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第65,66講 課摘                           
2018.11.20 課摘 by 文隆師兄
 
課摘:

 

20181120 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65, 66講複習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667-130065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668-130066

 

讚頌:「水晶心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VROnR1QVM

 

好想你好想你

想念著你啊想念著你

想念著你啊 想念著你

想念著你呀

嚮往著你 思念著你

嚮往著你啊 思念著你

月又圓啦 月又缺啦

星星又出來啦

想念卻也不能停 想念卻也不能停

我想念你啊 我思念你啊

一天天 一年年 還是這樣想你啊

你看天上月亮又圓啦 月亮又缺啦

我在地上想念你 還是想念你

想念著你啊

月亮又圓啦 月亮又缺啦

我在地上想念你啊 上師快來吧

星星出來啦 星星不見啦

我在地上祈求著你 上師快來吧

一年又一年 絕對不能忘

我在想念你啊 上師快來吧

上師快來吧 上師快來吧

 

法師提策

* 有一句當年師父講過的話「你這一生可以遇到菩提道次第廣論,不是過去三生兩生累積出家人的資糧而來」。在廣論P133LL3「《寶蘊經》亦說:「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輪王位,各以燈燭器等大海,炷如須彌,供養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薩,於小燈燭塗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意即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裡所有一切有情,其意為人(而在有情中,人的比例很少,其他眾生,如螞蟻等比人多得不可勝數),這些在家人發菩提心,入大乘門,對佛塔供很大的燈,燈芯像須彌山那麼高;供油,其量如須彌山旁之海,如此的福德,比不上一位出家菩薩,於佛塔供養一個小蠟燭之功德,前者功德不及後者百分之一。

* 「由是道理,則無律儀與有律儀,同是有中,具一具二具三之身,修行道時,顯然後後,較於前前,進趣優勝。」此意為在戒律的持守上,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到密宗戒,得以持守一種戒律和持守兩種戒律無法相比,往上亦同

* 如果比擬得更具體,意即一位在家人供養如須彌山般的燈燭,比不上出家人供一小燈

* 今年有沙彌要受比丘戒,如俊法師在對沙彌提策動機時,提到沙彌戒條,比丘戒250條。法師提策沙彌,按照上述的原則,自己拜大禮拜所累積的功德,較之沙彌勝之甚多,因為淨罪集資的力量完全不一樣

* 如同在八關齋戒中,清淨供養的資糧,超勝於居士於平常所能累積的資糧

* 因此,我們在過去身,累積過十分殊勝的善業,才能值遇菩提道次第廣論

 

* 唱讚頌時,應觀想資糧田,觀想佛菩薩、師長都在我們面前。此外,有關讚頌的修行方法

- 自己面臨的工作環境,如果由於壓力大、焦灼,以致無法聽法時,可以選一兩首自己相應的讚頌,反覆的聽、反覆的唱,因為南瞻部洲的眾生,耳根特別利,這也是古代強調制禮作樂,其因由亦於此。讚頌得到妙音天女的加持,在聽讚頌時,我們對佛菩薩的祈求,更容易進入狀態

- 當然不是只需要學習讚頌,舉例而言,學習讚頌,就像是先到某地,再看地圖。先傳遞正量,再學法。

- 聽讚頌時挑選自己相應者,為其重點

- 今天的讚頌「水晶心花」,上師創作時,曾重覆唱了很多遍。當時讚頌還沒有名字,並開許法師命名。如俊法師聞思泉湧,很快地交出四、五十個命名,如「星月吟」等,並自覺很有水準,也覺得會抽到自己。其後上師公佈命名時,所有法師的命名都落選,而上師所命的名字是大家覺得最好的。如果坐車、坐飛機等場合時,聽讚頌對自己壓力的消除,肯定有幫助。

 

* 廣論開頭皈敬頌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 (漢譯)

* 第一偈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 第二偈

「是無等師最勝子,荷佛一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禮阿逸多及妙音」

* 65講,針對第二偈,上師提策很多「遊戲」的內涵

* 遊戲,上師強調「樂在其中」,勍像小朋友玩遊戲,此對他們很重要。即使是小沙彌,玩遊戲對他們也很重要,因為有「樂」

* 菩薩化現無量無邊的化身到各方渡化有情,並可以樂在其中,這就是「現化遊戲無量土」之意

 

Q:個人心得分享:在團體裡師兄姐有很多護持,也有很多人像我們的鏡子一般。可以思惟的是,我們看待承擔是緣於成敗,還是重點在調伏自心?雖然理解調伏內心,但事項擺在那裡,有目標必須完成。如果沒有按照目標,沒有方向,不知目標何時會完成?相較世間,公司會有績效等。當用佛法檢視,則不會觀待事項,而是重在調伏自心。

A

* 法師看法有些不同,因為心得分享是老學員,所以可以有不同的思惟角度。

* 在事項推展上有所要求,看似與調伏內心相互衝突,但法師在65講中,讀到老師所提的重點「都是效率」

* 因為世間講效率、強調KPI,但其仍須在關鍵點上呈現效率。老師在此講中,指出我們在KPI上的盲點,意即教誡在「事項和心上」都要講求效率,其也是學法的CEO所要學習的

* 65講手抄第二段、三段中,就此有所闡述。第二段中「其實我的苦樂並不只是源於正在發生什麼事,而是源於這個事情帶給我什麼啟示、什麼成長。 [0115]其中有一面是我們忽略的,也就是「帶給自己的成長」

* 第三段「一旦我們的心,朝著悲心和智慧的成長方向去努力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其實日子過得還是滿殷實的,因為我收穫許多、我成長許多。看到自己成長許多之後,當然就會有歡喜——雖然不能說像佛菩薩那樣,產生遊戲無量土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但是至少會在其中發現亮點、發現希望,破冰、破無助、破孤單感、破不知所從、破虛度人生!至少我會在每天每天的這種承擔和修行中看到盲點,看到盲點也是一種發現,然後再去想法突破盲點,又是一種發現。那麼一個發現接著一個發現,大家知道,一個偉大的發明通常都帶給我們無量的喜悅」

* 如果懂得善巧累積歡喜心,即使事項挑戰越大,越能應付,因為心積累的力量不一樣

* 上師開示僧眾學習五大論,不在乎一開始快慢,但必須每次總結,發現成長,學到先前沒有學到的部份、多看到一點盲點。每次歡喜總結,才是之後學得下的重點。進而從現世到無量生的學習,要善於每次都要總結有收穫、成長,增長歡喜心,要有此習慣。如此才能由樂趣勝樂,修行才能真的走得久

* 法師以自己的學習為例,一開始學習「攝類學」時,其難度過世間所有學習過的理路,所以學習一輪要十多年,挑戰很大

* 每次學習都能善巧總結,看到自己的成長和收穫,而有歡喜心

* 以和大力士比腕力為例,即使每比必敗,但每次都多撐了一點點,雖然是微不足的小累積,久了仍會形成很大的心的力量,此為重要的要領

* 偉大行派的寂天菩薩亦提策,很多人因為經過很多失敗,以至連見人都很害怕,其乃因為心受影響,而不是代表事項上的問題,當人受訓練,越來越勇悍,就會對事項有更大的承擔

* 平常如何總結,增長歡喜心?「一旦我們的心,朝著悲心和智慧的成長方向去努力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其實日子過得還是滿殷實的,因為我收穫許多、我成長許多。看到自己成長許多之後,當然就會有歡喜」佛菩薩救渡眾生,從樂趣勝樂,其因在於凡夫時的練習,即使微不足道,將之擴展,遇到焦灼、壓力,便會有對治的能量

* 此即為事項及心力的效率,我們以前沒有效率,因為只在意事項,而忽略心的成長和效率

 

Q:老師在立宗時,開示「菩薩現化遊戲無量土」,並有文殊、彌勒菩薩的荷負。其實,我們的苦樂不緣自事項,而是在事項上,能給我們什麼啟發、給自心成長。但我們會有的邪宗,如雖然想著退一步海濶天空,但有些境卻用不上。如有些時候很容易調伏,如自己的不喜,瞋恚等。但卻不能聽到前夫的名字為例,為何在同樣的理路上,自己的現行,有的可以四力對治,有的卻放縱自己,也給自己理路,就是如此。自心的成長,為何有的啟發有用、有的則無?

A

* 自心成𠩐長、啟發肯定有用。有時退一步海濶天空,看來有用。但心有時卻打不開。對此,老師提策,我們真正打開時,不會覺得事項像自己想的一樣,其方法在「活在當下」,及「當我們感到無助的時候,如果你沿著無助的思路去想就會越無助;不如想一個辦法如何去解決這個無助,一、二、三......,次第是什麼;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向佛菩薩祈求;再一個,向知道的人去詢問,找出方式,然後去解決這個無助」,這個方法很重要。

* 祈求,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找知道的人。透過祈求,比較容易找到知道的人

* 祈求的重要性 ,在皈依的廣論P116LL6「是故歸依,是於佛教,能入大門。若有歸依,非唯虛言,則是依止最殊勝力。內外障緣不能違害。功德差別,易生難退,倍轉增長」,皈依是進入佛教的大門,皈投依靠,從黑變白。以前在苦因苦果,翻轉並求助師長,只要真實皈依,就是依止最殊勝力,所有障緣皆不能妨害,有皈依的修行和沒皈依修行,其增長之功德差異很大。皈投依靠求助佛菩薩,內外障緣去除。臨終皈依,最大善業先感果,不會墮惡趣

* 祈求時,最大的難題是,除了練習外,當日子過得好的時候,不會記得祈求,只有苦時才祈求

* 祈求佛菩薩,把心打開,一定做得到。今天祈求,下午有回應。下午祈求,明天就會有回應

* 我們常忘了祈求,如何增加祈求頻率很重要

* 祈求是個念頭,想到佛菩薩,自祂求助,要常常現起祈求的念頭

* 無助時會現起,因此,要常常覺察到自己的無助和痛苦。如無法覺察,因為無知

* 上師、師父讓我們覺察、憶念師長。廣論第一頁讚美釋迦牟尼佛「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要覺察自己的痛苦、無助,要跟圓滿的生命目標對比。如講自己家小孩,目標很低不如其他人的孩子,自己心裡很不好受一般,因為他選擇一個低的對比標準

* 我們不知跟生命中圓滿的目標相比

* 佛陀是「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造殊妙善業,我們則是充滿痛苦的有漏之身。比如我們洗完澡香香,其實是因為自己身體髒才會如此

* 在南加,法師認識一位企業家,做很多慈善事業,如扶助高棉失學的女孩子,有的受助的女孩子會很開心,因為在救濟學校學習,不用再出賣身體

* 當生命要跟最圓滿狀態相比,不會像小朋友只要4, 50名就好

* 在痛苦無助的覺察中,讓生命往更好方向,才會祈求

*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佛陀度化眾生離苦得樂的希願,但我們不是諍論、戲論,對比佛陀的語功德,我們才會想改善

* 佛意「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其「一切智智」什麼都知道,我們什麼都不知道。以杯子為喻,順著師長、上師的理路,杯子是無常法,會壞滅,是剎那壞滅,我們看到某面,有看到剎那壞滅?其實,我們什麼都不知道,開始體會無知、無助,因此親近善士、聽聞正法,予以對照,才會求助、祈求。和最殊勝力相應,進而可以找到知道的人

* 任何一個瞬間,都可以做什麼?「總結」

 

* 要懂得把生命和更高的目標對照,知道自己無限生命的努力方向

* 考大學的時候,有個老師說了個概念。選擇題六十分至少要拿五十五分以上,考試時稍微謹慎點,一定可以做到。法師就如此被說服了也做到了,因為概念轉化了。考預官時,教官說台大錄取率百分之70多,聽進此提醒後,果然考上財務官,表示被提醒後,對照、覺察自己身語意的無助。一方面總結,一方面反省,二者並不違反,而是相互配合,如火燒水洗。水洗看到功德,火燒是反省。佛法是心靈的科學,是鍛鍊我們的心。

 

Q:第65「正視發心,如理聽聞,認真地將所聞的法義校對內心,結束之後再好好地迴向。聽起來好像很制式化、很次第井然的一個聽聞佛法的過程,但是正因為質對了、量對了之後,我們才能夠產生如量的覺受。」要如何質正量對,要如何發心?

A

* 應從「正因為不輕鬆,所以我們才會去尋覓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怎麼樣活在當下!當下是什麼?」開始問。當下是關鍵

* 活在當下之意,廣論P285L7,持戒波羅蜜「第五,此等攝義,諸行所依,謂菩提心」有些新同學可能會因為心理作用,覺得很難

* 諸行所依,謂菩提心,修菩薩行,所有依據都是菩提心,為利眾生顠成佛,屬於上士道。如何在道前基礎,就可以跟菩提心發生關連?其為「活在當下」

* 菩提是覺,是醒覺。要成佛,佛的特色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 我的心和菩提心相應,就是先自覺,就是活在當下的內涵

* 十二緣起的內涵,思惟「當下一念」怎麼修,而修當下一念,要看當下一念怎麼來,其從無明行識而來

* 我當下的狀態,心理狀態從境界而來,當下面對心和境都是過去所感,如可以覺察,接下來反應會不同

* 如以前起瞔心傷害別人,會有惡報並墮到惡趣,之後到人道,因過去業感,會被別人傷害,再因以前的習氣還在,就會起害人的心。如果覺察,就可能改變。如果不覺察,就會重覆過去的業和習氣,越演越烈。因此,如果覺察,理解是過去業力所感,就會改變,就是活在當下

* 惡業如此,善業也如此。如果覺察,壞的改善,好的增長。沒有覺察則反之

* 發心發「自覺、覺他之心」當下自覺,如理聽聞、覺察,把所聞法意校對內心,再回向,把好的增長,壞的去除。亦是活在當下

* 運用活在當下,可以活得越來越輕鬆

* 質正量對了,指親近善士、聽聞正法,要聽清楚、聽明白,知道怎麼用心,就會知道質量是否正確?

* 往下一段「一旦拿法來數數地校對內心、校對這個方向,我們就會不停地覺醒心中的良善,或者長養心中的善意。一旦我們的善意越來越擴大、越來擴大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真的有誰對立嗎?真的有很多敵人嗎?真的有很多好像我無法面對的嗎?」「一旦心裡開朗、遼闊,實際上發生一點小小的矛盾,我們試著從這矛盾中找到自己的盲點去提升的時候,我們的心就獲得了喜悅。 [0501]其內涵為?

* 舉例:早期鳯山寺法師不多,有一位法師,要跟預科班小朋友住。該住法師和一位狀況不好的小朋友住,費力地帶領該位小朋友。有一年冬天,法師晚上回到寮房,發現小朋友在牀上沒有蓋被。法師怕小朋友著涼,把棉被給小朋友蓋,自己凍了一夜。一早,早課完,發現棉被被揉成一團丟回牀上。法師很生氣,其後,法師再行思考,如果我真的要饒益他,現在為何要生氣。想到後就不生氣了。這是上述理路的依據

* 基本功是祈求,然後常常聽聞,進而祈求時,法意會現起

* 上師講智慧的特徵,苦樂不在境界上,在心上。如果覺得某個人一直針對自己,也可以覺得那個人跟自己一樣只是一時被矇蔽而已

 

Q:從事師父志業時,如從吉月轉到傳心,有些老幹部沒有過來。自己原本在吉月當副會長,到傳心後,原吉月的同學有些障難,沒有過來。其中,有人對自己說話非常難聽,遇到這樣的境界,自己很難過。其後自己轉換心念,先在每天上香、頌經幫該位同修祈福。其後彼此碰面時,雖感覺到對方不是良善的情緒,但至斯里蘭卡請法時一同前往,亦順手協助他,並且共同解決問題,慢慢地這位同學便越來越用心,自己也感歡喜,這是一份學習

A

* 世間也有很多這種經驗,如更換工作團隊,也會被指責等。的確,要先看到對方的優點,長養了自己的善意,事項沒變,但心境上就改變了

* 上師提到,曾幫助過一位居士,但該位居士對上師破口大罵。上師很認真聽對方說話,覺得其只是在陳述自己的痛苦,越聽越想幫助對方。因為對方只是因為痛苦才會如此作為。上師對於如此狀態,仍未改變其饒益他人的心意。

 

Q在每一步、每一步的承擔之中,確實都離不開智慧的觀照——觀照我在幹什麼?我在說什麼?我在想什麼?是不是沿著善業的方向、沿著淨化煩惱的方向?還是沿著膨脹自我的方向、沿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向?怎麼避開?

A

* 容易避開嗎?

* 廣論P172能生煩惱之因

所依者,謂煩惱之隨眠,

所緣者,謂順生煩惱境界現前,

猥雜者,謂隨學惡友非善士夫,

言教者,聽聞邪法,

串習者,謂增長煩惱昔串習力,

作意者,謂妄增益愛非愛相,及於無常妄執常等非理作意。」

 

 

* 煩惱生因有六個

- 所依:根本煩惱隨眠

- 所緣:如肚子餓,有人在面前大吃大喝,大吃大喝是所緣

- 惡士夫:惡知識

- 聽聞邪法

- 串習邪法

- 非理作意。增長不好的部份,不論貪瞔都是

 

* 善法生因也是這六個

- 所依善根種子、

- 隨眠順生善法、

- 士夫環境好/善友、善知識、

- 聽聞正法、

- 串習正法、

- 如理作意

 

* 目標是避免膨脹自己,自己做到任何功德,都可以看到師長、三寶功德,才會有順生善友,才能聽聞正法、才能如理作意

* 從源頭思惟,都是師長、三寶恩德,才會出生功德,才可以避免自我膨脹。我們常以為是我做的,其實不然。》要練習思惟,練習很重要

* 法師從20幾年前開始講法,只要講師父、上師的見解,就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沒有練習,就會覺得好像因自己而來

 

* 甚深、廣大二道的傳承到底是怎樣呢?前者就是兩者之中的甚深道,也就是深見的傳承,是由文殊菩薩傳與龍樹菩薩;後者就是廣行道——廣行派的傳承,由慈氏傳給無著菩薩,就是彌勒菩薩傳給無著菩薩。這裡邊講了主要是傳承深見、廣行兩種傳承,仁波切還介紹了一種加持派的傳承,或者說偉大行派的傳承,是文殊菩薩傳給寂天菩薩的,所以總共有三種傳承。 [0135]

* 深見是智慧、空正見

* 廣行是六度內涵,要跟空性相應

* 二者相輔相成。智慧不離慈悲、慈悲不離智慧

* 從師長傳承而來。傳承有長傳承短傳承。長傳承從佛傳來。短傳承是由佛直接傳給祖師

* 宗大師教法重視長傳承

* 偉大行派是短傳承,由文殊菩薩傳給寂天菩薩

* 為何宗大師也重視寂天菩薩的傳承?因為寂天菩薩的最重要著作是「入行論」,其乃是開示菩薩行最深教典,把六度行持開示最圓滿、殊勝。稱為偉大行派。特色是六度行持和廣行一樣圓滿,深見則和空性相應,所以殊勝

* 是無等師最勝子,無可匹敵。讚如白蓮,為稀有之意涵。「一般蓮花都給我們一種聖潔的、很出塵的、很清涼、無染的一種感覺,但這個白蓮,它取稀有的話,就取釋迦佛的發心非常的勇猛和聖潔,為了五濁惡世的我們來這個世界示現成佛」(有其他世界較之我們的五濁惡世好)

* 可能正是由於這些難以想像的痛苦,他就縱身躍入這個輪迴的大海,來這個五濁惡世度化我們。》如同我們遇到特別苦難的人,有時特別想幫忙一般

* 大王蓮的譬喻,取其「稀有」》如果有一種蓮花大如車輪的話,那真是太稀有了!從污泥而長養養分,其為特殊智慧和特殊的慈悲

* 經典裡這麼多的譬喻,除了該我們容易記,另外可以連想起要傳達的法意,也可以從生活境界看到時,生起法意

* 如成佛根本因是菩提心,譬喻是種子。另外要有助緣的陽光、空氣、水,是智慧。菩提心是種子、陽光空氣水是智慧。看到時憶起法意

* 是無等師最勝子,「那麼這個「最勝子」是從佛陀的語教所出生的話,就是他的心續,為佛陀的語教浸透,完全是從佛陀的語教中所出生的。」稻子長出稻,是連續過程,稱為「質流」相同。蘋果、麥等均同

* 不同因果是不同續流,屬同一因果是同一續流。法王子從語教出生,和佛陀續流相同,是佛陀教證二法之功德。我們從此,可以得到「不要小看聽法」的結論因為聽聞佛語,就是教證二法的續流可以改變我們的生命。師父說最圓滿受持的上師。上師對聽法有透徹的認識,就如同法王子一樣 》要重視聽聞軌理、依師軌理

* 當時師父有個發願,只要去鳯山寺,師父生生世世會把你找回來

* 師父此生在美國和台灣各待超過20年以上,鳯山寺是師父待得最久的地方。上師幾年前到鳯山寺,住在鳯山寺外的新宿舍,隔日上師說非常高興,因為太殊勝、殊妙。

 

* 記得要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