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親近善知識(十二) 時間: 2017/08/22 (二)19:00~21:30 班長:駱政廉 課程錄音 課程聽帶範圍:
課程摘要: 一、 前行 禮佛 密集嘛 三稱本師 開經偈 大乘皈依發心 讚頌: 寒梅綻放於冬季 二、正行 1.複習:弟子的心態(華嚴九心) 2.複習:「我慢高坵,不出德水。」手抄: #3 P30 L5-P32
L1 3.如乘心者,謂於尊重事,雖諸重擔極難行者,亦勇受持。……若往若來,悉無厭患
。 4. 問題研討:為什麼師父要我們讀廣論?還要每週來上課? 5. 如犬心者,謂尊重毀罵,於師無忿 。手抄: #3 P33 LL2-P39 LL1 6. 影片:漂浮在水上的足球隊 7. 介紹:密勒日巴尊者傳 8. 總攝:
第二: 修信為根本…由進退門,
而說信為一切德本。 三、 回向 一、 前行 讚頌: 寒梅綻放於冬季 http://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praise/7/1589-70137
寒梅綻放於冬雪 孔雀行經于毒草叢 大鵬展翅千萬里 蒼龍潛行在巨海中 輪迴寒冷你如春 勇敢的菩薩不畏難行 開展深廣雙翼飛 虛空無涯亦無形 我此知識具勇猛 輪迴視如喜樂行 經論海洋心續納 悲智如蒼穹 悲智如蒼穹 一秀副班長: 孔雀都是吃毒草?讚頌詞中寒梅綻放於冬雪,我們在學習親近善知識的弟子相,修行菩薩行,那怕在寒冬寸草不生的季節,也要朝向自己的目標衝去,不能被什麼寂寞,孤獨,絕望,寒冷的東西,整個人縮起來。要不畏艱險,要發勇悍的精神,就像孔雀在藥草園敢於食毒的那種勇悍,無畏的精神! 二、正行
一 秀副班長:從一開始學習孝子心~除穢人心,作為一個弟子應要先,生起孝子心,然後其他心才會接著展開。 2.複習:「我慢高坵,不出德水。」廣論 P31 L2 手抄: #3 P30
L5-P32 L1 手抄:P30LL2 現在我們聽見了法以後,覺得:「這個沒有什麼。」你這個心裡面是完全不相應。所以固然說我們不懂的,固然是要這樣的,就是你懂的,你要讚嘆、隨喜。 一秀副班長: 這段我們談到除穢人心,我們跟師長學習,是要放在一個學習的角度將心放低。 P30L7手抄:平常我們說,這個我都懂,聽起來我都懂,你既然懂的話,你聽他幹什麼?平常我們說懂得時候,其實就是停止學習,就是一種障礙。師父說:祖師大德他們一百分,可是他們都會當成零分,即便是像桑樸瓦這麼了不起的祖師大德聽到人家說法,就是當自己是一個小學生去學習,反之,我們通常都會三十分也就是一百分、兩分就是一百分、一分也是一百分,這就叫做懂了。在手抄P30LL1師父其實提醒我們,“你這個心裡面是完全不相應”,什麼是相應?就是一開始學習時,每次上課前做“前行”就是在調整我們跟師長那顆相應的心,將頻率調對,那如何將心與心調對頻率? P31L10內心當中,跟這個境,引發的內心的這個種子。我們內心當中有很多種子,如果今天澆灌的是“我懂了”的種子,基本上我已經斷了我跟師長能夠連接的種子。所以我們澆灌的是哪一種種子,我想學的是哪一種種子,哪一個種子發芽,就是我與師長“心跟心相應”的種子。除穢人心告訴我們最重要“我慢高山”,那個水一點都蓄不住的,上星期班長提醒說:春天的草從哪生起?是從山谷生起,如果你都懂的話,你是寸草不生。 班長補充:「我慢高坵,不出德水。」看似簡單,其實是我們在學習佛法乃至生命最重要的一件事,為什麼重要?人跟人的關係是:是我們在世間最大障礙、最多煩惱,人與人之間是可以和平相處,那為何會有種種衝突?其實就是這一句話”我懂”。我們很難想像人與人所有衝突是跟”我懂”這句話有關係。 舉例:其實我們人世間很多東西都不懂,可是我怎樣活在這世間?我必須說服自己,大部分我該懂的我都懂,這樣我才可以活下來。如果我都一直暴露在我什麼都不懂的狀態下,我是不是會惶恐?所以生命說“我執”,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生命必須要能夠自我圓滿、自我說服,說其實“我”是有根據的。所以人跟人之間碰到任何事情時,「我覺得是這樣」。當你覺得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不是對於這件事我有所本,他就叫“我懂”。如果我懂、你也懂、他也懂,就容易產生衝突。所以“我懂”「我慢高坵,不出德水」。一個人要時時刻刻碰到每一件事情,都說這個我懂、這個我知道,那他就會陷入時時刻刻都與人衝突。所以什麼是「不出德水」?就是碰到事情時不能產生功德,產生的是:種種煩惱、種種憤怒,這叫「我慢高坵,不出德水。」假如你碰到一件事情,你說“我懂了”你心中相應的那件事,就可能跟別人升起很大的衝突。假如你心中這件事情,我的認知只有少許,別人一定有其他想法時,人與人所有衝突就會大量減低,你的生命就容易圓滿。原來「我慢高坵,不出德水。」就是我們做人處事最重要的一句話。碰到事情如果能換個念頭,告訴自己我只懂一點點,有很多事還需多學習這樣就能避開「我慢高坵,不出德水。」。什麼叫做佛法的種子?就是學習的種子,一個虛心向一切眾生、向一切境界學習的種子,所以「我慢高坵,不出德水。」這句話是非常重要。 2.如乘心者,謂於尊重事,雖諸重擔極難行者,亦勇受持。……若往若來,悉無厭患
。 廣論
P31 L3 –P31L 如乘心者,謂於尊重事,雖諸重擔極難行者,亦勇受持。 白話消文:第七、乘心。就像車子一樣,可以承載所有的東西。對於善知識交代的事,雖然很繁重、困難,也要勇悍地承擔起來。 如犬心者,謂尊重毀罵,於師無忿。如朵瓏巴對於善知識畫師,每來謁見便降呵責,畫師弟子[口娘]摩瓦云:「此阿闍黎於我師徒,特為瞋恚。」畫師告云:「汝尚聽為是呵責耶,我每受師如此賜教一次,如得黑茹迦一次加持。」 白話消文:第八、犬心。像忠狗對主人的打罵,牠還是不會離棄主人。對於善知識的苛責怒罵,心裡面沒有一點點怨恨。如朵壠巴對待他的一位弟子-善知識畫師,每次來拜見便會呵責。畫師的弟子(口娘)摩瓦說:「這位上師對我們師徒好像特別會發脾氣。」畫師告訴他說:「你聽起來覺得他是在呵責嗎?對我而言,我每次受到上師這樣的賜教,就如同得到一次黑茹迦(示現忿怒相的本尊)的加持一樣。」 《八千頌》云:「若說法師於求法者現似毀咨,而不思念。然汝於師不應退捨,復應增上希求正法,敬重不厭,隨逐師行。」 白話消文:《八千頌》說:「若是說法的師長對求法者,現出好像瞋、忿、指責的樣子,那個時候你千萬不要想差了,對師長不但不應起退心,還應該更加堅定希求正法,並對師長依然敬重不厭棄、亦步亦趨地跟隨師長學習。」 如船心者,謂於尊重事任載幾許,若往若來,悉無厭患。
白話消文:第九、船心。對於善知識交付的事情,不論負載多少,不論來來回回多少趟,沒有一點疲厭。
一秀副班長: 乘心:就像車子一樣,可以承載所有的東西,只要是師長志業他都願意承擔。犬心:像忠狗對主人的打罵,牠還是不會離棄主人。船心:對於善知識交付的事情,來來去去沒有一點疲厭。 3.如乘心於尊重事諸重擔, 極難行亦勇受持 廣論
P30L3 一秀副班長: 乘心就像車子很能載重,對於尊長交代我們的事,相信是對我最好的,就算是極難行我也勇於承擔。 4.
討論:為什麼師父要我們讀廣論?還要每週來上課? 家蓁師姐分享:我從我經驗來分享,剛開始是我念金剛經,其實從頭到尾都不懂,來這裡上了七堂課,我發現廣論學習告訴我一個次第,才知道佛法是從最基礎概念開始學習,原來生命是無限,有些基礎你要相信然後接受,然後慢慢的學習,像金剛經裡講到空性,可能到最後止觀時會講到。師父為什麼要我們讀廣論,因為師父他發現這一個寶典,是很有次第的,是唯一能夠將所有的佛法融合在一起,可以幫助我們,從幼稚園開始學習。為什麼還要每週來上課?我自己經驗是如果我不來我會恢復面目可憎的狀態,每次來上課我都會更平和,很多朋友都說我跟以前不一樣了。 瑞南師兄分享:我對題目有些不了解,不是師父要我來?是我自己要來的。記得我11秋學習時,因公務需要常常出差,現在工作上有了調整後,就乖乖來聽課,我發現是我自己想來。學廣論的一個感受是說:過去聽佛經是聽過了,但是懂不懂?我自己真的不知道。過去人家叫我來,我就匆匆忙忙來,聽完了也不清楚懂不懂。現在來上課我聽到了,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所以我剛剛一直在思考。怎麼「我慢」究竟在哪?每一個都對,叫「我慢」。相較對於過去的學習,對於事情的判斷叫“我慢”,看起來是這個“我”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我”就沒事了,原來是“我”太多了。 南宏師兄:其實佛說很多經為什麼不去學?要經過很多年去成立一本廣論,等於是宗大師把各各經典重點摘要出來,加上見解,你讀了一本論就等於讀了是很多經。我個人的看法:他比較像一本佛學博士班的一本論文,他比較有次第,而且引經據典。為什麼每一個禮拜要來?因為有些時候沒辦法來,真的很累,就在上網共學,其實在家都穿得很隨便,跟在學苑是完全不一樣,在學苑上課班長隨時會問是比較有挑戰姓,比較容易專注。班長提到「我慢高坵,不出德水。」
蠻有感觸。聽到長輩提到一些家族故事,生活上的種種不如意,感觸很深。商人常說:「千金難買早知道」,但是在我們學法過程當中,在學廣論當中我都「千金難買早知道」。 班長補充:乘心有一個關鍵,我們依止一個老師,為什麼經典告訴我們要授其鼻肉?這件事情是要經過抉擇出現的,你的抉擇一定比我的抉擇好,我以你的抉擇為抉擇。我們是依著對師長的信心,以師長的抉擇為抉擇,而不是依我自己的抉擇,相信師長的抉擇一定比我的好,師長要我做的事,必有祂的道理,希望我能體會出師長的密意,體會出師長要我做事,必有祂的道理,只是我看不懂,我還要多學習! 贊鴻副班長:瑞南師兄提到一個“我要來”,題目怎麼會是,是師父要我來?是我自己要來啊!各位可以思考一下,你還沒有踏入學院時,有一群人就在準備你來,師父在二十年前就在做有機事業,那到底是你要來?還是師父找你來?各位可以思考一體會下。乘心是“尊重事”尊長所做的事是非常大非常難行,像師父要做有機事業,像學長做鐵工廠也是勇於承擔起來。所以“乘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5.
如犬心者,謂尊重毀罵,於師無忿增上希求正法
手抄: #3 P33 LL2-P39 LL1 尊重毀罵目的在於修對師無忿,那我們心中會想怎麼可能?問題在於師長拉著你要你希求法,生生增上,在教誡你的時候,你是否能夠“無忿。所以不是“道理”的問題,是在於修“無忿”。 贊鴻副班長: 手抄P33LL2什麼叫淨心為信?這個境界現起的時候,他心裡面所生起的不是染污煩惱之業 淨心為信,就是境界現起的時候,他生起的不是染污煩惱。師長對於你的行為,你當下起的那個心,對師長觀過這叫是“染污煩惱”。也就是說我們要學的就是我們不會的,當境界現起的時候,不管是師長是讚美或者是責罵,其實背後都是師長要教導你的用心。 手抄P34L3 我裡邊業障還沒有淨除吧!我還有什麼嗎?這個就是典型的淨心相,才是我們真正要讀那個傳記要認識的 讀傳記的過程,我們要這樣想:為什麼在境界中尊者是這樣想?那我是怎樣想? 師父要我們小心現在我們千萬不要盲修啊,你如果說急急忙忙的去修的話,這是「盲修瞎練」,你不曉得真正的行相,自己覺得磕幾個頭、念幾聲經,當然有功德,但是事倍功半。平常我們的事半功倍的話,這是世間的,這個裡邊的差距是十百、千倍。所以真正有成就的人,他一定是起步的時候,一直依止的善知識,他成就越高,這個做得越認真。如果說你能夠一直依止到等覺後心,那你這條路一定最直、最快、最好。華嚴、法華上面,說得很清楚。〝法華〞所以說:「我多少時,一直告訴你們,大家好好的去努力,要照著去做!你們就沒辦法聽得進。」你說你不聽嘛,聽了的,然後聽見了一點點,就照著自己的意思,就要趕快去忙,就是只選自己相應、愛好的那一部份而去做。所以他為什麼第一點告訴我們,捨自自在,我覺得要如何修行,這是自己的自在,完全拿掉,徹底拿掉。 6.影片:漂浮在水上的足球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XJFfhrwIpg 贊鴻副班長:劇情上應該看到一點跟我們學習有關。我的感受是說,雖然在一個物質生活那麼差的環境下,有一個小朋友說有一天我們要成為冠軍隊,這就是信心,有了這個信心之後,不管什麼是乘心或者哪種心,你都可以一一克服,指日可待。師父說的又直又大的一條路。如果你沒有那個信心,對於所有遇到的困難、障礙你都會怯步。一個成就者跟沒有成就者最大差別就是:當境界現起的時候,尤其是師長給你的境界的時候,你起的那個心夠不夠?如果夠,這些問題當然就可以克服。 7. 介紹:密勒日巴尊者傳 義工分享: 密勒尊者的修行歷程,經歷了許多生命的磨難,像是從小生長的環境從富貴到貧窮,從人人敬仰到人人欺壓,甚至還慘遭親戚的欺壓,因而奉母之命去學習黑業,因而殺害許多人命,但後來內心生起悔悟之心,因而決定學習正法。但修習正法的歷程又遇到諸多的不順遂,在跟著馬爾巴上師修行的期間,為了求法,而不斷被上師刁難做苦工,一次又一次的苦難,尊者面對困境的態度,尊者始終堅定且不退轉的求法之心,而讓他自己的命運轉了,逆緣成了助緣。倘若他面對這些當前的苦難,只是抱怨、瞋恨,想必是不會有所成就的,繼續在生死的苦海中不斷的輪迴著,即使求法過程中,被上師被刁難也不會起瞋心。 贊鴻副班長:介紹尊者傳目的很簡單,當你面對善知識時,你應該升起善知識到底要教我什麼?尊者傳中,密勒日巴每一次蓋房子都要被拆掉,師父在手抄P33LL3密勒日巴尊者這個裡邊,就是他那個老師,對他這個樣,他心裡面只有想:我自己總是業障吧!我總是業障吧!一般人都認為,師長一下要我拆、一下要我蓋,這是怎麼回事?師父在尊者傳中告訴我們,我很羨慕我要做到他。為什麼? 尊者做得到而我做不到?而中間差距的心裏狀態是師父要我們自己去想的。 駱班長補充:P33LL2什麼叫淨心為信?
手抄P34L1「當任何一個境界現起的時候,我們想到的都是那種世間的事情,那很清楚,很明白,就是我們都在門外,不管你道理講多少,沒有用。他不管怎樣不合理的情況現起的時候,密勒日巴尊者不會覺得人家不合理,他只是覺得,我裡邊業障還沒有淨除吧!我還有什麼嘛!這個就是典型的淨心相」 碰到任何境界時,我要想到我要學習,不是他有問題而是我有問題,這個狀況的關鍵在於是我要學習,我要從境界裡面得到,不是他有問題,是我要面對的問題,我要從這個問題裡得到好處或者未來更好的一條路,佛法說碰到境界他現起來的種子是什麼就是什麼。每一個人的心中有什麼種子,這個境界就會起什麼反應。我要面對境界的反應跟我世俗間想法有關係,這就是師父說的我們起的都是世間的東西。我既然學佛就要反應佛陀乃至師長的想法,師長教給我們叫做“觀功念恩”。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人心中引發的種子都不一樣,代表每一件事有很多面向,所以每一個人看到的面向都不一樣,所以師父說什麼是“觀功念恩”?就是次第,面對事情你要選擇最有智慧的次第,智慧跟心續有關係,你的心越平靜,智慧越高,煩腦越生起,智慧越低。要先用觀功念恩去思維一個角度,以最有智慧的次第來是讓自己心情平靜,再去思惟其他角度。 8. 總攝:
原文:【寶炬陀羅尼云:「信為前行如母生,守護增長一切德,除疑度脫諸暴流,信能表喻妙樂城。信無濁穢令心淨,能令離慢是敬本,信是最勝財藏足,攝善之本猶如手。」】十法亦云:「由何出導師,信為最勝乘,是故具慧人,應隨依於信。諸不信心人,不生眾白法,如種為火焦,豈生青苗芽。」】廣論 P31 LL5
–P31LL2 駱班長總攝:今天整體應用修信以為根本來作收攝,我們既然依止善知識,就要真實的相信善知識,“信為前行如母生”你有了這個信心才能產生一切好的東西,因為他是前面的前行叫做前導,就好像母親能夠產生孩子一樣,有了信心才夠產生種種善法,可以守護跟增長一切德行跟善法。“除疑”有了懷疑所有的根基就不穩固,有了信心就可以除掉疑“度脫諸暴流”我就可以跟隨師長腳步度脫生死大河。“信能表喻妙樂城”透由“信”我就可以看到佛陀要我看到的涅槃之城,乃至佛果淨地。“信無濁穢令心淨”,
我有了對師長的信心以後,我沒有煩惱心裡非常清淨“能令離慢是敬本”我就擺脫了“我慢高坵”產生了恭敬心,這時候我就能得到種種好處。“信是最勝財藏足,攝善之本猶如手”有了信心就好像有了手跟腳,有了腳就能找到好的寶藏,有了手可以拿到一切善法。所以在華嚴經:「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是一切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的母親可以長養一切功德。十法亦云:「“由何出導師”,佛是如何產生?“信為最勝乘”,“信”是最殊勝的善巧方便。“是故具慧人”,真正具有智慧的人應隨依於信,應時時刻刻依止為信。“諸不信心人,不生眾白法”沒有信心的人是不可能產生善法的,如種為火焦,豈生青苗芽。」】就像她心中的種子被火燒焦了怎麼可能生出芽?【由進退門,而說信為一切德本」。】有信就有一切功德,沒有信就喪失一切功德。為何今日華嚴九心以修信以為根本為收攝?我們相信佛陀的心靈教法,唯有不斷的從心靈上去體會,對佛法產生信心,然後不斷的去驗證,產生更強烈的信心,這才是我們學佛弟子該有的弟子相。 任何一件事的成就都是從信心開始,信就是一切最殊勝的善巧方便! 三、結行: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
2017.08.22
簡短課摘
如何親近善知識,弟子該用甚麼行相跟師長學習呢?
我們談到除穢人心,那是一種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是我要學習,我應該把自己放低,低到一個學習的角度與位子上。否則「我慢高山,德水不出」,就是讓我們產生無邊煩惱的關鍵! 但可惜的是,我們總是告訴自己「我懂了!
」,因為這一句充滿我執的話,讓自己停止了學習,障礙了人我的互動關係,執著在過去我一直認為我「懂」的這件事一定是對的,讓自己陷入不可理喻與無窮無盡的煩惱之中;
如果能換個念頭,告訴自己我只懂一點點,有很多事,還需多學習,讓心中的惡種子置換成學習的種子,這才是真正學佛的態度。 談到乘心,是於尊重事,諸重擔,極難行,亦勇受持。為何一定要依止老師? 老師要我往東就往東,要我往西就往西,why?
我們是依著對師長的信心,以師長的抉擇為抉擇,而不是依我自己的抉擇,相信師長的抉擇一定比我的好,師長要我做的事,必有祂的道理,希望我能體會出師長的密意,體會出師長要我做事,必有祂的道理,只是我看不懂,我還要多學習! 大家始終要記得,是我自己要學習,碰到任何境界,不是他人有問題,是我自己要去面對問題。碰到同一件事,在心中引起的種子,人人不同,這也代表著一件事會有許多不同面相,但不管怎麼說,能讓心靜下來,才能啟發一個的思惟角度,進而選擇有智慧的次第去思惟其他種種的角度,始終莫忘,是我自己要學習,不是別人! 對師長產生淨信心,是身為弟子的我們,最基本的學習態度,但我們能真實對佛法產生信心嗎?
如果目前還有困難,或許試著思惟一下,佛法經歷數千年,經由無數祖師大德的驗證,流傳至今,嘉惠眾生,而我們現在以短短的數十年生命中,用不甚精進的見解,所能體會的真的太少,唯有不斷的從心靈上去體會,對佛法產生信心,然後不斷的去驗證,產生更強烈的信心,這才是我們學佛弟子該有的弟子相。 任何一件事的成就都是從信心開始,信就是一切最殊勝的善巧方便! 祝福大家學習愉快,學法無礙! 立理合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