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179L4~P180LL1

手抄頁/行: #10 P152L2~ P168L1

音檔起訖: 77A_1622~77B_1143

廣論時時聽          

 

[16:22]

第五次於生有結生之理者。若是胎生,則彼中有於當生處,見有自己同類有情,為欲看彼及戲笑等,遂願往趣當生之處。

這個是第一段,我們來看一看。假定你是胎生的話,那麼這個時候在你該生的那個當生的地方 ─為什麼當生的地方你看見呢?前面告訴我們這個中有的神通是根據什麼?根據他的業,就是你有這個業,所以你具這個力量。這個記住哦!當我們造業的時候,不是一個人造得起來的,對不對?你造任何一個業,牽涉到多方面的一定是。我送你一樣東西,我跟你吵一架,我跟你什麼,輾轉地相關。這個造一個簡單的因,造一個簡單的業,最初的業,最初的因,初因找不到,細的是說;粗的是至少說「我、你」這樣。所以同樣的那個時候,還是說跟你的前面的心識等流前後相續,是這種狀態;然後你看見了外面那個異熟,外面這個增上也是,那就是那些人。當時你造業的時候,所見的那個對方、對象,那個時候就是你看見的,那時候你看見的。如果沒有造那個業的話,對不起,儘管中有有神通,你看不見,看不見。所以到那時候,欸,他就看見了,看見了。然後呢他看見了很歡喜,「為欲看彼及戲笑等」,走到那地方去,就去了!

[18:22]

注意!注意!平常為什麼我們常常說戲論,為什麼我常常提我們沒有什麼事情不要看見了就歡喜。現在呢,只要我們檢查一檢查我們自己的內心,很容易找得出來。我們現在叫生有,生有就是在你結生完了以後那個心識的狀態,其實那個心識的活動本身跟中有是完全一樣的。就是跟你有緣的,你就會看見會聽見 ─啊,下了課,那些人跑到外面去了,你就歡喜,你就要去呀!對不對?等到你死的時候,還是這個,想想看對不對?如果你不歡喜你不會去,你歡喜的地方就是去。所以你不要小看哪!整個的 ……在任何一個場合之下,我們真正的造的業就是這個。所以說或者是重業,或者是隨近,或者是串習,平常我們串習的就是那個,到那個時候你自己不曉得為什麼,它就有這股力量,腳底下面塗了油,你要往那個地方去。對不起,到時中有現起的時候,它也是這個力量。所以現在這個地方看看噢!你不要把它看成個道理,真正我們學就從這個地方學起。然後呢去了,很來勁,下面呢那個時候,就是

[19:53]

次於父母精血,起顛倒見。

那個時候就是產生真正結生的時候。

[20:02]

爾時父母未行邪行,猶如幻變,見行邪行,便起貪愛。

這樣,假定說你看見那個父母他並沒有在這個交媾的時候,那你就像普通一樣的幻變一樣,你在這個大家一起戲笑,就這樣,你並沒有覺得什麼。如果那個時候他們正在這樣的話呢,你就這個貪欲心,生死的貪欲心也生起來了。生起來的狀態是下面:

[20:38]

此復若當為女,欲令母離,貪與父會,若當生男,便欲父離,貪與母會。

說這個,這種說法,就是說實際上呢那個時候你去看見那個父母交會的時候,先是你看見兩個人,到後來,欸,你覺得:「不!」你變成其中的一個人,就是這樣。如果說你是個女的話,你覺得替代了這個母身,所以你先就厭惡這個你所看見的母親。反證的話,你會對這個說你自己的父親,對他有怨,不希望他存在,就是說你自己要取代他那種感覺,就是心裡想。那麼,《瑜伽師地論》上說非實,

[21:29]

《瑜伽師地》是說非實

說不是這個的,是什麼呢?

[21:35]

見其父母,誤於精血見行邪行。生此欲已,如如漸近,如是如是漸漸不見男女餘分,唯見男女二根之相,於此發憤中有即沒,而生其中。

《瑜伽師地論》上另外一個說法,實際上呢這並不是兩個絕大的差別,而是說,說得更深細一點。說前面講的,這是看見這個男女的兩個全貌;那個時候他看見的不是,只是看見了很少的一部分,看見很少的一部分。那麼一部分你看見了以後,那個時候你其他都看不見。

[22:17]

因為實際上你要曉得,那個中有生出、現起來,完全是從心識。換句話說,平常我們呢集中的時候,譬如我們在一個心識並沒有專注的時候,你會心識專注得,啊,好像站在這裡、坐在這裡,你也可以說什麼都看不見,也可以說什麼都看見,坐在這裡眼睛所有看見。當你全部精神貫注在一個人身上,或者聽一個人的時候,其他都看不見了,其他都聽不見了,對不對?我想我們都有這個經驗。喏、喏,這個就是這個,就是這種狀態。他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沒有強盛地現起的時候是這樣,等到後來那個欲念引發了之後,它非常強盛的時候,其他都看不見了,就是這樣。那個時候越鑽越深,越鑽越近,那個時候已經到進去了。

[23:08]

關於這個,這個特別的後面還有一個說明:到那個時候的話,那時候只見先是看見二根,到最後來的話,你就因為看見了,自然而然你覺得其中的一個,對於另外一個你就有他排斥他的這種,所以「於此發憤」是指這個而言。否則你發什麼脾氣?不是發脾氣,是你覺得你好像要取代他,所以不希望他存在的這個排斥那個心理,使得你這種強有力的心情,就沾上去了。那一沾上去的一剎那叫生有,那個生有生起的時候,那個中有就沒有了,這也是如秤低昂,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23:55]

此復父母貪愛俱極,最後決定各出一滴濃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猶如熟乳凝結之時,與此同時中有俱滅。與滅同時,即由阿賴耶識力故,有餘微細諸根大種和合而生,及餘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摶生。

那個就是結生那一剎那,那個時候那一剎那。那個時候就是父母交會的出來的時候最後這種狀態,他那個自己的這個識心,中有的識心,那個叫作阿賴耶識的力量就和合。和合了以後,你那個時候由於強有力的這個執取的力量,就會攝持它。攝持了以後,那個時候就是「諸根大種」跟著和合生起來了。所以這個時候叫作結生,那一剎那以後,那叫什麼?我們在這個十二因緣當中「名色」,「名」就是你的心識,就是你的心理作用,「色」的話呢就是父精母血和合。由於你的這個識所攝持的關係,所產生的根大,那個根大的最初的那個時候,那是結生相續的。

[25:21]

爾時識住,即名結生。

那個時候你的識就安住在這裡就不動了,然後呢自己也就像做夢一樣,什麼都不知道了,又不知道了,神通等等又不知道了。然後呢就一個大夢一睡十個月,在這個地方。

[25:39]

諸有不許阿賴耶者,許為意識結生相續。

那麼前面所說阿賴耶識的力量,但是因為部派不同,有很多部派不承認有這個阿賴耶識,那沒有關係呀,你承認的你說吧!什麼?有很多人說意識,那麼就是意識好了。其實意識跟阿賴耶識也只是分類的開合、粗細的不同。所以大師在這個地方,真正那種大乘聖者的了不起,他就是只要把那個行相說明,內容是如此,你用什麼名詞沒關係,主要的是這個;總是能夠跟他們那個部派的論相應,說明了生死相續當中的關鍵。那麼這個結生過程的主要的關鍵說明了。下面:

[26:30]

若薄福者,當生下賤種,彼於死時及入胎時聞紛亂聲,及自妄見入諸蘆荻稠林等中。

如果說福薄的人,那麼他生的地方,就是比較下賤的地方。那麼下賤的地方,死的時候跟入胎的時候,所接觸到的,聞、看所看見的都是很雜亂。而且那個地方的本身叫作「蘆荻稠林等中」,就好像我們平常看見的不是一個好的地方。

[27:10]

造善業者,當生尊貴族,聞有寂靜美妙音聲,及自妄見昇於高閣宮殿等處。

那個是造善業的人是這個樣的,跟前面的那個恰恰相反,恰恰相反。總之,他由他什麼業,在任何情況之下,這個業所變幻、所顯出來的行相,就跟他造的善惡業是相應而起。

[27:42]

又住胎者,凡經七日,有三十八,

一共有三十八個七。

[27:47]

胎中圓滿一切肢節。

經過了三十八個七以後,

[27:52]

次經四日,當即降生。如《入胎經》云:「此經九月或過九月,是極圓滿,住八月者雖亦圓滿,非極圓滿。若經六月,或住七月,非為圓滿,或復缺肢。」此等廣說,如《入胎經》,應當了知。

這個很容易懂。經上面告訴我們,住胎的真正的時間是這麼久。如果住了三十八個七以後,再過四天,這是最圓滿的。那麼八個月的話還是圓滿了,但是呢並不是最圓滿。如果六個月、七個月,那麼那就不圓滿。不圓滿的時候,那個時候生出來,就有殘缺了。

[28:32]

若於生處不欲趣赴,則必不往,若不往者定不應生。

這個道理很容易了解。在生的地方,如果你不想去的時候,你不願意的話,你就不會去,不去的時候你不會生,這個是講我們結生相續的。我還記得上面剛才講那個,提出來這件事情吧,這個中有,現在我們生有的狀態是一樣的,如果這地方你不願意去的話,你不會去,你不會去就不會感得。

[00:07]

那麼為什麼你不會去呢?這地方我們應該想一想。有的人看見那兩個人坐在那裡的話,哇!他腳底抹了油了;有的人看見那兩個人在這個地方的話,他脖子上套了個鐵鍊拉他去也拉不去。你們相信不相信?為什麼?那就是有的人他就是歡喜,跟他相應他就要去;有的人跟他不相應,他就不去。

[00:33]

為什麼相應?為什麼不相應?這個我們立刻可以檢點得出來。所以前面如果是你對他有煩惱、愛染等等,以及有它業;因為你愛染平常跟他聊天,唉呀,這個如膠如漆,到那時候腳底就抹了油了。平常你如果是修厭離心、厭患的話,你覺得:唉呀,這個毫無意義啊!這個都是善知識,我可不要去啊!到那時候,像你身上綁了個鐵鍊,拉你去也拉不去。如果說在這種狀態當中的話,你一定不去,一定不去的話,你就不會跑到那個地方去。這個地方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我們要認識的地方哦!那麼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01:19]

故作感那洛迦業及增長已,謂屠羊宰雞,或販豬等,諸非律儀中有,猶如夢中,於當生處見有羊等。

那麼現在呢,前面說這個胎生的一個狀態,下面說整個的生的狀態。生為什麼會生,前面第一句話已經說明了。現在呢就是說,當你造了譬如說感得地獄的這個業,造了增長,造了增長就是順定受,換句話說,現在這個時候,中有你一定到那個地方去的。那麼舉個例子,就是說,因為你造了種種的這種惡業,這個什麼?殺豬、宰羊等等。「諸非律儀中有」,這句話什麼意思?什麼叫非律儀?非律儀它也是一種規則,換句話這種規則,它註定我們要造惡業的,註定我們造惡業的。譬如說我們現在說:啊,這個告訴你啊!現在我們為了賺錢,這個行業賺得了錢,然後你應該怎麼弄,講了個殺豬、宰羊的道理。這講起來,天經地義的,有它一套大道理,然後你照著這樣去做,這個就叫作非律儀,非律儀。

[02:40]

所以任何一個行業有它的行規,而這個行規,有的行規教你向上,有的行規教你向下,這個特別叫律儀。我們出家人的行規,叫作律儀戒,要告訴你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這個該做,那個該做,這樣的話讓你生天、往生極樂。殺豬、宰羊有它的行規,告訴他,你要這個樣、那個樣。然後呢這個心念當中一天到晚轉那個,造了這種惡業一定墮落。那麼因為造了這個業,他中有生起的時候,像夢當中,欸,就看見那個要生的地方,那個地方也有羊等,他也看見了,然後呢?

[03:20]

由先所習憙樂馳趣。

欸,因為他以前的喜樂,記得吧?中有的生起,以及結生都是這個。因為他的習性,欸,看見了他就歡喜,歡喜就去呀!所以整個的那點,說我們叫作戲論,平常我們的心理狀態都是這個,你就去啦!然後呢,因為他平常習慣了看見這個羊就宰,到那時候看見那個忍不住,他看見那個羊,殺那個心又生來了。那個心一生,

[03:53]

次由瞋恚生處之色,中有遂滅生有續起。

所以這個地方要說明,墮地獄,是的,有中有的,這個是這樣的過程而下去的。

[04:03]

如是於餘似那洛迦癭鬼等中,受生亦爾。

那麼鬼道等等都是這個樣。

[04:10]

若生旁生,餓鬼,人間,欲天,色天,便於生處,見己同類,可意有情。

除了這個地獄以外,餓鬼、畜生、人,乃至於天,天是指欲天跟色天,無色界天是沒中有的。同樣地,看見自己的同類,你看見了,於是你就去了。

[04:31]

次由於彼起欣欲故,便往其所,瞋當生處,中有遂滅,生有續起,此乃《瑜伽師地論》說。

那麼因為你看見了以後,所以那個時候,你由於這個「欣欲」,所以到那個地方去。你對眼前的這個地方產生厭惡,那麼中有滅、生有起,這個《瑜伽師地論》上面說,《瑜伽師地論》上說。

[05:00]

說到這裡又停一下,我們又要想一下「欣、厭」兩個字。他最後死了,結生的時候,還是不外乎兩樣東西 ─因為「欣」,對它歡喜的東西就去了;因為「厭」,排斥那個東西,他就進去了。所以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你自然了解:噢!三界之內,乃至於跳出三界的,我們這念佛的,還是這個道理。那麼這個靠什麼?靠你的業,這個業是平常的心心念念、時時刻刻。所以我們現在說要修行、要修行,喏,道理很簡單,你如果這個地方不認識 ……現在了解了吧!所以為什麼告訴我們如果這個地方不談,談修行,那是我們在這個地方還在戲論當中,現在有了根據了,對吧!很清楚,就是這個。所以一切時處都在這個上頭,都是這個時候,我們繼續下去。

[06:13]

若非宰雞及販豬等,不律儀者,生那洛迦,理同後說。

那麼前面說墮落這個,是指非律儀的殺雞、宰羊,如果其他的生那洛迦那不一定,像後面說。後面說的什麼呢?就是說,你跟同類那個地方看見了你就,欸,覺得歡喜的,總是又令你歡喜的,令你歡喜的你就去了,令你歡喜的你就去了。這個地方我也要特別地要說一下,因為這個地方,這個論上面並沒有說明。譬如說投餓鬼趣,我們會想:「對呀!誰我們都是貪心的。餓鬼的人是貪心特別重,他應該一天到晚想吃。他為什麼到那時候吃不到呢?」餓鬼是這樣的,他因為一天到晚想吃,所以他那個中有現起來的時候,他吃得太多了,那個時候肚子塞得飽飽的,他就看見那個人已經塞得飽飽的,你就把它再吃,到那個時候,他心裡面忿恨說:「我已經吃得這麼飽了,我吃不下!」這個一念瞋心一來,好!那個中有就消失掉了,就這樣。所以他那個時候排斥的一念心,就進入那個餓鬼道,從此以後他永遠也吃不到。

[07:29]

所以他生每一道當中,他都有這個力量,就是一個是欣的心,一個是厭的心,這個是強烈的這種狀態。而這個結生的時候是如此,實際上呢,這個業就是我們在生的時候,一直相繼續的。所以為什麼說引業跟滿業之間,引業是一定什麼?就是這種善業或者不善業,就是你這個強有力的這種心念,所以整個的生死輪迴當中。那麼我們現在了解了,哦!所以講繫縛就是這個,所以講解脫也是這個,現在這個內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了。

[08:16]

《俱舍論》云:「餘求香宅舍。」謂濕生欲香,化生求舍,而受生也。

那麼說胎、卵、濕、化四樣當中,每一個地方的生法,那個《俱舍論》上面就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濕生牠所求的呢,求到要香,聞香。化生呢,要求住的地方,那個同樣地要求那個,然後呢他找到所住的地方也是要去了。譬如說到地獄的眾生,前面已經說過了,他不是要求到地獄去,那是他妄業的顛倒啊!譬如說:到這個熱地獄的眾生,他是怎麼去的呢?到寒地獄的眾生,他是怎麼去的呢?那時候他覺得冷哪,他就要找熱,欸,那個地方覺得很暖和,他就去了,一去了,那個地方原來是熱地獄;寒冰地獄,恰恰相反,就是要求去的地方,就是這種狀態而去的。那麼現在關於這個結生的道理,我們有了一個正確的了解。把下面最後一段話也說一下:

[09:31]

復如釋說,若是當生熱那洛迦,希求煖熱,

哦,這個地方就講了。

[09:37]

生寒地獄,希求清涼,中有遂往。諸卵生者,《俱舍論》說亦同胎生。死沒及結生之理,無特外者,皆如〈本地分〉說。

除了說明這個理由以外,還有現在我們這裡的根據,都是《瑜伽師地論》上面的〈本地分〉,這個地方說得清清楚楚。那麼現在到這裡為止呢,有關於由苦集諦當中說的這個流轉的道理,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清楚的概念。不但是前面這個理路,而且理路所指的行相,而這個行相,就是我們當下的一念。怎麼樣從我們當下的一念,由於自己的惑、無明,或者是煩惱而造業;造了業以後,這個業繼續地怎麼增長;然後呢,到死的時候怎麼現起中有;然後從中有當中怎麼再結生,有一個大概的概念。這個是從四諦上面來講,四諦上面來講,那麼下面就講十二因緣。

[10:59]

這個十二因緣實際上說起來,還是這個內容的開合不同,不過這個開合他講得更細緻。如果前面這個概念有不清楚的話,等到把後面的十二因緣一清楚的話,那這個概念就完全清楚、完全明白。今天我們把十二緣起的十二支的行相先介紹一下,至於說它流轉過程當中,明天我還有張圖會帶來。所以明天上課的時候,提醒我一下,我會把那張圖告訴你們,這個解釋一下,解釋一下。今天我們繼續下去。看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