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論頁/行: P209L4~P210L1

手抄頁/行: #12 P73L1~ P83LL2

音檔起訖: 91A_0000~91A_1937

廣論時時聽          

 

[00:03]

所以我們現在做樣樣事都大而化之。他們做世間小小的事情成功都有這種理由在,我們現在要求無上菩提就大而化之。好了、好了,就拜幾下佛;好了、好了,就念幾聲佛;好了、好了,出了家,然後坐在這個地方,喔唷,畏畏縮縮,這個也事情不要做,那個也事情不要做,說起來我要修行,成嗎?這個是所以大家務必在因地當中啊,要注意的。假定就這樣成的話,那我覺得這些佛菩薩,那跑得來給你做傭人是都沒用場。他要學無量阿僧祇劫,我們就坐這個地方,好了、好了,攏起袖子來反正是,要吃東西,人家送給你,這個策勵我們自己啊!

[00:47]

雖然這種小地方,雖然這種小地方,這個話實在說起來,是不應該說。但是我特別這樣強調的原因,就是我以前一直犯這個毛病。我剛出家也是這樣的,啊,總覺得:哎,這個出家很好,總覺得:「唉呀,這個真是,忙這些東西幹什麼?」結果我總算還幸運,由於善知識的提示,把我救起來。所以我願意把我自己的毛病,擺在這地方告訴大家。那現在經論上面,它任何地方都從這個地方很細緻地告訴我們,所以這雖然是一個閒話,但是對我們有大的指示。

[01:28]

若不於佛功德修信,則於佛位不希證得,

喏,這兩句話,他前面是告訴我們什麼?說這個發心是發什麼心啊?喏,對於菩提。換句話說,這個是大菩提,由於求這個心,就發求這個心。那麼你要發這個心怎麼辦呢?一定要看見為什麼你要欲得這個啊?噢,原來啊,說你要得到的有這樣的大的功德。所以說,你要想求這個的話,要得到這個,一定是什麼?對佛的功德了解,了解了以後發起淨信心。因為發起淨信心啊,由於這種心理策發你,所以你一心希求證得 ─啊,這才是我要的,這個才是我要的!真正大菩提心的主因就是這個,真正主因就是這個。所以說你不對佛的功德 ……沒有淨信,「則於佛位不希證得」。在這種情況之下,

[02:35]

不能滅除於辦自利執唯寂滅為足之心。

所以你沒有這個求佛位的這個心的話,你覺得這個痛苦你要除掉 ─對嘛,你自己除掉就行了嘛!所以只管你自己啊,自己解決問題了,安住在這個寂滅,這個就行了,你不會想到還要幫忙別人。說這一點不能滅除,說不能滅除什麼?只求自利,自己解決問題就算了,這個不能滅除。這種情況的話呢,就是聲聞乘性,二乘之心。

[03:16]

說到這裡,關於念佛的同修們,我特別提醒大家一下。我一再說念佛是最好法門,的的確確末法的時候,要想解決是唯一的法門,但是千萬不要說:「唉呀,我念佛自己去了就算了。」要怎麼辦呢?「我念佛,一定要學佛這樣!因為要學佛這樣,我所以一定要找到佛作我的老師,所以我拼命念佛就去。」你同樣地念佛,這個心情完全不一樣,對不對?你拿前者這種心情去了以後啊,去了以後,你自己這一方:「哎呀,我自己的問題解決了!」所以這種心情到了那邊,你儘管說是大乘法門,但是呢在佛所演的教法當中,你就聽到苦、空、無常,然後證二乘之果,經上說得很清楚。明明說這個地方二乘種不生,為什麼很多人證這個果了呢?就是因地當中就是這個。所以你對教法了解了,很清楚,這個因不在別的,就在你心裡上面。

[04:19]

現在我不!我念佛當然要念的,為什麼?我要學這個 ─要學佛。要學佛要靠那個最好的老師,阿彌陀佛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這我一心一意要去念佛。結果你跑得去,聽得人講這個東西,對不起,這個不是我要學的,我要學那個!結果你這樣走下去的話,走的是什麼?華嚴的路子,到那時候你一生取辦!關鍵很細微,但是也很重要。你同樣地念佛,前面一種念,說老實話,還不一定念得去咧!後面你能夠發這個心去念的話,嗨,去的可能是遠來地增大,而且位次是一定地高,最後成佛是這麼近。有這麼好的路不走,唉,說來說去啊 ─愚癡。所以我們這個地方,要辨別得非常清楚,念佛是如此,參禪,然後是學教、學密,沒有一個例外。而根本在哪裡?持戒。所以這是我們要把握得住的。那麼另外呢,

[05:25]

若由修習慈悲門中,見於利他須大菩提,欲得佛者,此能遮遣於利他中執唯寂滅為足之心,不能遮前滿足執故,又無餘法能遮彼故。

說:欸,前面你不是講,說有一類人哪,只求自利,自利寂滅了,就以此滿足啊!現在呢,我不一定要修學說要求佛啊,我修慈悲,要慈悲去濟別人。你能夠以啟發了大慈悲心要救濟別人的話,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上面所說的,只管自利,不救別人的心,不就能夠清除掉了嗎?對的,這話沒錯!但是啊,欸,還有問題。所以他說,由於能夠「修習慈悲」,為什麼慈悲啊?就看見利他需要這個大菩提,這個是沒有錯,你能夠策發大悲心,把這個大慈悲心策發了以後,就不會陷於只求自利為足這個心。但是呀,你沒有求佛位,所以對於這個不求佛位這個心哪,不行!還沒有滿足。而且除了前面第一條所說的,沒有其他任何法門能夠在這地方補救。

[07:10]

是的,你現在修要大慈悲,是啊,你修大慈悲,於是你慈悲心是起來了,然後你要去救別人去了。因為你有這個慈悲心的這個推動,你去救人去了,你人能救得起來嗎?救不起來。天下沒有一個母親例外的,對於她自己的子女都是慈悲心,可是偏偏哪,哎呀,那個母親管那個子女啊,是一萬個當中,幾乎一萬個都管不好。所以單單那個慈悲心是不夠的,所以,由於慈悲心還要另外轉一個彎就策發。

[07:49]

所以它真正重要的,歸結到這個地方來,說我們所謂的發心,不管你哪一個理由,他最後的真正重要的話,是對於佛這個位次,佛這個果位啊,要求證得,這個才是發菩提心最重要的,是發心的中心,這樣。平常我們常常說:「唉呀,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大菩提心的究實內容啊,真正能夠如理如量完整認識的是少之又少。既然了解都不了解,你怎麼個發法?這是所以嘴巴上面是到處都是,真實的內容是 ─稀見!有如鳳毛麟角。現在這個地方,他一一把它辨別清楚。

[08:39]

又於自利執唯寂滅為足之心,非不須遮,以於小乘唯脫生死,唯有一分斷證功德,其自利義不圓滿故。

再說,只求自利為滿足這個的心,這種心也同樣地要遮止的,不是不要遮止,要遮止!不過呢,這個小乘脫生死啊,就算對自利,自利還只有什麼?得到了很小的一分的功德,就是自利本身都不圓滿,自利的本身都不圓滿。

[09:23]

又此雖脫三有衰損,然未解脫寂滅衰故,又經宣說圓滿自利是佛法身故。故於佛德淨修信已則能觀見,況云利他,即辦自利

現在我們退一步,就是你自利來說吧,對不起,小乘不是不要自利啊,但是那個小乘的自利,本身都並沒有真的利啊,因為不圓滿嘛!對於「三有」,就是淪落生死當中的這個種種的過患,雖然小乘解決了,但是跳出了三有以外,你沈空滯寂,你不能動彈的,在這個地方,這個缺點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啊,所以你實際上還並不圓滿啊!所以真正就自利來說,要想圓滿,還只有佛的法身,而不是聲聞、緣覺所證的。所以你經過這樣,不管是求自利、求利他,單獨求自利,單獨求利他,一定要證佛的功德;兼求自利、利他,也要佛的功德。

[10:37]

現在這裡說,單單求自利,對不起,三有雖然跳出來,但是呢,在寂滅當中,你不能動,所以自利不圓滿;你要求利他,雖然你有大慈悲心,你慈悲心是有,但是呢,你沒有能力把他們救出來,單單發那個心,沒有用。所以有了這個大慈悲心要救他們起來,還一定要有佛的智慧跟威神,所以你為了利他,你一定還要成佛,這個很明白。所以不管從兩方面來說,你要了解「故於佛德淨修信已」,你一定要努力地修,「淨修」,然後啟發淨信,那個時候才能夠真實地見到:喔,沒錯、沒錯、沒錯!不管是你自利、利他 ─單獨的;「況云利他,即辦自利」,進一步更說,這個利他就是你自利,這個自利就是利他。欸,所以這就這樣地微妙不可思議啊!

[11:45]

若不得佛亦必不可,是為不退小乘最大因緣。

最後說出來了,是不管是利他、自利,兼辦二利,不得佛,絕不可能圓滿。這一點你看見了以後,自然你是不會退墮小乘。現在看見沒有?所以真正你了解了這個教法,不管你目的為什麼,你要求利他,對不起,要成佛;你要求自利,一定要成佛;你要是自利利他一定要成佛,要利他自利一定要成佛!不管你怎麼講,有一個例外 ─無知,那一點辦法都沒有。

[12:26]

所以說我們來了以後,千萬注意喔!不要把學「我」看成學「佛」,這個話是容易講,但是你們務必要內心上面深深地體會,你把學我看成學佛,你就完了!然後自己看了佛經,覺得懂了,然後懂的什麼?根據你自己的解釋認識的,然後從這條路上去走的話,那走上錯路去了,就是這樣。所以你 ……為什麼他這麼重視那個傳承,有了這個傳承,還要經過像印度當年這個辯論是為什麼,他還要在這個裡面仔細地明辨。

[13:09]

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晚上,我聽了幾堂課,我越來越歡喜!以後你們不要擔心說:「哎呀,講得支離破碎。」我歡喜的就是這個支離破碎,就在這個支離破碎當中,我們能夠慢慢、慢慢地進步嘛!因為這是一個現況啊,如果是你這個現況把它抹殺了,閉上眼睛不看,請問你學的什麼呀?對不對?我們都是學想像當中;想像當中不要學,最好想 ─人造衛星都沒有用,人造的嘛,自然的多好嘛!你就想這個。所以我一直舉這個公案,啊,我們千萬不要學那個老公公、老婆婆,六祖都不要去學他,要學,要學佛!說實在地,佛前面的那個六年苦行我也不願意學,學它幹什麼?我只學他最後坐在那個尼連禪河邊,抬頭一看,我這麼一學就會了嘛!這個概念在這個地方一定要清楚。我們一定要把眼前的實際上的狀態,認得得清清楚楚。拿什麼東西去衡量?就是拿正法。

[14:14]

所以現在我們一方面呢,學圓滿的教法,一方面把我們現在實際上的內在的狀態是什麼,擺在這個地方一一衡準,那時候你就有機會淨化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的話,教法你學得再好的話,就變成什麼?「那這些人講講道理的,修行沒有用!」千真萬確。因為這樣的關係,既然是講講道理沒用,那好、好、好,不要學了,去修行了!結果盲修瞎鍊!不管走哪兩條路子,越修越遠,這教法是越來越衰,自己呢?每況愈下。在這個地方,我們現在把握住了:喔,原來這個重點在這裡呀,原來這個重點在這裡呀!所以我們現在繼續下去,

[15:03]

又前所說初二發心,曾未見說慈悲所引,諸餘經論亦多僅說見佛色身法身功德,引起欲得成佛之心名曰發心。

再說前面兩樣東西 ─前面是,第一個是什麼呢?看見諸佛菩薩的威神,或者聽見;第二個呢,是雖然沒有聽見、看見,而聽見那個教法上面。這兩種發心呀,他並沒有說「慈悲所引」哪!不但是這個地方,而且其他的經論上面也有很多地方,也看見了佛的色身哪、法身哪,然後要引發這個菩提心。他有一個特別的原因喔,說兩句話喲!後面儘管說你發了這個心,怎麼樣去修的時候,一定要經過那個慈悲,可是引發那個心卻不一定。所以他每個地方他分得非常細、非常細,看見、了解了沒有?

[16:09]

眼前容或你們不太了解,所以要好好地學下去。學下去有很多好處。第一個呢,就是你對這個學的這個方式,理則方面,非常清楚;第二個呢,次第是一點都不會亂,而且絕對地正確。所以我們有了這樣的完整的認識,才不會把事情混淆,像剛才的譬喻當中,我們才不至於燒起大鍋菜來,連根帶泥,農藥統統塞在鍋子裡面去,我們才可以避免這個毛病。繼續,

[16:50]

又說誓願安立一切有情成佛亦名發心。

喏,說第一種的發心,他只是看見佛的色身、法身的功德,並不由於悲心。下面呢,由於發誓要安立一切有情成佛,這個是為利有情。他這兩種都是發心,而且都是正確的。

[17:12]

故此二中,雖一一分亦應預入發心之數。

這個兩種啊,不管哪一個,都是在發心這個範圍之內。你正式的發心是這樣的,但是,

[17:27]

圓滿一切德相發心者,僅見利他必須成佛,引起欲得成佛之心猶非滿足,即於自利,亦見成佛必不可少而引欲得。

這個地方就說明這個噢!說真正圓滿的德相,是這樣的。引發的因,可能是單單、單獨的這一個,由於這個引發;可是這個引發進來了以後,你單單靠這個的話,不圓滿的。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耶!沒有一個例外的。譬如說我們來念書,絕對不是說,喔!把所念的書的內容樣樣知道;樣樣知道,你還念什麼書?你只是總有一個原因,覺得:哎,這個好!然後進來。進來了以後,然後再引導你,使得你要學的內容圓滿。現在這地方也是一樣,說圓滿的德相是什麼呢?單單量、質,以二者當中任何一個都不夠,一定要把二者都圓滿,說不但要利他,還要對自利也必不可少。

[18:32]

又此亦非棄捨利他,亦須為求利益他故,《現觀莊嚴論》云:「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此說雙求菩提與利他故。

這個就是最後的結論。說呀,這是說不管你自利也好,利他也好,自利啊還要利他,利他啊還要自利。所以這個《現觀莊嚴論》上面,《現觀莊嚴論》就是《大般若經》的藍圖,說呀:「我發心為了利他,為了利他呀,那個時候要求無上正等菩提。」我求正等菩提就是你自己證得,所以一定是包含了自、他兩樣東西都圓滿,這個才是發菩提心圓滿相。引我們進來的,是其中的任何一個,或者是幾個,可是究竟圓滿的時候,達到這樣的狀態。這到現在為止,我們了解了,這是第一個。那麼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