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208LL1~P209L4

手抄頁/行: #12 P61L1~ P70LL1

音檔起訖: 90B_1103~90B_2930

廣論時時聽          

 

[11:03]

第二謂從說法師所,聞佛功德先生淨信,次於此德發欲證心。

第二個是聽見了人講了,因為為什麼?聽見人講了以後啊,那個時候說「啊,這個佛的功德有這樣啊!」下面有一句話,「先生淨信」,這個很有意思。什麼叫先生淨信啊?清淨的信心。我們說:「欸,我們相信。」這個相信、信心不清淨的,不清淨的。實際上你對這個真正所聽見的、看見的這個內涵,你了解都不了解,你怎麼發清淨信?不可能。所以我們必定要對這個內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說你現在羨慕他,你為什麼羨慕他?這個你一定要把握得很清楚,說,「原來啊,這個佛有這樣的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你能夠心裡上面真正相應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清淨信就生起來了。

[12:18]

以我們現在來說,譬如說:你聽見了佛覺得好,好是好,對不起,好他的,你心裡上面沒有這個感受。然後人家告訴你念佛,欸,到念佛了以後啊,你就得到這個念佛的殊勝的功德,或者有什麼感應,或者什麼啊,居然一個病怎麼弄也弄不好,醫生說:「你那個絕症!」結果你念佛念好了。啊!自己覺得,這個信心,就是這樣。或者你聽懂那個道理,覺得它能夠淨除你的煩惱,你照著去做,欸,這個煩惱居然抵銷,把它淨除掉了。啊!那個時候你對這個道理啊 ─能夠淨化你內心煩惱,跟這個法相應的,這種叫淨信心,這樣。那個佛的不可思議的威神的功德,在你內心當中產生這樣地正確的、不可動搖的力量。那個時候你才說:「對,對,對,這個才是我要的,這個才是我要的!」要不然你眼前始終跟眼前那種小名小利,莫不相干的世間的染污,擋在那裡,擋在那裡進不去。

[13:29]

第三謂由不忍大乘聖教遷滅,於佛妙智發欲得心。

這是第三個,因為你對大乘聖教,了解它的真正的殊勝的內涵,然後呢一心要修學弘揚;結果發現這樣的很快要消失掉了,你唯有的一個辦法,也只有發那個心,學這個行,你才能夠把它振興,那個時候才發這個心。這前面說,由這個念這個正法久住能夠利益一切有情啊,這個是由於悲。那麼所以這一條當中啊,有兩種可能:有一個呢,就是說看見佛的法消滅而發心;還有一個呢,因為看見佛法安住世間能夠利益有情,分兩樣。現在這個地方特別指第一樣,不是指第二樣。第二樣在最後一項當中,所以他這地方辨別:

[14:37]

此中由見聖教不滅則能滅除有情大苦,亦緣除苦而發其心,然其發心主要因緣,是由不忍聖教寢滅,若不爾者,則與下說依悲發心有重複過。

說現在這個第三條的發心,主要的是指說,不忍心看見這個佛的聖教有這麼好的好處,現在眼看著它快要消失掉了,我不忍心。就好像我們說:「哎呀!看見這個大廟這麼好啊,前人那麼辛苦,眼看著支離破碎啊!啊!那我們發心。」這是一種。還有呢,你覺得:「啊,然後把那個大廟修起來了以後,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啊,在這地方得到利益!」是的,你只要做到了,後面的一一都跟著來了,對不對?但是當時你那個發的心,你只看見:「哎呀,這個大廟這麼好啊!你怎麼讓它毀滅掉了,這個不可以!」這個。至於說這個廟存在了以後,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這個在下面一條。

[15:47]

他為什麼在這個地方要這樣辨別呢?所有的這個,前面一再說過的,他這個像圓滿的教典,他處處地方把事情都分得有條有理,一點都不含糊。談論任何一個問題,說這個關於這一點,這個問題的癥結在哪裡,不是牽絲扳藤一扯扯到不曉得到哪裡去,這樣永遠扯不清楚,它每一條有每一條的特質,就這樣。然後呢,你每一樣東西,每一樣做得,到那時候兜起來,行了!這個概念哪,我這裡不詳細講。所以平常我們,我常常說,說我們對這個理論的方法 ─所謂理則,不了解,是犯了太多的錯誤。比如像「切題」兩個字就是這樣,它這個題目明明在這個地方,可是啊你看見了,也不曉得扯到什麼地方去了。像他那個地方,雖然很小一個小範圍,他確定地就這麼要這樣,就這麼嚴密。

[16:47]

其實這個道理啊,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你看現在的科學,所以發達得這樣的原因的地方,它任何一個地方,它一點都不能馬虎。這個尺寸,絕對不能說我們現在說大而化之,你們想如果是大而化之的話,像這麼一個小小的機器行嗎?短一點點不行,長一點點不行,凡是精密的任何東西,都這個樣的。這樣這個地方,所以他如此,「喏,我現在這一條所說的,什麼。」這樣。所以這一條是不忍那個聖教隱沒;至於聖教存在世間有什麼大利益,這是第四條。

[17:27]

第四由見此心大利極為希貴,正由此緣之所激動,便於佛所發欲得心。

由於見這個「此心」,這個菩提心。這個菩提心是什麼呢?就是唯有這個心,才能夠救濟一切眾生離一切痛苦,就這樣,這一個大利益。而前面第三條當中聖教的真正的功德,也是利益一切眾生,也能夠救濟一切眾生,所以第三條當中的這個辨就是應該 ─關於第三條當中,也兼具利益一切眾生的功能,實際上在這個第四條當中。由於這樣的心情,說這個真是難能可貴,而且稀有極了!由於這樣的因緣哪,「激動」,策發了他的心裡了,那麼那個時候啊,就「發欲得心」,發欲得心。這個「激動」兩個字很美,很美!所以這個地方的文字本身哪,不一定雅,但是意義本身非常地「信、達」。平常我們看見這個東西滿好,心動了,但是呢,心動一動也就算了;「激」的話,就是這個強烈地推動你的心,你是非動不可!看到了這一點的話,強烈地策勵你的心 ─啊,一定要去做!就是這個。就是由於前面這四樣東西,策發你內心這樣的行相,那麼發這個心,發這個心。

[19:03]

下面更進一步辨發心的內涵,這一個辨,不要小小看它喔!他這個辨,每一個地方有它絕對重要的理由在,你弄錯一點點的話,將來發起心來的話,就因為小小的漏洞,對不起,這個心就不圓滿,不圓滿。因為不圓滿哪,所以出了大毛病。這話怎麼講呀?你常常記得:像那個引擎哪,這個汽缸一樣,引擎的那個汽缸那個 piston,那活塞啊,你不能錯一點點,錯一點點哪,對不起,一漏氣的話,這個引擎就沒有用。現在它這個是什麼啊,要救濟法界一切有情的一個大船,我們像一個飛機,最大的一個大飛機,一載載個幾百萬人擺在上頭,你那個引擎出了一點小小毛病的話,對不起,幾百萬人豈止送命,怎麼得了呢?所以他這個地方啊,每一個地方的細節辨得這麼嚴密,也可以說;反過來說呢,正因為他辨得這麼嚴明,所以你走上去的時候沒有一點漏洞,所以才是千穩百當。他現在成佛都是千穩百當,何況你只是要想求生西方啊,要想生天啊,要想得到現世的,那更是一萬個人哪,保證一萬個人沒有一個遺漏。就在這種地方,這細的地方他就辨別這麼清楚。下面看哪,說:

[20:47]

又此發心,

這個發心是什麼?

[20:50]

由於菩提發欲得心而為建立,非就所為而為安立。

一步一步來說,現在發的菩提心是什麼?就是說你心裡面想,欸,你要得到這個,「我要得到這個!」得到什麼?要得到佛圓滿的果位!就這麼一個心,我要得到佛圓滿的果位。「非就所為」,不是就菩提所為。菩提的所為是什麼?就是「哎呀,他能夠產生這麼大的功德,能夠救濟這麼多的眾生。」是的,推動你所以去發這個心的,是因為他有這麼大的功德,因為他能夠救濟這麼多眾生,因為他有這麼多威神,所以你羨慕他。羨慕他了以後,如果你心裡那個時候想的心是什麼,「啊,我也要得到這個!」就是這個心,就是這個心。然後把這個心建立起來了以後,你說這個佛,哎,這麼了不起,這我羨慕他。那麼他為什麼得到?他是因為這樣。然後呢,就他所做的內涵,來進一步去找。所以下面就他所為,那是發了心以後的。這個次第步驟是井然不紊,一點都不錯,一點都不錯!

[22:13]

平常我們現在討論問題,一口氣把那些問題像雜碎一大堆在那個地方。欸,有一天想起來有一個很有意思,有一個同學跑得來問我一個問題,他一口氣問了很多問題,最後我叫他停止。他談到那個問題,他又牽扯到那裡,談到那裡又牽扯到那裡,我就沒辦法。我就問他說:「你假定燒飯的時候啊,你一股腦兒燒一個大鍋菜行不行?」我想,我先代他回答,我說:「當然可以。可是我要首先說明哦,你就算燒大鍋菜,你第一步什麼啊?拿出來分得清楚,洗洗乾淨,次第一步一步來,對不對?」說:「對。」「假定你不能這樣做,一股腦兒菜啊、油啊、鹽啊、米啊,那個菜上面的根哪,什麼泥啊,什麼農藥啊,什麼 ……然後乒鈴乓啷一起擺在那個鍋子裡,行嗎?」他笑起來了。我想我們誰碰到了這個問題,都會這樣。他現在這個地方就是啊,就算你燒大鍋菜,對不起,你還是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對吧?這個地方的主要意思就在這地方。

[23:20]

所以我們現在在這裡第一步進來的時候,就是每一個地方,它有非常明晰的界限,齊此為止 ─到這個地方你做,然後呢進一步這樣,再進一步這樣。我們走路也是一樣嘛,你做任何一件事情,你就這麼一步一跨、一步一跨,這樣。你別看那個非常複雜的機器喔!那個非常複雜的機器,每一樣東西它就擔負一個功能,然後呢,它因為彼此之間有最嚴密的組合,所以把無量無邊的東西擺在一塊兒,一個地方一動,下面緊跟著「嘎兒 ……」,一下,整個解決了!現在我們也學這個法門。否則的話,你在開頭的時候你忙這個,忙完了,下面一步怎麼辦呢,你又不知道。然後啊再去弄,等到你忙完了,這個又不知道,發現到弄錯了又重來,永遠在這個地方弄、弄,亂了半天,一團糟!

[24:21]

我想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我在那二十年以前,有過一次這個經驗。那時候啊出家未久,那麼有一次有一點事情,就大概要出門一趟。出門一趟啊時間很逼急、很逼切,有很多東西待著整理。我就覺得:那個要整理、這個要整理 ……一大堆東西。然後呢,又要帶些什麼書,又要帶些什麼衣服,我就先想把那個書啊、衣服啊,就搬在那個地方。哎呀!結果時間一共只有三天,我弄了一天哪,是越弄越慌、越弄越慌,飯也吃不下,那個東西擺在那裡,不曉得怎麼是好。啊,這個書、這個書,一下要、一下又要那個。

[25:06]

然後啊,這個有一個人跑得來:「你在幹什麼啊?等了你半天哪!」我說:「哎呀,我實在忙得個不得了!」「哎,我來幫你忙!」「喔,你幫不上忙。」「為什麼?」我就告訴他這個事情,他進來一看哪,這個滿屋子攤得亂。欸!這個人非常精采,他說:「某人哪,你這樣做不行耶!」唉!我說:「你還來打我閒岔!」他說:「我正在幫忙你解決你的閒岔。」「怎麼樣?」說:「你安下心來,坐下來。喏,你先計畫一下,你要做些什麼事情?在沒有去之前,什麼東西留在這裡,怎麼準備?去應該帶些什麼東西。」先我心裡面哪,心裡實在是寧靜不下來,後來他用種種方法告訴我。想了半天,沒道理,沒錯啊!那我就跟他坐下來,他也幫著我忙畫了以後,然後呢第二天哪,我想慢慢地,寧願地,心一亂寧願不作。嘿,結果第二天哪,半天就理出一個頭目來了,到了晚上就弄好了。哎呀,我後來一想啊,真是一點都沒有錯,一點都沒錯!

[26:10]

以後我到了美國了,我看那個,看見好幾個人。那個時候在美國佛教會,我看

那個沈居士,那個人做事情真有腦筋啊!平常我們出門哪,往往出門 ─好,出去再說,很多不會想得很周到的。那時候我們去接那個印順導師,印老到美國去,這樣。然後呢我們平常嘛去了就去了,到達飛機場啊 ……。他事前跑得來說:「欸,我們現在有幾個人要去,那麼開幾部車,你們法師們派什麼人來接,從什麼地方,居士們如何去法 ……。」然後他怎麼走法,然後到那個地方,迎接的時候如何。他也派一個人,因為他老人家身體不好啊,從飛機上接洽,用一個什麼車到飛機下面,進來的時候如何。我想這麼一件小事情,那個次第安排得這麼好!啊,那個時候我心裡想:「哦!原來他所以成就的原因在這個地方。」這樣。

[27:12]

幾次經驗以後,以後我在紐約,這樣,凡是出門,沒有出門之前哪,一定先坐在那裡想一想,今天我到哪裡去,走什麼路,這樣。然後因為那個公路網不像我們這裡一條高速公路,那個高速公路很多啊,你走哪一條,哪一個出口出去、哪一個出口出去;不但如此,萬一這個出口有了問題了,怎麼辦?我每次事前都想好了,都做好了,那到了時候就滿好。

[27:38]

有一次我發現:啊!這個重要啊,真是重要!在美國絕對不是你先認得了路,然後去開車的,你曉得要到哪裡去,然後呢你買了地圖照著那個地圖去摸索,都是這個樣。那一天我也是從那個長島的菩提精舍到城裡面去,這條熟路,但是儘管熟路,我這個計畫圖老早已經計畫好了,萬一這個出口有問題怎麼辦,跑了幾趟向來一直沒問題。那天居然跑到那個出口,那個出口在修理,「哦,不行,你從下面一個出口。」然後呢下面還有幾個出口,那麼旁邊再有一個很小的出口,我那個圖上都注意得很明白。如果事先我那一天不寫這個出口的話,你就沒辦法過那個大橋。你們沒去過不知道,過那個華盛頓大橋,一走啊要在這個高速公路上面,一個出口錯掉了以後,跑出去跑得很遠哪!過那個華盛頓大橋還要付錢,還要轉回來,還要來,至少要跑掉兩個鐘頭,錢丟掉不算。可是我因為事前已經有準備了,曉得那個地方還有個什麼小關口,所以那地方不行的話,我不急著走,我馬上停下來,把那個圖一看,對,跑出去!

[28:51]

啊!那時候我才想到,原來他們為什麼做事情能夠這樣的。所以諸葛亮成功,人家讚歎他,他怎麼說啊?「諸葛一生唯謹慎。」看喔!「謹慎」兩個字。然後呢人家讚歎愛迪生,愛迪生說:「我啊,聰明是成功的因素,但是只有一分,努力是九十九分。」為什麼要這樣說,你們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