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第31,32講 課摘                           
2018.07.24 簡短課摘 by 文隆師兄
 
 
課摘:

20180724 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二第31, 32講複習」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489-130031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517-130032

 

讚頌 「月光下」

天空褪去雲彩衣

留下一片純淨

深藍色的夜沉澱在靜湖裡

琉璃月冉冉升起

銀輝漫灑大地

波瀾不興萬籟無息

只為等待你

一朵聖潔白蓮花

一懷出世的情操

一輪圓月當空朗耀

一切眾生悉得清涼

 

月光下的白蓮花

綽立水中凝露霜

卓然風姿皎潔光

飄散離塵天香

月光下的白蓮花

捧著晶瑩夢想

濁世中的白蓮花

開出最美的希望

 

法師提策

* 皈依發心偈「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其意是要有讓我們對生命有一個較為高遠的動機,因為所造的業,由業力感果。苦樂亦由業力決定。其主宰在「造業的動機」。因此,發心與動機越高遠,對自己未來的生命越好

* 全廣二,乃是學習日常老和尚對廣論的開示,並學習真如老師依據師父開示160卷錄音帶的內容進一步的析釋

* 法師提到,2000年時,由師父指派,第一次到到內地和真如老師學習。之前,法師曾見過居士身的真如老師,並接受過老師的頂禮;其後,日常老和尚把團體交付給真如老師

* 在僧團中,能與師父一對一談話的法師,大約只有三四位,如俊法師是其中一位。而在師父晚年,往來書信、開示,也大多由法師進行整理。因此,法師覺得自己對師父理路有一定了解;然而當法師跟隨真如老師學習後,在第一次的學習間,就很震憾地發覺「世上竟有人可以如此深刻且完整地理解日常老和尚的教誡」

* 跟隨真如老師學習後,由於深刻體會到真如老師的功德,法師曾用電話請示師父,除了日常老和尚之外,自己能否對真如老師對祈求,亦即將真如老師視為自己的師長。當時,師父開始的回答是「自己做決定」,但,其後,師父說「她就是我」

* 透過全廣二,重新學習師父160卷的開示,是很難得的機會,因為真如老師的學習能力是很值得令人跟隨的

* 在學習的功德上,師父把所有的法都傳給真如老師,不僅如此,宗大師教法重要的師長,在接觸老師後,也都很樂意把法傳給真如老師。由如此善於學習的真如老師,帶領我們跟著師父學習,其殊勝可想而知

* 法師回憶當年在跟著真如老師學習一個月後,師父也到了內地。在一次與師父的談話中,師父說要真正聽懂他所說任何一句話,都不是容易的事,但真如老師不僅能夠完全領納,而且可以同時「證得」

* 法師重覆提策,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習廣論,真的是非常難得,希望大家好好珍惜。此外,重新帶領同學進行第二輪的學習,老師發了很大的心,希望大家可以堅持

* 法師希望同學,持續每周兩次、每次10分鐘左右的學習,因為「不是重要的事情,師父與老師不會反覆地提醒大家」,這是一種「加持力」。希望同學除了原有研討班之外,可以加入全廣二的學習

 

本日學習內容:第31, 32講,法師先收攝到目前為止,全廣進度的重點

* 廣論作者宗大師的特色:絕頂聰明。以宗大師生病為喻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309-130013

* 「那麼說到他這個人的聰明,我講一個故事,很有意思!就是發生在他身上。他那時候剛進西藏沒多久,那麼有一次生了病,去看醫生。看醫生哪,當地都是最好的醫生,就給他看,看完了以後,把完了脈以後就用藥,這用藥大家要討論一下他的病情什麼等等。結果呀,有意思!這個病人,換句話說就是宗喀巴大師,他也在這個裡邊參加他的意見,欸,覺得這個脈相是怎麼樣、應該下什麼樣的藥等等。哈!結果所有代他看病的醫生,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非常驚訝:「這個年輕人,了不起!不是我在這裡給他看病,而是我遇見了一個最好的,好的醫學教授,上了一課。平常我不懂的東西,被這個病人一講都懂了!」我們無法想像的這種事情,這是我們絕對無法想像。 [0112]

* 宗大師早年廣學各宗各派,和印度祖師的風格一樣,這個風格就是對教法「有全面而完整認識」,其後抉擇了成佛最好、最快的路

* 師父以挖馬路、蓋房子為喻。沒有全面完整認識的生命,如同蓋鐵皮屋、拆鐵皮屋,以及挖馬路相同,在沒有全面完整認識的限制下,只會不斷地重覆相同的過程

* 生命需要的是摩天大樓,也就是要有全面完整的認識,此即為宗大師教法的特色

* 法師提策初學的同學不要擔心能聽到多少、學到多少,持續的經典學習有其殊勝的價值。法師以鳯山寺的小沙彌為喻:小沙彌的國學基礎都很紮實。有一次僧團請一位國學大師到僧團為沙彌授課,國學大師問其中的沙彌如何定義君子與小人。一位沙彌回答說「小人是不懂得做心靈提升的人」,國學大師大為驚訝,但其餘的沙鱈哈哈大笑,因為「心靈提升」這個詞,沙彌們在鳯山寺每天要學習幾十次。依此,在學習教法的過程中,即使只聽到或聽懂一兩句,都有其極大的價值

 

* 同學:從建築的角度看,要先有計劃書。從佛法來看,要從善心來看。土地取得最重要,第一步錯,後面怎麼做都沒有用,事倍功半

* 針對31[0248]的段落中「師父說:「剛才那個比喻,雖然是好像很可笑」,我想在最開始聽第一輪的時候,可能聽到這裡,很多同學也會覺得很可笑。想一想聽第一輪的時候,會不會有可笑的感覺?但是再聽的話,聽到師父說:「雖然好像很可笑」的時候,就會汗毛直豎。今天讀到「雖然好像很可笑」,我心裡的感覺是反的,一陣酸楚啊!」法師提問:大家會有這種感覺嗎?

* 先針對同學提到「看似簡單的道理,但也重覆不斷地犯相同的錯誤。學習廣論一段時間後,對複雜的境界,反應可以慢一點、平靜一些。因為透過學習,思惟、思考可以比較深廣。這是跟隨聖者、經典學習之後,自身認識、學習擴大而來的成果

* 法師提及小時記憶力很好,但沒東西可以背,所以背學校的自修。然而到了僧團,看到小沙彌背誦的都是成聖成賢、成佛作祖的經典,相較之下,自己小時背的多是對生命沒有大用的東西,因此可以體會真如老師提到「酸楚」之心境

* 剛結束的CEO營,感動許多學員,讓其感受到價值。但有些事業有成之士,反而覺得1000人的學員,竟要動用1000人的義工,覺得這沒什麼高明、沒有效率,因此並不值得學習。法師提策此乃未能理解教法的殊勝,並且被自己原有的成就障礙住

* 往往在世間事業、護持佛法亦有成就者,有時反而被此現前的境界障礙住,無法更深入地學習。這其實也是一種鐵皮屋。所以,師父才會說「人人感受得到」

* 至於全面完整的認識,對一般人而言,並不會有如此思路。因此拆房子、挖馬路,一定不斷出現。所以真如老師說「一開始好笑,但再進一步思惟,便不由得覺得酸楚」

* 32[0614],所謂「心無自性,法爾如是」意義為何?

* 針對心無自性,法師舉自己小時講話很快為例,當時有同學要法師在一分鐘內講五十次1+1=3作喻,好勝的法師的確在一分鐘了講完五十次1+1=3,其後,同學煞有介事地問法師,1+1等於多少,法師回答「3」,這就心無自性的淺顯說明

* 因為心沒有一個固定的性質、不會固定不變。一切,都是串習的結果

* 同此,所有習慣的養成,都是串習的結果,也是由於「心無自性」

* 法爾如是意指,「朝著什麼方向去就會有什麼,朝著什麼樣的力度去串習就會出現什麼,這就是如是因結如是果的道理。」

* 心朝著哪個方向練習就會往那個方向前進,思惟也是相同

* 師父說「一般人平常沒什麼思惟的習慣,也欠缺思惟。即使自以為常動腦筋,師父也說欠缺思惟」

*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塵:色味香味觸法,唯有意識才能思惟

* 用意根在內心思惟緣念就是六塵中的法,除此之外,五根對五塵並不思惟,而是直接「執取」

* 平常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因此,我們平常是不思惟的

* 當想靜靜地思考時,只要五根對五塵,就會拉走我們的思考,因此,以意識緣法是要特別訓練的

* 思惟訓練的方法:「不知道你們現在聽了怎麼想?每個家裡都有點為難的事吧!如果聽到此處的話,家裡的那個難事在進行著,但是你一個生命裡的偉大的目標也在進行著,這就是什麼呢?這就是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學習文殊的教法,而且有師父這樣這麼細密的解釋,完完全全要我們一次、再一次地針對內心。 [0353]

* 如果不聽、不學,只會以五根執取五塵,真正的思惟能力無法被訓練

* 一般世間思考的訓練在於如何強化五根對五塵,不是真正的思惟

* 同學提到到了極樂世界的淨土是否會再回來?法師回答:沒有上進心、以及在極樂世界已學習完者,不用回來,其餘的都要再回到世間學習,因為人間苦樂交雜,有利於成佛的學習,而在極樂世界由於太過快樂,學習的步伐是比較慢的

* 沒學習完,而有上進心一定從極樂世界會再回來

* 此外,去了極樂世界,有人是凡夫、有人是阿羅漢、有人則可以成佛,因此,求生極樂世界時必須要有準備,希求自己去淨土比較高的地方、也可以比較快速

* 好環境是很重要的,其間的六塵對到自己的六根,由於環境比較好,對自己的學習也比較有幫助。對學佛的人亦同。這其實也是運用五根對五塵直接執取的特質

* 學習廣論「離苦得樂」,過程怎麼驗證?如何究竟?法師開示:看境界裡,自己離苦得樂的能力有沒有提昇,即為驗證之法

* 廣論整本都在教授歷事練心的「訣竅」,處處如此。學習之後,就會知道學不學習訣竅間的差別

* 學習廣論最大的障礙,在於每周上課,有必要嗎?不能只當個好人就好?這個問題,和3132講有關。為何要學習全面完整的認誏?無限生命間,沒有這種思路和習慣。由於無限生命間不斷拆房子、挖馬路,所以必須有全面完整的認識,不能只學習適合自己偏好的

* 廣論把所有佛法的重點、綱要收攝起來,如同聖經一樣,可以看到佛法的整體

* 學佛,佛一切法都要學。但學一切法前,先學習廣論。先見林,再見樹》試著體會「如果聽到此處的話,家裡的那個難事在進行著,但是你一個生命裡的偉大的目標也在進行著,這就是什麼呢?這就是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

* 鐵皮屋,因為只要解決眼前的問題,然而,在面對當下問題時,仍要有生命中偉大的目標

* 有沒有速成班?有的,「聽師父的話,一邊聽、一邊學」,我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跟隨有經驗的人是最快的路

* 路上化緣的比丘、比丘尼,供養與否,可以從「動機」抉擇。也跟過去學習的品質有關。

* 法師舉前世今生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07622

為喻,說明過去所造的業,對現世所形成的影響

* 改習慣是痛苦的,其間,端視思惟改變習慣的過程,自己感受到是收穫的快樂,或是改變時的痛苦。相較間的快樂與痛苦,形成自己在學習上堅持或放棄

* 法師提問:所以當我們沒有力量的時候,師父給出了「沒有關係嘛!」這樣一個雲淡風輕的回答。那麼「沒有關係」之後的路是什麼呢?居然是「一步一步來,從基礎造好」。那我就會問說:一步一步來,我就會有力量嗎? [0040]在面對生命中困境時,能否產生力量?能否真的一步一步來?徬徨無力可以消失嗎?

* 在我們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就應該對這個教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不過這個地方並不是告訴我們說,我們要學宗喀巴大師這樣——他是一個密的,我們也是要密。不!這個意思是說,你對整個的教法有了圓滿的認識,把你的目標確定好了以後,那時候進一步選你現在相應應該走的路。比如對我們現在來說,我們應該走的淨土,那時候你才是走淨土,一門深入。 [0248],從原文中沒有利他二字,為何真如老師會一直強調利他?》 我們幫很多人覺得痛苦,這時候你的第一步是什麼呀?奠定自己的發心。不要認為越幫別人我的生命就越亂,問題不是出在我們幫忙別人,而是出在我不太會在幫忙別人的時候調整自己。 [0235]

* 有了圓滿正確認識之後,為何目標一定和利他有關係?

* 利他才能給我們好處時,師父也舉了同樣的例子。生意人要賺到錢,一定要先想到對方。從業果角度看,也是一樣

* 另一個角度是「佛初發心. 中集資糧. 最後現證圓滿正覺. 一切皆是為利有情,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反面的意思是,如果沒有利他的習性,佛陀講的法我們會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