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2
課程預習 全廣 II 第 49講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049/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11012d1.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辛一、七種因果教授
辛二、寂天教授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辛一、未得令得
辛二、已得守護不壞
壬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P238L2∼P239L1如是以佛∼每次三返。 癸二、正令增長所發心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正令增長所發心故,修學六次發心分二:一、不捨所發心願,二、學令增長。今初 如是以佛菩薩知識為證,立彼等前立大誓願,未度有情令度脫等。次見有情數類繁多行為暴惡,或見長久須經多劫勵力修行,或見二種資糧無邊難行皆須修學,為怯弱緣,若更捨置發心重擔,較別解脫他勝之罪,尤為重大。 (二)
為令所發菩提心增長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修學六次發心,又分為1.不捨已發之願心、2.修學令願心增長,說明如下: 1.
不捨已發之願心 在受願心儀軌時,既祈請諸佛菩薩、善知識為證,在他們面前立下「有情未度應令度」等誓願。之後卻看到有情數量眾多、行為暴惡、不聽教誨、難以度盡;或者看到須於久劫勤修,而成佛之日遙遙無期;或者看到為累積福智二資糧,須修學無邊的難行苦行,種種情況令人心生怯弱。如果因而退失了先前的發心,捨棄菩提心之擔,這個罪比犯了別解脫戒的根本罪還要嚴重。 如《攝頌》云,「雖經億劫修十善,欲得獨勝及羅漢,爾時戒過戒失壞,發心重過他勝罪。」此說菩薩毀犯尸羅,以能防護二乘作意,即是菩薩最勝尸羅,故若失此即是破戒。若未捨此,縱於五欲無忌受用,猶非破壞菩薩不共防護心故。即前經云,「菩薩受用五欲塵,皈依佛法及聖僧,作意遍智願成佛,智者應知住戒度。」
如《攝抉擇分》中說:「雖然經過億劫的時間修習十善,為獲得獨覺或阿羅漢的二乘果位而持戒,爾後卻因違犯律儀或完全失了戒体,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但若和發心後又棄捨發心的罪相比,後者捨心之罪遠遠重於他勝罪。」這說明,菩薩就算毀犯尸羅,但只要把菩薩的願心保護好,不動念退求二乘,這就是菩薩最根本的戒律;相反的,如果把救一切眾生的願心捨掉,那就破戒了。倘若不捨菩提心,即使無忌地受用五欲,也不算毀壞菩薩不共的防護心戒。如《攝頌》中說:「皈依三寶、發願成就一切種智、度一切眾生,雖然同時受用世間的五欲,這位菩薩還是安住在持戒波羅蜜中的。」 若棄如是所受之心,則須長夜馳騁惡趣。《入行論》云,「於少惡劣物,由意思布施,若人後不施,說為餓鬼因。若於無上樂,至心請喚已,欺一切眾生,豈能生善趣。」 發菩提心後,若又棄捨,則將長夜流轉於惡趣當中。《入行論》中說:「如果有人已經決定要布施,卻連微少下劣的物品都捨不得,最後也沒有去布施,這是未來墮入餓鬼的因。如果有人先前已發了無上菩提心,又至心迎請諸佛菩薩、上師作證受戒,然而最後卻又怯弱而違背誓言,那豈不是等於欺誑一切眾生?這樣怎麼可能生於善趣呢?」 是故此論又云,「如盲於糞聚,獲得妙珍寶,如是今偶爾,我發菩提心。」謂當思念我得此者極為希有,於一切種不應棄捨,更當特緣此心,多立誓願剎那不捨。 《入行論》又喻:「就像盲人忽然在糞堆中拾得妙珍寶,此事何等歡喜、幸運;凡夫如我,今生竟能發起殊勝的菩提心,猶如盲人尋獲至寶般的珍貴而難得。」因此當常常思惟憶念:我能得此菩提心寶是多麼地珍貴、稀有,應當一切時處絕不捨離;更當常緣此心,多立誓願,剎那不捨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