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01月
1
2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2017/01/24
 

廣論消文平台: (白話消文)

依六想中,於自安住如病想者。如入行云:「若遭常病逼,尚須依醫言。 況長遭貪等,百過病所逼。」延長難療,發猛利苦,貪等惑病,於長時中,而痛惱故,於彼應須了知是病。迦摩巴云:「若非實事,作實事 修,雖成顛倒。然遭三毒,極大乾病之所逼迫,病勢極重,我等竟無能知自是病者。」

聽聞時應具有下列六種想: ()把自己當作病人來想。如《入行論》所說:「如果患了一般疾病,都還須要 按照醫生的指示醫治。何況是無始以來伴隨我們的貪、瞋、癡三毒與其他無數煩惱病,更須要長期治療。」

這種時間已經拖了很久,難以治癒,並會帶來劇烈痛苦的三毒煩惱,長久以來, 就是引起身心痛惱的真正原因,我們必須真正去了解、處理煩惱這種病。

迦摩巴說:「如果修行的方法不是正確的,卻把它當成正確的去修,是不會有成 就的,但實際上,我們正受到三毒煩惱大病的傷害,病情極為嚴重,而我們竟 不知道自己是病人。」

 

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如遭極重風膽等病,便求善醫,若得會遇發大 歡喜,隨教聽受恭敬承事。如是於宣說法善知識所,亦應如是尋求, 既會遇已,莫覺如負擔,應持為莊嚴,依教奉行,恭敬承事。攝德寶中作是說故,「故諸勇求勝菩提,智者定應摧我慢,如諸病人親醫治, 親善知識應無懈。」

()把說法師當作醫生來想。假如患了嚴重的風膽等疾病,必定會四處尋求好 的醫生,如果能遇到好醫生,心裡一定十分歡喜,自然恭恭敬敬聽從指示。同

7樣的對於宣說正法的善知識,也應如此殷重尋求,既已找到了,就不要覺得是 負擔,應視為最美好莊嚴的事,依他所教導的照著去作,恭恭敬敬的承事師長。 《攝德寶》中這樣說,「所有追求無上菩提的勇者,這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他 一定會摧伏自我的驕慢,就像病人親近醫生一樣,我們要親近善知識應該無所 懈怠。」

 

P18L3~P19L2 於所教誡~者自過失

 

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如諸病者,於其醫師所配藥品,起大珍愛。於 說法師,所說教授,及其教誡,見重要已,應多勵力,珍愛執持,莫 令由其忘念等門,而致損壞。

()把善知識的教誡當成良藥來想。就像病人對醫生所開立的藥方視為珍寶。對說法師所說的教授以及日常的教誡,了解其重要性之後,應多努力修習,珍 愛執持,不可因為忘念等,而損壞珍貴法藥。

 

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猶如病者,見若不服醫所配藥,病則不瘥,即 便飲服。於說法師所垂教授,若不修習,亦見不能摧伏貪等,則應殷 重而起修習,不應無修,唯愛多積異類文辭,而為究竟。是亦猶如害 重癩疾,手足脫落,若僅習近一二次藥,全無所濟。我等自從無始, 而遭煩惱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義,僅一二次,非為完足。故於圓 具一切道分,應勤勵力,如瀑流水,以觀察慧而正思惟。如大德月大 阿闍黎《讚悔》中云:「此中心亦恆愚昧,長時習近重病疴,如具癩者 斷手足,依少服藥有何益。」由是於自作病者想,極為切要。如有此 想,餘想皆起。

()把殷重修行當成治療疾病來想。就像病人,明白自已若不按時服用醫生所 開的藥,病是不會痊癒,所以就按時服用了。對說法師所說教授,若不照著修 習,當然不可能摧伏貪等煩惱,所以應該殷重修習,不應該不修,而只是喜愛 積集更多異類的文字,而以為這就是佛法。就像患了痲,病情已嚴重到手 腳都潰爛脫落了,若僅服用一二次藥,自然無用處。我們從無始以來,遭受煩 惱大病逼害,若僅依照完整教授的內涵,偶爾修習一二次,那是絕對不夠的。所以我們對圓滿具足整體佛法內涵的教授,唯有勤加學習,像瀑布流水般強猛又不間斷,以觀察慧而如理思惟,才能真正對治無明重病。大德月大阿闍黎在《讚悔》中說:「我們的心長夜於無明愚痴中,平常習性都與三毒大病相應,如痲病者手腳都快斷了,還只是稍微服一點點藥,又有何益處?」因此,若能 把自已當作病者想,極為重要。如有此病想,其餘五想就自然跟著生起來了。

 

師父手抄搞:

 手抄搞:P95LL7P99LL3

【我等自從無始,而遭煩惱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義,僅一二次,非為 完足。故於圓具一切道分,應勤勵力,如瀑流水,以觀察慧而正思惟。】

 

說我們現在從無始以來,遭到這個煩惱大病所逼所惱。儘管我們現在得到了這個完整的教授,了解了這個佛告訴我們真正的內涵,你雖然能修,但是修一兩次,不夠,假定說我們不知道的話,更不談,更不談!所以我們真正說起來應該怎麼辦呢?應該「圓具一切道分」,要整個的內容要統統了解,統統認識,然後去修。我們在這個地方大家容或有一點疑問,說等到你樣樣了解了你做,怎麼行呀?不,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要了解的。我現在舉一個很簡單的譬喻,譬如說我們要造一個高樓大廈,造一個高樓大廈,造這個高樓大 (p96) 廈,不是叫你一口氣就把它造起來。要造高樓大廈,你必須把那高樓大廈次第步驟完全把握住,照著這個次第步驟去做的話,必定沒問題。如果你把握不住這個的話,那麼你東摸西摸的話,那個啊,摸得一無是處,一無是處,我想我們大家了解。

 

譬如說你隨便造個小房子,你說沒關係啦,反正地上草拔掉一點,大一點就是好了,萬一覺得不對重來,可以。你造個高樓大廈你行嗎?你一定要每個步驟弄得非常完整,絕對不是說要造房子嘛,反正我磚頭水泥統統進來嘛就算。你把它統統進來了以後,對不起,他說那個要挖地基,你怎麼辦哪?再搬出去呀?搬出去了重來。你搬了幾趟以後,錢固然花掉了,鋼筋嘛爛掉了,水泥嘛硬掉了,完啦!我們這個同樣的道理,我們這一生哪,生命是快速得很哪!你浪費,要不了多少的話,一生就完了。然後養成功這習慣,下一生這又來,匆匆忙忙地就碰上就碰,等到你碰完了,覺得不對重來的話,這一生又完了。那個還算是你沒出大毛病喔!如果出了毛病的話,下一生人身得不到,就到地獄去囉,這一轉不知道什麼時候出來喔,那是個事實欸!

 

所以他說的「圓具一切」,那是你把握住,像比如說我們造房子,我不急著去造。先哪,我造這個房子要多大,然後請一個好的建築師畫一個藍圖,這個次第怎麼一步步上來。表面上面你沒有動,可是你將來要嘛不動,一動的話一路上去,高樓大廈成功了,這 (p97)不是就是很簡單嗎?所以一開頭我特別告訴大家,你們記住《華嚴》、《法華》的這個真實的境界,拿著這個好好地,這樣。我們真正去做的時候,一定是一門深入,相當於我們造房子,我們真正做的時候,一定是照著這個次第步驟完完整整這樣,這條是「大王路!」本論的真正可貴的地方就在這上頭,真正可貴的地方就在這個上頭。那麼把握住這個,那去努力;做的時候呢,「如瀑流水」,這個瀑流水像瀑布一樣,萬馬奔騰,永不停馳地這樣來。

 

他這個地方叫我們修行啊,有意思!不是說叫我們:你趕快去拜佛,趕快叫你念佛,趕快你去參禪打坐。他叫我們幹什麼?「觀察慧而正思惟」,這是我們眼前真正應該做到的。這觀察慧跟正思惟是什麼意思?我們凡夫之所以為凡夫的話愚癡、邪見,我們要想破除它的唯一的正對治是智慧,智慧,說聞、思、修慧。聞是從善知識那裡開始的,然後從善知識得到你正確的教授,這是從外面來的。你聽懂了以後,你開始的第一步什麼?就是思惟。那個思惟,就是不斷地把聽懂的道理觀察,欸,這個對不對?這個錯不錯?這個是什麼一回事情?要觀察的什麼?要觀察自己的心行相,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它叫「內明」,所以它叫內明。

 

所以古來人哪,古德們總是告訴我們:銷歸自性、銷歸自性。什麼叫銷歸自性啊? (p98) 哪,就是回過頭來,你在你自己的心性上面找這個問題去,這個才真的法相,這個才真的法相。而我們心性的所以起心動念,哪來的啊?有幾個原因,簡單地說,第一個,就是心裡的種子,無始的識種,外面是外境的引誘,帶上根,「三事和合觸」。因為世間講心理的,好像是心理跟物理,內、外是兩樣事情,佛法不是,這個我們要了解的。也不是心物一元論,它是個緣起論,當我們談到一個心理行相的話,一定有外面的東西在裡邊。你看見這個人,這個人對你笑一笑,欸,你覺得很歡喜。你看見這個好吃的,你就貪;這個人對你瞪大了眼睛罵你幾句,你就瞋,所以這個瞋貪的是你內心的,可是跟外面的外境卻有這樣的關係。這個我們以後再談,我這裡順便一提。

那麼所以在這個時候都要靠什麼?觀察,觀察去思惟,這個叫作正思惟,叫做如理作意,我們修行的第一步是這個。因為我們經過觀察,經過思惟,才曉得我們現在這個心裡面哪,一天到晚無始以來的妄念如瀑流水啊!那麼現在唯一的辦法,說要阻止它,有種種: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等等。而這個裡邊一個殊勝的法門,那時候你念阿彌陀佛,那個時候你心裡面了解了,一心一意地去念。正在念的時候,當然!然後呢,你也不斷地去觀察,那個正知,觀察這個叫正知,曉得它對了,就讓它念下去,不對了,把它拉回來。然後在這地方開出來說,你要對 (p99) 治這個,產生這樣的功效是念佛;為對治這個,產生這樣的功效是拜佛;然後要叫你去經行、要叫你去打坐,它那個中心,都在從這上面開始的。所以八正道當中啊,正見下面第二個是正思惟呀!這個次第有它的必然如此的,修行的最佳指導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