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2月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15 99 班 課程摘要

 

課程:聽聞軌理(十二)

時間: 2016/12/27 ()19:00~21:30

班長:駱政廉                  

副班長:陳贊鴻、謝一秀、杜王平福、黃立理

 

 

一、 前行 / 禮佛 / 密集嘛 / 三稱本師 / 開經偈 / 大乘皈依發心 /讚頌:芭蕉雨

二、 正行

1. 研討廣論 P17LL2P22L7

2. 研討手抄第二冊 P67 P69

三、宣導:里仁年貨大街產品介紹

四、 結行

----------------------------------------------------------

課程摘要:

一、前行- 讚頌  芭蕉雨 / 澈見網路電視台www.luciditv.com/2016/12/09/midnight-music_banana-rain/

滂沱雨 驟然起 撥奏蕉葉的旋律  玉珠落滿地
你的笑 你的愁 深深烙印在心裡  任誰也抹不去
花落謝 誰惋惜 月圓缺 人散聚  窗外的芭蕉雨 傾訴著我的心
花無心 人有意 夢未圓 志不移
在未來的際遇 永遠等你
滂沱雨 驟然起 撥奏蕉葉的旋律  玉珠落滿地
你的笑 你的愁 深深烙印在心裡  任誰也抹不去
花落謝 誰惋惜 月圓缺 人散聚  窗外的芭蕉雨 傾訴著我的心
縱使山窮水也盡 獻出真誠一片心
無悔守護到天晴 美麗花季


同學分享:在經過一天繁忙工作後,來上課聽到讚頌會讓我的心被洗滌、沉澱下來。               這首讚頌內涵就像學佛法的過程,透過學習把身上淤泥洗乾淨,以更清新姿態接受佛法的洗滌。最後歌詞提到「天晴」,我想是達到解脫生死,成佛的境界。

    立理副班長

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聽到雨打在芭蕉葉上面的聲音,讓我想到上次如俊法師開示時提到:我們的心其實有其寧靜、光明的特質,但可能因為我們的煩惱把心變得不寧靜,因此靜下心來可以觀察到我是誰?什麼是我們需要的?希望藉由善知識的引導,讓我們可以繼續學習下去。

 

二、               正行

(一)廣論P17LL2
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如遭極重風膽等病,便求善醫,若得會遇發大歡喜,隨教聽受恭敬承事。如是於宣說法善知識所,亦應如是尋求。既會遇已,莫覺如負擔。應持為莊嚴。依教奉行,恭敬承事。攝德寶中作是說故:「故諸勇求勝菩提,智者定應摧我慢,如諸病人親醫治,親善知識應無懈。」

[
消文]
把說法師當作醫生來想。假如患了嚴重的風膽等疾病,必定會四處尋求好的醫生,如果能遇到好醫生, 心裡一定十分歡喜,自然恭恭敬敬聽從指示。同樣的對於宣說正法的善知識,也應如此殷重尋求,既已找到了,就不要覺得是負擔,應視為最美好莊嚴的事,依他所教導的照著去作,恭恭敬敬的承事師 長。《攝德寶》中這樣說,「所有追求無上菩提的勇者,這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他一定會摧伏自我的驕慢,就像病人親近醫生一樣,我們要親近善知識應該無所懈怠。」


   
一秀副班長

如果我們自己沒有覺得有病想,那醫生也很難出現;我自己不覺得我的生命可以改變,老師也很難出現。如果我們自己都覺得比醫生、老師厲害。我們怎麼學的到呢?

駱班長
這一段其實有非常深的內涵,廣論二十二頁第七行: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者。如《毘奈耶經》云:「未請不應說。」
[消文]
說法時,什麼對象可以講,什麼對象不可以講,有所不同。如《毘奈耶經》,也就是《戒經》說:「 如果眾生沒有啟請的話就不應該宣說。」

O  人家給我們東西,我們不要或看不起,會出現輕視的心態,這一世我們不要它,來世我們遇到一樣狀況也無法得到好處。因此 「未請不應說。」

O  原文用「風膽等病」來譬喻我們無明大病就像神經、血液、消化系統出了狀況一樣,是無法忍受的疾病,因此生病了就一定會找醫生。因此「未請不應說」如同對於身上的痛苦無法忍耐就會求助醫生一樣,如果沒有求就不會得到。

O  如果生命中沒有所求渴望、仰望的人事物,生命會變的灰暗,很多美好的東西就開始看不到。如果覺得自己心中很紛亂,看到的世界也是很吵雜與紛亂;若我們求的是在佛法中求得寧靜,看到的外界吵雜也不會進到內心裡。

O  對於對於宣正法的善知識,我們要殷重的尋「求」,找到了就要依著善知識教導我們的去做,把善知識教授視為是最美好莊嚴的事

 

(二)討論:我為什麼來學習佛法?

同學分享:剛開始學習時不太懂佛法,先背心經、後來背金剛經。心中煩燥時候,會藉由背經過程中了解到一點點佛法。想要來學廣論是因為很難,想要搞懂。
駱班長:求什麼得什麼,那這樣以後會求得以後更了解佛法中的名相跟文字,但這樣還是無法看到心中的不平靜。所以要繼續學習怎樣看到內心的不平靜。

同學分享:學佛想要更了解人生。也想請教班長,上週如俊法師開示祈求的內涵,對祈求還是有疑問,祈求有用嗎?
駱班長:
師父講到有關「祈求」法語原文如下

「世人都祈求能夠業障病障悉消除,什麼事都很順遂,但我不會這樣祈求。就像一艘船在海上航行,大家都祈求沒有風浪能夠安全的到達彼岸,我不會這樣祈求。我祈求,當我遇到風浪的時候,我能夠把舵掌穩,看清楚我的方向,即使船沉了,我到達彼岸的決心,也一定不會退的,而且我一定到得了彼岸!我是這樣祈求的:當我遇到風浪時,我能夠把舵掌穩,把方向看清楚,並且堅固我到達彼岸的決心。」

O  我們的心識面對境界時,「求」就像是吸足了養分,讓我們的心識往目標前進,努力將這個「求」壯大圓滿,這就是佛法中所「有求必應」「有願必成」的意涵

O  所以求,是求自己(求自性佛),求自己的那顆心,也就是要反觀自心,才會清楚看到自己原本在求什麼,以及「應該」求什麼,然後設定目標及方向。所以「求」然後「得」,因為「得」所以「會遇」善知識教授而「大歡喜」!要看自己有沒有進步,只要看看自己有沒有學習得越來越歡喜

(三)討論:什麼是智慧?智慧跟苦樂的關係?利益一切眾生跟智慧、離苦得樂有什麼關係?

 

贊鴻副班長
智慧是離苦得樂的方法,有智慧才知道那些是真正的病,還有怎樣去找到醫生治療這個病。智慧會讓我們知道知道怎麼做是得到樂、苦,可以辨別善得樂,惡得苦。一個人要快樂,周圍的人也要快樂。所以要利益眾生才能得到圓滿的快樂。

 

(四)依師的重要性

攝德寶中作是說故:「故諸勇求勝菩提,智者定應摧我慢,如諸病人親醫治,親善知識應無懈。」


駱班長

O  「故諸勇求勝菩提」,勇是指精進,要不停不停地求,你就會理解說為什麼我對師長有這麼高的敬意?因為非常精進地求佛果勝菩提!

O  真正的智者要求斷惡「催我慢」--我慢、我執是學習最大的障礙,因為大多時間都靠自己解決就不用求,只有在不行的時候才會祈求。

O  就如同如俊法師開示的內容,依止師長(跟師長祈求)就像放在太陽底下的放大鏡,能讓十方佛菩薩的攝受(太陽)透過放大鏡(對師長的依止)讓紙張(我們)燃燒起來。於是我們的心就跟善知識、佛菩薩有了好的連結。

 

(五)手抄稿第二冊P67 / 廣論本文P17L6
     
此亦猶如〈菩薩地〉說:「希於遍知,專注屬耳,意善敬住,以一切心,思惟聽聞。」

「以一切心,思惟聽聞」是說像今天提到的「求」,如果沒有真心地想找到好老師,好老師就出找不到。要在生活中不停思惟:「我真的沒有對善知識有所求嗎?」聽到內容之後要如理思惟,才能真正受用。

(六)手抄稿第二冊P69

  「因為我們在無明長夜當中,我們沒有一樣是對的,沒有一個地方對的,全部都是錯的!」

 

駱班長

O  在學習經論的過程中,要認真思惟師父法語裡面的內涵,是否觀察到不接受的內容生起疑惑?還是觀察到自己看到後含糊看過,沒有感覺?當我們觀察到內心這種相狀,就是進步了!

O  請問大家真實承許、接受我們100%是錯的嗎?如果不承許,那我們生命中那些是對的?就如對伴侶、父母的愛有錯嗎?我們真正想給他們最好的,但佛陀說最好、真實的利益是成佛。但如果自己沒有成佛,怎麼帶領別人成佛?如果不能給他們真實利益,那是真的愛他們嗎?

 

馬凱教授
我學佛目的是為了要了解自己的本性,我對自己的認識不清楚,所以我的知見及行為有如眼盲耳聾般。如果現在我覺得看到跟聽到都是對的,那我就是百分百就是錯的。

 

三、其他分享:里仁宣導年貨大街產品。

特別企劃  /必吃年貨零食!店長推薦大公開!
https://www.leezen.com.tw/article_special.php?id=228

 

四、     結行 /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