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第221-222講 課摘                           
希望新生及心之勇士:第147則
 
 

20200526 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221, 222講 課摘 by 文隆師兄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4926-130221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4927-130222

讚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_真如恭誦

https://youtu.be/j6YKyMu2Kfc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法師前行

* 聽上師念心經一直很感動。上師開始做讚頌供養師父,師父非常歡喜。師父親自主持圓根燈會時,由師父帶領大家學習讚頌「生生由勝宗喀巴」。每次上師做好新的讚頌,把音檔送給師父,當時師父在園區養病,最開心是有上師的新消息。當有新的讚頌送給師父,師父很開心,但每次聽到第一個音,就會請人停下來,因為太感動,眼裡有淚光。停下來因為師父身體受不了,因為身體太虛弱。在園區推師父出來散步,當時是黃昏,有一群義工、全職,看到師父跑過來,大家圍著師父,師父要大家「讚一曲讚頌」。義工唱向日葵,只唱一句,師父還是非常感動。

* 上師的讚頌用CD跟大家正式見面,師父會非常非常高興,因為可以讓人得加持、饒益。前一陣子上師連線開示,因新冠肺炎。上師也有唱讚頌,上師想用讚頌安慰大家。

* 大家要好好祈求,讓讚頌在世上流傳,這是世上人難得的福報,也是師父不斷勸請才能在世上流傳。

 

心之勇士 147則「參與可以增進責任感」

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的時候,會發現他們的參與度非常高,他們很想參與管理和制定規則。如果這個規矩是和孩子們一起訂出來的,他們就不會覺得是大人在壓迫。參與感,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在執行規矩的時候也容易負起他自己的責任。

 * 這是上師的經驗之談,雖然上師沒有生養小孩,但對教育年輕人、教育小孩,上師非常善巧。

* 法師知道預科班不好帶,這些沙彌,有善根,但才十幾歲,想像力太豐富,如何認同修行、可修行,並不容易。小朋友來自不同業力背景,如何從小教育好,以找到修行的興趣、力量?上師在此表現、成績很出色。如台灣有兵役,其他地方在此階段,保存率是O。團體第一批預科班,有一半回來,和其他培養沙彌的道場相較很不容易。之後,上師擴大招生,預科班要服兵役時,上師招第二批預科班親自做前行,他們放假一出園區,就有義工接回園區。第二批報到率是百分之百。今年因疫情,現在是辯論大考沒法舉行,只能舉辦背書考試。第一名法師背了37萬字;現在有幾位背完中文廣論?有十位,其中有七位同班。在物質氾濫的現代,可以讓孩子安住份量很重的學習。

* 參與可以增進責任感」對很多人可以有幫助。「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的時候,會發現他們的參與度非常高,他們很想參與管理和制定規則。如果這個規矩是和孩子們一起訂出來的,他們就不會覺得是大人在壓迫。」第一、二批預科班,已是大人。有自己的意見,他們請求在外面使用電腦很正常,但團體只有公家可用,且有很多規矩,不能一人用,且有時間限制。他們希望個人有電腦,以利學習。

* 上師知道高科技對修行人是頭號大敵影響道心最嚴重的,是高科技,手機、電腦。就此議題,上師找預科班討論,花了很多時間,且有很大讓步。上師讓法師自己決定,但提醒,如果之後世世代代鳯山寺的出家人,因為開放使用電腦,傷損修行,造作惡業的後果,制定規則者要承擔,最後預科班決定不要開放電腦的使用。

* 僧團五大論制度運作,上師從最小到最大班不斷討論,這是上師長時思考,應不只此生的思考。實際討論時,某一法師提某看法,如要很多格西來教或要仔細檢擇,包含思考漢人、藏人緣起等,因此要很多格西讓學習方便,還是慎選?此外是所有學派都要學?還是選其中一個學派?以利學習、弘揚?在討論時,上師會說你的角度我想過,好壞處是什麼?最後誰都沒有上師想的完整、仔細。最後才能在八年內完成五大論的學習,這是上師善巧的經驗、引導。

* 參與感,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在執行規矩的時候也容易負起他自己的責任。是道次第,是恆順眾生如從下世希求後世、到中士輪迴解脫、到上士考慮眾生離苦得樂,是透由道次第,運用離苦得樂的本能,當思考得越清楚,可以一步步推動修行;一樣地,教導孩子善巧利用孩子本能,根性,幫助其修行的力量,這是恆順眾生的善巧及力量。

 

希望新生 147則「修信能生無窮心力」

對善知識的信心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它產生的力量能讓我們穿越數不清的困境,好像心力無窮。有時遇到困難會覺得:啊!大概沒有什麼力了。但是只要憶念到善知識,就會堅決地想到:因為他走在前面,我必須跟隨,沒有退路!力量也就生起了!

 對善知識的信心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它產生的力量能讓我們穿越數不清的困境,好像心力無窮。」

* 有時聽起來神奇,但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可是習以為常。如薩伽班智達說透過依止師長、如法修信念恩,透過師長可以得到十方諸佛的加持。

* 有一喻,拿陽光燒紙燒不起來,但用放大鏡就可以燒起來。十方諸佛加持是陽光,要有作用,則要靠依止善知識的加持,這就是放大鏡,力量非常強大,可以穿越數不清的困境

* 有時遇到困難會覺得:啊!大概沒有什麼力了。但是只要憶念到善知識,就會堅決地想到:因為他走在前面,我必須跟隨,沒有退路!力量也就生起了!」善知識為了我們,已經經歷許多困難。如師父求法、在台推動善法,碰到無數困難,同樣地上師也是。如同上師一直尋找師父,但一直沒找到。師父上師都面對困難,這都是為我而經歷,為我淨除罪障。

* 如阿底峽尊者,由度母引導,說藏地緣起很好,教法可以流傳,但因藏人根性,尊者會因此減壽二十年。尊者覺得減壽能幫助藏人很值得,同樣地,師父也歷經困難才得師長的法,能夠饒益我們

* 師長示現的功德,代表在我生命中,我可以做到。師長跨越的困難,也代表我可以跨越。

* 很感恩師父上師,饒益我的學習。透過學習我可以跨越,在困境中產生力量。要祈求,讓加持進來。如有時自己狀況很差,但只要聽上師開示、師父帶子,強大的加持力就可以進入生命。

* 從上逑修信到念恩,會得到力量。從練習中,會體會到。

 

Q上師提軌範語淨,仁波切提醒要有饒益他人的心,為何如此提醒?應機也在饒益他人的心的部份?真實饒益他人的心,我們在研討廣論是學者還是軌範師的角色?都要有饒益他人的心?

A

* 仁波切說軌範相續清淨,要有真實想饒益他人的心「我想這一點,仁波切的教誨我們要記在心上。在廣論班研討也好、法師們出去說法也好,我們都以這一條想一想:祖師們傳承下來的規矩是這樣的,善知識的教授是這樣的,那麼觀察一下我自己內心深處的意樂,到底為什麼來學《廣論》的?到底為什麼跟別人一起研討《廣論》?到底為什麼去說法?內心深處有沒有一個真實饒益他人的心?這是善知識最在意的事情!

* 我們是軌範?是師長?我們平常研討、帶班,我們是師長嗎?為何要求心要清淨?

* 我們是學者,不是師長。學者相續,為何也要真實饒益他人?

* 這個造者當中包含了一定有什麼?這個教者、學者這兩樣東西在這裡面。」「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個造者出現呢?他前面一定是跟他的老師學,學會了之後一定要往下教。

* 這是跟老師學軌範語淨的功德「所以,在貌似教別人的時候,實際上自己要好好地學。像跟隨在師父身邊學的時候,我也非常非常認真地看師父是怎麼帶別人、怎麼教別人的。」

* 為何要看「師父是怎麼帶別人、怎麼教別人的。」因為這是學習目標,要成就跟佛陀、師長一樣的功德,因為這是我們生命可以達到的,如軌範有真實饒益的心。因為我是學者,所以也要學。

* 那麼觀察一下我自己內心深處的意樂,到底為什麼來學《廣論》的?到底為什麼跟別人一起研討《廣論》?到底為什麼去說法?內心深處有沒有一個真實饒益他人的心?這是善知識最在意的事情! 」這也是我們的目的,也是要學習的。

* 軌範語淨要有真實饒益的心。對軌範的條件,師父說要在教理上有正確圓滿認識,修證有確定不移的證悟,並由師長確認;也要有應機的能力。

* 師父和仁波切引導的一樣,軌範不是法沒講錯而已,而是身心要清淨

* 師父講教證應機,仁波切是真實饒益。不是只有對機。

* 教證對機,可以收攝到真實饒益他人的心「所以這個「軌範語淨,上師解釋說一定要說法師的心續是清淨的,絕對不是為名聞利養而說。為別人說法的時候,不是希望能得到讚美,或者希望一些現世的利益,絕對是為了饒益他人的心續,能夠拔除苦因、能夠種樂因,展現法的悲憫性——拔苦與樂。如果在內心的深處能夠真實地以這樣純粹的動機去說法的話,仁波切在此處的意思是說這才是軌範語淨。

* 師長傳法「展現法的悲憫性——拔苦與樂」,有修改、救護的特徵,收攝為真實饒益他人的心。

* 廣論道總建立「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最後收攝也是「真實饒益他人的心」學、說都要如此。

* 幫助眾生,與樂拔苦,不是只收到對機。

* 法的傳遞,是心與心之間的傳遞。「就修改與救護的功德的角度來講,正法的定義是什麼呢?摧伏所化機的煩惱。能令他的相續生起功德,依此引導令至正道,這就稱為正法

* 論對正法的定義「修改與救護」。

* 清淨的正法具有什麼功德呢?它能夠修改與救護。所以,正法的定義就是能夠摧伏所化機的煩惱,能令我們的相續生起功德,並且引導令我們能夠入正道。」法是煩惱被調伏、對治的內心狀態。從一顆心傳到一顆心。道次第八大教授的實修教授,法本中有此修法儀軌。要觀想、供養資糧田,請師長加持我的心緒,祈請師長心中的教證二量,加持到我心裡。

* 有人說如果以心傳心,那就不用學經論?聞思經論、祈求,是要承接師長要給我們的法,否則難以接收。聞思學習教典,增長信心、理解,才容易接收到法。說法者心續不清淨,無法可傳。「除此之外,不能說即使軌範師的相續不清淨,但所說的法仍是清淨的。仁波切不承許這種說法。」前提成立,無謬說法才能傳給我們。

* 另從瀕死經驗看,心和心會交互交流,當自己對一個人發脾氣,其後會帶著這影響接觸到自己接下來所接觸到的心。心和心交流,法也是如此。

 

Q學者相續有問題,不夠清淨,如此分享法,對法的久住會有加分?

A

* 學者相續淨,仁波切指的𤴓弟子心緒不摻雜煩惱。師父則說弟子條件很夠,可以讓師長把心目中最圓滿的法講出來,否則便會如大學者,對小朋友只能講小朋友懂的部份。

* 弟子心緒不摻雜煩惱」不是已經淨化煩惱。淨化是小乘無學位;大乘煩惱障,所知障斷,也是無學,成佛。

* 不是弟子煩惱已淨化,而「弟子心緒不摻雜煩惱」。

* 凡夫一次只能緣一件東西,如看手機,不會再緣其他。

* 弟子心緒不摻雜煩惱如何做到?把那蘭陀寺、止迦摩囉室寺的學者相續淨對,依後者而有聽聞軌理的強調。專注於聽聞軌理,可以不摻雜煩惱。因為心緣在法上,不會緣在煩惱上。但這不代表淨化。

* 止迦摩囉室囉寺對後世根性較差者,有其入手處。「弟子心緒不摻雜煩惱從聽聞軌理開始。有雜染時,按聽聞軌理,思惟聞法勝利,要刻意思惟、有好樂心、要好好學習。否則會覺得我好好的,為何要學習?如此,才能不摻雜煩惱。

* 要按聽聞軌理做,從前行,到中間於法法師發起承事、斷三過具六想,一步步練習。當狀況不好時,對師長祈求、淨罪集資。

* 最近新冠肺炎、經濟衝擊、政治不穩定等,讓自己心情不好。有個輔助作法,可以數息,其有很強大的力量,可以幫我們恢復平靜。

* 開始練習時,不用有太大負擔。一次從一到十練習兩輪,一呼一吸算一遍。很專注在數息、呼吸,念頭不要跑掉。來回練、養成習慣。

* 傳承教授,讓心中煩惱,有力恢復平靜

 

Q接著第三個「所說法清淨」,所說的法必須是能以無謬方便之門,引導所化機至佛地的正法,這才是清淨的法。就修改與救護的功德的角度來講,正法的定義是什麼呢?摧伏所化機的煩惱,能令他的相續生起功德,依此引導令至正道,這就稱為正法。所以,那蘭陀寺的說法方式,就是以這三種清淨門來詮釋正法的。 [0303]

  注意!在這裡邊所說的法清淨,上師講到:什麼是正法?無謬的方便之門,引導所化機去哪兒呢?至佛地,這才是清淨的正法!清淨的正法具有什麼功德呢?它能夠修改與救護。所以,正法的定義就是能夠摧伏所化機的煩惱,能令我們的相續生起功德,並且引導令我們能夠入正道。那麼我們能夠在一起聽聞和研討這樣一個有清淨法脈的傳承——從那蘭陀寺的這樣傳承,雖然後來宗大師是尊止迦摩囉室囉寺的傳承,但是它們兩個可以收攝為差不多是一樣的。 [0350]理路如何貫穿?

A

* 上師連續講是貫穿的分成哪幾講,是法寶組法師分不論分到哪幾講,上師講法前後連貫,師父開示也是如此,從很長到很短。上師開示的宗是很光亮,明顯。如月格西讚歎上師的宗太明顯,前後連貫。

 

Q老師成為師長前,幫出家比丘尼說法,有何特殊因緣?

A

* 上師宿生的依止法,很恭敬出家人。之前跟比丘尼說法、其後帶領比丘僧團,是很大的挑戰。因為僧眾在上師的皈依境中。

* 之前有人請上師講法,因上師在帶研討班,聽完上師講法,有比丘尼想跟上師學習,早期就有此相狀。

* 這一點在跟仁波切學習這麼多年,感觸是非常深的!仁波切是這樣講,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也是這樣教我們的。比如說每次我有什麼事情請問仁波切:「我要去哪裡見大家,仁波切,我應該最注意什麼?」仁波切通常會說:「要懷有真實的饒益他人的心!」多少年都是提醒這一句話!我最初剛學《廣論》,其實不太敢為別人講。但那個時候就有一位法師帶我到比丘尼寺院,非得要我給那個寺院的法師們講課。我當時不是很想去,主要是怕講錯,然後就請問上師。上師說:「如果他們那麼希望你去的話,那就去吧!」我說:「那到底要注意什麼呢?」仁波切就說那句話:「要懷有饒益他人的心,這個心要非常地真切!」

* 上師真實看到師長心緒中真實饒益他人的心,這是軌範語淨的功德,師父上師也如此。

* 師父念佛、參禪、持戒都可以很出名,如果目的如此,可以有很多人跟隨。師父放下垂手可得名聞利養,放下跟過兩位證空性的師長、把閉關體驗都放下,因為遇到廣論,所以從最初次第開始學,亦即從依止法開始學。把一切放下,只想把最圓滿帶給大家,沒有貪求世間名聞利養。

* 師父要上師教導比丘僧團,上師壓力很大。仁波切一開始想勸上師逃跑,後來再仔細想,如此可以得三寶加持,才把想法改過來,要上師不要辜負師父期望。

* 2017年流言事件,當時有請法團,上師去開示,講課到一半,上師把教五大論法師全請上台,請法師把個人學習經歷自我介紹,大家聽完都很振奮;再把教課法師請上台,讓大家知道這麼多人在學、教五大論。上師臨時的引導,讓大家對教法有更大信心。其後大家跟上師總結,法師向上師讚歎,善巧引導對大眾對三寶教法的信心,上師只說,大家千里沼沼過來,只想幫助大家,對宣講五大論也能隨喜、可以有收穫,並累積更大資糧。對上師回答,大家都沈默,因為沒有想到如此角度。

* 由此看到上師想要真實饒益他人的心,沒有摻雜個人利益。上師看了仁波切很多,所以感觸很深。

* 修改、救護,是心與心,要是自己先做到。「自未調伏而調伏他者,無有是處」。說法師、軌範的相續清淨,才能傳遞法。

 

Q老師如果是出家眾,阻力會更小?

A

* 阻力會更大。當年老師求出家,師父不同意的原因在此。因為要能夠帶領僧團,戒律非常嚴謹。如果上師出家,則不能如師父般帶領。依戒律,男女二眾分得很遠。當然,如此也辛苦了比丘尼僧團。因上師直接帶領比丘僧團,比丘尼學習上是辛苦的

 

Q:「「軌範語淨」,上師解釋說一定要說法師的心續是清淨的,絕對不是為名聞利養而說。為別人說法的時候,不是希望能得到讚美,或者希望一些現世的利益,絕對是為了饒益他人的心續,能夠拔除苦因、能夠種樂因,展現法的悲憫性——拔苦與樂。說法勝利極大。善知識十德相。軌範語淨也是十德相的體相?

A

* 就軌範語淨,師父說要教、證、對機,十德相都在內。仁波切指真實饒益他人的心,在十德相中有悲憫功德,用慈悲為等起,不為利養收攝的講法是,所有佛陀的法「真實饒益他人的心」

* 師父解釋十德相時,也說可以開展為六度,這是大乘修行的內涵,圓滿則為佛的功德,因是佛陀圓滿教證功德具體的顯現

 

Q善知識十德相核心是戒律,並以依止法。老師體現依止法的德相,是善知識十德相。貫穿是依止法?

 

 

Q「「那到底要注意什麼呢?」仁波切就說那句話:「要懷有饒益他人的心,這個心要非常地真切!老師為何每次問?為何仁波切每次都一樣回答?

A

* 因為這是核心,所以兩位師長如此示現。因為「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因法的悲憫性,所以反覆強調。

 

Q仁波切禮敬小沙彌的場景,跟老師謝謝大家的心續是一致的?

A

* 222講前三段說到仁波切行誼,如「一切都是三寶給的」、「坐在法座上思惟諸行無常」、「於眾生應該懷著一顆徹底恭敬和虔誠的心」、「禮敬小沙彌」,這是仁波切修皈依學處的功德

* 所以能夠聽到這樣的傳承,我們真的要感謝歷代傳承祖師的辛苦,尤其要感謝為我們講說《廣論》的師父還有仁波切!沒有這些大善知識為我們講說,我們是無法了解到其中的竅要。

* 縱然得到《廣論》,在我們的經櫃裡供上個二、三十年,有些人可能都沒法打開把它讀一遍;縱然讀一遍也不得其要;如果譯經院的法師們沒有費盡千辛萬苦把《四家合註》翻譯出來,我們也沒法用漢文聽到這樣的傳承。

* 所以禮敬一切傳承祖師,禮敬為正法而努力的僧眾們!也對大家能夠一直堅持學全廣,謝謝大家的用心,一定要迴向無上菩提!謝謝!

* 結論是「我的一切都是三寶給的因為沒有仁波切講,我們聽不到;沒有譯經院、沒有護持居士、沒有學習的具相弟子、沒有農夫、沒有航空公司,求法無法成辦,因此一切是三寶給的。這是上師跟師長學習的功德。

* 上師常頂禮大家,因為大家聽法專注、虔誠、有希求心,上師會觀想、禮敬大家。

* 有人覺得加航是賺錢,並沒有想到護持教法;同樣賣東西為利益,為何感謝?一從緣起看。沒有這些怎麼行?萬事萬物息息相關,必須感恩。從緣起看,要依靠三寶、眾生,因此要感恩、知恩、報恩。如此感的果會是助力、會得更多照顧。如果忘恩負義,不會有助力。對緣起知恩、報恩,會幫助修行,助你向上。這是自己選擇的路和果

 

Q:「仁波切說:「看吧!一個白髮老翁!我的一切都是三寶給的。」第一段這裡是指三寶身功德?

A

* 主題不是身功德,包含含仁波切說法是語功德,最重要是意功德我的一切都是三寶給的。」。

* 當把自己放到情景,別人圍著你,自己會想到「我的一切都是三寶給的。」?軌範相續要清淨!

 

法師Q222講前三段後,上師結論「所以「軌範語淨」這一點,仁波切解釋說:「說法師的相續清淨很重要,到底有沒有真實利益眾生的心!」在我們跟隨善知識的時候,就能看到經典上所說的事情,在善知識的行持中是真實出現的! 前三段有看到仁波切真實利益眾生的心的功德?

A

* 仁波切從行誼把法傳遞到我們心裡是沒錯,但跟仁波切內心有真實利益眾生的心如何看出來?

* 真實利益眾生的心很重要的關鍵在於法從心傳到心。廣論善知識十德相「自未調伏而調伏他者,無有是處」。要饒益眾生,要自己正皈依法,安位於皈依,再幫助眾生安住於皈依,這是利益眾生的全部,沒有其他。有皈依、正皈依法,這是仁波切利益眾生的純熟。廣論皈依學處,六共同學處中由悲憫故,先由自皈依開始。

* 皈依有三士道皈依。從怖畏三惡趣苦,相信三寶能救,這是下士道皈依;怖畏輪迴之苦,相信三寶能救,是中士道皈依;幫助眾生解脫輪迴,相信三寶能救,是上士道皈依。法包含三士道的法。

* 「說法的時候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要觀想諸行無常。」是中士道皈依。

* 「對於眾生應該懷著一顆徹底恭敬和虔誠的心」跟皈依的關係?法華經常不輕菩薩,看到任何眾生都虔誠頂禮,不敢輕視,因為都有佛性,可以成佛。常不輕菩對佛陀無比仰慕,強到和佛沾到一點邊都恭敬。

* 師父送上師一頂帽子當加持物,法師不知是師父給的,沒有很恭敬。上師看到說這是師父的帽子並非常恭敬。

* 上師認識五台山一位蒙古喇嘛。當地供應很多佛物,並不恭敬。這位喇嘛走過攤販前,看到地上佛像馬上拜下去,小販很驚訝,這是其皈依的功德。到其住處請法,很得喇嘛讚歎。

* 法師在僧團研討222講,有位法師問「仁波切多次講過:說法的時候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跟在我們跟隨善知識的時候,就能看到經典上所說的事情,在善知識的行持中是真實出現的!」有何關係?該法師認為第一到三段可以收攝到第二段。法師不認為如此,雖然教理沒錯,但思惟我們的現行,我們禮敬出家人,但會如同仁波切,看到小沙彌會頂禮?仁波切把小沙彌當成皈依境,如勝義僧或凡夫四人也是僧寶,我們會如仁波切一般當成皈依境?當看到仁波切禮敬小沙彌,法師們經上師提醒跟著仁波切一起禮拜,這是仁波切皈依的功德

* 前後連貫主軸「所以能夠聽到這樣的傳承,我們真的要感謝歷代傳承祖師的辛苦,尤其要感謝為我們講說《廣論》的師父還有仁波切!沒有這些大善知識為我們講說,我們是無法了解到其中的竅要。縱然得到《廣論》,在我們的經櫃裡供上個二、三十年,有些人可能都沒法打開把它讀一遍;縱然讀一遍也不得其要;如果譯經院的法師們沒有費盡千辛萬苦把《四家合註》翻譯出來,我們也沒法用漢文聽到這樣的傳承。所以禮敬一切傳承祖師,禮敬為正法而努力的僧眾們!也對大家能夠一直堅持學全廣,謝謝大家的用心,一定要迴向無上菩提!謝謝!上師用真實皈依的功德,在利益我們

  

* 要把每天學習全廣做為修行重心因為師父把宗大師教法帶到漢地,而上師是師父心子,透過上師,可以學習師父心髓。每天串習,是最好的學習、是最殊勝的機會上師很謙虛地請大家聽廣論,上師說當時跟隨師父學習,曾反覆請問師父的心意。

* 上師跟法師提全廣是學習的竅要。上師花非常多的時間在全廣。自己要把研討班學習做為養分,匯歸到在全廣的學習,然後再回到研討班的學習。每次聽都要有新的收穫,要如此祈求。

* 聞所成慧,要把教理聽清楚明白,並看到自己的現行,確定不移;如果沒看到內心現行並確定不移,只是聞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