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2021.07.01 課程預習:修習軌理()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10701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10701d2.php

廣論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正明修法

戊一、正修時應如何

己一、加行

己二、正行­­­­­­­­­­­­­­­­­­­­­­­­­­­­­

庚一、總共修法

庚二、此處修法

己三、完結

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丁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丁一、正明修法

初中分二,一、正修時應如何,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戊一、正修時應如何

初中分三,一、加行,二、正行,三、完結。 今初

己一、加行

P41L10∼P42L1出加行法∼為資糧田

加行法有六,乃是金洲大師傳記。謂善灑掃所住處所,莊嚴安布身語意像。由無諂誑求諸供具端正陳設。次如《聲聞地》中所說,「從昏睡蓋,淨治心時,須為經行。除此從餘,貪欲等蓋,淨治心時,應於床座或小座等,結跏趺坐。」

加行,即正修之前的準備工作。加行法分六個要項,這個記載出自金洲大師的傳記。

第一、淨地設像:將修行處所打掃乾淨,莊嚴安置代表佛陀身語意的佛像、經書、佛塔及法器等物件。

第二、莊嚴供具:以正直無欺的心所取得之清淨勝妙的供品,端正陳設來行供養。

第三、入座皈依:如《聲聞地》所說:「若出現昏沈、打瞌睡的情況,必須起來走動經行以淨治身心;除此而外,如貪心熾盛等煩惱現前時,對治的方法是在床座或床前墊子上以盤腿打坐姿勢,收攝身心。」

故於安樂臥具,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或半跏趺,隨宜威儀。既安住已,皈依發心決定令與相續和合。於前虛空明現觀想,廣大行派及深見派傳承諸師,復有無量諸佛菩薩,聲聞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

所以我們於正修前,可在舒適安樂的坐具上,端正身體,依照個人情況以腿雙盤或單盤的坐姿,讓身心安住。安住以後,誦唸皈依發心儀軌,一定要提策內心和法相應。

第四、觀想資糧田:觀想前面虛空皈依境清楚顯現,有廣行及深見各派傳承祖師,還有無量諸佛、菩薩、聲聞、獨覺以及龍、天、護法等聖眾圍繞,這些都是我們的資糧田,可以對著它皈依、祈求和發願。

P42L1∼P43L1又自相續∼而稱讚之

又自相續中,若無能生道之順緣積集資糧,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亦難生起。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攝盡集淨諸扼要處。

第五、集資淨障和七支供養修行的時候,若身心不具足修道的二項助緣─積集資糧(增進修道之順緣)、淨治業障(去除障道之逆緣),只靠努力修習,內心當中仍然很難與法相應、或如理如量的生起所緣行相的正因。所以我們必須修七支供養來調治身心,因為它已含攝了一切集資、淨障的宗要。

禮敬支中,三門總禮者,謂「所有」等一頌。非緣一方世界及一時之佛,應緣十方過去當來及現在所有一切諸佛,以至誠心,三業敬禮,非隨他轉。智軍阿闍黎釋中云,「此復若僅頂禮一佛,所得福德,且無限量,何況緣禮爾許諸佛。」

七支供養的第一支─禮敬支,分為總禮敬與分別禮敬。三門總禮敬,在《普賢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的偈頌,「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指出我們禮敬的對象,不只是緣在某一方或某一時的佛,而是要普緣十方,以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有諸佛菩薩,以最虔誠的心,清淨的身、語、意三門來做禮敬,不隨外境或煩惱而轉。智軍阿闍黎的釋論中說:「如果只頂禮一尊佛,所得的福德資糧尚且無量廣大,更何況是禮敬十方三世無量的諸佛,所得福德資糧必定更加無量無邊。」

三門別禮身禮敬者,「普賢行願』等一頌。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以意攀緣,如現前境。變化自身等諸佛剎,極微塵數,而申敬禮。此復是於諸境所有普賢妙行,發淨信力,由此信力,發起禮敬。「一身頂禮其福尚大,況以爾許身業禮敬,其福尤大。」智軍阿闍黎所釋也。

以身、語、意三門,行分別禮敬當中,關於身禮敬,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的偈頌。提到要以意念去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就在我們面前,然後我們也化成無量微塵數的身體到每一尊佛前恭敬頂禮。此觀想境乃是藉由普賢菩薩的妙行所產生的清淨信心,以此清淨信心對每一尊佛發起禮敬。「能以一身頂禮一佛,福報已經很大,何況以無量身來頂禮無量諸佛,這福德就更大了。」這是智軍阿闍黎所做的解釋。

意敬禮者,「於一塵中」等一頌。謂於一一微塵之上,皆有一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繞會中,應發勝解,隨念諸佛所有功德。

有關意禮敬,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的偈頌。此說每一粒微塵都有一切諸佛安住、一切菩薩眷屬圍繞,應以此隨念諸佛功德,發起信解。

語敬禮者,「各以一切」等一頌。謂於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讚之。

有關語禮敬,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的偈頌。這是說為了要稱頌諸佛無量的功德和勝譽,我們化現出無數個身,每一身化現出無數個頭,每一頭又化現出無數個舌,每一舌發出無量妙音來讚揚諸佛的功德。

P43L1∼P44L1此中音者∼而發隨喜

此中音者,即是讚辭,其支分者,謂因即是舌根,(此與漢文稍有出入)海者是繁多辭。

此處「音」字,是讚揚辭。其「支」為因,指舌根的意思 (這裡和漢譯本稍有出入);「海」,形容眾多。

供養支中,有上供者,「以諸最勝」等兩頌。最勝華者,謂人天等處,所有眾多希有散華,鬘謂配貫種種妙華。此二種中,皆有一切或實或假。伎樂者,謂諸樂具,若弦若吹,若打若擊。塗香者,謂妙香泥。勝傘蓋者,謂諸傘中諸勝妙者。燈燭者,謂香油等氣香,光明及摩尼寶有光明者。燒香者,謂配眾香,或唯一種所燒燃香。勝衣服者,謂一切衣中最勝妙者。最勝香者,謂妙香水供為飲水,以氛馥香遍三千界所熏水等。末香者,謂妙香末可撒可燒,或積為堆,或畫壇場,支配顏色形量高廣等妙高峰。聚者加於前文一切之後,有眾多義及莊飾義並種種義。

七支供養的第二支:供養支,分為「有上供」與「無上供」兩種。關於「有上供」,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兩個偈頌:

(1)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2)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偈頌中最勝華者,是指人間、天上等處,所有各種珍貴稀有的花朵。

鬘,是指用種種上妙花朵串成的花環。這兩種花朵或花環,有的是用真實的花來供養,也可以用觀想各種勝妙的花來供養。

伎樂者,是指用各種樂器,無論是以管弦吹奏,或是用打擊樂器所發出的音樂來供養。塗香者,是以香料調配的上妙香泥。勝傘蓋者,是供在佛前或頂上方的寶蓋,是所有傘蓋中最勝妙的。

燈燭者,是由香油等點燃,而發出的光明;或是摩尼寶珠等能發光的,都可以拿來供養。燒香者,是由多種香調配而成,或者純粹只用一種香,用來點燃供養。

勝衣服者,是一切衣服中最殊勝上妙的。

最勝香者,是以具有上妙香氣的水,作為飲水,其香氣能遍薰三千大千世界。

末香者,是上妙香粉末,可施撒也可燃燒,或供堆積成壇場;或配上各種顏色當成顏料用來繪製成壇城,形量高廣就如同須彌山一般。「聚」字,可加在前文每一類的供養物之後,有「眾多」及「莊飾」的意義,並且也有「種種」的意義。

無上供者,「我以廣大」等一頌。言有上者,謂世間供。此中乃是諸菩薩等,神力所變微妙供具。頌後二句,於前一切不具足此二句義者悉應加之,是說敬禮及諸供養所有等起及其境界。(此與漢文稍有出入)

關於「無上供」,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這一偈頌。前面的「有上供」是指世間一般的供養,這裡的「無上供」是指諸多菩薩們以神通力所變現出來的微妙供物。偈頌中的最後兩句,在前面所有偈頌中,不具足這兩句意義的,都應該加上去,這是說明修「禮敬支」和「供養支」時,我們應具有和普賢菩薩行願力相應的等起心及其所緣的境界。(此與漢文稍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