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聽聞軌理(八) 時間: 2016/11/29 班長:駱政廉 副班長:陳贊鴻、謝一秀、杜王平福、黃立理 課程主題: 一、前行提策
1.
聽讚頌時要跟著唱,就像學習一種語言一樣,透過自己嘴巴發音,再從耳根入心,才能將歌詞涵義進入自己的根識中,成為長久記憶。
2.
歡迎崑山師兄與其同修回到班上學習; 這其間有三寶加持及無數同學們的回向關懷與祝福。 希望同學也記得暇滿義大難得,效學崑山師兄的努力精進,
一心想回到教室來學法的精神。 3.
駱師兄分享:
看到二哥孫子的體會,人在生命中來來去去一切都是因緣合和。不管眼前多喜歡,下一次再見面的時候,已不是之前的同一個人。所以,應該把握當下,努力學習。以學習廣論來說,想想我們真正能好好聽聞學習的時間,實在非常少,要好好珍惜把握。 二、手抄 第二冊 p44 LL4~p49
L1 1.
我們的習慣是遇到不相應的法師時,心中常常嘮嘮叨叨,作裁判打分數,這都不是正確的聽法態度。平常雖然擋得住嘴巴不講不好的話,但是,心裡很多截然不同的對話在進行。如果蓋住耳朵,就聽不見真正法師要講的法,自然也學不到正法。
2.
正確的學習心態應該是:
觀察到自己心中「無言的劇本」是什麼,透過聽聞到的正知,警覺自己內心雜念現起,如理思惟後轉為正念,這就是修心中雜念,修當下一念 3.
所謂擋掉沒有意義的話,如古人所說要做到: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指的就是這種不為外境所雜染的心理相狀。 三、討論為什麼我們不罵地獄眾生,不罵牛,對陌生人客氣,但是對自己越親密的人,卻越容易生氣? 1.
會對自己不小心踢到的石頭生氣,甚至罵石頭,怪石頭,其實是因為自己已經氣瘋了,而不自知。學習佛法,就是了解這些自己平常不去注意的細節。 2.
同學會對自己小孩道歉,說如果我罵你,那是因為我對我自己擔心,生氣。生氣的理由是如果我夠智慧,應該會找到更好的溝通方法。 3.
會與親人吵架,
甚至罵人,常常是因為他沒有照你的預期方法去做,在固有觀念中,總認為既然我們已經這麼親密,你應該要知道我期望甚麼才對。這是凡事沒有反求諸己的缺失,應該要練習對親愛的家人說好話,才能避免衝突,這就是修行 四、
手抄 P46L9 公案大家可以學習思惟侍者犯了甚麼錯 為何他會生氣: 1.
他的起心動念一定有著驕慢心(我是大師的弟子,所以我很大;但師父恭敬聽一個凡夫說法,我就變小了) 。 2.
對說法者有分別心(我的老師比較有德行,他說的才是大法) 3.
沒有真正對法生恭敬心(一般居士說法不是大法)甚至是謗法(與自己不相應人,所說的不是法)。 4.
正確的弟子相,有疑問時就應該去請教師長,而不是用自己的見解去裁量。顯然,侍者對師長已經失去信心,不知道自己沒有學會好好依師。 五、
手抄 P48L1公案;
有人問為何拜木頭泥塑木雕? 印光大師說:「他是泥、木作的,我不是呀!」
印光大師想告訴我們甚麼? 1.
要時刻反觀自心。你看到的是泥、木;但我心中有佛,所以我看到的是佛。師父要我們凡事往好處想,把佛像看成佛,對我們只有好處。 六、
廣論p.17 L1~L7正聞軌理
~思惟聽聞 1.
開始聽聞前,先觀察一下自已是否有三種過失(覆器、污器、漏器),有的話一定要趕緊去除,以免障礙我們的學習。 2.
人雖然坐在說法現場,但心不在焉,法聽不進去。 3.
法雖聽入耳,但心中有錯誤的執著,或動機不正確,聽進去的法被自心所污染。 4.
雖然沒有上述兩種過失,聽進去了,但記不住,或不想去記,隨即忘失殆盡。 5.
若我們有這三種過失,雖然聽聞了佛法,但是不能得到大利益的,因此必須斷除這三種聞法過失。 6.
如何對治這三種過失?就是要「善、諦聽聞、意思念之」好好的聽,仔細的聽,聽完以後,要如理思惟,然後一心憶念。 7.
如菩薩地所說,如果希望能得到佛智,遍知一切,就應該全神貫注,用耳傾聽,心意要善、要敬,以全部精神去聽聞,然後如理思惟。 七、廣論P17L6 1.
緣一切法,要聽懂,而且不斷去做去練習,就是聞思修!要一直到真正養成習慣為止。 2.
不想去記,比記不住還嚴重。往往我們忙著編輯自己無言的劇本,根本沒有聽懂或者是因為看不到作用好處,所以很容易忘記。 注意「大利益」的大字;到聽法場,聽聞佛法即使聽不懂也有好處,只是沒有大利益。 八、總攝
1. 聽法時,希望得到佛智慧,能遍知一切。所以,學習時要抓住對你相應的理路,不要忙著去找說法者的缺點。 |