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2022.12.27 課程預習

全廣 II  93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093/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21213d1.php

http://p2.i234.me/1599d/20221213d2.php

http://p2.i234.me/1599d/20221227d1.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1599/20221227/159903.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修六度熟自佛法

               寅一、布施度

               寅二、持戒度

               寅三、忍辱度

                寅四、精進度

                 卯一、精進自性

                 卯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

                 卯三、精進差別

                   辰一、正明差別

                     巳一、擐甲精進

                     巳二、攝善法精進

                     巳三、饒益有情精進

                   辰二、發生精進之方便

                     巳一、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午一、明所治品

                       午二、修斷彼之方便

                     巳二、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午一、發勝解力

                       午二、發堅固力

                       午三、發歡喜力

                       午四、暫止息力

                     巳三、依止二緣發勤精進

                     巳四、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卯四、正修行時應如何修

                 卯五、此等攝義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又念成佛必須圓滿無邊資糧,此極難作故我不能,亦莫怯退。若為利益無邊有情,求證諸佛無邊功德而為發起,住無量劫,欣樂修集無邊資糧而受律儀,則於一切,若睡未睡心散不散,乃至有此律儀之時,福恆增長量等虛空,故無邊資糧非難圓滿。

如果又想到,成佛必須圓滿無邊資糧,自己一定做不到;但即便如此,還是不能退怯。應該思惟:經論上都有說,若為利益無邊有情、求證無邊功德,須先發起菩提願心,願意住在世間無量劫,歡喜修集無邊資糧,再行受持菩薩律儀;若能發此大願,則於一切時處,不管行持也好、睡眠也好,專注也好、散亂也好,只要菩薩戒的戒體不失,功德資糧都在迅速增長、且量同虛空。在這種情況下,圓滿無邊資糧並不如想像中的困難。

P312L1∼P313L1即前論云不應喜足。」

即前論云,「如一切諸方,地水火風空,無邊如是說,有情亦無邊。菩薩普悲愍,此無邊有情,欲度諸苦厄,安立於佛位。如是堅住者,從正受戒已,隨其眠不眠,及放逸而住。如有情無邊,恆集無邊福,無邊福非難,證無邊德佛。若住無量時,為無量有情,求無量菩提,而修無量善。菩提雖無量,以此四無量,資糧非久遠,如何不得證。」

即如《寶鬘論》所說:「譬如盡法界、虛空界的任何一處,『地水火風空』無所不遍,有情的數量也一樣無量無邊;而菩薩的悲心是廣被一切眾生,想要濟度眾生超脫痛苦,引導眾生達到圓滿果位。凡是堅守願心、正受菩薩律儀的大乘修行者,之後無論是醒著或睡著、精進或放逸,福德資糧都一直在增長。這種情況之下,本來是要救度無邊有情,結果卻是無邊的有情幫助修行者積集無邊的福德資糧。由此可知無邊福德與無邊功德,並非難以圓滿、難以獲得。雖然菩提功德沒有邊際,但是如以無量時間,緣無量有情,求無量菩提,修無量善法,以此四無量相續作用,要圓滿資糧並非久遠的事,哪有不能證得菩提的道理?」

是故若由最極猛利大慈大悲,及菩提心衝動其意,為利有情,願於短時速成佛者,極為希有。然若未近此之方隅,僅由見於極長時劫,須正修學無邊諸行及多難行,便作是念誰能如是,故妄說云求速近道,此於願心間接損害,正損行心,令大乘種漸趣劣弱,故於成佛反極遙遠。以與龍猛無著決擇如來密意,最極增長菩提心力所有道理極相違故。

所以,如果能以最極猛利的大慈大悲、大菩提心來策發意樂,為了利益有情,希望短時間內迅速成佛,這樣的發心極為稀有難得。可惜許多人連大慈大悲、大菩提心的邊都還沾不上,只看到成佛需要長劫時間修證無邊學處、實踐難行苦行,便認為「誰能這樣做?」還妄稱一定有其他更快速、方便的修行捷徑。這種人不但間接損害願心、直接損害行心,更削弱自己的大乘種性,使成就佛果變得遙遙無期。這種追求速成方便道的言行,完全背離了以龍樹菩薩及無著菩薩所抉擇如來密意的根本,亦違背了所有增長菩提心力的教理。

如是若僅怯弱而住,全無所益,反漸怯劣,故應善知諸能修證菩提方便,策舉其心,則辦諸利如在掌內。如《本生論》云,「怯弱無益悅匱乏,是故不應徒憂惱,若依能辦利聰叡,雖極難事亦易脫。故莫恐怖莫憂惱,如其方便辦所作,智者威堅而策舉,辦一切利如在掌。」

總之,單單看見事情就害怕、退怯,不但無法幫助自己取得任何利益,反而養成愈來愈怯弱的心性。應該要善巧了解修證菩提的方便,自我提策,那麼所要成辦的各種利益自然垂手可得。如《本生論》說:「畏縮怯弱不但於事無益,反而離自己所要的安樂越來越遠、也越缺乏,所以不應徒具憂惱。只要依止正確的引導,為成辦自他利益之目標,再難的事也能夠做到,再大的困苦也能透脫出來。不用擔心害怕與憂惱,如果正確揀擇修習方便的教法,然後堅決努力去做,就能做到。真正的智者,一定先有正確的認識,然後策發自心堅固猛利,最後所要成辦的義利自能輕易掌握。」

聖者無著數數說為,「當具二事,一雖善了知於廣大法學習道理,應無怯弱,二於下劣功德不應喜足。」

聖無著菩薩常說:「修行必須具備二件事:一、雖然善巧了達廣大學處的修學道理,但心絕不怯弱。二、對自己有一點點下劣功德絕不沾沾自喜,以為滿足。」

P313L1∼P314L2然現在人棄實奇哉。」

然現在人,若生少分相似功德,或生少分真實功德,便覺已進極大道位,計唯修此便為滿足。若為智者知道扼要,依於教理善為開曉,謂此雖是一分功德,然唯以此全無所至。果能了解意必怯退,是故能於一分功德不執為足,要求上勝,及知須學無邊學處而無怯弱,極為稀少。

現在有些人,只要生起一點點相似功德,或者少分真實功德,就自認境界超凡、感覺能修成這樣已很滿足。通達教法扼要的智者看到這種情況,一定會依著教理,善巧的告訴這些修行人:「雖然這也是一分功德,然而光靠這一分功德,是無法得到什麼好結果的。」假如他們能接受智者教誨,真實了解原來這麼難行,勢必會心生退怯吧!所以說,能夠不以一分功德執為喜足,繼續追求無上佛道,並且了知須修學無邊學處而不退怯的人,真的很少見了。

巳二、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第二積集順緣護助資糧分四,一、發勝解力;二、發堅固力;三、發歡喜力;四、暫止息力。  今初

午一、發勝解力

諸論中說,欲為進依,此中勝解即是欲樂。須發此者,如云,「我從昔至今,於法離勝解,感如此困乏,故誰棄法解,佛說一切善,根本為勝解。」

()積集順緣護助資糧

破除會障礙我們精進的違緣之後,接下來,應該修積集精進的順緣四力。四力分別是:勝解力、堅固力、歡喜力、以及暫止息力。以下依次說明:

1.發勝解力

許多經論都說到「欲為進依」,此是指精進的根由在欲樂。這個「欲」是善法欲,亦即對正法之勝解;所以說,勝解正法即是精進的順緣。我們必須策發起善法欲,有了善法欲自然會勤精進。如說:「過去我對佛法缺乏勝解,任意造作惡事,才會感得現在種種窮困匱乏的果報。現在了解了正理,誰會捨棄對法的勝解?佛說,勝解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啊!」

勝解如何而起者,如云,「又此之根本,恆修異熟果。」此說修習從黑白業,生愛非愛諸果道理。諸論又說信為欲依,以從二種深忍之信,能引取捨二種欲故。此是思惟諸總業果,及特思惟諸菩隆行所有勝利,及越諸行所有過患諸因果等。如是勝解大乘入大乘門,即是誓除自他一切過失,誓引自他一一功德。

勝解是如何產生的?如《入行論》說:「恆常觀修業果,才會有勝解心。」從修學業果,了解造黑業一定感惡果,白業一定感善果的道理,自然慢慢會生起勝解力。又論上面說「信為欲依」;由於對黑業感得惡果,白業感得善果這二種業感法則生起深忍之信(即淨信),才能對該如何「取善」和「捨惡」產生欲樂(勝解),而這時修行正法才有可能。總之,我們應多多思惟總體業果法則,尤其要了解修學菩薩行的殊勝利益與違越菩薩行的種種過失及因果,然後才能策發出淨信心,有了淨信心,善法欲才生得起來。唯有勝解大乘,才能趣入大乘,誓願去除自他一切過失,引生自他一切功德。

然一一過及其習氣究竟清淨,一一功德畢竟圓滿,必須經歷多劫修習,不見我有淨除過失引發功德一分精進,我實徒耗有暇之身,如是思惟自行策發。

懂得了上面的道理,要究竟清淨一切過失及其習氣,畢竟圓滿一切功德及資糧,必須經過累劫勤修。而現在我們連淨除一分過失、引發一分功德的精進都沒有,那豈不是把寶貴的有暇身白白浪費掉了!如此思惟之後,就會努力地策勵自己。

如云,「我應除自他,無量諸過失,然盡一一過,須經諸劫海。未見我有此,斷過精進分,墮無量苦處,我心何不裂。我應勤引發,自他眾功德,然修一一德,須歷經劫海。我終未能起,修此德一分,我將難得身,空棄實奇哉。」

如《入行論》說:「初發心時曾立下誓願,要努力去除自他無量過失;然而要斷除任何一個過失,都須經歷多劫時間。看看時間過了這麼久,自己也沒有斷除什麼過失的精進心,將來勢必會墮入惡趣中受無量苦,想到這裡心如撕裂般痛苦。初發心時曾立下誓願,要精勤修證自他無量功德,然而要成就任何一個功德,都須經歷長劫時間。看看時間過了這麼久,自己也沒有修成什麼功德,將來恐難再得暇身,想到又白白浪費掉一生,真是太莫名其妙了!」

P314L3∼P314LL1堅固力者我應修此。」

午二、發堅固力

堅固力者。謂於何事發起精進,即於彼事究竟不退。此初不應率爾而行,當善觀察,見其能辦次乃進趣,若不能者則莫趣入,與其既行中間廢捨,莫若最初不趣為勝。其因相者,以於中間棄捨誓願,若成串習,由此等流,則餘生中亦棄所受學處等故。於現法中增長眾惡,於餘生中增長苦果。又因先思作此事故,未修餘善,退捨先作其果下劣,即此一事亦未究竟,故其所作終無圓滿。

2.         發堅固力

堅固力是指對所要做的事發起精進,一直做下去,不達目的絕不停止。如何做到堅固力呢?一開始時不能草率決定,要仔細觀察確實可行,才按部就班去做。假定覺得能力還不足,就先不要去進行。與其做了以後中間退捨,還不如一開始就不做。為什麼?因為半途捨棄誓願,養成習慣後,會形成一種等流習氣,將來不管學做什麼,都很容易中斷學處。如此半途廢捨的習氣一旦養成,不但今生增長惡業,來生更增長苦果。再說,若因先前已經決定要做某件事或修某個善法,所以其他事情或善行都沒有做,結果現在退捨初願,不僅因半途而廢將招致低劣果報,又荒廢了其他事情,最後兩頭皆失,所做終無圓滿。

總之誓作何事,其事未成亦障餘事。由其等流,令其誓願所受律儀,亦不堅固。如云,「先應觀加行,應作不應作,未作為第一,作後不應退。餘生亦成習,當增諸惡苦,障餘及果劣,此亦未能辦。」

總之,不論發願做什麼事,如果不能貫徹始終的話,影響所及,也會形成其他事情的障礙。養成這種等流習氣,即使將來誓願受戒,戒體也不會堅固。如《入行論》說:「做任何一件事之前,應先觀察此事該不該做、能不能做,在沒有做之前最好想清楚,已經做了就不要退。否則兩頭落空,而且這種習性會生生世世的輾轉增上,產生種種惡苦;加上違背先前誓願將招致惡果,又障礙其他善法機會,最後只能得到下劣果報,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