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第308-309講 課摘                                            
希望新生&心之勇士:#89
 
 

20210330 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308, 309講 by 文隆師兄

讚頌「芭蕉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5iSjjSaxzs

滂沱雨 驟然起 撥奏蕉葉的旋律

玉珠落滿地

你的笑 你的愁 深深烙印在心裡

任誰也抹不去

花落謝 誰惋惜 月圓缺 人散聚

窗外的芭蕉雨 傾訴著我的心

花無心 人有意 夢未圓 志不移

在未來的際遇 永遠等你

 

滂沱雨 驟然起 撥奏蕉葉的旋律

玉珠落滿地

你的笑 你的愁 深深烙印在心裡

任誰也抹不去

花落謝 誰惋惜 月圓缺 人散聚

窗外的芭蕉雨 傾訴著我的心 

縱使山窮水也盡 獻出真誠一片心 

無悔守護到天晴 美麗花季

 

法師前行提策

心之勇士 第89則 「萬物的貢獻〕

描述: \\Mac\Document_2\福智\6年班教材_1599\全廣II 如俊法師開示\2021.03.30\heart-of-the-hero-089-2.jpeg

當我們用感恩的眼睛向四方環顧,我們會發現:樹貢獻了它的綠蔭、花貢獻了它的芬芳、父母貢獻了他們的慈愛。而我自己要為這一切貢獻什麼呢?

* 用感恩的眼睛向四方環顧」如何用感恩的眼睛向四方環顧?要稍微想一下方法。

* 同學:有感恩的心,就會有感恩的眼睛/ 用感恩的心、菩提心,會發出感恩的眼,會有發現美的眼睛/ 要先把眼睛閉起來,會有自己不足、不夠、不會、不可以的事,此時再張開眼睛,會感恩一切的東西

* 上師教誡:看到任何事情,要思考看到它來源的思路,要養成習慣。這個習慣很重要。對學習業果、空正見很有幫助

* 現在人好好在這裡聽課,背後有很多因緣,有很多人的付出。最初是師父、上師的付出,這是可以掌握用感恩的眼睛向四方環顧的方法

* 上師說樹貢獻了它的綠蔭、花貢獻了它的芬芳、父母貢獻了他們的慈愛。」有一個喀計(敵宗,唱反調)幫助我們思考。花本來沒有在對我貢獻它的芬芳,它只是要傳播花粉;樹也沒有對我貢獻它的緣蔭,它只是自己要求生存。我為何要感恩?對這個喀計要如何思考?

* 同學:要有感恩,才會有恭敬心,才會學習到,不管對方是好是壞,不論周圍如何,我們都可以學習/ 因為感恩,看待事物會有幸福感,沒有的話,就不會有幸福感/ 雖然境界它不是自方成立,和我的緣起也有關。花的芬芳存在,我用善因去看它,會得到善的果報。重點是我想得到什麼果報,就採取什麼業因

*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地方,要思考沒有死角。樹不是本來就在對我貢獻它的緣蔭,花也不是。同樣地,樹也不是本來就是求生存才有緣蔭,花也一樣。花不是本來就是要傳播花粉而芬芳。境界不是從自方成立,從無自性,不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這是喀計的漏洞。這是沒有漏洞思路的關鍵點。因無自性,沒有本來就是這樣。

* 因為無自性,是緣起,不是什麼都沒有。緣起最重要是業感緣起。境界不從自方成立,不是本來就為我,也不是本來就為傳播花粉,是因境界而感得作用,是因我的心而感因業感而得。天人看到甘露、餓鬼看膿血、人看是水,是業感。越感恩,生命會得到更多關照。師父說高等動物,出生父母照顧時間長,低等動物不然。一出生不得關照,師父說是不念恩的業相顯現

* 看到任何事情,要思考看到它來源的思路。廣論P 172第三能生煩惱之因分六。所依者謂煩惱之隨眠,所緣者謂順生煩惱境界現前,猥雜者,謂隨學惡友非善士夫,言教者聽聞邪法,串習者謂增長煩惱昔串習力,作意者謂妄增益愛非愛相,及於無常妄執常等非理作意。

* 有人傷害你,是業力所感,不是境界自方成立。不正確認識,加了本來他就是來傷害我,就是妄增益

* 善法出生也是六因善根種子、有順生善法境界、善友善知識、聽聞正法、串習善法業力、如理作意

* 其原因,內心為何有善根種子?因過去善知識加持外在環境的出現,因善知識。有善友也是因為善知識;聽聞正法、串習善法也是善知識;去除非理作意也是善知識。發起一德,減損一過完全依靠善知識

* 視師如佛來看,現觀莊嚴論提到任何善法,要有佛陀一切法身加持作為增上緣(陽光空氣水),種子是根本因,外在要有增上緣才能發芽。任一眾生善法要發芽,要有佛陀法身加持作為增上緣

* 沒有漏洞的思路很重要,才會有堅定的定解。會從觀功念恩看待萬物的貢獻。無懈可擊才會有力量

 

希望新生 第89則「正確而圓滿的願望」

描述: \\Mac\Document_2\福智\6年班教材_1599\全廣II 如俊法師開示\2021.03.30\hope-embark-089-2.jpeg

所謂正確的願望是什麼?就是「真正能給自他生命帶來快樂,而且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快樂,徹底遠離一切痛苦」,這樣的願望應該是最圓滿的。

* 所謂正確的願望是什麼?什麼是正確?

* 同學:離苦得樂的方向是對的/ 不能有錯誤,不能造不對的因,不要造惡趣因。用正確的理路,要有正知正念,在剩餘生命裡,造跟師長相應的業,可得暇滿人身/ 無欺誑,所做的事不浪費暇滿,能自利利他

* 皈依的皈,反白,把黑的變成正確,是皈依

* 佛法的正確,看無限生命能否離苦得樂,心的本能是離苦得樂的本能

* 衡量正確,業果告訴我們,師父說「予人越多而己越得。」能夠認識幫助別人在無限生命中離苦得樂,自己在無限生命中的離苦得樂會越圓滿。所以「真正能給自他生命帶來快樂,而且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快樂,徹底遠離一切痛苦」,這樣的願望應該是最圓滿的。

* 無限生命的概念是比較重要的。師父帶企業、大專、教師營時,很強調無限生命,一直強調。師父在園區養病,身體病得很重,開示時還是說無限生命太重要了。要透過學習建立清楚

* 不論學佛多久,要在生命建立堅固。如何建立堅固?因無限生命是正量士夫佛陀講的。正量是正確的心態,認識正確。佛陀對法認識最完整、正確。為何是正量士夫?現量比量不能妨難,唯一通過在邏輯、事實上完全不相違考驗的人

* 為何佛陀是唯一通過?因佛陀主張一切法無自性。說法和佛陀不一樣,比量會被妨難,在邏輯上會被找到漏洞。

* 對經驗範圍外無限生命,因為正量士夫說我才相信

* 不信佛的科學家找到無限生命間接證據(直接證據要自己死掉才能發現)

* 拒絕接受無限生命,對目前生命無法有理性解釋

* 用最簡單的衡量利害得失,選擇無限生命比較有利。有業果概念,壞事不敢做,要堅持行善,即便眼前吃虧。

* 二邊決定。在嚴密思考中。抉擇結果前,只有兩種結果。把一邊拿掉,會是另一邊確定

* 無限生命是二邊決定,有或沒有而已

* 如死之後什麼都沒有,活著現世多吃點虧,也沒有什麼。木頭最後要燒,不論是否有雕刻,燒後都是一把灰。如果死後還有,活著選擇無限生命就賺到了。二邊決定,選擇有無限生命比較有利

* 基督教神學家也用同樣思路,一個死了發現有上帝,一個沒有,選擇有上帝比較有利。如何對應?

* 同學:如用二邊決定,有沒有上帝不是二邊決定,死了不一定見得到。

* 的確不是二邊決定。不是見不見得到,這「不遍」。舉出第三種,就不是二邊決定。神學家做的不是二邊決定。佛經說有外道所說的上帝,自己創造一切並不存在。選擇創造一切的上帝比較賺,不是二邊決定。有外道說的天神、天王,但沒有創造一切的神。這不是二邊決定的思考

* 同學:探討無限生命有或沒有,如有人有,有人沒有。

* 即使如此,結論不變。學量子力學的人,說有第三種,between。線性分布。但對每一個個人,只有兩種結果。即使假設人死沒有無限生命,活著時選擇無限生命,沒有損失。即使有人有,有人沒,選擇有無限生命比較有保障

* 同學:選擇相信有無限生命,現世吃點虧沒差。死後什麼都沒有,只能在乎今生,不論有沒有,今生要越快樂越好,今生結束就結束了,可以照著想快樂的生活過

* 貪求現生,是因為常執,忘了無常,才想追求現世快樂

* 台灣之前把要槍決的死刑犯,把槍決前受審畫面播出來。執行前,有法警給他們酒等,他們一點都不享受。此刻要死,對現世安樂會不會耽著?會。人耽著眼前安樂,因為常執

* 一個木頭雕得很好,還是要放到火裡燒,不雕它,也是放到火裡,如果都要燒,雕不雕都沒差

* 有人生重病乃至絕症,對此比較會有感覺

 

Q:假設沒有無限生命,只有此生,如能好好珍惜此生,做有意的事以不枉此生,是否也是一個角度?對沒有無限生命概念的學生,教育者應如何教導學生?在非佛教的學校教書,要如何對應?

A

* 因為死了什麼都沒有,要珍惜此生過有意義的人生。如果沒有無限生命,現世任何覺得有意義的事,其實找不到存在的理由。認真講,沒有無限生命,要傳達理性的概念,並沒有理性基礎

* 如找一個工作,但公司老板研發商品但不賣,這樣的老板敢跟嗎?不敢。如果覺得死了什麼都沒有,跟這個老板有什麼不同?

* 一般人沒辦法想的這麼清楚。上述從佛法的角度,世間沒想的這麼清楚,然而做有意義的事是善法,對無限生命有幫助,雖然沒有清楚的概念,但做善法,就佛教徒而言是樂觀其成

* 要做善法實踐,做修行人,要有清晰的思考,才會種快樂的因

* 除了佛陀是正量士夫外這一點之外,其他有無限生命的思考是共世間的,包含佛陀是不是正量士夫都可以挑戰,但尚未有人成功

* 要在思惟上沒有漏洞,做利他的修行才會有力量,才能說服更多人往修行的路走,不會差不多差不多,這樣對修行的幫助有限

 

 

308, 309 Q&A

Q1:上課得到法師利他的教導,但家裡先生說要先利己。尊者辯論讓他人受益且不會讓人被損惱,要如何看待、學習?

A

* 以下所講會不會產生效果?但可以試試

* 自己先沒管好怎麼利他,這是先生的觀點。站在利他的角度,先管好自己是對的,因為可以不傷損他人。

* 同學:這是二邊決定?利他利己擇一?

* 個人選擇,在動機上,要抉擇利他利己是二邊決定沒錯,因無始以自利為主。而佛法業果見,要利己者,要造利他的業。但回覆先生,不是用二邊決定。先生說站在利他立場前,管好自己是對的,因可以不傷損他人。可以表達對先生立場的贊同,這是對未學佛者可以用的方式。

* 辯論中想把對方立場釐清,自己要做很多學習。真正辯論有其條件,很不容易

* 尊者用辯論,因當年環境很好。針對修行見解,佛法修行者、外道才能用辯論進行

* 未來會學到宗大師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此為宗大師最重要的著作。過往有祖師現證空性,但依眾生根性,順應眾生而說法。宗大師在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抉擇空性見解,提到修行主張要經得起邏輯思辨,如有矛盾不能拿來修行,且可透過辯論決定修行立宗。辯論輸的人歸順對方,因修行要經得起辯論,要照著聖著所言而行,但這要環境好才行。

*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引「空性寂靜無生理,眾生未解故漂沒,悲尊以多百方便,及百正理令彼悟。」因要了解無自性的道理,但當對方不了解辯論時,無法用辯論使其得以離苦得樂,此時要用正理、方便,不單單只用辯論

* 能跟先生結善緣比較好,因此要接受對方論點,否則,一直造不同意對方的業,也感同樣結果

 

Q2309110”「那麼想要懺悔自己的過去生也好、現在生也好很多業障的同學,或者內心中很多煩惱,想要懺悔的時候,也可以把聽這節課當作是懺悔的一個修行。」如何理解?

A

* 因為傳承教授、上師也說,只要有想要懺悔的意樂、動機,在此動機下修行,都是懺悔的修行

* 吾願無悔提到,在境界中想懺悔,如去掃廁所。原則在懺悔的動機下修行都是

* 懺悔要用四力對治,依止、防護、對治、破壞

* 對治力,指以前緣惡法,現在怎麼對治?用懺悔過往,當下緣善法,對治以前緣惡法的現行,此是對治力。對治以前造惡的因,所以是懺悔

* 造惡,因不了解法,現在要聽正知見,想明白

 

Q3:宣揚與女人邪行為合修跟雙修是一樣?

A

* 「女人邪行為合修」是錯的

* 雙修有特別的意義,不是邪行,不能混為一談

 

Q4:有關尊者在印度獲得十八共主,為何不繼續留在印度而到西藏?

A

* 最重要基礎是任何一個地方有沒有佛法?能否留下?看眾生共業,即其福德、智慧資糧

* 佛法住世有其利益,因此要有善業力量出現且維持

* 尊者入藏前,有問度母,去西藏能否給眾生利益?度母說可以,但因藏人福報不夠,尊者壽命會少二十年,把不夠福報補起來。當時印度福報已降,西藏福報增

* 當時西藏的狀況,在309 講,有邪師傳邪法、朗達瑪破壞佛法等,西藏比不上印度。但當時,西藏有偉大修行人,如智光王迎請尊者,菩提王請教尊者七個問題,以讓尊者造道炬論。當道炬論送回印度後,印度班智達們很高興,因此論很殊勝,講述從凡夫到成佛的次第。當時西藏人條件差,所以要造道炬,其為廣論藍圖。如尊者不到西藏,不會出此論,因在印度條件比較好,這是條件差得比較好的結果的例子

* 佛教史上有一個例子。比丘戒 200多條,過去七尊佛不是每尊佛都講廣戒,好幾尊佛講略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略戒,因眾生根性比較好,針對比較利根者講。當眾生根性差,要講廣戒,規定講清楚。亦即略戒為利根,廣戒為鈍根

* 制廣戒可以讓教法久住,這也是條件差得比較好的結果

* 二十幾年前,早期廣論學員學完第一輪後,討論接下來要學什麼?雖如五大論要一輪一輪學,但師父說要學戒,因此成立戒學班(備覽班),按戒律行持

* 南山律在家備覽,深廣、難懂,連法師學也很吃力。戒學班剛開班,師父很重視,每星期到台北上課。師父有一次開示,法師很震憾。因備覽內容比廣論難懂,法師對戒體概念很模糊,那次開示,師父解釋戒體時,簡單、清晰、容易理解。課後法師問師父,以前學不清楚,今天師父用這麼清晰、簡單的方式說明。師父回說因居士學法時間不如出家人,所以要用居士可以理解的方式講。由此,法師在旁也得到好處,這也是條件比較差,得到比較大的好處。因居士的身份而更容易得到好處

* 此關鍵在「有條件好的人幫助他們」,但條件好的人為何幫你?必須要跟條件好的人結善緣,這點很重要。當時藏人過去生,對尊者、智光王、菩提光王建立過信心,結過善緣。如此條件不好,才有條件好的人幫忙

* 我們有宗大師、師父、上師,要跟師長結善緣,以生生世世得善知識攝受

 

Q5:六界有情有無限生命,無限生命保證一定能成佛?

A

* 保證成佛,那你反應是?

* 無限生命又保證,就躺著等就好?

* 對保證成佛,形成什麼看法?

* 佛陀說一切眾生究竟成佛,因無自性。心本性不是煩惱、無明。我們現在煩惱很重,但能證得心無自性,表示自他一切眾生,可以跟煩惱障、所知障分離,如此可以究竟成佛

* 對此可了解是利根者。拉卜楞寺大阿克說,如了解心無自性,修菩提心會很勇悍。如很會做生意的人,對穩賺的生意,會把所有家當都壓下去

* 利根者特徵是對心無自性有定解

* 因此有無限生命又保證,就躺著等就好?就此師父有釐清

* 要快速成佛,不然不快的話,中間要受無量無邊的苦

* 我們過去有無量的惡業,要在生命中領受,就此沒有淨化無法成佛。因此,不是晚點成佛,而是受無量無邊的苦

* 309講西藏人要請善知識,卻請來藍裙班智達和紅裙阿雜染,傳遞的是邪法,會墮落

* 不要認為那只是過去西藏人會遇到。我們會遇到不好的人、修錯,是業力所感。因為我們有無明、邪見,我們也有太多傳邪見給別人的惡業,用用邪見傷害人,因此在學習時,會有很多人給你邪見,或用邪見傷害你。如果沒有對治,在無限生命中,遇到藍裙班智達和紅裙阿雜染,會不斷發生

* 現在遇到理性的智慧,淨化我們的邪見,是把痛苦的因拿掉的路,如果沒有體認,西藏人發生的痛苦也會在我們生命中發生,且不是一次

 

Q6308講「傑仁波切他在辯論的時候,摧毀了敵者的論宗,但是不會令他們的心有破碎感,反而被摧毀之後內心有一種欣喜的、被拯救的感覺。 [0326]」從大師級辯論的架構,自己如何也能對家人、學生等,要如何做到並取得共識,且對方也能得到欣喜?

A

* 大師可以做到,因為辯論動機不一樣。佛菩薩看到眾生因邪見在受苦,有悲憫心、慈悲心。如醫生要動手術,拿刀對你,但你對醫生感激,因他要幫你切掉痛苦的因,慈悲的因要學習

* 生活中運用,如前行所提,要懷感恩心環顧周圍。記得上師提醒,看到事情,要想到來源的思路

* 對周圍的人保有感恩心及敬意。互動時把動機提起來造善業、引發善緣。即使眼前不會馬上很好,因當下造善業,將來會好

* 當下不好,是因過去的惡業所起

* 利益別人動機用前行提策。對周圍的人敬重、感恩

* 運用教理、邏輯 ,幫對方找到和自己的共同點,讓對方知道自己有欣賞其看法的地方

 

* 止觀初探現在要跟著學,不要覺得難不學。老同學不會理解多很多。止觀要一輪一輪重覆學。止觀核心是空性,雖然難學,仍要現在就學。「久習不成易,此事定非有」。要常常跟著學,如此熟悉、變快速度比你想像快很多。重覆聽、和人討論,聽不懂的再重覆聽,如此開始熟悉就會變容易。不要想等廣論熟了再學。也可以鼓勵有興趣的福友也可以上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