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聽聞軌理(七) 時間: 2016/11/22 班長:駱政廉 副班長:陳贊鴻、謝一秀、杜王平福、黃立理
一.
前行 唱讚頌 (樹影婆娑明月照) 那夜我聽到你的嘆息 那夜想起深恩的你 樹影婆娑 月兒明照 想著你的嘆息 又重穿越夢境 在夜裡我聽到你的嘆息
怎能忘你生生將我養息 孤獨苦海 流浪多時 怎能忘記深恩的你
啊 如母有情 如母有情 我要洗去你眼中的淚滴 阻止你的嘆息
用清涼的法雨敷進你心底 直到你永遠微笑 直到我聽不到嘆息
直到淚水在你眼中乾涸
直到換成永恆的笑意 啊 如母有情 如母有情 我要報答你深深的恩情 走向光明幸福之地 走向光明幸福之地
直到樹影婆娑你在歌唱
直到明月照進你心裡
直到明月照進你心裡 二.
正行 廣論研習 宗大師的原文,一段文字的前後都是重點精華,譬如說在丙二、於法法師發起承事這段中,第一段就很重要: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者,如《地藏經》云:「專信恭敬聽聞法,不應於彼起毀謗。於說法師供養者,謂於師起如佛想。」]。對師長發起承事有三件事很重要: 1.
恭敬心 2. 侍奉師長的心 3.
依教奉行。恭敬的表現在專信,用專一的心對師長產生100%的信心,恭敬的隨侍在側,聽聞學習,從師長的身語意中,充分了解師長所要給我們的教誡,如果我們認為老師講的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確,起碼這時候不要急著懷疑或毀謗師長,應該先把心打開,充分學習,然後視師長如佛菩薩化現而來,對師長的所教誡的認真修行,體會到遇見師長如值遇佛菩薩般的義大難得,這就是依教奉行,等到智慧有所提升後,就會有所成長。 但我們真的懂甚麼是視師如佛嗎? 班長舉了一個公案:
師父有一次出了一道題要幾位法師和資深學長們討論; 「福智的第四代接班人?」法師與學長們雖疑惑但也熱烈討論,終於得到一個結論:
第一代接班人是師父,第二代接班人是上座法師,第三代接班人是小沙彌們,第四代接班人還是師父
(因為師父已乘願再來)
。師父一聽,沒說甚麼。大家這時覺得,師父似乎不滿意這個答案,於是乎轉向跟上師請教,結果上師一聽,潸然淚下,原來在大家心中師父只是凡夫,是會死的! 也就是說在大家心中,並未真的視師父如佛,如果真的是佛,佛是不會死的!
這說明了,嘴巴上說視師如佛,恭敬是有的,但內心並不容易真正做到希求師長長久住世。 [離高舉者,應時聽聞,發起恭敬,發起承事,不應忿恚,隨順正行,不求過失,由此六事而聽聞之。」] 如果真的視師如佛,師長一召喚,當是應時聽聞,馬上出現在師長身邊,渴求學習。既然視師如佛,面對師長時,不應發脾氣,更不應該找師長的過失,因為佛是不會錯的。若心中真的有疑惑,應該請示師長,以經辯經,以佛辯佛,若這件事有違戒律,也請師長開示,以戒律為準,千萬不要去看師長的過失,不應忿恚,隨順正行,不求過失;要相信很多事情是我們自己善根不夠,看不懂。舉例來說,師父要我們學論語,難道我們要走的是儒教而不是佛教嗎? 要我們種有機,要賴學長主事,在當時大家都不懂!
要廣招小沙彌,僧團法師還要帶著小沙彌,自己修行都來不及,那有時間應付呢?
對於這些問題有疑惑,應該是好好請教師父為何而做?
而不是去懷疑、去反對,現在來看,當初大家因為相信師父,照著師父的教誡去做,所以今天我們團體所做的利生有機事業,才能有此番榮景,小沙彌的養成,也讓大家有一天再來時,可以有人可以教我、讓我們可以學習,讓佛教長久住世的事業,又多了一份希望。這是依止師長,不忿恚,不求過失,可以得到無上功德的明證。
《本生》中亦云:「處極低劣座,發起調伏德,以具笑目視,如飲甘露雨,起敬專至誠,善淨無垢意,如病聽醫言,起承事聞法。」面對師長時,把我們自己“
處極低劣座”(身),“發起調伏德”(心),把身心兩方面都放低,這樣就不會求過失,然後就自然而然在心中產生仰慕之心,以具笑目視,如飲甘露雨,這是一種完全的恭敬的行相,產生完全的淨信心,沒有一點雜染。就如在世間生病時候,我們對醫囑就完全的遵從,更何況在我們面生死大病時,更應該用這樣的心,去面對救渡我們的法與說法法師。 [影片欣賞] : 小鳥學飛 https://goo.gl/photos/Vr4t8FEmdy2VELFF9 影片到最後,這小鳥發現在世界上的歷事鍊心,可以讓它看清楚真相,也讓牠突破、成長,最後也出現了具笑目視,如飲甘露雨的行相,很有內涵的一部影片。 複習上周進度廣論 P15 L7 (手抄稿 第二冊 p26 L5) “所以….的法喜。”(也請參考手抄稿 第二冊 P23
L4) 我們有時候,聽聞覺得真歡喜,但不一定法喜充滿!學習佛法的特質,第一件事,就是反觀內心,唯有認得心中的煩惱,真正能夠淨化你的煩惱,這個歡喜才是真正佛法相應的,才是真正的法喜, 就如獲得能治我們生死大病的甘露,具笑目視,如飲甘露雨而歡喜。 廣論 P15 L7 (手抄稿第二冊 p28 L4)(音檔9B 17:40 ~ 9B
24:24) 【是摧愚怨器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 佛法是摧壞我們無明怨敵最好的工具。真正的愚怨就是我們的無明,這個愚癡無明,才是真正我們的冤家。由於愚癡無明,我的見解、我的習性,讓我們生生世世在輪迴痛苦之中,這是我們真正的最大的怨敵冤家,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其實每個人真正的冤家不是外面,是自己的內心。 [問題]: 為什麼我的見解
(我認為這件事是這樣,那件事是那樣),是我生生世世痛苦的關鍵,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贊鴻班長: 我認為這件事情是這樣,那件事是那樣時,我就有個假設我已全面瞭解,就會隨順自己的感受,無法再接受另一種意見。 駱班長:
跟我的苦樂有甚麼關係呢? 立理班長: 當我們已經有一個見解在,當對方不依我的標準時,我就覺得苦; 對方依著我的時候,我才會覺得樂。 駱班長: 不論我們討論甚麼問題,都要從苦樂的問題去想,接下來從「無常」,「苦集滅道」、「業果」的角度去思惟,會對三寶有更深的認識與體會而有依歸,能夠這這樣,生命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意義。 [問題]: 我的習性為什麼是痛苦的關鍵? 杜王班長:
我依著自己的習慣去做判斷,如果不是正確的見解,習性會一直帶領著我們到苦的境界,無法離苦得樂。 贊鴻班長: 習性來自於過去的經驗,以過去成功的經驗行事,但面對不同時空環境時,並不能保證一定可以成功。 立理班長: 我想從因果的角度來看,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時,依著自己的習性去做,但我們並沒有辦法看清事情,一直陷在煩惱之中,在因地上又種了一個因,將來勢必會感果,於是繼續在輪迴中脫不了身。 一秀班長: 我們習性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無觀察識,我們根本沒辦法看清自己的習性,看不到心的行相,連我們的無觀察識都觀察不到,更遑論把我們的想法換成與三寶相應的想法,用「無常」、「苦集滅道」、「業果」的角度去想。也就是我們自己連怎麼苦都不知道! 駱班長: 因為我們的見解根深蒂固的附著在我們的心中,若沒有透過學習,我們沒有觀察力,無法思惟,於是照著自己的習性,迷迷糊糊無觀察力的度日,繼續依著自己的見解行事。我們現在仍在輪迴之中,習性是個關鍵,習性造成現在的我,不改習性,就持續的輪迴,所以從苦集滅道、四聖諦與業果的角度來思惟,都可以很容易理解,習性確實是造成我們生生世世痛苦的根本。 在營造公司任職的曾師兄提出一個討論問題: 在施工工地範圍附近,有位鄰居指出在數月前,他自己的車子在營造公司施工期間被損壞,進而向營造公司提出求償,這鄰居要求的金額高於保險公司願意支付的金額,也高於車子的現值; 接著,鄰居的親友,似乎也有意循此模式向營造公司求償,請位如何用佛法來看待這件事? 郭師兄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幫大家釐清問題背後的問題: 請問你是想要解決誰的問題?
是你自己的問題還是這位鄰居的問題?
並提醒大家檢視發心,用業果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林師兄回應: 他並不贊成目前法律處理這類事情的角度,也是用業果的方向去思考,回歸到”加害”於他人既然已成立,該賠償就要賠償; 但因為我們真的看不清楚業果,對方車子的損害,是否真的是被營造公司所損壞?
誰也不知道!
如果不是,這鄰居也絕對逃不掉在它無限生命要背負這個貪念的惡果。反倒是我們要用慈悲心來看待這件事。 駱班長:
要檢視自己的發心,有沒有傷害他人,有沒有引起他人的貪念,有沒有悲心,而不是只是圖方便的解決問題。具體怎麼解決這件事呢? 班長提出一個角度的建議: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當初已承諾要賠的金額一定要賠,但要跟鄰居說,是我個人賠給你的,因為公司要賠償的是有一定金額與程序的,但我個人無法無止盡的支付你,後續你的親友們所要求的,我也只能透過法律,舉證訴訟走法律程序。 廣論 P16 L1 (手抄稿第二冊 P31 LL6)(音檔9B 23:08 ~ 9B
24:26) 【又云:「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 師父說聽聞佛法後,大家要能夠跟著轉,也就是我們的整個生活都必須要配合,要「行」,這句話很重要。能轉,就可以照著去修,修學佛法的三個次第就是聞、思、修。「隨轉」真正關鍵就在思惟,我們能思惟觀察的話,就能轉得過來,能夠這樣做的話「少力」不要花多少氣力,「即脫生死城」就能得到這個大好處,關鍵在於思惟!所以聽聞佛法後,觀察思惟,掌握思惟得這個重點,修心後,見解才會改,即聞即思即修才是轉變我們生命的關鍵。 廣論 P16 L5(手抄稿第二冊 P39 LL2~P41
L3)(音檔10A 04:57
~) 【現在亦能得彼二之因,作無罪想。】 在聽聞學習佛法的過程,應該是充滿法喜的,佛陀自利利他有三功德: 1.
斷德 (斷一切煩惱而具無上涅槃) 2.
智德 (斷一切無知而具無上菩提) 3.
恩德 (具大悲而救濟一切眾生)。師父說斷德、智德的果位,眼前就可以得到,如果眼前得不到,那究竟也決定得不到,因為我們眼前如果沒有好好的學習,沒有種下這個因,將來怎麼可能會有好的結果。但我們總以自己是凡夫為藉口,認為菩薩的境界太高我們做不到,不肯好好學習(我們凡夫的特色就是講不聽),所以師父說,就因為我們是凡夫才更要學。所以要聽著佛法淨化自己,種下這個因,將來才能夠步步上升,感得透脫痛苦的果。師父手抄中也舉了一個公案,有位法師對於留在寺院打掃很不開心,能出去講法就很開心,這是甚麼樣的心理行相? 班長就此案例說明,這位法師內心可能覺得講法比較殊勝,樂比較多;
掃地則是苦比較多。但我們仔細想想,講法對的境是眾生,是教學相長,供養僧眾,還談不上弘法利生,眾生聽法若有甚麼感受,是眾生因為法的關係而善根被啟發了,而不是因為講法者的教導;但是掃地者,對的境是三寶,掃地則是真實的在累積功德,是極大的殊勝功德,兩者比較起來,掃地功德反而比較大。如果這位法師竟然還為此煩腦,那談甚麼弘法利生呢? 最後班長期勉大家,在學習廣論,聽師父手抄或是公案時,都能仔細去思惟,在生活中去印證佛所說的道理,這對我們生命將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三.
結行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
2016.11.22 簡短課摘
本週我們學習的腳步仍在聽聞,因為聽聞對我們學習佛法來說,太重要了!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者。如《地藏經》云:專信恭敬聽聞法,不應於彼起毀謗。於說法師供養者。謂於師起如佛想。」】
恭敬師長的重點表現在專、信,要心很專一,對師長表現出100%的信心,才能以恭敬心來聽聞,而供養師長,要把師長當做佛來看,這事很不容易,因為我們心裡都會一些自己的見解,若與師長不同,就容易起煩惱,師長的教誡,若心中真的有疑惑,應該請示師長以經辯經,以佛辯佛,千萬不要去看師長的過失,不應忿恚,隨順正行,不求過失,才能依教奉行,讓自己的智慧增上。
今天班長又再度提醒我們學習佛法的特質,第一件事,就是反觀內心,唯有認得心中的煩惱,才有辦法依教奉行,淨化煩惱。為什麼我們常常沒辦法反觀自心?因為愚癡無明。就是這個愚癡無明,我的見解、我的習性,讓我們生生世世在輪迴痛苦之中,這是我們真正的最大的怨敵冤家,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其實每個人真正的冤家不是外面,是自己的內心。
為什麼我的見解、我的習性會是我們的冤家大敵?因為我們的見解根深蒂固的附著在我們的心中,若沒有透過學習,我們沒有觀察力,無法思惟,於是照著自己的習性,迷迷糊糊無觀察力的度日,繼續依著自己的見解行事,所以從苦集滅道四聖諦與業果的角度來思惟,都可以很容易理解習性確實是造成我們生生世世痛苦的根本。所以聽聞佛法後,觀察思惟,重點在思惟,即聞即思即修才是轉變我們生命關鍵。
佛陀自利利他有三大功德:1. 斷德:斷一切煩惱,得無上涅槃。2.
智得:斷一切無知,得無上菩提。3.恩德:具大悲,利益一切眾生。聽聞了佛法以後,如果這個佛法針對我們內心的煩惱,我們能認得它,能夠淨化內心的煩惱,便能夠生起歡喜,這是才是真正跟佛法相應。
在聽聞學習佛法的過程,應該充滿法喜的,師父說斷德、智德的果位,眼前就可以得到,如果眼前得不到,那究竟也決定得不到,因為我們眼前如果沒有好好的學習,沒有種下這個因,將來怎麼可能有好的結果。但我們總以自己是凡夫為藉口,認為菩薩的境界太高我們做不到,不肯好好學習(我們凡夫的特色就是講不聽),所以師父說,就因為我們是凡夫才要學,所以要聽著佛法淨化自己,下這個因,將來才能夠步步上升,感得透脫痛苦的果。
今天的曾師兄的公案討論也很精采,希望大家都能生活上的真實情況,運用佛法的角度去深入思惟!祝大家學法愉快∼
立理合十
ps.
剛剛寫到一半,家中突然停電,一片漆黑,感恩菩薩知道我在寫課摘,過了5分鐘就來電,有驚無險,不然就要開天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