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2023.07.18 課程預習

廣海明月 107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107/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30711d3.php

http://p2.i234.me/1599d/20230711d4.php

廣海明月 第 445~463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445/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1599/20230718/159903.php

廣論科判

歸敬頌

甲一、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甲二、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乙一、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乙二、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乙三、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 

  乙四、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甲三、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是故應當依善依怙,於其一切正言皆是一數取趣成佛支緣所有道理,令起定解。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諸現未能實進止者,亦不應以自未能趣而為因相,即便棄捨。應作是思:願於何時於如是等,由趣遮門現修學耶?遂於其因,集積資糧、淨治罪障、廣發正願,以是不久,漸漸增長智慧能力,於彼一切悉能修學。

因此應當依止善知識,從而對「佛所說的一切至言都是幫助一位有情成佛的因緣條件」,於此要生起堅固地確定認知。對於現在就能修持的内容,便進行修持;其他未能在當下就進行取捨修持的内容,也不可因為自己還不能實踐就棄之不顧,反而應該思惟:「什麽時候才能對這些法義直接取捨修持呢?」而去成辦其因―累積資糧、淨除罪障、廣發正願。在這般努力下,不用經過很久的時間,智慧的能力便會漸漸增進,所有法義都將能夠修學。

善知識《敦巴》仁波卿亦云:「能知以四方道攝持一切聖教者,謂我師長。」此語即是極大可觀察處。由是因緣,以此教授能攝經咒一切扼要,於一補特伽羅成佛道中而正引導,故此具足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善知識敦巴仁波切也曾讚歎無與倫比的阿底峽尊者,而提到:「能通曉如何以互不相違、相輔相成的四方道,圓滿地攝持一切顯密教法,這個人,就是我的上師。」這番話非常値得探究。由此可見,本教授能夠將所有顯密奧義,都歸結成一位補特伽羅的成佛之道,從而引導後進學人。因此本教授確實具備能令學人通達一切聖教互不相違的殊勝特點。

乙二、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者。總之能辦諸欲解脫,現時久遠一切利樂之方便者,是即唯有勝者至言,以能開示一切取捨要義,盡離謬誤者,獨唯佛故

能將所有聖言現為修行教授。總體而言,追求解脫的人們,要想實現階段性利益(即是獲得人天等增上生果位)及究竟的所有利益安樂(即是獲證佛陀果位),只有如來的教言是唯一的辦法。因為能夠完全沒有一點錯謬地闡明所有應行應止的分際,只有佛陀才能辦到。

P12L1P13L1 如是亦如〜皆是教授。

如是亦如《相續本母》云:「此世間中更無善巧於勝者,遍智正知無餘勝性定非餘,是故大仙自立契經皆勿亂,壞牟尼軌故,彼亦損於正法。」故諸契經及續部寶勝者聖言,是勝教授。

這一點就如同《相續本母》中所說:「在這個世間沒有會比勝者佛陀還要善巧的智者,如實地通曉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一切法,除佛以外絕非其他人所能了知。因此對於世尊自身闡述任何一部經典,都不應扭曲(懷著妄自判別佛語的心態,將不了義說成是了義,了義卻說成是不了義,甚而宣稱大乘是非佛說等等。)假若一旦曲解佛經,就會形成損害佛法,會破壞釋迦牟尼佛的正法宗軌。」由此可見,珍貴的經典及密續等佛陀的教言,都是殊勝的教授。

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是故若是清淨教授,於諸廣大經論,須能授與決定信解。若於教授雖多練習,然於廣大佛語釋論所有義理不能授與決定信解,或反顯示彼不順道,唯應棄捨。

雖然如此,但是對末世的所化機來說,假若未曾獲得合量的解釋,以及善知識的口訣(四家合註入門P202LL5:教授與口訣兩者不同:能無倒開示解脫及一切遍智果位之清淨能銓,即是教授。而口訣是使論點之義能夠容易理解的方便,就像鑰匙一樣。所以,對此不了解,而依少許口訣,便能了知其義者,是為口訣。),憑恃己力探索佛陀的教言,將無法獲知如來的意旨。所以眾多大車軌師紛紛著述了解釋佛意的釋論和口訣傳世。因此若是純淨的口訣,必須能夠給予學人對於諸大教典的確定認知;如果再怎麼研習口訣,卻不能帶給學人對於大經大論內涵的確定認知,或者顯示與經論內涵大異其趣的道路,那麼就只能將它徹底拋棄。

若起是解:「諸大經論是講說法,其中無有可修要旨,別有開示修行心要正義教授」,遂於正法執有別別講修二法,應知是於無垢經續、無垢釋論起大敬重而作障礙;說彼等中,不顯內義,唯是開闢廣大外解,執為可應輕毀之處,是集誹謗正法業障。是故應須作如是思而尋教授:「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諸教典,不能定知是勝教授,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莫作是念起如是執,謂:「諸經論唯是開闢廣博外解,故無心要;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

如果認為:諸大教典只是作為講說之法,其中沒有修行的關鍵處;而在這之外,另有口訣開示修行關鍵的核心意涵,從而判定正法本身有用來講説與實修的兩種法,互不相關。應當認識到這會阻礙學人對於無垢的經續與無垢的釋論生起深切的恭敬,並且會認為:「這些經論都沒有言及內在修行的法要,只不過剖析許多外在知識。」從而輕率以對,由此累積了謗法業障。因此,即便應該尋求符合自己心智程度的簡要口訣,也必須以如下的心態來尋求口訣:「對於志求解脫的人們來說,真實而最殊勝的教授就是諸大教典。但是由於自己心智低劣等原因,單憑這些教典,並不能確定這些教言是最殊勝的教授。因此,必須透過善知識的口訣,在其中去尋求這樣的確切認知。」而絶對不能認為:「眾多教典只是剖析了許多外在知識,因此不含法義的精髓;眾多口訣中開顯出內在修行的法要,所以最為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