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18.03.27
 
師父手抄稿

 

http://p2.i234.me/1599d/20180327d.htm

 

 
消文平台 

又說一切分別是相執故,障礙成佛,棄捨一切觀察之修,此為最下邪妄分別,乃是支那和尚堪布之規。破除此執,於止觀時,茲當廣說。

另外一種邪見,說一切分別都是有相執著,會障礙成佛,所以必須捨棄觀察修。這種說法是最下劣的邪執妄語,這是前弘時期中國一位堪布和尚提出的論點。後來這個錯誤見解被蓮花戒論師所破除。關於這一部分,本論在後面講到止、觀時,會有詳細說明。

又此邪執障礙敬重諸大教典,以彼諸教所有義理,現見多須以觀察慧而思擇故。

執持一切觀察會障礙成佛的謬論,對敬重教典是一個絕大的損害。因為聖教中所有的義理,都必須靠觀察慧來思擇決定。

P55L1P56L1諸思擇者∼道勝命根

諸思擇者,亦見修時無所須故。又此即是聖教隱沒極大因緣,以見諸大經論非是教授,心不重故。

然而許多重視聞思的修行者,也認為實修時並不須要思惟觀察。如果大家都認為這些經論並不是最重要的教授,就不會把它當成修行指導,也不會去恭敬、尊重經典,而這正是今日聖教會隱沒的最大原因。

如是修道有思擇修,及不思擇止修二種。然如何者思擇修耶,及如何者止住修耶,謹當解釋。

所以,真正的修行有兩種:一種是需要思惟觀察的思擇修(觀修);一種是安住於一境而修的不思擇修(止修)。那麼哪些是需要思擇修?哪些應該止住修呢?以下說明。

如於知識修習淨信。及修暇滿,義大難得。死沒無常。業果。生死過患,及菩提心。須思擇修。謂於此等,須能令心猛利,恆常變改其意。此若無者,則不能滅此之違品,不敬等故。起如是心,唯須依賴數數觀察思擇修故。

一、思擇修:如我們修習對善知識的淨信心、暇滿義大、念死無常、業果法則、輪迴過患、以及菩提心等道理,都必須靠思擇修。因為只有經過思惟抉擇之後的法義,才能使信心增強,變得非常猛利恆常,才有可能轉變心意。如果沒有思擇修,就無法去除修行的種種障礙,譬如不恭敬等。要能生起猛烈、恆常與法相應的心念,唯有依賴修行時不斷的思惟觀察。

如於貪境,若多增益可愛之相,則能生起猛利之貪,及於怨敵,若多思惟不悅意相,則能生起猛利瞋恚,是故修習此諸道者,境相明顯不明皆可,然須心力猛利恆常,故應觀修。

就好比對著貪境,如果內心不斷思惟、強化它可愛的一面,就會引發強烈的貪欲;對於怨敵,若持續思惟他令人厭惡之處,就會對之生起強烈的瞋恨。修行也是如此,當修習親近善知識等各個法門的道理時,不論境相明不明顯都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必須心力強猛、又恆常的觀修,才可能讓所思惟的義理在心裡逐漸形成堅固的定解,而這樣的修,就叫做思擇修或觀察修。

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堪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此當廣說。

二、止住修:當我們的心無法安住在一個所緣境上,心念奔馳散亂,在一個境上無法隨心所欲的安住下來;就像在修定的時候,如果我們還不斷的起心觀察,那麼心自然無法安住。所以這時候就必須止住修。這部份到後面的止觀篇,會有詳細的說明。

 

四家合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