師,為什麼叫作律師呢?不是說他持律叫作律師,所有的出家人必定要持律,所以稱為律師的話,他除了自己持律以外,對開遮的行相,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他能夠決斷任何疑惑。譬如說我們現在禪師,他根本的做好了,他一心一意深入禪觀,他自己不會犯,可是很多細緻的行相,他不一定弄得清楚,這個才是大的差別,不是說那些人不要持戒,這個我們要弄清楚的。所以我們剛才說,凡是碰見這種情況,自己不了解,那請問某大律師。那麼下面繼續:

[27:49]

稍差別者,謂晝日時,亦名非時。

那麼大阿闍黎又特別說,這個「時」那支,除了上面跟那個馬鳴阿闍黎所說的一樣以外,說白天也不可以。

[28:03]

非支等三,雖於自妻,尚成邪行,況於他所。

這個前面所說的這個「非支」,就是自己的夫婦都不可以啊,都錯的,何況是別人哪!注意喔!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28:19]

意樂分三,想者,〈攝分〉中說:「於彼彼想」,是須無誤。《毘奈耶》中,於不淨行他勝處時,說想若錯不錯皆同。

這個有兩個不同。「想」的話,〈攝分〉,〈攝決擇分〉說「彼彼想」,就是說你要犯行,你要對象找對了,如果不是的話不算。可是《戒經》當中,《毗奈耶》當中不!《毗奈耶》當中說那個不淨想,不管他錯不錯,你想這個,換了另外一個人,對不起,還是犯!

[28:54]

《俱舍釋》說:「作自妻想而趣他妻,不成業道,若於他妻作餘妻想而趣行者,有二家計,謂成不成。」

這個是辨,這個辨,這個辨沒關係。原則上面呢,我們了解各家有各家的判這個罪的輕重不同。以我們來說的話,我主要的,總是像這種事件從嚴,從嚴總沒有錯,從嚴只有好處。

[00:04]

萬一另外一個,「從嚴啦,大家做不到啊!」是啊!就因為有嚴的做不到,所以引發你的慚愧,由於你的慚愧策發你自己努力向上,不是很好嗎?這一點是我們要了解的,這一點我們要了解。

[00:20]

所以前面為什麼在抉擇這個,總抉擇業果的時候,他下面告訴我們,說萬一你犯了尸羅、軌則、淨命、正見,不能圓滿哪,正見未破不怕;道理特別的,就是我們初機行持的人,的的確確要想圓滿不可能。而且《瑜伽菩薩戒本》上面特別說,什麼叫犯戒,什麼叫破戒。犯戒也就是說,就是我們一心想努力,然後呢真實去學,你了解了去學,但是因為你煩惱重啊,偏偏有很多做不到。那個時候,然後你慚愧說:「哎呀,我怎麼做不到啊!」然後你懺悔,努力去學,這種情況不叫犯戒。那麼什麼呢?就是你自己還做得不對,還覺得我對了,或者雖然犯了,你不曉得慚愧,這個就犯戒了。這個犯不犯,主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說你努力肯不斷地改善,正見未失,努力增上,時時向上,這個就是我們初機修學應該了解的,這個是我特別說明哪!

[01:36]

反過來說,你不要以為:「喔!既然這樣的話,犯戒不算,這樣地犯一點不算哪!」那就馬虎,這個心裡面本身,你已經把正見根本就破掉了。不要說龍中你絕對沒有份,地獄,只有地獄!這個概念我們要辨別得非常清楚。所以不要把這種小地方誤解了,為自己留下地獄之門來呀!那麼下面我們繼續下去。

[02:08]

煩惱者,三毒隨一。

這個煩惱,不管你貪瞋癡都是一樣。

[02:13]

等起者,謂樂欲行諸不淨行。

這個「等起」是指,就是同樣的道理,它不是說你有強盛的那個貪心、瞋心、癡心,但是你看見這個東西歡喜這樣來,就是這樣。實際上就是說,就是由於這個煩惱,雖然不是明顯的煩惱的行相,而是由跟煩惱而來的這種雜染心理,然後呢你要去做這件事情,這還是這種心理狀態。

[02:40]

加行者,〈攝分〉中說:教他邪行,教者亦生欲邪行罪。《俱舍釋》說:如此則無根本業道。前或意說非根本罪,然須觀察。究竟者,謂兩兩交會。

那麼這個「加行」,前面的加行,自作、教他都有;這個地方啊,說有的地方說教他的也有,有的地方說教他的自己不算,這個兩個那就看你自己而定了,就這樣。你雖然教他,教了別人你心裡面也跟著轉,對不起,那有的;教了他以後,你心裡沒有動的話,這個沒有根本罪,沒有根本罪。所以這一點,你自己看一下你的心理就了解了,看得很清楚。「究竟者是兩兩交會」,就是這樣,這個就究竟了。那麼這個就是身體上的殺、盜、淫。下面呢,語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