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6 課程範圍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190629d.php http://p2.i234.me/1599d/20190630d.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廣論 P117L6-P118L1 第二引發一切善樂根本深忍信中分三,一、思總業果
二、思別業果 三、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初中分二,一、正明思總之理,二、分別思惟。 今初
初中有四。業決定理者。謂諸異生及諸聖者,隨有適悅行相樂受,下至生於有情地獄,由起涼風,所發樂受,一切皆是從先造集善業所起。從不善業發生安樂,無有是處。所有逼迫行相苦受,下至羅漢相續之苦,一切皆是從先造集不善而起。從諸善業發生諸苦,無有是處。 業有四個特質,第一、業決定一切善惡苦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業是確定的 (業決定之理 );第二、業會增長廣大;第三、沒有造的業不會碰到(業未造不遇);第四、已造之業一定不會失壞 (業已造不失)。說明如下: 業決定一切。眾生一切苦、樂,都是善、惡業所感。 此說所有凡夫、聖者,無論在人間或是天上所感得的任何舒適悅意的快樂感受;乃至於投生到最痛苦的有情地獄,因偶爾涼風吹起而帶來的一點點樂受;這一切都是先前所集的善業所引發的緣故。若說從不善業而能感生安樂,這是不可能的。同樣的,一切逼迫身心的苦受,即使連已證得阿羅漢果位,在還沒有進入無餘涅槃之前,也仍會由心續產生苦受,而所有這些痛苦也都是由先前所造集的不善業所引發的緣故。若說從善業而會產生任何一種苦受,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寶鬘論》云,「諸苦從不善,如是諸惡趣,從善諸善趣,一切生安樂。」故諸苦樂非無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順因生,是為從總善不善業生總苦樂。 《寶鬘論》中說:「造惡業,往生惡趣,得到痛苦的果報;造善業,則往生善趣,得到安樂的果報。」我們現在的快樂和痛苦,絕對不是無因而生,也不是自性所致,更不是自在天或其他不順因造成的;而是從過去我們所作過的善業或不善業,生出一切的苦、樂。由善因生樂果,由惡因生苦果,這種因果法則是決定的。 諸苦安樂種種差別,亦從二業種種差別,無少紊亂,各別而起。若於業果,或決定相,或無欺罔,獲定解者,是為一切內佛弟子所有正見,讚為一切白法根本。 苦受和樂受的種種差別,也是從善、惡二業種種的差別所導致,任何一點點業報,彼此間都絕不會紊亂、不會偏差,是各自的因感得各自的果。如果能夠對業果法則,以及如是因、如是果的決定性與真實性,產生確定不移的定解,這是做為一個佛弟子最重要的業果正見。這個業果正見也被讚為一切善法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