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簡短課摘 :

 

*杜王副班長:中秋節快到了,我們從15秋開始共學這四年來,大家都學了很多,很多觀點跟以前不一樣,應該會覺得更自在,很多事情不會卡在那裡太久,可以找到方法通過去。

 

聆聽英文歌曲~Child

*杜王副班長:這首感人的曲子,跟學法有關係,有種悲憫的感覺。不管是你對自己的孩子或佛陀對我們,就是悲憫,孩子或我們看到的是「依靠」。今天我們來學習佛法,其實也是找依靠。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感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叛逆性,總是反駁你、跟你辯解,常會有一言九「頂」的狀況,家長甚至辯不過他們。假設我學習了業果道理,想跟孩子分享,他不接受怎麼辦?我們總因為不夠善巧,常弄巧成拙,讓他起反感,反而造了不好的業,讓他跟佛法的緣變差了!

其實孩子的心理跟我們成人一樣。我們常會對某事起疑問,會想辯解~真的嗎?!學習佛法,應該要產生疑問,法王曾說:「 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善觀我語"是很難做到的,廣論皈敬頌也強調要有思辯能力,但要怎麼拿捏?何時該辯或不辯?師父遇到師長時,他的心態是如何抉擇?他會用什麼方法和態度?我們接著來聽師父這段開示。

師父音檔:手抄第七冊p162~p166

 

*杜王副班長:這段開示,師父舉了祖師學習常常被打的公案,也講到自己在學習過程,心中產生不服氣,找機會想辯解,慢慢體會到這習性有何不好。教理不是越辯越明嗎?這跟自己原來認知是否符順?差別在哪裡?跟師長講道理,講的不是師長教的道理,辯的內容往往是自己的認知,這出發點有問題。師長有時會讓你自己找原因,想讓你養成思惟的習性,能透過不斷思惟,找出自己的錯,用師長的話來比對。手抄稿p162最後一行提到,為什麼要訓練弟子自己找答案,因為透過思辯的方式找答案,才不會一直在散漫的習性中、不思惟。有關散漫習性,請參閱廣論原文p126LL4"此復七事相應......"這一段的白話消文。綺語七事就是散漫的相狀,在此強調第一點~喜鬥訟競諍,這跟剛剛講的行相類似,總想辯解、訴訟,這就是綺語的相狀,所以我們常在散亂相狀而不自知。辯論的內容要跟法相關,動機是想找到事情的真相,而不是為了世間的是非對錯。手抄稿p163LL4師父說,聽法的關鍵,是心裡不為自己找藉口辯護,一開始要善聽師長的話,能夠善巧的諦聽,聽懂師長講的法,不要總以為自己是對的,沒注意自己犯了辯護的習性,否則100年也學不上去。師父說,要在因地一步一步來,透過聞思修,觀察自己心的行相,這是師父在開示中教我們的方法。

 

*駱班長:今天的這個章節裡面,師父所講的東西,我覺得要分兩點來談。

第一個,我們談經論的辨別,在佛法裡面,比如說我們跟師父學法,那對於某一些經論,假如說我覺得說「欸,這一件事情跟我的認知有差距的話」因為是經論的辨別,所以一定要認知說是「我有問題」就是「我對於這個經論的理解出現錯誤」,這樣各位能夠理解嗎?只要是經論的辨別,就是「啊!我對於這個認知有錯誤。」或者呢師父講的一段經論,我就想說我到底聽對還是聽不對,所以呢,他會有彼此同學之間的討論,辯論,乃至於不斷地翻閱種種經論來去辯證說師父到底教我什麼,那我是不是能領略在心。我覺得這件事情問題不大,因為各位同學基本上沒出家,第二對經論不熟,也沒有進行辯論的邏輯,所以呢,到目前為止,你對於說老師跟弟子之間談到的經論的內容,乃至於說如何去辯論這件事情,大概知道怎麼回事,可是跟我們生活的連結性不強。

那我談另外一件事情,談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對錯的問題。這個跟你我就很有意思了。比如說我們隨便講啦,比如說師父看到你走路很急,他就說「欸,在我們學法裡面,走路要有威儀,不可以那樣子快」你心裡面未必會這樣想,其實那一天你是有很重要的事情,你心裡頭想說:「我絕對不要遲到,師父交代的事情,我一定要好好做好,所以我一定要快步地把這件事情做好」那這個時間很緊急。

 

好,這個時候師父說「欸,走路不要那麼急」,你雖然心裡頭說啊,你就稍微放慢了,師父不在,蹦蹦蹦蹦蹦又開始了,有沒有。欸,注意聽喔。這裡面的一個念頭就是說「師父,你不了解我今天的狀態啊」是不是?各位要注意聽喔,這才是我們心中的辯解,我們心中的辯解未必口頭上說出來,可是他心中的對錯是分得很清楚的,為什麼他會這樣子講呢?他就想說「這件事情是師父你交代我的,那這件事情已經很急了,您可能沒有親手地去做,那我是親自的,我是經辦者,所以我知道這一件事情的嚴重性,我一定要趕快跑過去把這件事做好,欸,剛好給您老人家看到了,您看到的,是很快速,我是有失威儀,可是我是有必要的」各位能夠理解嗎?我覺得,老師跟弟子之間,反而是這方面的辯解最多,所以叫做辯解,各位聽懂嗎?所謂辯解的意思就是說,我真的是有困難,比如說我們上次講的那個東西,上次我不是講了好幾次了,就是一個法師出去好幾天累得要死,一回來冷氣一吹,啊,我們沒有冷氣,電風扇一吹,一坐在課堂上有一點昏了,就打瞌睡,本來就很累了嘛。那師父罵的時候,心中其實是忿忿不平的「你不知道我累嗎?就是你派我出去的事情,你不知道我很累嗎?那你叫我上課我就上課,可是風這一吹我就是累啊,那現在怎麼辦?那你又叫我坐在裡面,我就會昏睡啊,你以為我是神嗎?我不會累嗎?」你注意聽喔,我們心裡面的那個辯解是屬於這種狀態的,是不是?所以罵幾次就說「師父,我還是回新加坡好了。」他就會有這樣的念頭啊!這很正常啊!就是說,怎麼回事呢?你叫我做這個,你叫我做這個我都做,可是你就罵我啊,你不了解我的狀態嘛。我不覺得你老人家有錯啦,打瞌睡當然是錯啊,可是我算是情有什麼?情有可原的耶。所以呢各位,很妙的,辯解是指這件事情。然後我舉一個公案你就能理解,辯解是很無趣的,那麼我希望你從這個公案裡面體會到,我們不要談老師跟弟子,我們談我們在家的這些俗眾,在日常工作,生活裡頭,你要不要做過多的辯解。

 

在公案裡面,有一個聖者叫做「朗日塘巴」,朗日塘巴所住的村落裡頭有一個女子未婚懷孕,大家就會要說「到底是誰的孩子?」要找出那個野漢子,也要對於這個女孩子來做種種的羞辱,結果她支支吾吾地就看了一下朗日塘巴,那大家馬上就說「朗日塘巴的」朗日塘巴二話不說,那女子也沒有說話,因為他是出家眾,也不好意思對他怎樣,就把這個孩子交到朗日塘巴手上,朗日塘巴竟然就把這個孩子養起來了,就撫養他,從頭到尾朗日塘巴沒有講一句話,過了幾年,這個女孩子的老公找來了,就是真正的野漢子跑來了,然後說要這個孩子,那個女孩子就說:「他才是我老公,這孩子是他的。」那現在呢,朗日塘巴又把這個孩子送回去了,這樣各位聽懂嗎?就這樣,那你說,這個這麼大的高僧,為什麼不辯解呢?這裡面你就去體會一下,這孩子總是要有人養,是吧?是不是?我是出家眾,以慈悲為懷,人家還不致於為難我,那現在呢,在種種因緣之下,這孩子到我手上了,那我辯解,這孩子未必有好歸屬,然後呢,這個女人家或是整個村莊的責難聲也不會斷,可是呢,他能夠在這樣子的狀況之下接納這個因緣,好好養這個孩子,各位要去體會這種的心,對於一件事情的這種因緣所生法裡面的接納性,然後再反觀自心說「欸?我為什麼會有這個因緣呢?這孩子跟我有緣,那我呢,事實上也可能過去有污辱到別人,有讓別人受到屈辱,我才會遇到這樣的境界」那所有的狀況,他領納了以後呢,我就以善心善念好好待這個孩子、這個環境,就這樣子,然後慢慢地等到它圓滿了自己的業了以後,這件事情又還原了,各位聽懂嗎?而在這個過程裡面,他不起一絲的憤恨,為什麼要跟大家講這件事情呢?接下來我很簡短的講一件事情,就是全廣裡頭最近一直在講的「我們心碰到境,我們一開始一定會說『一定是境界有問題,然後我才會起心動念,然後我才會生氣,我才會貪,會怎麼樣』」是不是這樣?注意聽,我們的生命裡頭,心碰到境的時候,一定覺得境界有問題,注意聽喔,我們假設這個是對的,沒關係,你說境界有問題,我承認,一定境界不好,因為大部分的人說境界有問題,你跟他辯很久,他就說「就是他有錯啊」好,而且他一定會辯到就是那個人有錯,就是辯論啊,或辨別,就是一直吵,就是他有錯,因為你知道嗎?每一個人的認知,你記不記得佛法裡面說:「你也對,他也對,他也對,可是沒有一個人是真的什麼?對」注意聽喔,你慢慢就會了解,當我們談到說,心對境的時候,到底是境錯還是心錯的時候,你不要辨別,不要去辯論,就是去辯解到底是心有錯還是境有錯,我建議你們不要去這樣的一直爭論。因為談到這件事情,尤其你要去說服別人的時候,更荒謬。比如說人家…的時候,你去排解,說「哎,那個不是他有問題啊,其實很多事情我們要反觀自心,我們有業啊,什麼什麼的…」唉,那你錯了,其實排解事情不是這樣,你一定要從他的出發點、他的認知去下手,在心對境的時候,所有的眾生都說「一定是境界出了問題,我心才會這麼波濤洶湧」,好,我承襲所有眾生的話,你應該說,碰到任何人說「心對境,境界一定有問題,我心才會起伏嘛」可是,隨便一句話,比如說「他就是罵我」境界有問題,對不對?那你隨便問一句「他為什麼只罵我,不罵別人?」

 

這句話就很有意思了,注意聽哪,在我們佛法裡面說,境界有問題,你承許,沒問題,境界哪來的?這個境界,你會出現這個境界一定有兩個可能的因,第一個,你這一世對這個人做了什麼事,有一些事你知道,有一些事不知道,你不知不覺地傷害他,他才會罵你嘛,他不罵別人專罵你,怪了。是不是?所以你這一世一定做了什麼事。比如說夫妻之間「他為什麼對我這麼壞呢?」其實,說不定你在娶她之初的前三年,你就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你自己沒有反省,後面二十年她都虐待你,你很難想像,我跟各位講的,你一定要反思。這個就最妙的,所以第一件事情,你一定要想清楚說,我是不是前面這一世做錯了什麼事情。第二個,還有可能就是業緣,就是你過去生對他做了什麼事,就是我們上次講的公案~師兄師弟兩人,一個被罵回來、一個抱了個西瓜,只能夠這樣子解釋,就是「你這一世做了什麼、前一世做了什麼」那麼,假如從這件事情來講,沒有錯,境界有問題,我心碰到境的時候是境有錯,可是這個境有錯,這個現在這個境來自於過去我的心,過去我的業。過去可能是這一世的,也可能前一世的,注意聽喔,所以現在的境界有問題,是過去我對待別人的心有問題,能接受嗎?能不能接受?一定有問題啊,要不然他不會專罵你不罵別人嘛。所以這一件事情要特別特別注意,就是說「假如境界有問題,你承許沒有問題,那境界的問題出在我過去的心」

 

好,接下來的下一個念頭,其實境界,當它出現的時候就過去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說境界有問題,我們這一世不斷的處理境界呢?是希望未來的境界變好,對不對?是不是這樣?你去想喔,你去面對一個境界的時候,你會去打他或是再罵回去或什麼,你只希望未來他不再罵你,是不是這樣?所以每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他也了解境界就過去了,他所做處理境界的所有的答案,都希望未來的境界變好,好,這就出來了,現在的境界他的根源是過去我的業、我的心,因為我們現在在學業果嘛,對不對?業中「事、意樂、加行、究竟」,最重要的是我的什麼?心,我的意樂,是不是這樣子?再講一遍喔,現在的境界有問題,他的根本原因是過去我的心,對吧?那你希望未來的境界變好,他的答案就是「現在我的心」,懂嗎?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使得未來境界更好的答案,也是處理我現在的心,答案就出來了。無論是境界的問題,還是心的問題,最後的答案都只有一個~"處理現在我的心"。各位聽懂了嗎?懂不懂?所以這邊所談到的辯解問題其實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問題,他所談到的是,心對境的時候,這就是全廣最近上師不斷講的問題,就是心對境的時候,到底是處理心呢?還是處理境呢?其實答案非常簡單,最後的答案一定是處理我的什麼?心。

 

各位你慢慢去體會到,我們活得這麼大,在這個世間上,所有別人對我不好的對待,都是境,而這個境呢,瞬間就過去了,你的未來的境能不能改善,就是你面對境界的時候,你起的那一念心。很妙吧?這一件事情才是你我要體會的,怎麼樣面對境界的時候,永遠用善心善念創造一個未來更美好的境,這就是佛法裡面教我的,而不是不斷地辯解是他對,還是他錯,還是我對,還是我錯,沒有這麼無聊的事情。所以辯解其實是你我始終的問題,我們說「我的孩子為什麼對我這麼叛逆」答案很簡單,第一個,我在他前面的教育過程,比如說,他現在是國中、高中,那很顯然你在小學的那個過程裡面,你對他很多的邏輯犯了嚴重的錯誤,就這樣。因為我做了錯的事,我有錯的心,所以他現在這樣,這第一個可能。第二個,就只能說「我跟他在前面的業緣裡面,我做了什麼事」那這時候你會怎麼辦呢?你不會跟他辯,跟孩子辯更沒有道理,孩子他沒有學佛法,他跟你辯,他是對的。你很妙吧?這句話才是真實的,誰學了法?學了法的人要依法而行,沒學法的人依他習性而行,就這樣。所以呢,他沒有學法,他跟你辯,他是對的。欸?這才是妙的地方喔,那我呢?我學了法,我不跟他走辯解,我就想我過去是怎麼做,可能錯了,那我就好好反省,那好好反省面對他這個不斷的辯解,怎麼辦呢?就說「啊,那你可能對,那我好好想一想,我怎麼改,我怎麼配合你,我怎麼樣……」你就是盡可能把自己錯的方式去面對他,只有這個辦法,各位,這才是最妙的地方,慢慢地,你不斷地自我反省,用真正的愛心、耐心不斷地對待他,你會說「他會不會越變越壞?」那他有他的業緣,其實並不是說這樣子這一世這孩子幡然醒悟就變成一個什麼?這裡不是寫小說,也不是寫電影,不是。他只是告訴你,你只要心改,然後不斷地對他好,理論上你在看到他的境界的時候,應該會變,而且是越變越好,就是這樣,這是真實不虛的,不是未來世,是現世你就會發現你跟他的緣在改變,雖然他可能走錯路,可是他就會沒有那麼怨恨你,或是開始對你比較和善。

相不相信這就看你自己,超妙的!各位很難想像,我們常常會說「啊!碰到一個事情上師講說,『你深呼吸兩下』」注意聽喔,當你對一個境界你本來很生氣的,你深呼吸兩下,你看到這個境界,你生氣的狀況就大幅降低了,有沒有?為什麼?那就是你的心轉,當你在原來的那個境界沒有深呼吸兩下之前的那個心,是很波濤洶湧的,所看到的境界是不得不發的;你呼吸了兩下以後,你再看到的境界,這叫下一剎那的境界,已然不同。這就是告訴你,你只要心對境的時候,你的心,開始面對,然後好好觀察自己的心,其實境界很快就變。這才是真實不虛的,辯解是最沒有智慧的人走的路,這樣聽懂了嗎?因為他不是找到根源去把一件事情解決,而竟然是用語言爭是非對錯來增長彼此的對立,要記得我剛剛講的幾句話喔,原來言論的這種辯解只是增長彼此的對立而已,不會得到任何效果。這答案很簡單,你辯贏了,他討厭你;你辯輸了,他討厭你。是不是?妙吧?你有沒有發現,原來辯贏、辯輸都增加彼此的對立,那我們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的,乃至於同事之間,到底要怎麼對待呢?對於辯論的辯這個字呢,一定要好好的躲避,好好的防護。辯論的這個辯字呢,講的是經論,你一定要弄清楚,懂嗎?辯是在經論上的,跟佛陀的這個經論,我到底能不能領略他的內容,唯一存在。沒有言詞上的、沒有必要的辯論,各位能理解了嗎?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說,那同樣的,沒有那個字就沒有辯解這個,辯解也是一種愚癡的行持。希望今天藉著這個,這種的辨別,對你我的生活有所改善,你就會覺得說「哇!業果真的很重要哎!」原來每一件事情就要看到他的因,看到他的因,往前去推的時候,你的心就會比較平,能夠找到根本下手處而改善生命,而你假如不往前去推、往前去想的時候,就被眼前的東西所障礙住,然後限於原來的習性等流、情緒上呢,不斷地做錯事,反覆地做錯事,生命得不到改善。

每一個人無論你多少大富大貴,我們的生命中都是有種種的險阻的,而這種種種的險阻中,竟然最大的險阻,最大的痛苦,最大的根源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對待,而人與人之間的對待,你可以說就是心對境,也可以說是心對心,就是這樣。所以所有的經論都應該回到心對境,心對心這邊去思惟,然後你我的生命才會得到改善;而不是囿於文字上的障礙,一直說「哎,這個是講師父跟弟子的,跟我沒關係」、「那個跟我沒關係」各位聽懂嗎?因為師父是出家眾,所以師父講的都是師父跟弟子,你我是在家居士,我們讀師父的手抄稿跟經論的時候,要換位思考,換成我們平常的,日常生活裡面的心對心,心對境裡面,我到底應該怎麼樣去閱讀這段經論,來體會到,來改善我自己的生活,這時候你就會發現,上師的全廣非學不可,非聽不可,這樣各位聽懂嗎?早上八點到九點,你們只要報名立刻可以參加,這樣知道嗎?跟贊鴻師兄一報名就可以參加,你不學真的輸多了,虧大了。

 

*贊鴻副班長:上師教誡提到對境時,不要馬上遇境即昏,要做準備。每天早上聽全廣,這一天就已經做好準備,披上鎧甲,所以能參加全廣,是各位的福報。剛剛班長所提的報名全廣,可能有些省略,在此補充 ~不是每個班的同學都可以任意參加早上8點全廣共學,這是法師特別慈悲才開許的。

學習十惡業,分身語意三部分,我們接著談到最後意業的貪欲、瞋恚、邪見,內容包括貪欲五相,師父手抄特別提到五個次第,班長也特別提醒,對境時,心在想什麼很重要,所以我們要知道心的運作。透過五相的學習,可以知道自己造業的過程及如何圓滿,了解自己的心如何出發到圓滿惡業,才有機會止住,不再造惡業,這是非常重要的。知道心如何運作,找到法理依據解決,斷掉不好的心續,透過白話消文學習(饕餮、貪婪、覆蔽心),多花精神學習何謂圓滿五相(參考ppt列表內容),貪瞋痴三毒,以貪欲開始,對於別人的財產,起了惡心惡念,產生「非有不可」,最終目的想要把別人的東西變成我的。貪欲有「欲令屬我」的想法的特質~希望他的變成我的(),反過來,別人有的東西,我能隨喜讚嘆他的福報(),一念的善惡馬上有分別,全在於你自心的意樂。最後要特別注意貪瞋痴三毒,到最後都有"覆蔽心"才圓滿,要留意克服,不要養成覆蔽心的習性,才有機會斷掉惡業的續流。請大家特別注意這個概念。

*白話消文:  廣論原文p127L1-p128L1

 

*駱班長:在維摩經裡面啊,其實這個,文殊師利菩薩跟維摩居士有一段對話非常有意思,文殊師利菩薩希望問維摩居士「你怎麼樣圓滿空性呢?」那,我把這個內容簡短地從後面倒過來講,那維摩居士講:「其實,任何一個人首先要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他說「每一個人,你要走成佛這條路,乃至於證德一切遍智」你應該要時時刻刻地觀察自己心的作用,比如說我們剛剛講的五心,他就是要我們去觀察我們心是怎麼一念推著一念,剛剛講的貪心這個五種相狀,大家不要認為他是一個一個各別的。不是,他是說,你有了這一念心,那接下來下一念心就出來了,下一念心就出來,再下一念心出來了,到最後就圓滿了。所以每一念心每一念心,你要去了解心的作用,所以每一個人呢,都一定要開始學習到一種自覺,就是不斷地在這個學習佛法的這個覺字呢,要去覺察所有眾生的心的這種作用之前呢,先覺察自己心的作用,當你覺察自己心的作用以後呢,第二個,你再去覺察一切眾生的心的作用,而覺察一切眾生心的作用的時候,你不可以說他是邪知、邪見,他是錯的,他是什麼…… 不是這樣。你要非常謙卑地去學習他所認為對的東西,到底他的心念是怎麼樣被這件事情所影響的,當你不斷地針對一切眾生他實際上在做的事情去體會「他為什麼會這麼迷這一件事情?他為什麼會對這一件事情有這麼錯誤的認知?」你去體會他的心以後,你才能找到適當的方法讓他覺察自己心的錯誤,行為的錯誤,這叫覺察。

所以佛陀叫做自覺、覺他,然後就會覺行圓滿,佛陀整個的過程中,在這個對話裡面維摩居士就跟文殊師利菩薩報告:「一定要覺察自己心中的起心動念的變化,由這個起心動念的變化越來越熟悉以後呢,然後深入一切眾生的行住坐臥裡面,看到他為什麼這樣行,這樣坐,這樣行,這樣坐…... 看到他心念受到境界影響的這種心靈的變化,了解別人心的作用以後,才能夠用適當的法,善巧地轉變他的心念,乃至於轉變他的心,使得自己跟一切眾生的覺行圓滿」。

 

聽得懂這意思嗎?所有一切的開始要覺察自心開始,那麼覺察自心,我們今天談到了這五心,看這五個心,他就說喔,其實最開始的那念心,你對自己的東西,自己接觸到的境界,你會有一種「分別心」,注意聽喔,大家注意,你要開始去體會說:「因為我們已經到增上班了,所以他談的東西一定都跟心有關」他說「你碰到任何一件事情,就是說,我這個好像比較好,這個比較不好」有沒有一個分別心?有。我們眾生凡夫碰到任何一個境界,任何一個物品,任何一個事項,剛開始就會起分別心,這個好,這個不好…… 分別心又叫做耽著心 ,耽著心就是說,我一分別了以後,對於好的是不是心黏在這上面,對於不好的就排斥,就把他從心中丟掉了,是不是這樣?是不是?還是你會喜歡把不好的一直放在心中?不是,你心中的注意力一定放在跟你好的東西嘛,對不對?比如說,你有好多東西,你說「哎這個有意思,這個沒意思……」好,你把那個不好的東西丟掉了以後,他在你的心中就沒有地位了,那你的心永遠擺在你好的東西上面,所以耶穌基督才會說「地上的寶藏在哪裡,你的心就會在哪裡」這一句話就叫做耽著心。他說地上的寶藏在哪裡,你的心就會在哪裡。所以耶穌基督肯定是個大菩薩,這很有意思的,他就講到,其實任何眾生的起心動念,一定由分別心開始著眼,一旦分別以後,對於自己喜好的東西,心就擺在上面,叫做耽著,耽著是不是心黏在上面?有沒有?好,耽著我黏在上面的時候,你看著這個東西,接下來心會,業會增長廣大,有沒有?你的心就會說,欸這個東西能不能多一點?是不是?你今天有吃到這個蛋糕好吃,你就說:欸?我明天後天能不能再吃到?欸下次我一定要再去吃到。就好像我女兒,我記得她小學喔,她很少有機會出去郊遊,可是她很會寫遊記,可是這個遊記的最後一句話都是「下次我還要再去這個地方」她很少郊遊,但是很會寫遊記,所以完全幻想的,她也沒去,今天明明在家彈鋼琴彈一天,她就說「我去哪裡玩啊,怎樣怎樣的…... 」然後寫完的最後一句「我下次一定還要再去這個地方玩」這個很有意思喔,這個東西他就是貪婪心,就是說,你的心放在這裡,你下一個念頭就是「我下次還要再要吧,我下次還要……」是不是希望這個東西多?好,注意聽喔,當你業增長廣大了以後,對自己的分別心的東西,喜好的東西出現了耽著,那麼接下來希望增長,就出現了貪婪了以後,請問你注意力在哪裡?當然在這個東西,注意聽喔。那你在世間上,一眼就會看到這個東西,不是你的,或者是別人的,或自己的,反正這個東西只要一出現,你眼睛就會看到它,喜歡吃的東西你就會一聞:「嗯,在哪裡?」你那種辨別的能力會超強的,為什麼呢?耽著因為到貪婪的時候,它已經完全收攝你的身心了,它掌握住你心的注意力,所以你會注意到他,就會出現饕餮這兩個字,饕餮叫做貪食獸,就什麼都吃,什麼都吃,那麼你說貪食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東西我的眼睛已經在這裡了?我就黏著了,我就一定要他,一定要他,所以叫饕餮,饕餮是別人的東西,接下來就叫做謀略,是不是?就想辦法把他拿過來,因為饕餮太痛苦了,你們很難想像這個我那麼愛的東西,竟然在別人手上,我受不了,所以心跟行為上它是一步一步推著你的那個量,就是,我一定要他,我一定要他,就這樣子。所以我剛剛講說,你不要認為他是別別無關的,它是一念接著一念,一念接著一念這樣推出來的,有發現嗎?你注意聽喔,當你下了謀略,把東西拿來,你下一件事情,很妙很妙,所有的生物,他一定說服自己「自己是對的」,什麼叫自己是對的?他就說「你看,這個人根本不配這個東西,是吧?這個東西本來就應該是誰的?我的。」當他剛開始的時候,他用的念頭是不配他,不配他,這應該是我的,他拿在手上拿久了以後他下一個念頭「這個本來就是我的」他能夠說服自己刪改記憶「這就是我的」各位聽懂嗎?這很可怕啊,所以我每次一看到電視沒事就會播阿扁那個女兒啊,我覺得她是無辜的,她說我們家,這個錢本來就是我們家的,她真的已經很難想像她爸爸是一個貧戶出身的,然後只是當了總統,她認為說家裡面有這麼幾百億的錢,她說「這是我們家的。」

我可以告訴各位,我們生命的本能會讓自己能夠安身立命,就是最後一念心,覆蔽心。所以為什麼說眾生的本質叫無明呢?因為眾生必須要安身立命,讓我在這個世界上活得合情合理,心安理得。怎麼人有可能讓自己活得不心安理得呢?各位聽懂嗎?你看我們的心安理得,我們吃的,所有的動物都吃,我們接下來的念頭「這個動物啊,就是老天爺賜給我們來吃」是不是?我們是不是都很會這樣做?這個所有的生物都是老天爺準備好給我們人類享用,很妙喔,我可以告訴各位,這五心的發展,當你能夠體會到,我剛剛講說,我剛剛為什麼會講維摩經這個維摩居士的這句話其實很有意思,他原來說所有成佛,佛法不離世間覺,這個覺就是覺察我們凡夫心的作用,這樣能理解嗎?凡夫心的作用他一念接著一念,一念接著一念,其實由貪心這個的演變,超有意思的,你就會發現為什麼呢?因為由他貪不到而瞋,那瞋不到,其實他的本質都是無知,無論貪無論是瞋,他的本質都是邪見無知,就這樣。所以你會發現,生命輪迴的根本,是我執沒有錯,可是讓我們不斷輪迴的重要的因素就是貪,所以裡面我們叫貪生怕死,所以生死輪迴的關鍵是貪,妙吧?而這個貪這個字,你能夠了解你自己心的變化,抓住這個心的變化都是無知的時候,你才能斬斷你的瞋,因為貪不到才會瞋,任何的有情阻礙你的貪念發展,你就會瞋,聽得懂嗎?而他的本質叫做邪見、叫無知。所以這個貪瞋癡裡面呢,這五心的變化,我特別要各位強調的,是你要了解這個貪心的變化,然後待會我們再講瞋心,再講無知,你就會越來越清楚「原來自覺就是覺察自己心中的作用,然後了解自己心中作用,你越來越熟悉了以後,你才能夠了解別人心中的作用」你要去接觸別人,了解別人心中的作用呢,才能夠善巧地引導別人,幫助別人走上正途,可以嗎?了解了沒?我希望大家把這些東西來了解,好,我們看下面,看這個片子,來。

 

*影片:人類是地球最大的危機

*駱班長:科技文明,本質上很多是貪念,發現了嗎?而這個貪念在路途上讓我們造了很多的殺念,就是,很多的瞋,在任何的阻礙上,就把他阻擋的,我們就是一個不留,那這樣的貪,這樣的瞋,最後是造成一個貧瘠的地球,就是這樣,一片荒蕪,連外星人都非常痛恨地球人,本來他還指望地球是一個很好,可以移民的地方,現在應該來到這裡,也真的是蠻痛恨這邊的人,把大部分的資源,該消耗的也都消耗完了,所以可以看到這個,人類來這個地球多久啊?在這個人類的地球啊?有沒有五十萬年?他剛剛寫的是五十萬年,換句話說呢,他說我們在這個地球誕生不過五十萬年,對於這個幾億年,或者是幾千億年來的這個地球的這麼龐大的這個資源,我們竟然五十萬年之間,尤其是最近一百年,最近一兩百年,應該是最近兩百多年,竟然耗損得這麼厲害。

你看今天我看到那個太陽,我一直感覺上這個太陽好像可以把我們融化一樣,真的非常可怕,現在的太陽,真的出門,可能男生也要打傘,你不要以為這會很遠喔,應該很近,因為那個太陽所能夠造成的身體的傷害,皮膚的傷害,已經遠超過大家的認知了,現在我看中午能夠出門,那你看到中午還在日頭炎炎的狀況之下還在工作的,你真的要對他非常尊敬跟悲憫,其實是太可怕了,我希望大家要把握住說,到底這個貪心跟瞋心到最後他本質是愚癡,對我們傷害有多大。

 

*與善知識心靈對話:如得法師/如何不被自己的情緒牽著走?

 

*駱班長: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佛陀很清楚,無論怎麼講,大家都不會那麼容易轉過來,所以他會從各個角度不斷地從這裡來切入,從那裡來切入,從種種的角度,讓我們看到說,哎這一件事情是這樣,比如說我們前面呢我們今天一開始,談到心對境的時候,對不對?就算境是錯的,最後你會發現要處理的是我的心,對不對?然後我們剛剛有講,說佛陀是自覺覺他,要自己觀察自己的心,有沒有?然後才能夠了解到別人的心,從這裡你可以聽到法師講的,就是,所有的事情一定要從觀察自己的心開始,那心有什麼作用呢?這就是接下來的一個問題了,心有一個識別的作用,或者說,就這邊剛剛講的就是,心有一種認知的作用,這樣聽懂嗎?心對於一個境界有一種解讀的作用,說這個境界發生什麼,這個境界發生什麼,是不是這樣子?心對於一個境界有一種識別、認知,有一種解讀的作用,而這個解讀的方向不一樣的時候,心的感受就會不一樣,我們的感受就會不一樣,然後這個感受就會影響到我心的起心動念,他的行持會不一樣,這樣聽懂嗎?

所以整體上來講,他說人為什麼心情起伏,最重要的就是心對於一個境界的認知錯了,好,大致上今天談到這裡,也夠了,就是說我們要觀察自己的心,那心碰到境界的時候,認知上會有錯誤,那以後你所學的所有的理路,就是在了解心對境界的認知,有什麼錯誤。

 

那這邊有舉了例子,比如說人家誇獎你,你高興什麼呢?誇獎你,你得到什麼呢?其實你錯了,誇獎你,你真不該高興,因為誇獎你,普遍的眾生得到的是傲慢,就這樣而已,什麼都沒有,專門嘴巴誇獎我,也不給我東西,你也沒有得到實質的利益,一隻嘴灰溜溜(台語)你就開心得不得了,是不是這樣子?你就會發現,誇獎我到底得到什麼呢?這才是妙。對於心的邏輯上來講,誇獎我沒有得到好處,責罵我得到什麼壞處呢?沒有壞處,責罵我會得到好處,讓我更上一層樓。從小到大,我們能夠更上一層樓,都來自於責罵,不是來自鼓勵喔,超妙。欸,你會發現說,怎麼會這樣呢?我們都說「好好鼓勵他,他會更上一層樓」注意聽喔,鼓勵的時候,其實有責罵,這個父母才是厲害,鼓勵說,這個做得不錯,現在喔,我們只要把這個地方把他去除掉,我們就更上一層樓,是嗎?所以任何一個鼓勵,假如其中沒有再把雞蛋裡挑骨頭這件事情埋進去的話,這孩子就停滯了,是不是?你沒有設立下一層的目標,他就停滯了,所以真正的鼓勵,他是把責難埋在裡面,是包著責難的糖衣,叫作鼓勵,你慢慢就會體會到,我們世間上很多的東西,他是這樣子塑造出來的。而不是說,哎,我就是要不停地鼓勵你,不停地哎,你做得很好、做得很好,你就會走上去了,沒有,做得很好之外呢,你要幫他設立更高的目標,他才能更上一層。

 

什麼叫設立更高的一個目標啊,就是你還不夠好,超妙了吧?所以這種骨子裡頭的東西,我希望大家要去體會,到底什麼叫認知呢?他談到一切的認識,是包含了整個的佛法,所以我們今天就不講太多了,因為他還有很多很多的,我們在每一個階段裡面的,每一個章節都有錯誤的認知,太多了!所以他是包羅萬象的,可是在這個方法論上呢,就是從觀察我的心,心的作用裡面,然後觀察我對一件事情的認知,從佛法的種種理路來打破他,然後讓我的認知越來越正確,然後你的心越來越調柔,就是這樣。

 

*杜王副班長:接下來的進度是廣論原文p127LL2瞋心。其實瞋心、貪欲彼此互相對應,當我貪求某東西而得不到,就會起瞋心,所以二者狀況很接近,都有圓滿的五心,其加行、究竟的定義、內容是一樣的,可以找到彼此間對應的關係。

 

*白話消文:廣論原文p127LL2- p129L4

 

*駱班長:我們看那個五個心,第一個心是什麼意思?我們看那個原文上面一點,注意啊,他這個瞋心到底怎麼呢?「於能損害相,隨法分別」,注意聽喔,比如說有一個人傷害我,隨著他你意念中,一直想著那個人傷害我的那種狀態,那個行相,在你的腦袋裡面,一直分別思惟,分別就是思惟觀察,隨著每一個人得到的那個境界叫做法,每一個人在那個境界裡面得到的那種傷害,你在腦袋裡面一直在想,這個叫做憎惡心,就是說,別人對我什麼損害,你走路回家就是想著說,這個駱政廉今天一直念、一直念,就在講我,哼,真氣。

就是你就會想到那個話,那個語言那個情況那個現場的那個狀況,你在你的腦袋裡面一直的反覆地播放,這樣聽懂嗎?是不是?那你就開始在累積了,所以這個貪瞋癡都有加行,叫反覆,他就心中說,哎,就是說,你沒有發現很多人喔,他很能夠反覆的,他過兩天就是說,突然就是說「你那天為什麼罵我?」你旁邊那個人一定嚇壞了,說,「我… 我哪天罵你?」「你還忘記了,我跟你說那天那天,你講了什麼,你講了...」他一講出來你嚇壞了,代表他在腦袋裡面不知道講了幾遍了,竟然那一段、那個時間的每一個細節,他記得清清楚楚,你當事人可能都忘記了,可是他竟然能夠把原音重現,而裡面你的語氣你的什麼什麼,他都記得很清楚,這叫作隨法分別,就是隨著那個境界,不斷地思惟觀察,思惟觀察,這個是一切的起點,注意聽喔!看到我這邊,有第一念、就有第二念、就有第三念,這樣子下去,所以呢,貪念是隨法分別說「這個喜歡,這個不喜歡」剛剛玲中師姐呢,就突然提到了一個說,欸,假如說我覺得這個喜歡,這個不喜歡,我就把喜歡的給了別人,這就叫布施,所以你們一定要記得,布施不是把不喜歡的給別人,你把不喜歡的給別人,你的貪念有消失還是沒有消失?沒有,那還是耽著,你把你喜歡的耽著了,懂嗎?所有的布施,他講的是把你喜歡的給別人,因為布施是對治這個耽著心的,懂不懂?假如說你把你喜歡的給別人,第二念心沒辦法起來,沒辦法累積,貪婪心就不見了,是吧?因為你丟出去了,你就不會一直累積,因為你一進來就出去,一進來就出去。所以五心的發展,第一念是關鍵,這樣各位能理解了嗎?要斷掉貪心,要把耽著心拿掉,那麼要去掉瞋心,要把憎惡心拿掉,憎惡心是什麼習慣?就是對於別人傷害我的話語行為,在腦袋中不停地播放,懂不懂?當你播放了以後,下一個念頭就出來了~不堪耐 。你就說「哎,你真是…」我剛剛不是講嗎?我已經在腦袋念了兩天,第三天的時候就是說「你為什麼那天對我這樣?」有沒有?受不了他就噴出來了,他就已經爆發出來了,不堪耐。他在心裡頭反覆地播放了以後,就受不了了,他就說不饒益、不堪忍,不堪忍了以後下面呢?怨恨了,你看喔,瞋怒、不堪忍,接下來是產生什麼?怨恨,怨恨就是我那個念頭,我一定要跟你說,我一定要叫你改過來,我一定要怎麼樣,我一定要傷害你,我一定要怎麼樣……他就是數數的非禮作意了,不饒益數數的非禮思惟,非禮作意,我一定要怎麼樣,我一定要怎麼樣,怨恨了。你看喔,有沒有層次越來越加深,怨恨的下面就是謀略了,謀略了以後就怎麼樣?覆蔽了,我沒有傷害你,根本從頭到尾就是你傷害我,有意思嗎?注意聽喔,所有的覆蔽超有意思的,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這個根本就是我的」怨恨呢,這種瞋恨的最後一個念頭,就是說「我從頭到尾沒傷害你,從頭到尾就是你傷害我」這樣聽懂嗎?這樣你就可以好好過日子了,回家想一想,我們的念頭怎麼發展的,為什麼我對於這個五心特別要各位這樣的強調呢?因為我剛剛講你要成佛,一定要了解心的作用,你能夠自我覺察心的作用,再走上去了以後,一步步就上去了。這樣聽懂嗎?就這麼妙的東西。那我希望大家今天對於這五心的貪心跟瞋心的發展把他記在心理,原來瞋心就是我。我在講一遍喔,瞋心原來是我們對於別人對我的傷害,放不過他,在腦袋裡面不停地想。

所以很多人喔,他為什麼生活會比較痛苦,或者比較容易發脾氣,你要怎麼解決呢?就是腦袋裡面不要有隔夜的這種重複播放別人對我的傷害,聰明的人,永遠想著別人對我的好,他就永遠活在快樂的境界裡面;永遠想著別人對我的傷害,那你真的有夠苦命的耶,人家罵你一次,你自己罵自己百次,你說你無聊不無聊,你自我播放是不是自己罵自己啊?是不是?你看喔,我告訴各位,為什麼貪瞋的本質都是愚癡,你就會理解,怎麼會有人這個樣子呢?人家罵我一次,我在腦袋播放一百次。我日子...怎麼樣,嫌過得太好了嗎?你慢慢就會體會這個裡面很有意思的,那我們因為時間的關係,就沒有辦法講那麼多了,我們再回到前面的 PPT 了,我們講邪見。

 

邪見,好,先把邪見的這個內容跟大家講,下一次我們就這個邪見開始,邪見很有意思喔,他的對象是真實不虛的內容,叫實有義,實有義就是真諦的意思,就是真實不虛的,真實不虛的是包含哪一些東西呢?四諦、業果、三寶。實有義,就是真實不虛的內涵,你的對象是真實的,你看喔,他的行為,他的想法喔,對於真實的,他出現毀謗,他毀謗的是真實的,可是他卻把他當作他的毀謗是真實的。注意聽喔,邪見最難辨別,再講一遍,看到我這裡,比如說,人家他說這個,所有的眾生是與我同在的,他說不是,所有的眾生是來給我吃的,是不是,把那個剛好顛倒了,顛倒了以後,他認為什麼是對的?所有眾生就是,老天爺來讓我們眾生來滋養生命的東西,各位聽得懂嗎?懂不懂?他的這個的就這麼妙,比如說,有人說,啊,信仰,其實是增長力量的;那有人就說,信仰,就是迷信,他就這樣啊,信仰就是迷信,在某個層面上這是不是毀謗一種真實的?欸?為什麼別人信仰就是迷信呢?我認為信仰就是迷信,事實上有一種真實就是,人人都應該有信仰,人人都有他應該有的信仰,對不對?他想要的信仰,他的依靠嘛,那你下一句話就說:信仰是迷信,這是不是毀謗?你看喔,這兩個的顛倒就是,他是真的,可是你對於毀謗真的,當作真的。懂不懂?懂不懂意思?可是這件事情很傷,你看這種字很難看懂,對不對?對於所毀謗的實有義,把他當作真的,那麼他的這種等起呢,就是喜歡毀謗,然後是因為三毒,然後於所思策發加行,這三個都一樣,就是念頭啊,這是真的,這是真的,這是真的,明明是錯的,他認為是真的,就是反覆,懂不懂?然後最後呢,就是這樣,下決定了,然後有這五個心,我們來看看這五個心呢,他的最妙的地方,我們看經論一下,我再花一點點時間,下一次我們就可簡短的可以把這裡消完,假如有 PPT 出來更好,來,我們這裡,再下面,五心,來,再下來,好,我們來看這五個心,第一個叫愚昧心,愚昧心就不知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不如實了所知故,就不知道自己所知道的是真的假的~無知,所以第一個叫無知,不能夠了知什麼是事實的真相,叫愚昧,喔這個,你看喔,凡五心的起始點,要從第一心打破,邪見幾乎打不破,各位聽懂嗎?邪見有沒有打破啊?能打破還是不打破?很難打破吧?

能夠知道自己的無知,那我就不叫無知啦,各位聽懂意思嗎?第一個愚昧心是無知,那怎麼打破自己的無知呢?要知道自己的無知,難不難?所以這要靠外力啊,你慢慢就會體會,要知道自己的無知,必須要有外力還有強烈的法鏡的對照才會知道,這好難哪!你看暴酷呢,欸,照理講無知,我有可能做對、可能做錯啊,暴酷就妙囉!他呢,生性暴力喜歡造惡,換句話說,第二個是等流,第一個是無知了以後呢,在對跟錯裡面,我選擇錯的,就這樣。照理講我無知啊,我可能對、可能錯嘛,對不對?暴惡這種邪見呢,我就是喜歡選擇錯的,我的本質,我的等流呢,生性暴力,喜歡選擇錯的,把錯的當作對的。越流行,越叫做非禮,就是超越嘛,超越非禮的這種行心,流行心,就是我們現行的心,所以這個叫做非禮作意,越流行心,照理講,我本身是對於對跟錯之間,我選擇錯的,有沒有辦法覺醒呢?有,靠什麼呢?思惟觀察,比如說,人家講說「不是這樣,不是這樣」你說「是這樣嗎?我看不是這樣,我看就這樣」換句換說,你自己沒有辦法人家告訴你的,你的是錯的,你沒辦法如理觀察,人家會說「我這不是迷信,你不然來我們這邊上課,你就會知道我們都講道理的」他說「坐在這裡,他每一句話就是,你看,你們都是禮佛拜佛,不是迷信嗎?」你講道理的時候,他都聽不到,他本質上相信你們是迷信的時候,他只會得到,你即使叫他來上課,他會相信「啊,我現在更確認了,你們是迷信。」因為他沒有辦法如理觀察,越流行啊,就是超過這種如理觀察的這樣的,他就非理思惟,他會非禮思惟觀察的這個現象,然後已經形成堅固的定見,你看喔,你到達第三個就沒得救了,接下來就失壞,失壞你就沒有正知正念了,那所有的什麼布施啊、供養,什麼都沒有了,最後覆蔽心啊,最後就說「你看吧?果然,你們都是迷信。」就這樣。

欸,我在這裡喔,要跟大家講說,你要了解貪心跟瞋心還有機會,要了解邪見的這個發展,幾乎你我沒有證得空性之前,這件事情都非常困難,因為他從第一心開始,都是屬於一種封閉的狀態,我無知,然後我的等流在對跟錯之間我選擇錯的,選了錯的以後,然後,人家無論如何叫我看啊,或叫我很多的境界讓我去省思,我沒有辦法如理觀察,就是沒有辦法如理觀察,我就看不到,因為我無知我又選擇錯的,我又看不到,最後我失壞,就是沒有這個、沒有那個,沒有這個、沒有那個,覆蔽無明,哎,就是這樣啦,這個世間就是這樣,你們這些人都錯,那個都錯,什麼阿羅漢啊,什麼什麼都是你們編出來的,然後說佛法,你看,這些宗教者很好笑,你知道嗎?佛教也是恐怖主義,為什麼呢?動不動就說你有病,你死定了!你看,恐怖主義,是不是這樣子,那麼,這個耶穌基督也是恐怖份子,你有罪!你有罪!你看,你們這些也是沒事人家就在那邊有罪、有病,你死定了!又沒有一句好話。

各位你看喔,邪見他的這個發展心的過程,非常的嚴密,這才是最傷腦筋的,所以呢,我很直接的跟大家講,在這個五心的觀察裡面,要從貪心下手,瞋心下手,是比較有機會的,這樣子懂不懂?所以我們下個禮拜呢,從邪見的消文很快過去,不會跟你講太多,因為講了也沒用,就是封閉的,因為無知嘛,就是無知嘛,我告訴你這真的很妙喔,為什麼這個舍利弗在佛陀的旁邊,跟了無論多少次,佛陀明明講的大乘法,他每一次一下就證得二乘,一下就證得二乘,其實就是這個答案,你看喔,我把舍利弗的把他講出來,第一個無知嘛;第二個是什麼?取捨,他在大乘、小乘,他每一次都取捨什麼?小乘;越流行心呢,佛講大乘,他都如聾作啞,他怎麼聽到的,都是小乘;然後失壞心呢,大乘就不見了、只剩下怎麼樣?小乘;然後覆蔽心呢?欸,佛只有講小乘啊,佛什麼時候有講大乘呢?

有沒有發現?你看喔,我隨便我們以一個聖者來去談這五心的變化,你就會發現,好可怕,真的很可怕,各位是嗎?你慢慢就會體會到說哇,原來這個邪見的這個根深蒂固是這麼難破,所我們現在喔,剛剛有講說心碰到境的時候,是不是要觀察心?是不是?阿觀察心的時候要發現說心碰到境的時候是一種認知的作用,對不對?心的作用是不是認知的作用?識別的作用?對不對?這種認知的作用跟識別的作用,他的本質有一種見解,對不對?啊,又來了,碰到見解你就知道,最根深蒂固的見解,邪見,很難打破。你就會發現為什麼我們心碰到境界的時候,還是覺得境有問題,不停地就去解決境界,你慢慢就會發現佛法裡面,不停地講,不停地講,然後我們怎麼聽呢,好像聽懂了,怎麼樣都改不了,每一次走到最後就是見解,而見解的根本是邪見,你就會了解說為什麼學了這麼多,好像碰到境界依然故我,有沒有辦法破?當然有辦法破,要學止觀。所以這就是上師念茲在茲,要我們不斷的拜懺,禮佛,不停地累積資糧以便於我們能學習止觀,止觀才有辦法破掉我們的什麼?邪見,就是這樣,真實的末學所能夠體會到的東西,我一定盡可能的跟大家講,不一定對,有問題,你可以盡量問法師,我們叫研討班,所以呢,我所知道的,一定會跟大家報告,然後大家再更進一步,然後每次法師大課,都要把握機會,請教法師,然後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很有意思啊,你不要認為心對境就是這樣,絕對不可能的,這心對境,是沒完沒了地要研討下去,你慢慢才會體會到說,啊,生命啊,要想改變,是如此的困難。

好,我們一起殷重的回向。

 

 

 

 

片連結:

 

影片 : Child
https://youtu.be/cMvBdWqE054

 

人類是地球最大的危機 : MAN

https://youtu.be/WfGMYdalClU

 

 

《 與善知識心靈對話 》 如何不被自己的情緒牽著走

https://youtu.be/fZCz4GgI_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