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2021.09.30 課程預習:暇滿()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10930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10930d2.php

廣論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丁一、正明暇滿

          戊一、閒暇

          戊二、圓滿

        丁二、思其義大

        丁三、思惟難得

      丙二、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丁二、思其義大

第二思惟暇滿利大者。為欲引發畢竟樂故,若未清淨修習正法僅為命存以來引樂除苦而劬勞者,旁生亦有,故雖生善趣,等同旁生。《弟子書》云,「猶如象兒為貪著,深阱邊生數口草,欲得無成墮險阬,願現世樂亦如是。」

第二思惟暇滿人身的意義重大。為了要得到究竟安樂的緣故,如果我們不能善用暇滿人身來修學清淨正法,而僅僅是為了追求眼前的離苦得樂而忙碌的話,那麼畜牲也有這種生存的本能,因此雖然生在善趣,卻和畜生沒什麼差別。《弟子書》中說:「就如同小象因為貪食深井邊的幾口嫩草,結果不但沒有吃到,反而墮入險坑當中。同樣的道理,我們現在得到了暇滿人身,如果不好好修行,只是貪圖現世有限的快樂,結果卻是墮落三惡道,這不是太可惜了嗎?」
 

P61L1P62L1總之修行∼心有何物

總之修行如是正法,特若修行大乘道者,任隨一身不為完具,須得如前所說之身。如《弟子書》云,「善逝道依將成導眾生,廣大心力人所獲得者,此道非天龍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

總之,真正要想修行正法的話,特別是修學大乘道的行者,並非受生任何一種身體皆能完具修法的條件,必須具備前面所說的暇滿人身的條件,才能修行。如《弟子書》中所說:「佛道是能夠引導一切眾生究竟離苦得樂之道,一定要能發大菩提心的人道眾生才能修行,這個大乘道不是天、龍、阿修羅、金翅鳥、持明、緊那羅、腹行等眾生能做得到的。」

《入胎經》亦云,「雖生人中亦具如是無邊眾苦然是勝處,經俱胝劫亦難獲得諸天臨沒時,諸餘天云,願汝生於安樂趣中,其樂趣者即是人趣。」諸天亦於此身為願處故。

《入胎經》中也說:「投生於人道,雖然也有無邊的眾苦,但卻是六道中最殊勝的;而且這個人身,縱使經過俱胝劫這麼長的時間也很難獲得。諸天的天人在臨死前,其他天人還特別會對他祝願,希望他投生到安樂處;他們說的安樂處,就是指人道。」由此可知,連天人都把人道當做他往生的希願處。

又有欲天,昔人世時,由其修道習氣深厚,堪為新證見諦之身,然上界身,則定無新得聖道者。如前所說,欲天亦多成無暇處,故於最初修道之身,人為第一。

也有欲界天的天人,在過去世生為人的時候,由於修道的習氣濃厚,之後雖生到欲天,他可以繼續的修行而能證道。除了欲界天之外,再上面的色界、無色界,則一定不可能有新證得道的天人。就像前面所說的,欲界天也大多屬於無暇修行的地方,因此,對於最初修道的這個身來說,人身是第一的。

此復俱盧洲人不堪為諸律儀所依,故讚三洲之身,其中尤以瞻部洲身為所稱歎。是故應當作是思惟,我今獲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無果利。我若令此空無利者,更有何事較此自欺,較此愚蒙,而為重大。

人道又分四洲 ( 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 ),對北俱盧洲的人來說,因其不堪受戒,以致無法修習佛法;因此經典中多讚嘆除北俱盧洲以外的其他三洲,尤其又以南瞻部洲所獲得的暇滿人身是最殊勝的。所以,應當這樣來思惟:我好不容易得到這個勝妙的人身,怎麼能不好好利用,而讓它虛度、空無果利?如果白白荒廢這一生,還有什麼比這更自欺、更愚癡的事呢?

曾數馳奔諸惡趣等無暇險處,一次得脫,此若空耗仍還彼處者,我似無心,如被明咒之所蒙蔽,由此等門應數數修如聖勇云,「得何能下種度生死彼岸妙菩提勝種勝於如意珠,功德流諸人,誰令此無果。」

無始以來我們曾數數輪轉於三惡道等無暇之處,這一世好不容易得以逃脫,如果得到人身卻又白白地空耗浪費,不好好修行反而造罪,結果仍舊回到三惡道的話,我們的心沒有思惟,就像是被咒語所蒙蔽了一樣。所以我們應該依著上面種種內容,數數地思惟修習暇滿的意義重大。

如聖勇祖師(馬鳴菩薩)所說:「還有什麼比得到暇滿人身,更能幫助我們種下一個能度脫生死彼岸的妙菩提勝種?這個菩提種子的殊勝功德,遠超過世間一切的如意寶珠。有智慧的人,誰會讓這暇滿人身白白空過而毫無結果呢?」

《入行論》亦云,「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無餘欺過此,亦無過此愚。若我解是義,愚故仍退屈,至臨命終時,當起大憂惱。若難忍獄火,常燒我身者,粗猛惡作火,定當燒我心。難得利益地,由何偶獲得,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獄,如受咒所蒙,我於此無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

《入行論》也說:「已經得到這樣難得的暇滿人身,我如果還不好好的修習善業的話,再沒有比這個更自欺,更愚癡的了!如果已經了知暇滿人身的意義重大,卻由於愚癡仍然退怯不前,等到臨終時,因未積極修善,將起極大憂惱。如果害怕死後墮地獄,難忍地獄猛火來燒身,那麼生前就不應該造種種惡,死前還要受憂悔惡火燒心之煎熬?如此難得的暇滿人身,非偶然輕易可得,本可善加利用而獲大利益,如果我對此已有正確認知,卻依然故我的放逸、造惡,最終還是被引到地獄裡去的話,那我是怎麼一回事呢?就像被咒語所蒙昧,成了一個無心的人,到底我心是被什麼東西蒙蔽了,令我不知醒悟?我心中究竟有何物障礙?」

P62L1∼P63L1敦巴亦謂∼如爪上塵

敦巴亦謂慬哦瓦云,「憶念已得暇滿人身乎。」慬哦亦於每次修時,必誦一遍《入中論》頌中,「若時自在轉順住,設不於此自任持,墮險成他自在轉,後以何事從彼出。」而為心要,應如是學。

敦巴尊者也曾問弟子慬哦瓦:「有沒有經常憶念已得暇滿的人身?」慬哦瓦在每次修法時,必定先念誦一遍《入中論》的偈頌:「我們現在得到暇滿人身,能夠自主修法,應該隨順正法好好修行;如果不善加把握機會,等到墮入惡道險坑,樣樣無法自主,到那時候,要靠什麼脫離惡趣深淵?」慬哦瓦以此為修行的心要,值得我們傚學。

如其觀待畢竟義大,如是觀待現時亦然。謂增上生中,自身受用眷屬圓滿之因,布施持戒及忍辱等,若以此身易能成辦,此諸道理亦應思惟。

對於成佛這個畢竟的目標而言,擁有暇滿的人身,意義非常重大;就是退一步看,對於現前的利樂成辦,這個暇滿人身,意義也是同樣重大。我們現前的利益即是獲得增上生,包括自己的身體、受用、眷屬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圓滿,而這些是從布施、持戒及忍辱等功德而來的,這種種果報的因,如果能藉此暇滿人身來修的話,就容易成辦。這些道理我們應該好好去思惟。

如是觀待增上生,若決定勝,義大之身,若不晝夜殷勤勵力此二之因,而令失壞,如至寶洲空手而返後世亦當匱乏安樂,莫得暇身

所以從獲得增上生與決定勝(究竟成佛)的角度來思惟觀察,都必需有這難得的暇滿人身來成辦,可見人身多麼意義重大。如果不能晝夜勤修增上生與決定勝的因,而讓人身失壞的話,就像到了寶洲卻空手而回,後世也會缺乏安樂,更不用奢望再獲得寶貴的暇身。

若不得此,眾苦續生,更有何事較此欺誑,應勤思惟。如聖勇云,「若眾善富人,由無量劫得,愚故於此身,未略集福藏,彼等趣他世,難忍憂惱室,如商至寶洲,空手返自家,無十善業道,後亦不能得,不得人唯苦,如何能受樂,他欺無過此,無過此大愚。」

一旦得不到暇滿人身,苦便相續不斷,還有什麼事比這更欺誑?我們應該對此人身的利義重大,好好精勤的思惟。如聖勇祖師(馬鳴菩薩)所說:「就像很多善富人家,是經過無量劫修善淨之業、累積許多福德才得到的寶貴人身。如果今世因愚昧無知,沒有為後世積集一點福報的話,將來墮惡趣受大苦時,那時的憂惱,是很難忍受的。如同求寶的商主歷經千辛萬苦到了寶洲,結果卻什麼都沒有得到,空手而回。如果今世不積聚十善業的話,註定以後無法再得暇身,不得人身,就只有受苦,又怎能得安樂的果報呢?得到人身卻不修行,再沒有比這個更自欺、更愚蠢的了!」

如是思後,當發極大取心要欲。如《入行論》云,「與此工價已,令今作我利,於此無恩利,不應與一切。」

又云,「由依人身筏,當度大苦流,此筏後難得,莫時中。」又如博朵瓦《喻法》中云,「蟲禮騎野馬,藏魚梅烏食。」應如是思,發起攝取心要欲樂

這樣思惟以後,應當對獲取修行精要發起強烈的好樂心。如《入行論》所說:「既然已經付了工人(指自己的身體)應有的工資,就應該讓他好好為自己做些有利的事,如果不能利益於自己,是不應該繼續白白給他工錢的。」又說:「我們要藉由這個像船筏般的人身,度過生死苦海不再輪迴,這人身寶筏如此難得,千萬不要在愚癡無明的大夢中昏睡,白白浪費掉。」又如博朵瓦祖師在《喻法》中,舉了很多例子:「寶貴人身難得,比長年住在地底的蟲子探頭出來禮佛還難;比瘸子騎野馬還難。它的珍貴難得,就像後藏人吃魚,吃撐了卻硬是掐住脖子捨不得吐出來;也像藏人小孩子捨不得吃糌粑,藏在背後卻被狗吃掉,而嚎啕大哭一樣,那種不捨、珍惜的心理。」以上種種的比喻,我們應好好思惟,深刻了解人身的價值後,決定發起一定要殷勤努力修習正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