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廣論原文(含科判連結&目錄)下載

2023.12.14 課程預習精進度(一)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31214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31214d2.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20013/20231214/02.php

廣論科判

寅四、精進度

  卯一、精進自性

  卯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

  卯三、精進差

    辰一、正明差別

      巳一、擐甲精進

      巳二、攝善法精進

      巳三、饒益有情精進

    辰二、發生精進之方便

  卯四、正修行時應如何修

  卯五、此等攝義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寅四、精進度

學習精進波羅蜜多分五:一、精進自性;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三、精進差別;四、正修行時應如何修;五、此等攝義。   今初

P305L1P306L2緣善所緣∼士夫義利。

卯一、精進自性

緣善所緣勇悍為相,《入行論》云,「進謂勇於善。」《菩薩地》說為攝善法及利有情,其心勇悍無有顛倒,及此所起三門動業。

第一、精進自性 (定義、本質)

所謂「精進」,是指把心專注在善所緣上,於修行正法與對治煩惱具有勇猛強悍的決心。《入行論》說:「精進,就是以歡喜、勇悍之心修行善法。」《瑜伽師地論.菩薩地》說,為了攝持善淨之法、饒益有情,對於行善心生歡喜,並勇悍、無顛倒地發起身語意三業。

卯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

第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者。謂應多思精進勝利不進過患,此若串習精進起故。其勝利者,《勸發增上意樂會》云,「能除諸苦及冥暗,是能永斷惡趣本,諸佛所讚聖精進,此是恆常應依止。此世所有諸工巧,及出世間諸巧業,若發精進非難得,智者誰厭精進力。若有趣佛菩提者,彼見昏睡諸過失,常發精進而安住,我為策彼而說此。」

第二、趣入修習精進的方法

想要在身心中生起精進力,應經常思惟、串習精進之勝利以及懈怠之過患,才能讓自己起心動念都自然而然地策發精進。精進之勝利,《勸發增上意樂會》說:「能夠去除一切苦惱及愚癡無知,能夠永斷一切惡趣根本,就是靠諸佛所稱讚的精進力,故應恆常依止精進、修習善法。不論世間工巧技藝,或出世間修行要竅,只要具足強烈精進心,沒有學不會的技術,也沒有修不成的要道,智者怎麼會厭捨精進呢?趣向菩提聖道的行者,看見昏睡、懈怠的種種過失,一定會恆常地發起精進,安住在正法上面如理地修行。為了策勵那些想如法修行的人,特於此說明精進的功德。」

《莊嚴經論》亦云,「資糧善中進第一,謂依此故彼後得,精進現得勝樂住,及世出世諸成就。精進能得三有財,精進能得善清淨,精進度越薩迦耶,精進得佛妙菩提。」又云,「具進受用無能勝,具進煩惱不能勝,具進厭患不能勝,具進少得不能勝。」

《莊嚴經論》也說:「在所有資糧善品中,精進被稱為殊勝第一;因為依止精進,之後的其他功德也能跟著得到,包括禪定的勝樂、各種世間及出世間的種種成就。精進,能成辦三有財富,遮止十不善業,獲得善業清淨,圓滿下士道行業;能度越薩迦耶見,脫離輪迴痛苦,圓滿中士道行業;能盡斷二障,證得妙菩提果位,圓滿上士道行業。」又說:「只要具備精進力,就不會被世間的受用所耽著欺騙;不會被無明煩惱所障蔽;也不會受厭怠之心而退怯;更不會有得少而喜足的自滿。」

《菩薩地》亦云,「唯有精進是能修證菩薩善法最勝之因,餘則不爾,故諸如來稱讚精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攝波羅蜜多論》亦云,「若具無厭大精進,不得不證皆非有。」又云,「非人皆喜饒利彼,能得一切三摩地,晝夜諸時不空度,功德資糧無劣少,獲得諸義過人法,如青蓮華極增長。」

《菩薩地》也說:「唯有精進,才是修證菩薩善法的最勝妙因,其餘善品都比不上,因此諸佛都盛讚精進能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攝波羅蜜多論》也說:「如果任何時處皆能心無厭足、勇悍精進的勤修善法,卻說無法成就、證得,這是絕無可能的事。」又說:「精進的人,不僅能生功德,連非人也會對他歡喜護持;他能由此得到一切三摩地,安住在善法上,晝夜六時不空過,使得功德一直增長,資糧不會下劣、缺少;他能由此獲得聖賢之法所生的種種義利,就像種子很小的青蓮花,卻能快速增長,並結出繁茂之花葉果實一樣。」

過患者,《海慧請問經》云,「有懈怠者,菩提遙遠最極遙遠,諸懈怠者無有布施乃至無慧,諸懈怠者無利他行。」《念住經》亦云,「誰有諸煩惱,獨本謂懈怠,若有一懈怠,此無一切法。」若無精進隨懈怠轉,一切白法悉當虧損,退失一切現時畢竟士夫義利。

至於不精進之過患,《海慧請問經》說:「懈怠之人,距離成就菩提會愈來愈遠,可謂遙遙無期;懈怠之人,從布施到智慧六度,空廢無成;懈怠之人,連自利都談不上,更不可能作出利他事業。」《念住經》也說:「須知眾多煩惱,根本原因就是懈怠;任何人一旦有了懈怠,等於退失一切善法。」如果不精進,且經常與懈怠為伍,那麼一切善法自然虧損耗盡,不要說會退失真正勝士夫所求的究竟果位,連眼前共下士的增上生利益都得不到。

P306L3P306LL1《菩薩地》說∼擐甲精進。

卯三、精進差別

精進差別分二:一、正明差別;二、發生精進之方便。初中有三:一、擐甲精進;二、攝善法精進;三、饒益有情精進。  今初

辰一、正明差別

巳一、擐甲精進

《菩薩地》說,「謂諸菩薩於發精進加行之前,其心勇悍,先應如是擐意樂甲。若為除一有情苦故,以千大劫等一晝夜,集為百千俱胝倍數三無數劫,唯住有情那落迦中乃能成佛,我亦勇悍為正等覺非不進趣,發精進已終不懈廢,況時較短其苦極微,如是名為擐甲精進。若有菩薩於此精進,少發勝解少生淨信亦名堅固,尚能長養為求無上大菩提故,發起無量精進之因,何況成就如是精進。於求菩提饒益有情,無有少分難行事業,可生怯劣難作之心。」若能修習如是意樂,定能醒覺大乘種性所有堪能,故應修習。

第三、精進之差別 (內涵)

精進之差別,將分正明差別、發生精進之方便二科來作說明。

1.正明差別

精進有三種:擐甲精進、攝善法精進、饒益有情精進。

() 擐甲精進

《菩薩地》說,「菩薩發起精進行之前,以歡喜、勇悍之心力,先披起意樂之鎧甲。此謂菩薩縱使為去除一位有情之痛苦,以一千大劫為一晝夜,必須經歷百千俱胝倍的三大阿僧祇劫一直住在有情地獄中,方能成佛,菩薩依然心生歡喜、勇悍精進地趣向菩提正道,不得圓滿佛果,絕不退轉懈怠。須經歷如此長時大苦,菩薩尚且不退怯,何況眼前為時很短、程度極微的小苦,哪有做不到的?這種意樂發心就叫擐甲精進。菩薩行者對所說的精進之理,若能稍微發起一點勝解心與淨信心,亦可稱之為堅固;如此就能長養希求無上菩提果之意樂,當能成就日後發起無量大精進之妙因。想想看,只是發起意樂就有如是殊勝,何況是付諸行動,真正成就擐甲精進。菩薩為了饒益有情、求證佛果,一點不畏懼難行苦行,絕不會有怕難退怯之心。」若能依此修習精進意樂,建立正確心志,一定可以把大乘的種性,從無明覆蓋當中醒覺、策勵起來,這就是我們眼前應該要努力修習的。

《攝波羅蜜多論》云,「設等生死前後際,成為極長大晝夜,集此為年成長劫,以盡大海水滴量。發一最勝菩提心,須以此相漸集餘,一一資糧悲無厭,無諸懈廢修菩提。自心莫思流轉苦,而擐無量穩固甲,住戒悲性諸勇識,是為最初所應取。」此亦是說擐甲精進。

《攝波羅蜜多論》說:「假設把無始生死以來到現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作一晝夜,由此累積三百六十晝夜為一年,再累積無數年為一長劫,猶如大海中有無量的水滴量;以這樣的量發起最殊勝菩提心,復將發菩提心的功德當作一分資糧,再逐漸累積無數功德資糧。在如此久遠的時間劫裡,菩薩滿懷無量悲心,對修習菩提道沒有絲毫疲厭、懈怠,更不畏懼自己須長時忍受輪迴之苦,依然披著堅固的精進鎧甲,懷著大悲持戒的勇悍心,無畏地前進。這就是初發業菩薩所應有的意樂。」換句話說,在正式加行之前,菩薩當先把心裡的意樂建設起來,這也就是所謂的擐甲精進。

P306LL1P308L1又如《無盡慧經》∼彼非此說。

又如《無盡慧經》所說,「設從無始生死以來,現在以前為一晝夜,三十晝夜而為一月,於十二月計為一年,經十萬年始發一次菩提之心見一次佛,如是等一殑伽沙數,始能知一有情心行。以如是理,須知一切有情心行,亦無怯弱而擐誓甲,為無盡甲。」是為無上擐甲精進。

又如《無盡慧經》所說:「假設把無始劫到現在當成一天,三十天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經過十萬年的時間才發一次菩提心,見一次佛,然後要累積如恆河沙數這麼長的時間,才能了解一個有情的想法和作為。即便如此,菩薩依然願意經歷更長遠的劫數,身披無上精進鎧甲,以勇猛無畏之心去了解一切有情的心行,中途絕無怯弱反悔,發起這種心力叫做無盡鎧甲精進。」也就是無上擐甲精進。

總之若能引發少分如此意樂,速能圓滿無邊資糧,淨無量障而成最勝不退轉因,如於長劫能生喜樂,如是亦能速當成佛。若於無邊妙行及於極長時等,全無勇悍,唯樂短時速當成佛,反於成佛極為遙遠,以能障礙諸菩薩眾發最殊勝大志力故。

總之,若能引發少許這樣的意樂,便能快速圓滿無邊資糧,淨除無量罪障,成就最勝不退轉因。如果能在長劫的時間裡,對這種精進心生喜樂,必然會速疾成佛。反之,縱以極長遠的時間做了無邊的微妙善行,卻完全沒有歡喜、勇悍之精進心,一心只想趕快成佛,結果成佛反而會變得極為遙遠,因為這種想法會障礙菩薩生起殊勝心志力的緣故。

巳二、攝善法精進

為何義故,如是擐甲發勤精進,其中有二,攝善法精進者,謂為正引發六種波羅蜜多故,修彼加行。

(二) 攝善法精進

發起擐甲精進的心力,主要目的有二:一是策發攝善法精進;為了策勵自己於六度真實修習,菩薩以引發精進意樂為先導,然後致力於修習六度加行。

巳三、饒益有情精進

饒益有情精進者,謂於十一事,如其所應而發精進。

(三) 饒益有情精進

進一步為策發饒益有情精進;菩薩為實踐十一種饒益有情之事,而精進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