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0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第三項功益

原文:▲歸敬儀云:『經云:若人得聞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墮惡趣。斯何故耶?以知法佛本性常故。時聞解,熏本識心,業種既成,淨信無失。況能立願 依,奉爲師範。固當累劫清勝,義無陷沒。如經有人受三歸依,彌勒初會解脫生 死。此乃出苦海之良津,入佛法之階位。但以罪多惡重,輕而慢者,雖曾受歸,隨 緣還失。是故智人初受歸時,專心緣此,得名歸依。故感善神隨逐護助。』【見釋 門歸敬儀第二】

 

淺釋講解第三項依三寶的功德利益前,有一個觀念必須先向大家說說:出家 僧衆是三寶之一的僧寶,身穿佛製袈裟口宣佛所說的正法,住持世間,爲衆生作 福田。若皈依出家僧衆,即皈依了住持三寶,所獲利益是無量無邊。又所有出家僧 衆都是人天的福田,凡皈依三寶後就不可起分別心,言我是皈依某某法師,對其他 出家師父就不恭敬,那就有過失了。以下正式講解原文。

《歸敬儀》云:『經(疑是《涅槃經》)云:人得已聽聞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世世不墮三惡趣。斯何故耶(這是什麼道理呢)以知(這是因爲他知道) 性、性是衆生的本性,是常住不生不滅的緣。假使他一時能聽到佛或者他 人的講說而能夠了,並藉此習到他本有的第八識心田中;如此無漏的善法業種既就,那清心自然就無失了。何他已經明白本性常住的道理,當然夠立願來歸依三寶,將三寶奉爲親教師並以此作爲學習的模

歸依三寶之後,然必累生累劫能保有淨無染的殊勝利益,從這種理來說是陷沒三惡道的因緣。如經(疑是《菩薩處胎經》或《彌勒下生經》云:假如有人受三歸依,將來在彌勒佛出世的龍華三會之初會就能脫生死。所 以歸依三寶,此乃(這是)出苦海之良津,入佛法之階位(指:歸依三寶是出離生死苦海及成就佛道的必經之路)

,有的人(因爲)所造的業又,對三寶心存(的原故),雖過三依,但會著他所造的罪惡以及輕慢三寶的因是會去歸依三寶的功益。是故在最初受依時,專心一意佛、法、僧三寶的殊勝功德,這才得名眞正的歸依。因此之,這個人能善神隨逐(跟隨在)邊來保,而能眞正獲得歸依三寶的功益。』

註解
立願:三歸三結與三誓,是歸依三寶的重心,經由在三寶前的立願,三歸就有戒的

性質和作用。立願的誓言簡要如^--

三歸:

「我弟子某甲,盡形壽歸依佛,盡形壽歸依法,盡形壽歸依僧。」(如是三説即得 戒)

三結:

「我弟子某甲,歸依佛竟,寧捨身命,終不歸依外道天魔。

我弟子某甲,歸依法竟,寧捨身命,終不歸依外道邪説。

我弟子某甲,歸依僧竟,寧捨身命,終不歸依外道徒眾。」(三遍)

三誓:發四弘誓願

「我弟子某甲,眾生無邊誓願度。」

「我弟子甲,煩惱無盡誓願斷。」

「我弟子某甲,法門無量誓願學。」

「我弟子某甲,佛道無上誓願成。」(三遍)

歸依立願後,再作功德迴向:普願法界一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原文:△歸敬儀又云:『以諸道俗有識之徒,皆須歸依三寳請求加護,所得功德無有限量。七眾約戒,前已受歸,不妨重受,重感無作。善惡既爾,戒亦通之。若未受戒,止得但受翻邪三歸。曰別六時,隨時便受。顯歸三寳,自誓不迴。』

 

淺釋太虛大師曾說:「念念之間皈依三寶」。本文則在吿誡佛門七衆弟子,不要以爲自己已經皈依過就自滿,不妨重受皈依來感得上品戒體。

《歸敬儀》又云:『以諸道俗有識之徒(指:佛門中想修行的七衆弟子),皆須歸依三寳請求三寶慈悲持。以便在修行上得功德無有限量。

佛門弟子,約()他們受持戒法之過三依。但爲了增上修 行來考量,不妨重歸依得上品的無作戒體。善惡既爾(指:翻邪惡爲良善的三歸旣然可重受),七衆的亦通之(指:受增益戒也是可以的)

只受三歸依受戒,止得但受翻邪三歸。至於受三歸依的時間,曰別六時(六時,是指晝三時、夜三時。日別六時,是說明沒有白天或晚上的限) 隨時便受(隨任何時間都可以來求受)。這是爲了護念他的善心,所顯發出來歸依 三寳的功德,讓他在自誓依三寶的時候,不(生起退怯的心)了。』

註解

不迴:指有人剛好善根發起要歸依三寶,如果沒有把握時間爲他歸依,恐怕以後就 難再發起歸依的心。如同佛世有位喝醉酒的人跟佛陀説他要出家,佛陀觀察他累劫以來不曾出家過,爲把握這難得的因緣就方便爲他剃髮,雖然次日清晨他還俗了,但畢竟已讓他種下得度的因緣。

 

原文:△歸敬儀又云:『如善生經云:若人受三自歸,所得果報不可窮盡。如四大寳藏,舉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受三歸者,其福過彼不可稱計。又校量功德經 云:四大洲中滿二乘果,有人盡形供養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 甲歸依佛法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議;以諸福中,唯三寳勝故。又雜含經云:與須達 交者,令受三歸,終生天上。有懷妊者,爲其胎子受三自歸;生已復受,後有知 見,復敎三歸。設有奴婢客人懷妊生子,亦如是敎。若買奴婢,受三歸及以五戒,然後買之;不能,不買。乃至乞貸舉息,要受三歸,然後與之。若有施三寳 物者,從世尊聞,稱名咒願,乃得生天。佛言:善哉!如來有無上知見,審知方便,皆得生天【已上皆見釋門歸敬儀第九】

 

淺釋本文前半段,說明做世間的有漏善行所得福報是比不上歸依三寶。而後半段中《雜阿含經》所說,我們如果詳細看,則能發現另一個主題,那就是「在家衆(須達長者,此人乃證果的在家修行者)能爲在家人授三歸依乃至五戒,並且還得到佛陀的稱讚。」但今日得比照菩薩戒所談「千里內無授戒師」才可以開緣,否則就有所違背住持三寶的僧相。當然從證果而言,初果以上即可稱爲僧寶,那是不分道俗衆的。

 

《歸敬儀》又云:『如《善生經》云:人受三自歸,所得果報不可窮盡。譬如有一個國家含藏金、銀等四大寳藏,其數量讓舉國人民在七年之中運出不盡。以這麼大的福德來跟三歸者相比較,則其受三歸的福德超過彼國人民的福德,原因在於受三歸依的利益不可稱算的。

《校量功德經》云:假使在四大洲中滿二乘果(指初果至四果聖人),有一個人盡形供養這些聖人,乃至起來供養聖人入滅後所留下的舍利,所得的功德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歸依。」這是由 於皈依三寶,所得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以(因爲)世間諸福中,唯獨以歸依三寳是 最爲殊勝的緣故。

含經》云:只要與須長者,不管是家人或者朋友,須達長者 一定會想辦法他們受三歸至五戒。須達長者會吿訴他們,受三歸五戒的人,命一定能生天上。家裡有懷妊者,長者會先教孕婦爲其胎子(胎兒)受三自歸復受三歸;長大之後有知見(指:能明白所說的歸依意思)復敎去受三歸。假設家裡有奴婢、或客人(作客的朋友)的太太妊生子,須達長者亦如是敎。假須達長者要買奴婢,必須讓他們先受三歸及以五戒,然後才買之.,如果那 些奴婢不能受三歸五戒,長者就不買。乃有人來乞貸舉息,須達長者也他們五戒,然後才把錢與之(借給他們)。假若有施()寳物者() 從世尊處聽,世尊在接受施主供養後,爲他們名咒願(指:祝福迴向文),須達長者也會學佛陀來爲人祝福,乃至說受三歸五戒的人將來一定會的果 。佛陀知到須達長者這樣善巧度衆的作法就:善哉(太好了)如來有無上知見(指:般若智慧),能種種教化世人的方便法門,須達長者也能善用種種方便來勸導世人受三歸五戒,讓他們得生的利益。』

註解

四大洲:即四大部洲。在須彌山四周有四個大洲,東邊的叫東勝身洲,南邊的叫南 贍部洲(就是我們現在所住的地方),西邊的叫西牛貨洲,北邊的叫北俱盧洲。

奴婢..供人役使的人,男的稱爲奴,女爲婢。

乞貸舉息:泛指一切財物的交換買賣、貸款生利息。

稱名咒願:稱呼布施、供養者的名字而來祝福析願;如:「所願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爲樂故施,後必得安樂。」等語。

 

原文: ▲事鈔云:『大集云:妊娠女人恐胎不安,先受三歸已,兒無加害。乃至生已,身心具足,善神擁護。』【見事鈔記卷三十九】

 

淺釋本文引用《大集經》說明歸依三寶的人,能得到善神的保護。

《行事鈔》云:『《大集經》云:妊娠(懷孕)女人如果恐怕胎不安( 指:害怕不能順利生產等事),可先受三歸已(此是指母親受歸依能兼資於胎兒。)自然無加害(指:胎兒中能安然成長),乃至生已,母子雙方都能 身心具足,得到善神擁。』

上來第三項「功益」講竟。以下講解第四項「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