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01月
1
2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2017/01/24 簡短課摘
 
 
 佛教對「心」的看法是什麼?聖嚴法師告訴我們,佛法是用來修心的。心經中將心的意思分成兩個部份:

1.從「時間」看我們的心: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前一念連到後一念的連貫,前一生到下一生的延續;這都是心的變化,心的變化帶來心的力量。

2從「空間」看我們的心:我們的環境是由我們的心而知道的。心不完全是精神的,如果沒有物質,心不能動。心因為有物質的身體及跟物質的環境接觸,才能產生心理現象的活動。

   聖嚴法師強調,離開身體不能修心,而是要用心來駕馭身體,用身體來練心,相輔相成而得自在解脫。解脫叫做「無心」,無心是超沒有煩惱,超越虛無與存在,沒有存在與否的執著。
 
   我們目前學習的進度是在聽聞軌理的「六想」的前四想:1.於自安住如病想者;2.於法師住如醫想者;3.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4.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 。(廣論P17LL6 ~P18 LL3)什麼是病想?病想的是「心的痛苦病」,這種心的痛苦病,需要靠心靈的專家 – 法師來醫治,法師說的法就像藥,是治我們心病的法藥,這法藥要能療治我們的痛苦病,需要「殷重修」,也就是要不停的依著法師的教授教去修改我們的習性,讓心走向快樂。
 
【迦摩巴云:「若非實事,作實事修,雖成顛倒。然遭三毒,極大乾病之所逼迫,病勢極重,我等竟無能知自是病者。」】(廣論P17 LL5),從立理班長及駱班長分享的兩個親身經歷的故事,可以發現我們的心痛苦的根源,是我們心中有一個自以為是的標準,對於所面對的境界,如果對方不符合我們內心的想法,不如我們的意,就會產生心的痛苦病。所以我們常說「不如意十之八九」,如像一定要如我們的意才會快樂。不論面對任何境界,我們要心中先提起「我要越來越好」的心念,這才是病想我們要學的內涵。所以我們要學會如何「求」,不是求「外境」的改變,而是求「心」的痛苦病能改變。
 
   對於法師的教授教誡(法藥)我們要「珍愛執持,莫令由其忘念等門,而致損壞。」(廣論P18 L4),如何不忘念?就是要把「法藥」時時放在心上,讓自己越來越快樂,如同班長說的「無可救藥的積極與喜悅」! 有了法藥,要如何「療病」?要反覆思惟成為習慣,把「快樂」變成等時而起的習慣與心念!
 
   在手抄#2 P95 L7~P99 L3,師父告訴我們「圓具一切道分」是要把整個的內容要統統了解。班長帶著我們思惟,我們對於圓具一切道分,也就是整個的生命智慧的藍圖其實是沒有把握的,那麼該怎麼做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時時請教善知識,善知識不在身邊時呢?就要多研閱經典,這樣才能緊跟著善知識的腳步走向對的修行道路。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新年,過年除了人團圓,更要心團圓,別忘了把最好最歡喜的心帶回家!預祝大家新年快樂,事事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