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2021.09.14 課程預習

全廣 II  47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047/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10914d1.php

http://p2.i234.me/1599d/20210914d2.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辛一、七種因果教授

          辛二、寂天教授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辛一、未得令得

            壬一、所受之境

            壬二、能受之依

            壬三、如何受之軌則

              癸一、加行儀軌

              癸二、正行儀軌

              癸三、完結儀軌

          辛二、已得守護不壞           

            壬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 
             
癸一、為於發心增歡喜故,應當修學憶念勝利
             
癸二、正令增長所發心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子一、不捨所發心願
               
子二、學令增長 
             
癸三、為利有情而發其心,應學其心不捨有情 
             
癸四、修學積集福智資糧
           
壬二、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
             
癸一、斷除能失四種黑法
             
癸二、受行不失四種白法 
         
辛三、設壞還出之方便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P235L3P235LL3受心儀軌者諸應學處。

受心儀軌者。「惟願現住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於我存念,阿闍黎耶存念,我名某甲,若於今生,若於餘生,所有施性戒性修性善根,自作教他見作隨喜,以此善根如昔如來應正等覺及住大地諸大菩薩,於其無上正等菩提而發其心。如是我名某甲,從今為始乃至菩提,亦於無上正等菩提而發其心,有情未度而當度之,未解脫者而令解脫,諸未安者而安慰之,未涅槃者令般涅槃。」如是三說。

在受持發心儀軌方面:

願心儀軌的內容:「惟願現在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護念我!上師護念我!我某某某,於今生及餘生,一切布施、持戒、修行的所有善根,無論自作、教他、見作隨喜所生的所有善根,如過去如來、應正等覺及住大地諸大菩薩,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如何發心;我某某某,從今起乃至證得菩提前,亦於無上正等菩提而為發心。有情未度者當令得度,未解脫者當令解脫,未安樂者當令安樂,未涅槃者令入涅槃。」如此重複念誦三遍。

(文中的「存念」,是依這個對境受發心儀軌;「若於餘生」,是指過去生而言;「所有施性戒性修性善根」,是能受發心的資糧;「有情未度而當度之」,指八地以上菩薩,雖然煩惱障已斷,但微細的所知障還未斷,所以發心使他能得二障淨盡菩提而得度之;「未解脫者而令解脫」,是指已斷惡趣,還未斷生死的有情,令斷生死;「諸未安者而安慰之」,指還未出惡趣的有情,令出惡趣;「未涅槃者令般涅槃」,這裡的涅槃,指的是無住涅槃。凡夫住生死、小乘住涅槃,只有佛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稱為無住涅槃。所以,還未得無住涅槃的有情,令得無住涅槃。)

依儀軌,及此二種,雖未明說須隨師念,然實須之。

前面的依儀軌,和現在的發心儀軌,雖然都沒有明說必須跟隨著上師而念誦,然而實際上就是應該這麼做的。

此是有師之軌,若未獲得阿闍黎者應如何受,覺所造《發心軌》云,「若無如是阿闍黎耶,自發菩提心之儀軌者,自當心想釋迦牟尼如來及其十方一切如來,修習禮供諸儀軌等,捨其請白及阿闍黎語,依等次第悉如上說。」如此而受。

上述是有上師的軌則作法,如果沒有上師帶領,應如何行?可以依照阿底峽尊者所造之《發心儀軌》中說的:「如果沒有具相上師,自己受發菩提心的儀軌時,應當自行觀想、迎請釋迦牟尼佛、及十方一切諸佛在自己的面前,然後修禮敬、供養等儀軌,中間省略向上師祈請、啟白的語句,但其他依等次第應如前說。」這是自受律儀的方法。

癸三、完結儀軌

完結儀軌者。阿闍黎耶應為弟子,宣說願心諸應學處。

() 完結儀軌

正行結束後,上師應該為弟子開示願心學處。


 

 

辛二、已得守護不壞

第二、得已守護不令失壞者,謂當知學處,故應宣說。此中分二: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初中分四:一、為於發心增歡喜故,應當修學憶念勝利,二、正令增長所發心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三、為利有情而發其心,應學其心不捨有情,四、修學積集福智資糧。今初

壬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

癸一、為於發心增歡喜故,應當修學憶念勝利

P236L3P237L1若閱經藏心無勞損。

若閱經藏或從師聞,思菩提心所有勝利,《華嚴經》中廣宣說故,應當多閱。如前所引,說如一切佛法種子。又說總攝菩薩一切行願故,猶如總示。謂若廣說支分無邊,於總示中能攝一切,故謂總示。又如嗢柁南,攝集一切菩薩道法所有扼要,說為嗢柁南。

第二、已得守護不壞

一、修學於今生中不退發心的因

() 為於發心增長歡喜,應當修學憶念發心勝利

無論是研閱經藏或從師聽聞,了解菩提心之勝利,引發歡喜心;此於《華嚴經•發心品》中說得非常詳細,應當廣為參閱、思惟。

如前所引說,「菩提心有如一切佛法的種子」;又說,「菩提心總攝一切菩薩的行願」,這是總說的講法,就像綱領一樣;如果要細說它的內涵雖有無量無邊,但只要掌握好能概括所有支分的綱領,猶如總說已能總攝ㄧ切要義,所以也稱之為總示。菩提心又好比嗢柁南,具有合集、總綱的意思,它含攝了一切菩薩道中扼要之總集,故稱為嗢柁南。

《菩薩地》中所說勝利,是願心勝利彼最初發堅固心有二勝利,一謂成就尊重福田,二能攝受無惱害福

在《菩薩地》中所說的勝利,是指願心的勝利;初發心堅固的菩薩,有二種發心的勝利:一是成為眾生所敬重的福田;二是成就無惱害的福報。以下說明:

第一者如云,「天人世間皆應敬禮。」謂發心無間,即成一切有情所供養處。又如說云,「發心無間,由種性門,亦能映蔽諸阿羅漢。」謂成尊上。又說,「雖作小福,亦能出生無邊大果,故為福田,一切世間悉應依止,猶如大地。」謂如一切眾生父母。

1.       成為眾生所敬重的福田:

(1)如說:「一旦發心,一切世間人天都應該禮敬他。」此謂發心的剎那,即有堪受一切有情供養的功德,成為供養處。

(2)又如說:「發心當下,馬上進入大乘種性,能夠超勝阿羅漢。」成為無上尊。

(3)又說:「發心之後,雖只造作微小福業,也能生出無量大果,故稱為福田。

(4)立刻成為世間所依止的福田,猶如萬物仰賴大地而生一樣。」這是說發了心的菩薩,如同眾生所依仰之父母,一切皆以父母為主 (喻一切成佛的因緣,皆以菩提心為主)

第二者,如說得倍輪王護所守護,若寢若狂或放逸時,諸惡藥叉宅神非人不能嬈害。若餘眾生為欲息滅疾疫災橫所用無驗咒句明句,若至此手尚令有驗,何況驗者。由此顯示息災等業,發心堅固則易成辦。諸共成就,若有此心亦得速成。

2.       成就無惱害的福報:

(1)能得到二倍於轉輪聖王之護法的保護,即使在睡眠、失心瘋或放逸時,也不會遭到惡藥叉、宅神或非人的傷害。

(2)那些能夠息滅疾病、瘟疫、災難、橫禍等的密咒(諸佛菩薩所傳)、明咒(藥叉非人所加持),即使在其他有情手中沒有效驗,可是到了菩薩手中卻很靈驗,何況本來就靈驗的咒語,就更不必說了。由此顯示,倘若發心堅固,則易成辦息災等業,即便對各種需要共同成辦的事情,也因為有此願心,而能快速成就。

隨所居處,於中所有恐怖鬥諍,飢饉過失非人損惱,未起不起設起尋滅,轉受餘生少病無病,不為長時重病所觸,常為眾生宣說正法,身無極倦念無忘失心無勞損。

(3)不論居住何處,一切恐怖爭鬥、飢饉災禍、非人損惱等事,未發生者即不會發生 ; 如果發生,也會很快消滅。

(4)來生自然少災、無病;即使略有病痛,也不會受到長時嚴重的折磨。

(5)經常為眾生宣說正法,卻能身無疲倦、念無忘失、心無勞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