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項 懺悔 16A 07:29 ~ 16B
23:53 手抄
#2 P229 LL4 《事鈔》云:『以信邪來久,妄造非法,今創歸投,必翻邪業。』 瞭解了以後,我們要去歸依了,對不起!慢一點,先要懺悔,你沒有懺悔乾淨之前不能歸依,歸依也得不到,為什麼原因啊?因為無始以來,你都在邪當中,信邪啊,由來已久,一直在虛妄當中,所造的都是非法的,要想開始歸投依靠三寶的話,第一個要把這個邪業,把它擋住,翻轉過來,這文字,把那文字消了一下,再說內涵, 《阿含》等經並另先悔。 《阿含經》等,換句話說,它不僅是一個,很多經典,下面涅槃當然也是, 《涅槃》云:發露諸惡,從生死際,所作諸惡悉皆發露、至無至處。 從《阿含》一直到《涅槃》,《涅槃經》上也說,這個懺悔要發露諸惡,這個發露怎麼發呢?從生死際,就是盡生死以來,所做的惡業啊,通通發露,一直到什麼呢?至無至處,無至處就是涅槃,為什麼涅槃叫無至處呢?這個大涅槃,不是二乘的涅槃,這個《大涅槃經》告訴我們最究竟的,佛達到的地位叫無住涅槃,佛住的地方是安住一切,利樂一切有情之地,這個才是佛的究竟的地方,所以說你真正要懺悔,要這樣的懺悔!前面這個我們看,《阿含》是佛講經的第一部,最早的,說這個第一,平常我們所說《華嚴》是第一,為什麼說《阿含》呢?《阿含》是下去的第一步的,最起碼的小的,《涅槃》是到最後究竟圓滿,換句話說,它所以舉兩個,用個「等」字的話,意思是說佛說的一代始教,從最起碼的、小的開始,一直到究竟圓滿的,都要這個“懺悔”,不過這個《阿含》是要令先悔,那麼《涅槃》怎麼辦呢?要懺悔到無住處,一直等到你成就佛果,一直需要懺悔,看18頁, 必論設懺,隨時誦習,亦得通用。』 說真正的來,你還要如法的懺悔,這個懺悔的時候,隨時隨地的在這地方【誦】【習】,這個也一樣的,平常我們該用的,下面這個解釋,念一遍,然後懺悔的內涵今天要詳細講一講, 《資持釋》云:『初敘意,但使未歸三寶,皆名信邪,隨順生死皆名邪業。』 這個容易瞭解,就是說我們平常在沒有皈依之前,都是信邪,我們好像說,我們沒有皈依之前並沒有信邪嗎?那麼這個要瞭解的,我們沒有皈依三寶之前什麼狀態?無明。這第一個,我們瞭解。然後我們做事情根據什麼?根據自己的判斷,是不是這樣?請問信的是什麼?信邪!這個才是,我們一定要瞭解它所指的這個邪不是世間所看的邪惡,就是說你對不對?以前無明相應的,我們做一切事情都根據這個,其實現在信了佛,何嘗離開這個信邪那一點,所以我們得不到真實的好處呀!因此造了種種業隨順生死,這個業也是邪業,以邪知見造種種業當然隨順生死。 《阿含》下引示,涅槃生死際即無始時,無至處即未來際,謂成佛果。證大涅槃,即名涅槃為無至處,言其臻極無所至故。 換句話說,無至處就是到究竟了, 必下指法,隨時謂逐人別述,通用謂如諸經但懺三世十惡等。』 那這個容易瞭解,現在我在這地方要把懺悔的內涵仔細的說一說,平常我們說,懺悔,哎呀!我錯了,我懺悔!這樣,這真的懺悔了嗎?不!真正的懺悔到什麼情況之下才算得到懺悔呢?我把這個原則先告訴大家,要懺悔,正式的現起這個懺悔之量,必須破現行。什麼叫現行?就是現在的心理的行為狀態,要破這個,那是真正剛開始懺悔第一步,現在大家心理是什麼行相?檢查一下!不講我們不知道,我們根本的在大無明當中,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也說不上是好是壞,就這個樣,然後隨境遇緣的時候,境界好的來,一定貪,境界不好的來,一定瞋,那根本一直安在癡無明行相當中,儘管說我做錯了,哎呀,我這個事情做錯了,我懺悔啊!實際上呢,對不起,世間來說,你是懺悔了,佛法來說,沒有動,根本沒有動。這個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這個懺悔,或者你可以用天台的順逆十法,或者用賢首的順逆十法,都可以。現在我在這地方把這個十樣東西,簡單扼要的歸成功四種。這是《廣論》上面所說的。 為了讓大家容易清楚起見,請你們翻開《廣論》,四力懺悔,144頁第二段,換句話說,倒數第四行,﹝第二特以四力淨修道理者﹞,講懺悔那一段在《廣論》上是安住在哪裡呢?安住在皈依三寶了以後,說皈依了以後瞭解正皈依是皈依法,因為這法是指導我們的,那麼法在共下士那一部份說的是業,換句話說,你不是要離苦得樂嗎?告訴你離苦得樂的方法一切由業來決定,瞭解了業以後,然後正規去做,你就不怕了,可是眼前是瞭解了,無始以來的這個業習氣怎麼辦?對不起,這個你要懺悔,就這樣,是這樣來的,所以實際上,我們現在這《南山在家備覽》所講的完全相順,聽懂了以後,正式開始下去的第一步,懺悔,皈依之前是懺悔。所以瞭解了道理了以後,現在我們正式要開始行持了,那麼要怎麼辦呢?要以這四種方法去懺除,這個叫淨修。 看看那個文,我們比方說:﹝如是勵力,雖欲令其惡行不染,然由放逸煩惱盛等,增上力故,設有所犯,亦定不可不思放置,須勵力修大慈大悲所說,還出方便﹞
換句話說,我們懂得了這道理以後,去皈依了,但是對不起,雖然我們很努力的希望皈依,希望正知見保持,希望隨境不要轉,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或者由放逸,說我全部精神提起來,稍微放鬆一點,偏偏那個時候事情發生了,這是一種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儘管你沒有放鬆,可是因為煩惱的勢力非常強盛,對了這個境,就是不行,比如說,今天一點小事情,叫我可以擋得住,現在這個重大的事情,或者是·錢財上面,平常的時候,今天損失一點的話,三千五千,三萬五萬,現在一損失十億八億,哎呀,這一下不太靈光,再不然的話,動不動性命交關,這就不一定行,所以這個地方說,雖然你心理已經把持住了,但是因為這個煩惱非常強盛。還有一個呢,就是你正在強盛煩惱當中,我們一點用場都沒有,所以那個時候你會犯,萬一犯了以後怎麼辦呢?去懺悔,那麼這個實際上的懺悔不僅僅是如此,它還要把前面的惡業拿掉,我們如果不拿掉,根本不可能皈依! 他這個裡邊說懺悔有兩種,如果受了戒,你還要照著戒的儀軌喔!所以它下面說“墮罪”,墮罪就是戒的儀軌,還有“諸惡”,造了惡就要四力。這個四力,第一個叫「破現行」,第二個叫「對治現行」,這個我們不照著講《廣論》,因為今天不是講《廣論》,第三叫「遮止」,第四叫「依止」。遮止跟依止容易,先說,什麼叫遮止,就是懺悔了絕對不再犯,什麼叫依止?依止或者三寶或者叫菩提心?你為什麼造罪?因為你不依三寶,因為你沒發菩提心,菩提心是正確的覺悟之心,當然你內心當中依止著這三寶,一定如法的,發了菩提心更是如法的,所以這個四力,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就行,實際上皈依了以後就依止,就是沒有做到,我現在不照著世間的方法,依止著三寶告訴我的方法。 眼前的要把它擋住,那麼眼前擋住有兩個內涵,第一個叫破現行,第二個對治現行,這個在這地方要簡單地說一說。這個現行,已經說過了,這個行不單指身口行為,身口行為這是發自於外表,主導身口行為的這個主宰是意業,而意業當中“受”“想”並沒有主導的力量,是意業當中的“思心所”,這個在業當中告訴我們,這個主導者是意業當中的思心所或者是行心所,所以這個現行,指現在這個行為的主導者,由於這個主導的身口,你只要心理的行為是正知見,那個身口的行為都跟著好,如果心理的思是不相應的,那身口跟著也是不相應。 破這個現行很不容易,很不容易!那怎麼破法呢?它前面告訴我們,對以前所做的不善業,追悔,哎呀!我怎麼做錯了,我怎麼做錯了,這個是一個破現行最重要的一個內涵,當你內心當中真的對以前深深感覺痛切的追悔的時候,現在還會不會在原來的狀態當中?自然不會,自然不會!做好事不一定有,但是在一般生活當中,我想我們可以感受得到這個追悔的心情,可以感受得到這個追悔的心情,這個追悔的心情,只有自己去體會,自己去體會,也許我們往往有很多失之交臂的事情,很多好事情,回頭發現了以後大起追悔,哎呀!我怎麼做這個?怎麼這個樣?這我想我們人人體會得到,當你真正真切地內心非常嚴重去追悔的時候,這個心情是非常強烈的,大家自己想想看,是不是?當這個強烈的心情去追悔的時候,那個現行是什麼?跟原來這個不相應,原來這個不相應。 我要想講我的經驗,這個不一定對大家有幫助,因為我的經驗大家不一定用得上,你們的經驗我也不一定有,好,勉強試一個,比如說,現在世間人大家說世間話,我是完全外行,我聽人家說股票,或者做生意啊,這種生意,現在說這個蠻好賺的,蠻好弄,然後你也想去,心裡面還一一地這樣去想,結果呢,事實發現,到最後你慢慢已經在這地方去做了,結果心裡面沒有正確的去做,最後受了大損失,或者是怎麼樣?到那時候是什麼心情! 比如說我下面說一個例子,比如說有人告訴你,現在這個時候什麼生意好做,股票好做,邀你合夥,最後你去做了,結果發現他是個大騙子,然後你一旦發現吃了大虧,你心理什麼心情啊?追悔!大家想想看,這個追悔的心情你還會不會,以前如果合夥的好的話,明明覺得這個兩個人同伴,大家是同進同出,當你追悔的時候,你把它看成什麼?生死冤家,是不是這樣啊?就是這個狀態。內心當中,以前一直照著我們自己的想法去想,你真正追悔的心情起來的時候,你一定把你內心這種狀態,看成像生死冤家這樣去看,這個才是破現行,現在想想看,我們對我們平常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處處地方照著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把它看成生死冤家,這樣對待它?如果你對待它,破了現行了。這一點不容易喔!很不容易喔!平常我們信了佛了,乃至於,信了佛了,道理講完了,但是!可是!下面來了,那個但是加了一大堆,就是這個樣。 再不然我舉另外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現在念佛的人,這我是用很輕鬆的方式,但是這是個實際,念佛的人到什麼時候破現行?為什麼說不到要「下至心」?就是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儘管你嘴巴上面念,腦筋不聽你唉!然後早晨,我們常常說笑話的,喔!早晨要趕著去上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車子趕快要塌掉了,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是不是在這個狀態呀?你說這個算什麼呢?你到底是南無阿彌陀佛?還是南無這部車子呢?這個南無是“皈依”!這個我們是很清楚所,以這個現行是現在的心裡行為,就算你要後來慢慢地慢慢地不去想它了,實際上浮想上頭是有,實在深刻的內容上是沒有。 所以為什麼念佛念到好的時候,他有的時候會感受的很深刻的這種感受,往往很多人有這個,或者有的人念的歡喜啊!他自己得到這個忘我境界,或者念的痛哭流涕,他自己說不上來為什麼?那個時候是什麼?真正開始有一點破現行的跡象,那個相似境界,相似境界多多少少已經告訴你真了,所以是真破現行的時候,可是這個所有破現行的話,等到你停了以後它還在的話,這沒破,停了以後,這個破現行的力量繼續還在,這個才是正破現行的內涵,破現行這麼難法! 當你正破現行的時候,那個正知見就起來了。這樣呀!所以你心歸依三寶了,如果念佛的時候,嘴巴上面不念了,腦筋當中不想去念它了,腦筋當中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然後這個阿彌陀佛一定是心願具足、欣厭具足,儘管你想別的事情,那個時候你念的是這個世界是一無可取,那實在是我巴不得已我還要上班,好了,今天能夠賺幾個錢就算了,回去趕快我去念佛吧!你真的破現行的時候,下面就有這種心態出現,現在自己反省反省,有是沒有? 但是破是破了,但是這個習性還是非常強盛的力量,會繼續的來喔!那要怎麼辦呢?對治!就是那個病根在這個地方,所以第二個是對治,所以真正來說,破現行眼前的知見上頭的,對治的話,潛在的這個力量,這兩樣破掉了以後,你只要小心一點,它就不會再犯,因為這個力量很強盛,現在跟它相應的強盛的力量,這個才是真正懺悔呀!懺悔要懺悔到這種程度,那功德就現起,這個時候翻邪就是翻邪,前面那個邪,就是把你整個的翻轉來了。 所以正懺悔的時候一定是什麼?依止三寶,所以這個懺悔的儀軌上面第一個講是講破現行,可是儀軌上面第一個叫依止力,為什麼叫依止力?你現在在這個煩惱當中,依止的煩惱懺的乾淨嗎?懺不乾淨,就像臭水溝裡面去洗,當然洗不乾淨,拿出來擺在清水裡面洗,所以你安住的地方,一定要安住在三寶上頭,然後把這個道理在內心上面告訴自己,雖然這個內心潛在的力量很強,所以你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現在無論如何,以前祈求的這個,現在要另外一個,那為什麼要拜佛呢?因為這個要集外面很強的強緣,才能夠把我們內心上面強盛的力量,才能夠把它擋得住!這個是有它的很特別的內涵在,就是這樣。就好像說平常我們希望改過,或者希望什麼,沒有力量。那有一個有力的人士,你依靠著他,我們就能夠改得過來,改得過來,所以內心當中的改善,一定要依止真正的原因在這地方。 其次呢!它上面說要發露,發露發露些什麼?這個時候叫發露先罪,以前造的罪,這個發露,說它容易是很容易,說它難是真難,我告訴你,如果你沒有發露的話,你根本不可能懺悔,你真的懺悔了,一定要發露,發露些什麼呢?這並不是說,唉呀!我造了這個罪呀!我做了這個偷了錢呀!我殺了什麼,不僅僅是如此的發露,首先這個發露,你要發現你的問題在哪裡?如果你沒有找到這個問題在哪裡?你懺悔,懺悔得了嗎?你根本就病在哪裡你不知道!這是我們一定應該知道的,所以它的總相你至少要找到,別相容或不清楚,什麼叫別相?什麼叫總相?這個地方說一說。 要講懺悔的話,一定要瞭解我們懺的是什麼?煩惱變成功正知見,這個總別相,請你們看煩惱相。請翻到昨天講的思惟集諦,共中士,170頁,正明煩惱,一個是煩惱總相。 有沒有看見?這個第八行,170頁8行,總相總的,這個總相就是現煩惱相,為了我們產生懺悔的功效,那個煩惱的總相看一下。說〈若有法生,即便生起極不靜相。由彼生故令心相續,極不靜起,是煩惱相〉換句話說,這個法是指任何一法,現在這個法是心法,就是當這種心裡現象生起來了,你也不要找什麼法,換句話說,這種心裡是什麼?不安靜的相狀,由於這個不安靜,那個繼續的下面那個心就跟著來了,這個就是這個煩惱的總相。 那麼別相呢?為什麼不安定呢?就是指別相了,別相就是貪瞋癡慢疑,看見了好的就跟著它去,萬一這個好的,被人家拿去你就發脾氣,這樣要跟人家吵架,這個是第二個是瞋相,然後懷疑是非慢相知見,這個就是後面所立的這個別相,因此我們要懺悔的時候,就要把這個第一個拿掉。 所以如果說你心裡面迷迷糊糊,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一種癡相,這個迷迷糊糊,老是迷迷糊糊,到那時候人告訴你,你說什麼?要講什麼東西的時候,瞪大眼睛,想了半天想不清楚,這是什麼?癡相,所以這個法,也許我覺得好像他講法生,這個法沒有生嘛!你要曉得這個法是無始以來一直在那相續當中,現在我們還是在相續當中,這是我們應該知道,往往現在我們在那裡修,接觸了一點佛法,總覺得,我現在心裡面幹什麼?嗯,很安靜,如如不動,這個叫如如不動嗎?大癡相!我們一定要知道,就是這樣。 很清楚哦!不要說你現在這大癡相,就是你在定當中,前天還有一個居士,他的確很難得,他跟好老師學過一段時候,他說有一天忽然之間覺得空了,我就告訴他,這個不是!他形容這個情況,實際上這是什麼?的確你將來真正的學了定了,這個定要全部精神灌注,不是像我們癡癡呆呆,這個一點用場都沒有,我們癡癡呆呆坐的話,你最多弄到後來睡一覺,這個真的噢!心裡面就一片模糊,然後覺得睡完了以後,當然起來覺得很好,這個是癡相,不要說這個頭低下去了這樣來,就算你眼睛很清楚的,或者是半開不閉,或者是張的,如果心裡面很明確的這個相狀不現起的話,這個都是,就是明確的相狀生起,而心裡邊關照的力量不現的話,這已經是昏相,已經沉相,不叫昏相噢!所以這個法相是要非常嚴密的,一點都不能錯的。 那麼他那個就是學了一點定,慢慢的慢慢的在進入定境了,他自己感覺到,呼吸慢慢的越來越微,沒有了,這是一種狀態,乃至於到那時候,忽然之間覺得這個境界都消失掉了,消失到什麼呢!外不見境,內不見身,他見了空了。不是!這種情況之下,如果說真正的定當中見到的話,這是什麼?欲界的未道地定,未道地定,你眼前看見什麼都不見了,這個是定噢!根本定都沒得到。所以我們往往不識那個行相,以為在修行了, 所以佛經當中有個公案,誰啊?善星比丘,這個很有名的一個公案,他得了四禪,根本定噢!他以為得了四果,實際上那個定,他自己得到了,以為得到了四果,但是對不起,這個不行,到後來他境界又現起了,他就覺得證了四果了,不應該還有呀,怎麼又有呀?他就把以前信佛的整個推翻,因為謗法後來陷入阿鼻地獄,他有這個公案,所以我們往往是自己不善學,不好好的學,產生這種誤解。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剛才講煩惱相,煩惱相當中癡相,雖然不是現在生,早就生了,無始以來一直生,一直在相續當中,我們不認識它,至少你那個時候瞭解了,這個內心非常明確的,現在這個上面,所以對我們眼前下腳第一步,如果一心對這三寶的認識不明確,皈依的量不強烈,這個就叫做煩惱相,清楚不清楚?這樣噢! 所以當你真懺悔的時候,你一定要提起來,對不起,這個提不容易噢!據我所瞭解,你們在座的,其他幾位我不敢說,遵照著我熟悉的幾位,相應的幾位,剛開始的時候跑得去就是不行不相應,然後拿起全部精神來,慢慢的有一點相應樣子了,他是會感受得到,那時候前後一對比,才曉得,啊,真是破了現行!真的有一點點破現行的樣子,他才曉得前面這個煩惱相,這樣難噢!所以這個皈依兩個字,平常我們講起來很容易,要得的話,還真不簡單噢! 然後這個時候雖然破了,在這裡在座的有幾位,過了以後,在那地方很好,尤其是打短時候的,到寺院裡面去,不一定說打一個佛七囉!打一個佛三囉!就是你肯幾天努力,來了!來了以後,非常歡喜,回來了沒幾天,不靈光了,為什麼?對治沒有!所以這兩個我們一定要瞭解,這個就在發露的內涵當中,所以你要發覺這個問題噢,然後在佛前告訴說,唉唷,佛陀呀!我無始以來都在無明當中,這樣的嚴重法,我現在一心一意要歸投依靠你,所以你這個發露,別的你不一定能夠發覺得了,這個總的,你一定要認識清楚。那個時候才好談懺悔,然後這個別的呢?粗顯的我們還是可以曉得,貪、瞋、癡、慢、疑種種的知見,乃至於眼前我們現在很多這種特別的情況,這個是我們應該瞭解的。這個懺悔必須要這樣的懺。 假定我們真的能懺悔的話,那什麼業都可以懺得乾淨,當然講懺悔的話,要有懺悔的儀軌,一定要有懺悔的儀軌,平常我們說淨土懺、小淨土懺、大淨土懺,法華懺,然後華嚴有華嚴的懺。金光明懺,三十五佛懺、八十八佛懺,水懺、梁皇懺,哪一個都可以,不過注意這個懺法,不僅僅是你把它照著這個文如此這般念上一遍,念上一遍有它一點點功效,什麼功效?種一點善種子,快的說不定彌勒佛出世那時候有希望,慢的是無量無邊劫以後,誒!你遇上了,那太划不來。 關於這個懺悔,剛才說的《金光明經》,如果你們要懺悔的話,《金光明最勝王經》是一本非常好的經典,《金光明經》有二個版本,平常流行的比如說智者大師,他有智者大師說的《金光明疏》,那個是根據是早譯的,這個《金光明經》比較好的,是晚譯的,義淨三藏譯的叫《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券,你要看這個才懂,那麼這個地方我引一段話,特別的跟大家說一說,《金光明經》卷三,滅業障品當中有一段話,所以說如果說我們可以成就四法,就是這四樣東西做成功的話,一切的罪障能夠永盡無餘,永遠清淨!再沒有一點遺餘。哪四點呢?第一點,我記在那裡,我看一下, 一者不起邪心正念成就, 不起邪心,不再生起邪惡之心,正念成就, 二者於甚深理,不生譭謗, 初行菩薩,剛開始發心的菩薩。於一切眾生起慈無量,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那個慈無量,這裡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在能做得到的,就是做到第一點,第一點做到了,下面這個都能做到,如果第一點做不到,下面就不談! 現在看看第一點怎麼說呢?“不起邪心,正念成就”,這不是兩件事情,只是一件事情,正念成就了以後,你就不會起邪心,不起邪心一定是正念成就的時候,那麼這個邪就是什麼?就是我們無始以來,隨順無明錯誤的這種心理狀態,就是這樣,如果你懺悔能夠達到這個,那就是正念成就,不過這個正念成就,有一點點內涵我要說一下,剛才我們不是說破現行嗎?破現行的時候這個邪心是不起的,但是這個正念不叫成就,這個破了現行以後,能夠繼續保持下去的話,這個才叫做正念成就,所以《金光明經》上面是第一個,不起邪心正念成,就是在四力懺悔當中四力具足,一定是破現行,對治現行,當你正破又對治的時候一定依止,然後保持這個正念的時候,後面一定是不再犯,清楚不清楚?這是第一點做到了。 第二點“於甚深理不生譭謗”。這個蠻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在剛開始做,接觸了一點佛法,懂得了一點。但實際上佛法深廣無涯,我們往往把我們皮毛的東西衡準深遠的,他為什麼要特別的講這一點呢?因為在一切的罪障當中。最嚴重的是什麼?謗法之罪,這我想我們大家瞭解的,不接觸佛法是一件事情,接觸了以後,往往對自己很執著,我們剛開始的,那皈依還不行。所以還要懺悔,當然深遠的道理不清楚。因此對深遠的佛法。我們一定是這樣的,至誠恭敬說,啊,我現在不行呀,不瞭解它深厚的內涵,對於自己不瞭解的,不要妄加批評,這個是我們能夠做得到的,所以你第一點真的做到了。第二點就能做到。 那麼下面這兩句,既然寫在黑板上,也順便說一下。為什麼「於初行菩薩,起一切智心,於諸眾生,起慈無量。」?《金光明經》是大乘經典,它要求的最上佛果,這個要想達到第一步,就是懺悔,我們以前所安住的邪知邪見,現在呢,要想求無上佛果的正確的知見,我們要做的兩件事情: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要想達到這個,目前我們下手之處是這個因,這個初行菩薩,佛的因,這上求之因,不要說佛,乃至於他只要跟我們相應的,你把它看成,比法相應的,比我好的,你把他看成佛,不如我們的,把他看成眾生,因此在這個情況之下,你瞭解了佛法以後,我們的行持的準則,這個兩點就是告訴我們行持的準則,他比我強,把他看成他是佛,他比我弱,我要把他救出來,就是這樣。換句話說,你不但眼前不起邪心,正念成就,可是正念成就了,不是停在那裡不動噢!你這個正念一定是對一切境界,在境界上面,那麼境界上面,遇見這個緣的時候,你不要動,動了嗎?沒關係!就怕你不動,你一動就一直在增長功德,怎麼增長法?比你好的,把他看成佛,無邊的功德增長,不如你的,你慈悲,要把他救出來,天下最精彩的、最好的功德,就是這兩樣東西,淨田,比你好的,你淨了,不如你的,悲田,就是這樣! 所以他四句話,這四句話他有結個偈子,結個偈子,叫做“專心護三業”,前面說,這個不起邪心正念成就,實際上真正的重點,全部的精神擺在這裡,保護我們的三業,為什麼要保護它?因為瞭解一切苦樂的根本在這裡,那麼這個三業的重心,就在那個意業上面,就在正知見上面。眼前從下腳第一步走進去,而深厚的地方呢,我們不懂,所以不譭謗深法,因為我們現在走的是基礎第一步,這個基礎第一步,是可以說共下士小乘部分,然後我們真正的目標又究竟圓滿,因此對於深法,我們眼前不懂。經論上面很多地方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妄加批評。 尤其是目前,我們的狀態,我們實在是很糟糕,我以前一直犯這個毛病,我學了這個就執在這裡,執在這裡,然後對別的就往往排斥,我自己一直懺悔,所以我在這個地方也可以是懺悔的心情,也可以說建議諸位同修,你能夠有緣接觸到佛法這是好的事情,但是我們所以為凡夫的原因,正因為我們是罪障很重、資糧未積,在這時候千萬不要再加重罪障,怎麼辦呢?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好一點的能夠讚嘆,就是上面說的,我念佛的讚嘆參禪,讚嘆學教,讚嘆這個,樣樣讚嘆。因為我做不到,我讚嘆你們,反過來,我參禪的,我讚嘆念佛,現在往往不是,我參禪的說念佛不好,念佛的說參禪不好!佛法就是這樣,被我們弄垮掉了,人家不瞭解,跑到我們佛門當中一看,自己在打架,好了,還談什麼?你們講道德,然後你們自己在那邊打的天翻地覆,你的道德何在?不是在騙人嗎?我們先不必談其他的,先不必談自己的心裡狀態是如何了,對不對? 所以這個地方注意!我們現在下腳第一步,尤其是自己有了一點點那個,自己更覺得,噢,這個慢心就增長起來了,這樣。所以它這地方就告訴我們,第二件事情,不要誹謗深法,那時候越是這樣,越是自己覺得,啊,謙虛!體會到了,發現這個佛法真高妙,那時候你發現,原來我下腳的第一步,那高深的地方,我實在不懂,好好努力,就是這樣,看見別人多去讚嘆,然後別人不外乎這兩種,比我高的,比我低的,高的把他看成佛,低的把他救起來,請問這樣,你所有的,什麼狀態?所有的行為,什麼狀態?豈不都是積累無比的功德,嗯,就是這樣,這個懺悔的內涵,就包括在這個地方。所以它第一句叫「專心護三業,不誹謗正法」,下面「起一切智心,慈心淨業障」,四句偈子。就是把那個四句,起一切智心上求,下化呢?慈心。這樣的話把所有的罪障淨除掉了,就這樣。所以在這個上頭,我講那個懺悔的時候,我們必定要用這個樣子,努力的去做,努力去做。 所以說,這個地方的發露,舉個簡單的比喻,我們不是要拔草嗎?不是要除病嗎?那你第一個曉得你病是什麼病相?這個病相什麼病因?那然後才能對症下藥,你不是要拔草嗎?要曉得那個草對你的毒害,一定要曉得它對你的毒害,你才肯去對治它,把它拔除掉,所以對它的毒害瞭解了,曉得草是什麼樣子,然後第三步,抓對了,從根把它拔起。這個發露一定要從這個地方講起,所以說不是說,唉呀,我做錯了,我懺悔啊!不僅僅是如此,也不僅僅是我每天早晨念它,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一遍不夠念三遍,單單這樣不行!懺悔的內涵是如此,你真正的懺悔的內涵做到了,把這個容器,現行能夠淨除了,這個時候才下面去皈依,那個皈依的力量就生起來了,所以這麼一路過來,這個地方講到懺悔,講到懺悔,在這樣懺悔乾淨了以後,下面你然後去皈依,那個就會得到皈依之體。 請翻開下面,18頁上面,前面那個文字都已經解釋過了,最後有一點點,注意喔,平常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這個不知不覺當中,往往會犯的,現在不但不去懺悔,還有一點厭捨,厭捨。你們怎麼樣我不知道,我自己確實知道,我一直犯這個毛病,我隨便說一個,你們看看有沒有?我一直到現在,常常不知不覺就犯了,不知不覺就犯了,以前更是如此,我總記得離開現在二十多年,剛出家,那麼跟我的師長,最受用的師長,當然我現在最主要的就是仁法師,剛出家的時候,我也是仁法師跟我說這些道理,說完了以後,我就跟他說:「法師啊!你說的境界很高唉!這個羅漢境界呀!」就是這樣,心裡面很奇怪,它這個話擋在那個地方,就會聽它不進,然後有的時候告訴他:「法師,你這個話是很有道理,可是我現在感覺得內心上面很痛苦,你不要在我這個痛苦的上面刺我一下,我希望你心平氣和才告訴我。」就是這樣,他就不開口了。 多少年以後,我才發現,我們要想懺悔是千難萬難,無始以來的習氣保護啊,不要說輕而易舉,你完全不用力,它就想盡辦法去保護它,我們真正將來懺悔的時候,這個最難的一個地方就是什麼?它不知不覺當中他就保護它,一直在保護它,它用種種的藉口,世間有的是藉口,你們這個要自己去檢查,我講沒有用。 所以真的修行。一定要在如理的這個團體當中,不但師長,還要同行善士,最後仍會告訴你,那個時候會告訴你,你這種想法錯了,然後這個保護、掩飾並不是有意的,通常我們有意是不會的,說到這地方,這就是無明的可怕,無明的可怕!我們就是在無明當中,看不見事情的真相,明明把事情看錯了,還以為正確的,那是真正傷害我們的,就是這個東西,關於這一點,現在這個地方制教行教當中它並沒有細說,可是這個化教當中,經論上頭,我們真正要深學努力學的話,就是要這一個,而這個絕對不是三言兩句可以說的清楚,現在我們要想學佛,不在這個上頭努力,所以得不到受用的原因。所以這個“發露”兩個字真正的重要在這地方,簡單地說一下。 下面再講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