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37L7~P138L4

手抄頁/行: #8 P63L11~P77L4

音檔起訖: 58B_1707~59A_0307

廣論時時聽          

 

[17:07]

第三顯示業餘差別中,

那麼除了上面說的這個以外,其他的業的相關的一些道理,主要的在這裡說一說。普通講業的話,可以用各種不同的分類,不曉得說多少種,那麼在這個地方最主要的,重要的幾點,跟我們修行最有關係的。

[17:31]

引滿差別者。

這種業的分類,有一種叫引業,一種叫滿業。

[17:38]

引樂趣業是諸善法,引惡趣業是諸不善。

什麼叫引業呢?就是這個業能夠引導你下一生到哪裡去的,這個業叫引業。善業呢,引導你到善趣去、樂趣去,說人天當中;惡業呢,引導你到不善、三惡道當中去,這個叫引業。滿業,

[18:06]

諸能滿者,則無決定。

滿業就沒有一定的,那麼下面說這個道理。

[18:15]

於樂趣中,亦有斷支,關節殘根,顏貌醜陋,短壽多疾,匱乏財等,是不善作。

說樂趣當中,他的引業是引的樂趣,但是在樂趣當中,對不起,他又斷手、瞎眼,長得又醜陋,壽又短命,又窮,這個都是非常糟糕的。這是為什麼?因為他造的不善業,這個不善業是什麼?滿業。所以他引業是善的,是滿業卻不善。前面我們曾經說過根本因跟圓滿因,大家還記得吧?根本因就是引,圓滿因就是說你到了這個地方是否圓滿。假定說你的引業是根本因是善業,然後所以引導你到了善道當中去,然後呢你也以善業來圓滿,那麼你不但生在善道,而且你這個善道當中是樣樣圓滿。反過來,雖然你引業根本是善的,但是呢你這個圓滿業是惡的,結果你到了善道啊,你這個一生當中充滿著惡的、痛苦的。這引、滿二業的不同,引、滿二業的不同。

[19:51]

譬如說我們現在我們要修行,哎呀,你很努力地修行。你修行是修行,可是平常這正知見把握得住,把握得很好,平常要向他捨一點東西幫忙別人他可不願意,只管自己的。對,到那個時候你還是修行,修行是修行,可是你得不到人家幫助。要飯哪,他就肚子餓;你跑得去找人家幫忙,遭人家白眼,諸如此類的事情,諸如此類的事情,這個我們隨舉一例。你分辨得越清楚,那麼將來助我們行持當中越好。

[20:27]

當然現在有很多人哪,唉呀,我反正不管它呀,我只要念佛。是,你假定真的什麼都放下來,一心一意,的的確確能夠提起來,好啊!到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自然告訴你。然後我一心一意學定,什麼都不管,好啊!你得了定以後,生了天;可是生了天也不一定保險哦!可是你現在做得到嗎?對不起,做不到。你想修啊,提不起;想不修啊,又捨不得,那怎麼辦呢?毛病就在這裡。現在有太多人,哎呀,要想修行的,怎麼修法?喏,這個關鍵都在這裡,大家清楚不清楚?所以凡是這種例,你了解得越透徹,到那時候你心裡面行相非常清楚,那自然而然一步一步走上去。

[21:15]

不但如此,而且當你了解得透徹到某一個程度,你會發現非修行不可。這個話怎麼講?你為什麼不修行啊?要想討一點便宜!結果你發現所有的便宜哪裡來的?只有修行來呀!所以你知見越正確,那個時候修行是越容易,越容易。假定你得到完整的這個正知見的話,叫你不修行,是絕對辦不到,這麼個好法,這麼個好法!所以現在我們這裡主要的都是講這些道理,繼續下去。那麼上面說,這個是善引是惡滿,現在呢,說:

[22:03]

於諸旁生及餓鬼中,亦有富樂極圓滿者,是善所作。

這個是惡引是善滿,引業是惡的,因為引業是惡的,所以掉到旁生、餓鬼當中。嘿,但是啊,他的滿業可是不錯喲,所以他也有富樂,很圓滿 ─善所作。

[22:28]

由如是故,共成四句,

因為這樣的關係成四句,就是引業善,然後呢滿業善跟不善;還有呢,引業惡,是滿業是善跟不善,有這麼樣的四種,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這是我們要了解的。

[22:51]

記得這個故事嗎?到我們中國來最早期的譯經大師 ─朱士行,他是一個修行人,結果到中國來,這亭湖神,這個公案你們知道不知道?他是西域的人,他宿生是個修行人,然後呢他結果最早把佛法傳到中國來,而且翻譯了很多最早期的經典,這個人非常精采的,翻譯的經也非常好。那麼那個時候,中國有一個地方叫

[23:27]

亭湖,那個湖邊上有一個湖神,那個神非常靈異喔!你只要祈禱的話,只要祈禱的話,他一定有感應。感應到什麼程度?譬如說你祈禱他,他一定幫你一陣風。結果呢一個船向那邊開,一個船向那邊開,對開,照理說,有了東風就沒有西風,有了西風就沒有東風。欸,妙咧!他你只要去祈禱的話,向東開的有西風幫助,向西方開的有東風幫助,兩個船互不影響,這麼個神奇法!喔唷,所以這個廟裡的香火是非常盛、非常盛!

[24:12]

結果那個朱士行大師來的時候,那一天晚上,那個廟祝就夢見那個廟神就告訴他,說明天來這兒有一位高僧,你請求他超渡,我這個地方有很多人家供養我的財物,你就交給他,讓他超渡我。那麼這個廟祝醒過來了以後,第二天盼望,說照著那個廟神所指示的,果然來個船,一看,有一個和尚。那麼就請那個和尚上來,告訴他。告訴他了以後呢,那個朱士行大師就超渡,那個大師是已經有成就的喲,他的本地風光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但是的確有成就的。因為他 ……我想你們在座的已經聽說過他的故事,等一下我還會再多說一點,說明這個人的成就,那麼現在我們繼續這個故事。

[25:12]

於是他就超渡,超渡完了以後他就說了,那過兩天你們會發現這個裡邊有條大蟒蛇,那個大蟒蛇是什麼呢?就是那個亭湖廟的神,牠因為經過超渡了以後,得脫惡趣。果然沒有錯,朱士行大師走了以後就發現一條大蟒蛇,幾個山頭,哇,不得了!我們不要說那個大山,要我們那個後山,一個山頭,要多少長,不得了地大,死在那個地方。那麼什麼原因呢?他是宿生他們兩個一起修行,都是修行人,都是修行人。結果呢,朱士行大師是福慧並行,那個人他福是修了,這慧可沒有,慧可沒有。於是他的引業是造惡業,慧就是正知見,沒有正知見,所以結果引業很可怕,掉了,墮落旁生當中;但是滿業,他也做了很多喔,於是得到這麼大的福報。所以不是我們現在說,哎呀,你布施、你行善哪!欸,到那個時候你會象身掛瓔珞。

[26:33]

我現在尤其是在西方,你常常看見宿生那種好好 ……這個沒有正知見的修行人。什麼人哪?狗。你去看好了,啊呀!那個西方人的狗,那個主人天天給牠洗澡,然後呢還要做了衣服給牠穿,這個出去的時候,一定捧在那個汽車裡邊,那個超級市場裡邊一定有一行,是專門賣這個寵愛動物的食品罐頭的。現在當然我們台幣升值了,以前買起來這比我們人吃的還要貴。像我們現在隨便給牠吃一點,那牠絕對不要吃。我剛去的時候不知道,有一次剩下來一點點飯給牠吃,牠跑得去看了一下,不吃,這樣啊!這個典型的例子。如果拿這個東西跑到印度去的話,哇,那個乞丐搶來打架,那是豐富得不得了。這是什麼?前者就是引業是惡的,滿業是善的;後者引業是善的,滿業是惡的,這一點我們現在辨別得清楚。

[27:43]

所以不要說我們現在在修行喔,你一定要檢查檢查,正知見這個是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這一點!反過來說,雖然你得到了正知見了,你不要說,哎,我只要修行就算了,其他的供養什麼等等都不要管了。那個時候就算你成就,你成就個羅漢果,倒也說起來可憐得很哪!這個概念,是為什麼這個地方要告訴我們引、滿二業,引、滿二業。下面繼續:

[28:18]

謂於能引善所引中,有由能滿善所圓滿及由不善圓滿二類。於諸能引不善引中,有由能滿不善圓滿及由善法圓滿二類。

就是分成四句,這個我們容易了解的。

[28:43]

《集論》云:「應知善不善業,是能牽引及能圓滿,

這個裡邊善業跟不善業分成兩類:一個是引業的善跟不善,一個是滿業的善跟不善。

[28:56]

於善惡趣受生之業,能牽引者謂能引異熟,

喏,就是,這個引業是引你的異熟果的。

[29:08]

能圓滿者謂既生已,能令領納愛與非愛。」

解釋得更清楚。

[00:06]

滿業,就是等到你引生到這一界以後,你得到的可愛的或者是不可愛的;善業得到的是可愛,否則得到不可愛。然後呢,這個引滿當中,

[00:21]

《俱舍論》云:「由一引一生,能滿則眾多。」

所以由一個引業能夠引一生,滿業就是由很多來圓滿一生。

[00:33]

謂由一業能引一生,非能引多,亦非眾多共引一生。諸能滿中,則有眾多。

另外一個,另外一個怎麼說呢?不是這樣的,有的是一個引一生,

[00:45]

《集論》則說,頗有諸業,唯由一業牽引一生。又有諸業,唯由一業牽引多生。頗有諸業,由眾多業牽引一生。亦有諸業,由眾多業牽引多生。

這個解釋,各說各的。

[00:56]

釋中說云:「有由一剎那業,唯能長養一世異熟種子。及由彼業而能長養多世異熟種子。有由多剎那業,唯能數數長養一世種子。及由眾多互相觀待,而能數數長養展轉多生種子。」

現在這個道理,這裡不詳細解釋,你只要看清楚就行,等到下面講十二因緣的時候,我會詳細地解釋。這個十二因緣,平常我們總是把它看:啊,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 ……就這麼唸過去,大家都懂。實際上,這個是我們修行的主要的關鍵,現在這裡講業的時候我就講到。將來講到十二緣起的時候,就是說前面什麼因,感得現在的果;以及現在果現起的時候,你以什麼方式對它,能夠轉過來;以及你以什麼方式對它,跟著它走,都在這個裡邊,清楚極了、明白極了。還有,為什麼一個業,說這個種子,現在留一個種子以及什麼時候感果,感果的狀態,感果的內容,都留到那個地方再去講。

[02:22]

不過,為了將來我們有正確的認識起見,眼前這一部分,你們非要把它弄熟不可。你們能夠弄熟了,講到後面,一講,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如果說真正還要修行的話,記住,這個「四種資糧」,這個地方就那麼明白、那麼清楚了。修行的道理你懂了,相狀你了解了,方法有了,那個時候修行就很容易、很容易!那麼,這個是業的引、滿。還有呢,定、不定受,下面說,有的業是一定受,有的是不一定;什麼業是一定,什麼業是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